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麻辣烫背后的故事之四:“热辣火烫”中的“人间烟火”

天水在线 2024年05月07日 15:50:20

      “热辣火烫”中的“人间烟火”

      天水麻辣烫背后的故事之四

      冯沙驼

      五一前夕,在马蜂窝发布的“2024,五一出行趋势预测”之“2024,五一小众美你食目的地top10”中国趋势预测榜单中,甘肃天水榜上有名,排列第六。

      五一期间天水人山人海,热浪滚滚。全国各地有680万游客来到这座古城。

      自三月天水麻辣烫在国内突然火爆,除清明、五一两个小长假游客剧增,全城人爆满外,两个多月来,每天有上万游客不远千里,纷至沓来,食客、游人云集,至今已经有上千万人到过天水。国内、省内大V、网红等对这座城市的兴趣的热度仍未减退。各新闻媒体、网站平台的热评仍然不断。

      突如其来的“满天富贵”,给过去“怀才不遇”、几乎默默无闻、厚积薄发已久、早日期待借船出海、乘风破浪、登上大舞台、出演大节目的天水,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天水解揽启航,浓妆登场,蓄势而发,演绎出新时代中小城市突围“出圈”、文娱行业适势转变、城市名片更显更亮的一出大戏。

      天水虽以“舌尖上的麻辣烫”而爆起,其八千年的悠久历史,厚重灿烂的文化底蕴,目不暇接的美景胜地吸引了众多的食客。而天水人的淳朴、好客以及满城接地气的“烟火味”,更让游客们如临故地、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当外地游客蜂拥到天水时,瞬间感到接上地气,热度持续升温不减,感受到的是人间中最珍贵的人情味。

      天水麻辣烫火爆初起,整个城市像发动机一样迅速启动起来。从车站、广场、古城、街道、网红打卡地,每个市民都以东道主的姿态在外地游客需要的地方出现,处处可见以文明和厚道、真诚和微笑像接待远方来的亲戚朋友一样,竭尽全力招呼好每一位来客。

      “保姆”式的“宠粉”模式“量身定制”。开通麻辣烫公交专车,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安排游客专车,高速公路出口,自发组织的群众锣鼓队,交警专车开道,迎接远方车队到来,红旗车友会、私家车主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志愿者送上导游攻略图,一股股暖流向四方来客扑面而来。

      在市内,网红打卡地墙面一夜之间焕然一新,交通栏杆连夜粉刷,不平的道路路面迅速整平,吃、住、行、市区重点景区景点、甚至公共厕所标牌随处可见。

      吃麻辣烫,送水,送特产,送福袋,送文创产品,售景点门票,递上旅游攻略,吃货地图。吃完麻辣烫,登上专程旅游车,直送旅游景区景点观光。

      停车有困难,市、区政府及其部门畅开大门,让出自身停车位,让外地游客停放车辆。市区道路两侧例外设立外地游客车辆停车处,交警让出自己警车位,让外地游客停车。打不到出租车,交警拦住当地私家车,义务将游客送到目的地。“五一”期间,市区主要道路禁止本地车辆通行,让出道路,停车位,方便外地游客。

      假日期间全市宾馆爆满,许多居民网上发出:“我家有房间,请到我家来住宿”微信,交警晚上逐一在外地停车中询问,让无处住宿的数百名外地游客安排到新落成的学校宿舍住宿。

      大学生、社区、市直各部门组织上万人次志愿者服务队,100多处服务点,遍及全城,红马甲标识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天水人厚道、大气、细腻、善良、淳朴的底蕴和性格,让绝大多数来到天水的客人喜爱上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

      当外地客人问一位麻辣烫摊主,“哪个地方的麻辣烫好吃”时,摊主毫不犹豫的放弃自家生意,给客人指路,让去麻辣烫网红店品尝。

      一天有人发现,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经常在人流量最大的秦州区龙城广场附近为外地游客指路服务。原来,老人叫闫水云,己78岁,从小在天水长大,工作,直到退休,以后长期在西安生活。听到天水麻辣烫火爆,不顾儿女劝阻回到家乡,默默无闻地主动做起志愿者。别人问她时,她回答:“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必须回来为家乡做点什么。”天水人的忠厚,对家乡的挚爱,一点一滴表现的淋漓尽致。

      人民网评论天水人:“食物里蕴藏的往往是人们的精神内涵。红油辣椒包裹里不仅仅有呱呱,更彰显着当地人的热情奔放。酸爽浆水里浸润的不仅是面条,更是当地人行事言语里的麻利豪爽。”

