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

桐城清代人物专题

      [][公元1672年-1755年,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桐城景点桐城特产桐城地名网[手机版]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

      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 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初入仕途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出生于北京城。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张英(其父)奉命为总裁官而回避不试。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廷玉的夫人姚氏离世,父亲张英登上相位。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廷玉授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书房。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后,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服阕,仍原官。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四月,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充经筵讲官。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充武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

      深受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十一月,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后张廷玉受命协同掌院学士阿克敦,励廷仪办理翰林 院文章之事。不久即提升礼部尚书,充任《世祖仁皇帝实录》一书的副总裁官。

      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朱轼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四月,任顺天乡试主考官。雍正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九月,调任户部尚书。十月,张廷玉任四朝国史总裁官。

      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蒋廷锡领其事。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元年(1736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亲谒景陵,张廷玉与王大臣留京总理事务。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

      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宜。

      乾隆三年(1738年),罢总理事务之名而以大学士掌机要。

      乾隆十一年(1746年),张廷玉的长子内阁学士张若霭病故。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张廷玉老病乞休,乾隆帝执意坚留。

      晚年坎坷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同意张廷玉辞官,命待次年春天舟行回乡,并制诗三章赠张廷玉。随后张廷玉入谢时触怒乾隆皇帝,降旨切责。廷臣请夺张廷玉官爵及罢配享,诏许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退休,仍配享。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归,激怒了乾隆皇帝,于是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命其自审应否配享。乾隆帝用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免治罪。随后归去。后来又因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卒于里第,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葬于龙眠山,乾隆最终仍遵遗诏,命配享太庙。

      张廷玉怎么死的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同意张廷玉辞官,命待次年春天舟行回乡,并制诗三章赠张廷玉。随后张廷玉入谢时触怒乾隆皇帝,降旨切责。廷臣请夺张廷玉官爵及罢配享,诏许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退休,仍配享。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归,激怒了乾隆皇帝,于是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命其自审应否配享。乾隆帝用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免治罪。随后归去。后来又因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卒于里第,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葬于龙眠山,乾隆最终仍遵遗诏,命配享太庙。

      历史评价

      张廷玉在任期间的主要工作在于担任皇帝的秘书,对清廷政治制度的贡献是完善了奏折制度与军机处的运作规则。与其他直接处理政务的大臣不同,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张廷玉的具体事绩。张廷玉的办事能力强,应是事实,清史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西北用兵时,“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傍晚回家,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雍正帝曾称赞:“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汪由敦称“雍正以来数十年间,吏治肃清,人民安乐……张氏从容坐而论道,享极盛之世……那么张氏的慎密周详,略可想见也。”。雍正十一年(1733),张廷玉回乡祭祖,雍正赠玉如意,祝他“往来事事如意。”又赠《古今图书集成》2部,当时只印64部。又着“所过地方派拨兵弁护送,并文武-迎接”。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雍正亦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雍正末年,张廷玉回家省亲,皇帝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乾隆朝,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乾隆说他:“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


张廷玉相关

      张廷玉墓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六尺巷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清乾隆朝军机大臣

      清雍正朝军机大臣


人物关系:

      父亲:

      张英(16371708)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儿子:

      张若澄

      张若霭(17131746)

      张若渟(17281802)

      张若溎(17031787)

      兄弟:

      张廷璐(16751745)

      侄子:

      张若震(?~1755)


  同名人物:

      张廷玉辽宁省鞍山海城市 [当代]

      张廷玉(19021938)抗日英烈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 [近现代]


  同年(公元1672年)出生的名人:

      黄叔琳(16721756)北京市丰台区

      李文炤(16721735)岳麓书院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彼得大帝(16721725)俄罗斯帝国之父欧洲俄罗斯

      爱新觉罗·胤禔(16721735)康熙帝长子北京市东城区

      策棱(16721750)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

      + 更多公元16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755年)去世的名人:

      爱新觉罗·胤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北京市东城区

      李方膺(16961755)扬州八怪江苏省扬州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江省宁波鄞州区

      西林觉罗·鄂尔泰(16801755)辽宁省

      唐恒贞(17391755)清代才女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

      孟德斯鸠(16891755)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理论的奠基者欧洲法国

      + 更多公元175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