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未来,奏响互惠发展“大合唱”

评论频道 2018年11月01日

      盛世迎盛会。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

      这是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届时,将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与展会,超过15万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参展企业除20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之外,还有来自G20成员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此外,来自30多个非洲国家的百余家企业也将在此次博览会上展示其优势产品。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在国际舞台上,早就备受关注: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今年11月,我们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当世界从不同维度诠释进博会定位与意义的时候,中国发出铿锵宣言:“(进博会)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这是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40年来,中国始终未曾偏离改革开放的轨道,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博会则宣示着这座大门越开越大的勇毅和坚决。这是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行动。其实,扩大开放,中国一直在行动。具体到扩大进口领域,党的十九大结束后我国便主动释出降低187项消费品关税的利好;今年11月1日起,我国又降低1585个税目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税率。至此,我国关税总水平由去年的9.8%降至7.5%。而进博会的举办,则是中国矢志于实现贸易经常项目平衡的“起而行之”。

      进博会是国际贸易基于互惠互利原则之上的“大合唱”。在这个展会上,世界将看到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将看到中国政府为促进全球贸易发展、提振全球经济所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这让人联想起今年1月2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在荷兰海牙举办路演时,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王东堂这样介绍,“过去五年,中国累计进口达9万亿美元,占全球进口总额的十分之一。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有优势、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商品服务进入中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由此可见,这个进博会不同于一般的会展,其非凡之处,不仅在于规格与规模,更在于对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和精神的贯彻。在国际贸易纷争不断、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为各方进行开辟中国市场的合作搭建新平台,这一做法本身就是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展现。

      拥抱新时代,共享新未来。旨在打造全球包容、开放合作、互惠发展式新型国际公共平台的进博会,必将携手各国,奏响一曲“大合唱”,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成果,让全球经济迎接更辉煌未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