      “细微之处见真情”。有网民惊奇的发现,远望伏羲庙后北山上,密密麻麻的火柴盒式民房,像是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消息在网上一经传出,当地连夜迅速将所有房屋外立面刷新,迅速成为外地游客“天水布达拉宫”打卡地。有网民在网上又发出路上有交通牌阻挡打卡地拍照视频,交通部门连夜将牌子摘掉。网民惊呼:“这样尊重,这种高效率工作作风,怎么能让天水不火起来?”尊重换来的是更多的外地游客在天水走街串巷,寻找新的打卡地。有网友发现夜晚当市区灯光璀璨,光耀全城时,电力大厦上高高耸立的铁塔金碧辉煌,好似“天水巴黎埃菲尔铁塔,”有人驱车在藉滨北路,漫步在藉河风景线时,称其为“天水的外滩”,建议可作为新的打卡地。“君子之交淡如水”,正是天水人的这种善良、淳朴,换来了外地游客的大量涌来和对天水深深的眷恋。

      一位来自厦门的游客,被天水普通市民的淳朴所感动,拿着相机,照片打印机,在常家呱呱的店铺、小吃摊上炸油饼的大叔、地面上爆玉米花的大爷、甚至街头买葱的农民,抓拍出他们的形象,现场打印照片送给他们,还请他们到厦门去观光旅游。他讲“天水人太好了,这里的老百姓太朴实,太厚道。”

      对于每个人来说,寻常不过的生活场景,比如路边摊贩的叫卖声,早餐滩点上的餐俱撞击声,饭桌中飘出的菜肴香味,朋友欢聚一堂喝酒吆喝声,那日常生活的气息中,随处可见的是一种人间的烟火气。在天水,当外地游客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时,此情此景,勾起游客们无限的回忆,它抚慰着每个人内心,勾起一种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天水的情怀。

      天水的烟火气中,既有浪漫,更多的是普通而寻常,最实际又接地气,尤其体现在源源流长的饮食文化上。

      游人们来天水短短几天,除麻辣烫之外,更吸引他们的还有大街小巷弥漫着的美食小吃,其独特地域特色让人垂涎欲滴。看似不起眼的种类繁多的小吃,都有其漫长的历史渊源,彰显出悠久的历史文化痕迹。街面深巷里目不暇接的众多美食,食位摊主的热情,喧闹热火场面的烟火气,仿佛故乡的炊烟、家中厨房的香气,全家饭桌上美食的场景在一一重现。

      早上,外地游客和当地人一起挤坐在早餐摊点边小凳上,端起一碗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用当地特产荞麦淀粉制作而成的呱呱。香辣可口,绵软好吃,营养丰富,据说它源于西汉时期从西州上将军隗嚣宫中传出,在民间流传千年至今。

      品尝风格独特的天水面皮,它由驴油泼入甘谷辣椒,浇入面糊蒸后成皮的面皮上,色鲜、味香,香辣可口,回味无穷,而有别于其他地区面皮。相传由初唐时期李靖大将军发明,距今有千年历史,因美味可口而成为天水一带有名的特色小吃。

      和天水呱呱、面皮绝配的首选是天水猪油盒。它做工精细,选材讲究,用猪板油,嫩葱,胡麻油,椒盐等材料,经烙、煎、烤等工序出锅,色泽金黄,酥脆松软,滋味浓香,热食不腻口,凉吃不散口,和黄馍、酥油饼、麻肤饼、葱油饼一起是当地人无论早餐还是夜宵离不开的一道特色小吃。据说天水猪油盒是满族人移居天水时将清朝宫廷点心“猪油悖悖”秘方带来的基础上制作,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随处可见当地荞面做成的然然、凉粉、味香焦黄的黄馍、甘谷酥圈,油圈、黄米糕,味道清爽、口感滋润的杏茶、甜醅、捞糟,清淡爽口。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选择。成为一场味蕾的舌尖挑战,让天水这座古城的早晨充满了旺盛的人气。

      品味餐桌上、街巷滩点上浓香扑鼻,色、香、味俱全,使人垂涎三尺的浆水面、大卤面、扁食、麻食、鸡丝馄饨,清真碎面、馓饭、搅团、面鱼等主食。香气四溢,唇齿留香的天水酒碟,里脊,杂烩、八大碗、老三片、各种暖锅等多样丰盛菜肴,兼容南北口味,更显地方特色,给人以味觉上的享受。

      别小看那小小的一碗天水浆水面,传说其名是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品尝后一时兴起所起名,它以其酸辣清香的口感堪称一绝。味道酸辣清香又开胃,特别是配上用芥菜制作的浆水菜独具风味,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一碗凉爽的浆水面,加上韭菜,辣椒入口,消暑又解渴。

      在外地人看来,天水素扁食与馄饨长得很相似,在天水形似元宝的就叫扁食。素扁食口味清淡鲜美,入口滑爽,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备受赞誉,是老天水人最喜欢的面食之一。

