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ssn.cn提供.

学科体系

新媒体矩阵

  • sk_v2022_front_wechat.png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106.jpg

    微信小程序

  • sk_v2022_front_gzh.png

    微信公众号

    微信106.jpg

    微信公众号

  • sk_v2022_front_zgxp.png

    中国学派

    学派106.jpg

    中国学派

  • W020220922336137882083.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1.jpg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23.png

    新浪微博

    微博106.jpg

    新浪微博

  • 123.png

    今日头条号

    头条106.jpg

    今日头条号

数据要素协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6-26作者:王国成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数智时代数字经济的强劲和永续发展,实质上是由劳动者(体力和脑力)作为主体要素所激发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以及引发的认知变革的推动;将数据作为关键要素,协同其他生产力要素创新引领,形成先进的数字生产力和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探讨和揭示其对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联系和机理,有益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也必然会更加有力有效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数据连接人类与自然
  无论是古时的堆石记事、结绳记事,还是逐步演变发展中的算符、计数、数值、数据、数码、数字及数元等,“数”不仅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存在、变化过程及相互联系中的量的观察刻画,也反映出人与万事万物的内在关联和认知逻辑,是人们的感知思维、行动响应和交流沟通的载体、媒介和枢纽,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通道和客观世界到人的认知空间的映射;人在其生存环境中的所见所闻所为,自身认知和行为能力不断提升,将不同的模态规模、结构机制、终端载体、价值品质的广义的数据符号和信息转化协同,助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数据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中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变化的认知,天然地具有广覆盖、深渗透、强协同的功能特征,是能够与经济生产活动自相适应、内生增强、逐步升级的密不可分的主因,本征上是决定生产力演变和跃迁的关键性和枢纽性要素。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创新:主体、认知、行为、网联、贯通、过程、交流、分享、转化、受益、积淀、提升、跃迁,万物互联、物智互联、智智互联,构联成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的耦合系统,数据是既反映量的变化也反映质的内在关联及演变逻辑的独特存在“物”,低成本协同、共享中边际递增,虚实交融、多元深度融合,渐变突变交替,易操作聚焦、连接打通、高效利用;对现实的抽象与还原的双向转化,成为优质生产力要素,其根本点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认知渠道和层面上的转换、升级和跃迁,具有其他要素不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内核特征。
  万物皆数,万物互联,万物可算,其实都是通过数的连通转换和推理计算,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对应关联的数据世界,因而,转变对数据的传统观念和变革认知方式,充分挖掘数据要素的潜能,以数据赋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数据是连接人类与地球的文明基石,久远的历史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情感和想象等,它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战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当今的数字化与绿色化、数字化与现代化,人类从使用数据来了解周围的世界、利用数据化的方式应对和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到如今的使用数据来研究人类智能;随着人类自身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数据的价值作用潜能无限,影响价值实现的因素是多样的,探索和挖掘数据利用价值也是多途径多方式的。
  数据是人类与自然交互、在认知客观世界中产生的,是虚拟与现实相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永久工具,密切了人们正确认知和有效行动之间的联系,使得对资优化源配置、要素组合和市场均衡、行为痕迹更深入精准的刻画、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全流程的良性循环生态,也为认知变革、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从结绳记事到数智时代,从阿拉伯数字到“AIGC”,从苏美尔人的原始票据到当今电商与实体店博弈中的数据之战,无论未来数字以什么形式存在、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它将始终是连接着人类与自然。
  二、协同创新是数据优质要素的显要特征
  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数据要素是生产力要素中的优质要素,数字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中新的代表性形式,具备高数字素养的劳动者通过推动数据要素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尤其是协同创新的劳动,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利用数据要素和数字化手段,突破原有的对物理时空的存在和边界的观察刻画、维度分析、因果关联、理论结果、评价标准、改进深化等,能有相对更加清晰明确、严谨精准、渗透融合的拓展创新;而天然协同的数字生产力,产生于连通各类其他生产力要素的共同作用,多主体联动共创,跨区域、跨场景、跨行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和联动优化,是形成虚实交融的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式;作为创新引领主体的各类劳动者(人才),转变观念、变革认知、启迪精神智慧、激活创新动力、丰富理论认知,与相应的实体和传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机制、价值对齐和伦理规范等衔接配套,依循和善用数据产生乘数和倍增效应的机理,以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最活跃、最有效和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劳动(创新)主体。