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日|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服务创新

中国互联网协会 2022年05月25日 09:38

      2005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将协会成立的日子,即每年的5月25日设定为“互联网公益日”。“互联网公益日”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不发达地区、弱势群体也能够接入互联网、共享数字机遇,消除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促进互联网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共享信息文明。

      中国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应用数量在全球各国居于首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应用数量近千万。为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残疾人需求的信息化社会建设,在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21周年暨“互联网公益日”到来之际,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消除数字鸿沟,共享数字服务”活动,全面宣传介绍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的历程、发展、服务,推动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共建平等、共享、和谐的无障碍交流环境,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服务创新

      多年来,中国互联网协会持续开展无障碍建设,在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积极创新服务,实现了新的发展。

      在技术方面,2012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指导下,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国家相关机构、信息无障碍技术企业以及智能技术提供商,开展了中国信息无障碍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开发工作,并在2012年完成构建了“中国政务信息无障碍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服务体系可实现整体一站式政务信息无障碍服务。服务体系的特点是:建设集约化、整体化,技术服务共享化、智能化,服务渠道的全面化、全程化,其在2017年荣获国际电信联盟颁发的“2017信息社会世界峰会项目大奖”。

      在标准方面,中国积极制定智能技术适老化通用设计标准,是对信息无障碍技术和规范的补充,也是对信息技术的普适性和包容性的完善。

2017年,“中国政务信息无障碍服务体系”荣获“WSIS项目大奖”

      服务体系的先进技术和智能水平,解决了以往必须改造互联网应用源码,才能实现适老化及无障碍的落后技术方式。该服务体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网页识别等多种新兴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提供技术服务支撑,意在充分实现信息无障碍技术和新兴智能技术的良好融合,为最终实现信息无障碍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