网易旗下高考升学规...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daxue.163.com提供.
大学详情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收藏
江苏·南京市创立于1902年
综合
985
211
双一流
强基计划
百年老校
公办
官方电话: 400-185-9680
电子邮箱: bkzs@nju.edu.cn
加入对比
加入志愿表
  • 院校实力
  • 招生计划
    2023
  • 分数线
开设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新闻学 、法语 、临床医学 、哲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历史学 、地质学 、大气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软件工程 、生物科学 、环境科学 、英国语言文学 、物理学 、行政管理 、汉语言文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经济学 、天文学 、化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生物学 、地质学 、数学 、物理学 、中国语言文学 、化学 、天文学 、政治经济学 、企业管理 、外科学(普外) 、情报学 、气象学 、英语语言文学 、环境科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自然地理学 、世界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学
  • 类别
    专业名称
  • 哲学类(本科)
  • 经济学类(本科)
  • 金融学类(本科)
  • 经济与贸易类(本科)
  • 法学类(本科)
  • 政治学类(本科)
  • 社会学类(本科)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
  • 新闻传播学类(本科)
  • 历史学类(本科)
  • 数学类(本科)
  • 物理学类(本科)
  • 化学类(本科)
  • 天文学类(本科)
  • 大气科学类(本科)
  • 地球物理学类(本科)
  • 地质学类(本科)
  • 生物科学类(本科)
  • 心理学类(本科)
  • 统计学类(本科)
  • 材料类(本科)
  • 能源动力类(本科)
  • 电子信息类(本科)
  • 自动化类(本科)
  • 计算机类(本科)
  • 水利类(本科)
  • 地质类(本科)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
  • 生物医学工程类(本科)
  • 建筑类(本科)
  • 临床医学类(本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
  • 工商管理类(本科)
  • 公共管理类(本科)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
  • 工业工程类(本科)
  • 电子商务类(本科)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
  • 科研实力
    • 55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
      博士
    • 146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数
      博士
    • 8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
      硕士
    • 11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数
      硕士
    实验室与研究机构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 、介观化学 、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 、海岸与海岛开发 、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 、表生地球化学 、近代声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实验室
    微结构国家实验室
    师资力量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1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0人、讲座教授25人、“青年长江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12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70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89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6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08人。
    基本信息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三个校区,有29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34580人,其中本科生13196人、硕士研究生12195人、博士研究生6036人、外国留学生3153人。全校设本科专业8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与重点序列学科20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0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31人、创业人才14人、“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人、讲座教授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7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76人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1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4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沿革
  • 1902年01月01日

    创办时间

  • 1902年

    三江师范学堂建立

  • 1905年

    易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 1914年8月30日

    改设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1915年

    设立中国第一个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

  • 1917年

    设立商科

  • 1920年

    正式招收8名女学生入学,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

  • 1920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国立东南大学。

  • 1921年

    商科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商学院。

  • 1923年8月

    因经费紧张,东大停办工科,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组为河海工科大学。

  • 1927年

    ,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的9所公学合并,在首都南京改组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 1927年9月

    中华自然科学社在校始创。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该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改建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1928年2月

    改名为“江苏大学”。

  • 1928年5月16日

    改称“国立中央大学”

  • 1932年9月

    设于上海的商学院、医学院独立,1935年在南京重建医学院。

  • 1937年7月

    学校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称“重庆中央大学”。

  • 1949年8月8日

    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 1950年10月10日

    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

  • 1952年7月

    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院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院校以及组建有关院校相关系科;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校址从四牌楼2号迁至鼓楼原金陵大学校址,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 1966年

    文革爆发,教学工作受到破坏,本科生停止招生6年,研究生停止招生12年。

  • 1981年11月26日

    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1993年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投入使用。

  • 1994年

    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

  • 1999年

    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 2001年

    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 2002年9月

    南京大学和中国气象局在宁签订协议,开展全方位合作。

  • 2006年

    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

  • 2009年10月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启用,原浦口校区移交金陵学院。仙林校区按规划和鼓楼校区协作分工,将成为南京大学主校区。

  • 2009年12月30日

    南京大学在原有的物理学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基础上,新组建成立了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实现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协调发展。 

  • 2011年

    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 2013年4月

    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 2017年9月

    南京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12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成立。 

  • 2018年1月

    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大学合作共建的江苏文学院在南大仙林校区挂牌成立。

  • 2018年3月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是首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C9高校 

  • 2019年3月

    南京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南京签署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

  • 2019年4月

    南京大学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9年5月

    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 2019年7月

    成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创始成员。

  • 2019年9月

    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副理事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