以数智化素养提升为显著特征的新型劳动者,通过数字教育培养和实践的智能时代亟须的复合型人才,数字技术推动新型劳动分工实现跨界跨域跨学科跨行业跨时空协同;以算力网络—算法平台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工具与传统工具并用的新型劳动和劳动资料占有方式;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型劳动对象,分整综合的、跨形态的多样态产品,以及由这些联结成的劳动者之间及其与劳动资料的关系。劳动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平台和检验标准,劳动资料是创新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劳动对象是创新的产出和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并不只是体力的输出、工具的使用,其本身就是创新;在宏观调控、数字政府建设和精准治理中,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合法合规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缩小弥合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上下齐心、宏微贯通,能更强效地激发微观主体的内生活力和创造性。
  智能实质上可归结为多场景多用途多模态数据(字)的转换,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智能家电、智能穿戴、无人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所有的智能产品都可看成是数字产品。数智化时代会有越来越多地利用数据的复杂劳动,其具有连通性、协同性和内增强性且数据是越用越多、越有价值,密度和质量也随之提高,彰显创新性、动态性、全域性、交叉性等复杂特征。复杂劳动拥有更高的价值创造能力,从事各种复杂任务的劳动者,必然要借助数据要素、理论模型、算力算法等,在一定劳动时间内推动更大规模、更高效率、更优品质的物质生产以及精神生产运行,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生产力“质”的跃升。
  三、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理和实践路径
  科技创新源于平凡劳动的积淀提炼和探索中的升华突变,数据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形式化跃升,劳动者是集数据发生、实施、传播、应用、转化、检验和受益为一体的施受主体;科技创新引领的核心要义是更多地激发劳动者的勤劳智慧、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从数据的来源、形态、荷载、构成、传输、处理、利用等环节来看,在历史长河中数据原本就来自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今又是传统生产力要素的升华,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是我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特色内容。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具有动态协同、内生自增,逐步强化辅助,更强调主体的参与、适变和创造性的增强、叠加迭代;主体的转变观念、认知变革、主动学习适应、综合判处能力、人机强效协同以及自主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数据利用中倍增地产生更多的新数据、价值更大的数据,对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也就更大,形成良性循环的数据生态。
  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举措,首先是更多地培育和更强劲地赋能新型劳动者与创新主体,科技、管理、制度机制及政策等其他生产力要素无疑都很重要,但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挥数据倍增效应、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首要的和关键的人,是主体和决定性因素,其他都是相应的外部辅助和环境条件的改善与支持;而且新型劳动者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方式等一改传统,更强调员工企业双赢、自我提升、多业斜杠、虚拟办公、团队协作、人机交互和跨界合作,劳动力可以在虚实交融的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配置,全球劳动力的整体化协调水平越来越高。要确立劳动者的创新引领主体地位、明确指向,相对的有形成本低,操作简便,产生积极效应的传导链长面广、正向叠加显著(但也可能隐含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和复杂度增大),促使数据要素更好地协同其他要素和随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形成不断正向涌现的机制和良好生态。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理论上应对其总结、概括和提炼,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促进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是释放和激发数据价值的关键条件。数字技术推动新型劳动分工实现跨时空协同,数据要素助推新型劳动对象的非物质化趋势,数据生产要素在各行各业中日益广泛地应用;要注重利用数智化技术手段,建构和夯实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在领域理论知识和数智化技术的支撑下,形成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和虚实交融的、能够自生自强自创的算法平台与应用终端。传统劳动对象也呈现出高新技术化特征,转变为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推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领域的变革、转型和升级。如将动态仿真的数字模型与物理实体互相叠加、同步交叉运行、有机融合,通过实时精准的双向反馈、价值对齐,实现物化产品的智能化更新升级,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利用数据优质生产力要素,促使与其他要素协同创新、优化组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创新主体的引领和主导、产业创新和资源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主体对数据要素的认知变革,必定会开辟一条新的更加宽阔拓展的经济增长途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