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易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m.163.com提供.

《我的阿勒泰》爆火背后的真相:30年内很难有“第二个李娟”

光电科技君
光电科技君
2024-05-17 13:16·安徽
0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我的阿勒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或许30年内难以出现像李娟一样的文学传奇,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之前,她就已经成为一个知名度颇高的作家,但是她的存在却鲜为人知。李娟在文学领域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作为她的忠实读者,我认为李娟的写作风格与众不同,她用自己的真实生活创作,细腻而生动,这是那些没有丰富生活阅历,或者对写作无比热爱的人无法达到的。

李娟是“新疆二代”,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她在四川和新疆两地辗转,曾经生活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

在她的学生时代,她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酷爱文学的学霸,相反,她并不喜欢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她自己说,因为知道考试的时候无法抄答案,所以高中没上完就辍学了。

与那些知名的中文系毕业的作家相比,李娟的学生时代并不精彩。辍学后,她帮助母亲经营小卖部,做过车工、服装厂工人,还兼做裁缝,与牧民一起转场。这些经历都是李娟最宝贵的财富,她也将这些经历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写作需要热爱和坚持,李娟正是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坚持,一步步走上了专职创作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99年开始写作至今,李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作品《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以及非虚构长篇《冬牧场》和“羊道”三部曲、《遥远的向日葵地》等,都获得了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她的文字被誉为“吹向文坛的清新之风”、“文学天才”、“畅销书作家”等称号。

李娟的风格已经成为文学界最为独特的存在,但是她的经历却注定了她的作品无法被模仿。李娟出版第一本书《九篇雪》后,热心的读者帮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阿勒泰宣传部担任档案管理员。

于是她在办公室后面租了房子,将一直照顾她的外婆从牧场接了过来,祖孙两人相依为命,一直到她外婆96岁辞世。她的母亲则一直在牧场开小卖部,继父中风后,30岁的李娟只好辞去工作,回到牧场。

广阔的牧场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这段生活的历练让她更懂得世间的美好。她的作品发行了几百万册,这对于散文这种体裁来说是现象级的存在。可以说,30年内,很难有这样的散文作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李娟的散文并不是日记,而是非虚构加上理想的写实。她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分为两辑,时间跨度总共7年,但是却是并轨存在的。

在第一辑“记忆之中(2007-2009)”中,李娟详细记录了她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的生活琐碎;然而,在第二辑“角落之中(2002-2006)”中,李娟却随着牧民迁徙,深入生活。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这是剧中作家给李娟的建议,也是她自我和解的方式。在直播和接受采访时,李娟的独特性更加明显。

她说,每一个作家的影响,最后才汇成了我;

她说,总有一些事情耿耿于怀,与其说是我在进行创作,不如说我是想安抚自己吧;

她说,把美好进行集中展现 丑陋的事物不值一提;

她说,自己虽然是一个悲观的人,但不影响她的快乐;

她说,我是天生的讨好型人格,所以写作也要投其所好,但是我的情感是真实的。我是一个有缺陷的作家,但是也是真实的自我,不能剥离的。

李娟说了很多,让我们更加感觉到她的真实和细腻。

李娟也写了很多,让我们更加相信,平凡的生活中总有奇迹与悲伤同在。

其实大家喜欢李娟,就和喜欢阿勒泰的美景与生活一般,就是喜欢她的真实与不做作,看起来很梦幻,但是有那么真实的存在;想起来很美好,但是又充满了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作,真正能坚持的人并不多,尤其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套路式写作很多,读者不会有太多的共鸣;散文,真正能看下去的也不多,尤其是娱乐至死的现在,制造矛盾的很多,作家也会被淹没。

高中辍学的传奇作家、一生三次恋爱、四十五岁未婚、社恐的文字话痨……读李娟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一个巨人,在牧场策马扬鞭;我也看见一个矮人,在呜咽的小河边等待日出。

不少朋友表示,看完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来买她的作品集,我终于知道看起来淡淡的文字,此时此刻为何这样有生命力。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体验更佳
分享

热搜

热门跟贴

打开APP发贴
0条跟贴

相关推荐

回到顶部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