      在西北流传已久的搅团和馓饭,用玉米面制作,在后过去是填饱肚子的主食。现在成为现代人难得的美食享受,它口感极佳,吃法最为经典,一碗热腾腾的搅团和馓饭,配上各种凉伴菜,使人回味起自己小时生活滋味中的记忆,感受到家的温暖。

      天水,吸引众多游客接踵而来的,不仅仅是那碗滚烫的天水麻辣烫,眼花缭乱的各类小吃。丰富的旅游资源,广布的景区景点,所到之处的美境胜地,青山绿水,古树林立,层林叠翠,景色秀美,气候宜人,北方端庄和南方清幽,自然和人文相融的地域环境,“麦积烟雨”、“净土松涛”、“仙人送灯”、“石门夜月”、“伏羲卦台”、“南山古柏”、“玉泉仙洞”、“诸葛军垒”秦州老八景。成纪博物馆、天水工业博物馆、天水农耕博物馆、钱币博物馆、李官湾民俗文化村,花舞南山游乐区,青鹃山国际旅游区等等新馆新景,更使“陇上江南”锦上添花。

      游客们到天水,要追溯历史,探索文明起源,去大地湾。要寻根问祖,祭拜先祖,上挂台山,进伏羲庙,到赵家祠堂。要看文化遗产,登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石窟。要游山玩水,上石门山,去仙人崖。看古城风貌,到西关古城、胡氏民居,再穿小巷,看千年古柏、百年老槐。548处旅游景点,17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A级旅游景区,以“名山、流水、古树、清泉、寺庙、幽巷、民居”为主体的城市历史文化格局,任由游客们尽兴选择。

      在天水所有景区景点中,上卦台山,进伏羲庙,登麦积山,朝净土寺,游南郭寺,逛西关古城应该是必选之地。

      在伏羲卦台,伏羲立于山之巅,望天星座闪烁,日月变化,天气无常。观目中似葫芦状的辽阔三阳川,滔滔不绝的S状渭河水,法地茫茫,天地相交,变幻无穷,章法可循。在他睿智脑海中激出无限的想象力和智慧。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六十四卦,天、地、神、火、山、雷、风、泽八大自然现象,八卦符号,滋生而出。那历经数千年祖先的想象力和今日的人工智能又何其相像。

      天水城中有座全国唯一的伏羲庙,是中华民族和全球华人向往和祭祀伏羲圣地。进入四进四出、幽深厚重、壮观宏伟庙内,手抚64株古老苍劲的古柏,是一种沧桑凝重之感。先天殿里,跪拜伏羲圣像,望他如炬如火的眼神,头顶上六十四卦组成的天花板。不由得对先祖“一画开天”,“与天地準”,点燃民族文明之光的智慧和功德所折服。

      绿林群峰之中突兀的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凌空栈道悬崖之上穿云而立,陡峻惊险,神奇壮观。密如蜂巢般的洞窟,宛如天宫楼阁,荟萃十几个朝代。194个洞窟,7800余尊塑像,1000多平方米壁画等艺术珍品,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誉为“东方雕塑馆”,为海内外石窟群所罕见。绵绵细雨之中,烟雨麦积更为一大奇观。面对千年仍在自思自乐中惟妙惟肖的小沙弥,窃窃私语中的二尊佛像,“东方维纳斯”之称的女神,可以面对面和他们对话,心物无间,人佛合一,心心相印,在探索他们内心世界中,自身的心灵也会受到撞击。

      十八座翠绿山峰,把一座寺庙紧紧地环抱在怀中,这“十八罗汉拜观音”的传奇,就在净土寺,又称曼殊寺。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气势不凡的寺内各种建筑,好似莲花瓣叶,恰到好处散落在寺中各处,曼殊寺成为清净、幽雅的一方净土。幽静的山谷中,不时传来的诵经声,木魚敲击声、击钟声,伴随着山中阵阵松涛声浪,立时使游人忘掉了世间的一切烦恼,好似恍若隔世,心灵受到洗涤。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是当年诗圣杜甫流寓秦州时在南山南郭寺所作的著名诗词。千年古柏,来自春秋之初,至今虽身驱干枯,老态横秋,但枝头绿枝又出,流淌了千年的北流泉,仍然泉水汹涌,尽显其不可想象中的旺盛生命力。如今,杜甫塑像安坐在南郭寺中,注视着眼前二妙轩诗碑和寺门两株六百年古槐,无法想象换了人间带来的沧桑巨变。

