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鸟蛋》说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网 2017年08月19日 09:36:31

      1、 本课教学注重从生活现象引入,在课堂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得以升华。整个过程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反映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2、在生活用品中收集生字,在游戏、活动中自主识字,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

      3、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生生互助的形式来学习,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这是为了突出新课标的特点而选取的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在这首小诗里,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美丽的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你家附近有哪些鸟? (2)老师也带来一些鸟朋友,大家想认识吗?(CAI出示鸟图片)

      (3)谁知道鸟是怎么来的?(从鸟蛋孵化来的)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个小男孩和两只鸟蛋的故事。 2、板题:两只鸟蛋 (识记“蛋”字)课文讲了两只鸟蛋的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小节。 三、朗读识字。 1、出示第三小节。 2、用动作表示“捧”。本课还有哪些字可用动作表示? 归类识字:提手旁(捧、抬、投),单立人(仿、佛) 3、联系生活识字:除了课文,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出示本课生字)4、分小组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报纸、杂志、商标等,念给小组的成员听。

      5、交流: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分别粘在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6、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7、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 8、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按课文顺序站起来朗读。 四、 再读感悟

      1、 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我”动作的词语,圈出来。板书:取鸟蛋

      2.说说“我”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 (体会“小心地”、“轻轻地”、“连忙”, 用“连忙”说一句话。)

      3. 理解感悟。

      (1) 如果鸟蛋拿在你的手心,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朗读,体会“真好 玩”。 练习 “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两种短语形式。 (2) 如果你是鸟妈妈,看见这情景你的心情如何?理解“焦急不安”。 (出示CAI听鸟儿焦急不安的叫声体会鸟妈妈的心情) (3)那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两只鸟蛋? 板书:还鸟蛋

      4、质疑解疑。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例如:鸟蛋怎么又是小鸟? (出示CAI:鸟儿破蛋而出的情景)

      5、 练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六、 拓展练习

      1.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板书:爱鸟

      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2、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你准备为保护你周围的小鸟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取鸟蛋 爱鸟 还鸟蛋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4、由于低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