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finance.eastmoney.com提供.
首页> 财经频道> 正文
保险业真的是“开门红 全年红”吗
摘要
临近年底,关于保险业“开门红”的争论越来越多。有观点认为,“开门红,全年红”,险企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备战,开拓业务。也有人认为,短期密集营销产生了诸多销售乱象,让客户“审美疲劳”甚至反感,不如抛开“开门红”不谈,持续做好全年业务,平稳发展。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临近年底,关于保险业“开门红”的争论越来越多。有观点认为,“开门红,全年红”,险企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备战,开拓业务。也有人认为,短期密集营销产生了诸多销售乱象,让客户“审美疲劳”甚至反感,不如抛开“开门红”不谈,持续做好全年业务,平稳发展。

  实际上,以上两种声音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保险业“开门红”一般是指寿险公司在岁末年初之际开展的集中营销活动,通过特价促销、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等方式提升销售业绩。已有约30年历史的保险业“开门红”,的确让不少险企抓住机会实现业绩增长,以至于“开门红”成了行业的一项“例行大事”。但近年来,围绕“开门红”的行业乱象开始受到监管部门、市场主体以及客户的高度关注,不搞“开门红”的声音渐渐高涨。

  在笔者看来,相对于搞不搞“开门红”,保险业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比如,科学制定年度预算、合理设计保险产品、规范行业销售秩序,在取得良好“开门红”业绩的同时,保障业绩长期稳定增长。

  优化“开门红”,险企制定科学的年度预算是前提。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开门红”启动时间提早,部分险企提前收取保费并指定第二年保单生效日,就造成了承保空档,且容易引发合同纠纷。对此类乱象,监管部门予以预警、引导和治理。今年10月份,监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再次提出,各人身保险公司要以优化负债质量、提升发展可持续性为目标,科学制定公司年度预算,防止激进发展、大进大出。因此,保险公司优化“开门红”,要从过往的激进式、押宝式转向科学化、长期化,应摒弃短线思维,强化通盘考虑。

  优化“开门红”,险企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是核心。一般而言,能让消费者真正动心并买单的,归根到底还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背景下,客户购买的主要理由是产品真正符合自身保障和储蓄需求,而不是花哨的营销手法。也就是说,优化“开门红”,要从过往以“量”取胜走向以“质”为王,险企要充分调研、深入分析客户需求,合理确定产品预定利率及收益率等指标,升级拳头产品,提升性价比。

  优化“开门红”,规范行业销售秩序亦不可或缺。一些销售乱象让“开门红”备受诟病。比如,部分销售人员夸大产品保障范围或采取捆绑销售,埋下纠纷隐患;有的险企加大销售费用激励,实际费用远高于报备费用,造成恶性竞争。这无疑有损消费者合法权益,也违反了监管规定。优化“开门红”,就是要让险企、代理人的销售行为由“乱”到“治”,更加有序,并以此为抓手提升行业整体形象,促进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看,保险机构应充分结合自身长线布局的特点和优势,着眼长远业绩,从优化“开门红”做起,开发好产品,推出好服务,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保险业真的是“开门红,全年红”吗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网友评论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 上证指数
  • 3111.02
  • 1.45
  • 0.05%
  • 深证成指
  • 9414.98
  • 23.93
  • 0.25%
  • 创业板指
  • 1811.07
  • 4.82
  • 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