      古朴的天水西关古城,是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一街十巷”“三坊八庭”中含11条大小巷道,229户院落中有55个重点文物保护院落。行走在铺满秦砖汉瓦、明清风韵的小弄古巷中,精美垂花门的四合院,精雕细刻处处可见的砖雕、木雕,记录着从明清到民国时代的各式建筑。古老的旧城墙,枝叶旺盛的上百年老树,处处展现出古老的沧桑,诉说着古城由衰到重兴的历史。

      在古城,你可以到汉飞将军李广的故居,荣毅仁之父开办民族工业的办事处旧址怀旧。编织麻鞋、手塑泥人等多种非遗产品和文创产品让你为之着迷。在食品街品味各类小吃,坐在幽静的四合院中,喝罐罐茶,听听音乐,享受悠哉乐哉的悠闲时光。在广场,拥在人群中,观各种表演。去古城墙、亭台楼阁、李广塑像、幽静小巷打卡。夜晚,古城高悬的灯笼点亮亭台楼阁,城东牌坊和宫内彩灯灯火辉煌,小巷弄里流光溢彩,照亮整个古城,游人如织,人间烟火更显得红火旺盛。

      天水“宠粉”式服务,不仅让游客吃得滚烫,还把自己许多压箱底的宝贝,非遗作品拿了出来,让游得尽兴,玩得开心,感受天水这座古城的热辣滚烫,把人们久违而又期望的“人间烟火”气,在这里得到更多的体验。

      只有在春节及重大纪念活动才会出现的社火,二次请出场。来自县、乡、村的舞龙,舞狮,高台,腰鼓、跑驴等锣鼓开道,浩浩荡荡。旱船,夹板,高跷,低跷、火龙,高摇伞等载歌载舞,热火朝天。秦安腊花舞,莲花战鼓,武山旋鼓舞,捣蒜罐,甘谷道情,清水轩辕舞,张川《花儿与少年》,甚至连伏羲祭祀乐舞也走上了大街,以最高规格现身于外地游客面前。连当地人都惊呼,这场面,连老人一辈子也没见过。

      中央电视台的“神州大舞台”节目、甘肃演艺集团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精彩片段、民族交响音乐会、全省22家文艺院团精彩没有节目,在龙城广场“天水大舞台”闪亮登场。每天十场应接不暇的惠民演出在伏羲广场、西关古城、高铁南站、麦积山景区广场、麦积步行街轮番上演。展演节目让天水沉浸在文化欢乐的氛围中,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在麻辣烫的烟火中感受乡土文化、民俗演出、非遗作品展出的魅力和与美食交织的非凡体验,留下一生难忘的文旅记忆。“五一”期间,市博物馆面对游客激增的火热需求,启动“夜游”模式,让游客在夜晚又有一种不一般的体验。

      夜间,大型开放式巨剧《天水千古秀》,大型音乐舞蹈剧《一画开天》,秦腔音乐剧《麦积圣歌》场场爆满。观众和演员互动中,从伏羲、女娲教化众民,开天辟地、开凿和发现麦积山石窟、8000年时空梦幻般地在剧中穿梭,使每个人深深震撼之余,无不为天水历史文化所折服。来自广州的游客说:“天水的文化太厚重了,能看到这么精彩,深深震撼人心的演出,实在不虚此行!”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两个多月来,在天水伏羲城,龙城广场,从白天到深夜,自发组成的各种表演队在人潮中尽情地狂欢。更多外地游客不由自主的跟随狂欢的人群跳跃起舞,年轻的游客们跟着武山捣蒜罐表演队伍,挥舞着道具,忘乎所以,尽兴欢乐。夜晚挥动着闪闪发光的电棒,围成圈,唱着、跳着、喊着。那一刻,市井百态,日常生活,幼时记忆,尽情欢乐中,抚慰了多少人的心。难怪有北京游客感慨的说:“旅游打卡过国内很多城市,唯独在天水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感受到天水人的温暖和善良,热情和奔放,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美好。”

      也有不少游客对天水做出这样的评价。“天水人素质很高,城市文化气氛很浓,人气很旺,烟火味十足,很接地气。”

      国内一网站评论:“天水麻辣烫集齐了‘酥麻、香辣、滚烫、好吃’,而天水人的热情淳朴、好客厚道,大气实在,更使游客们心中热浪滚烫。”

      其实,从八千年前大地湾人创出象形文字,伏羲在这片土地上将文明之光照遍中华大地开始。厚重的文化,做人的品德,做事的风格,一代一代传承,渗透在天水人的骨子里,流畅在血液中。

      春秋时,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秦风,诗情画意,清风雅韵,近半数的诗歌与天水有关。甘谷学子石作蜀等三人,长途跋涉奔赴山东曲阜,拜在孔子门下为徒,读书学艺,列入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中,返乡后广泛传播孔子学说,教化传授“六艺”,开天水文化教育之始。千年之中,朝代更迭,唯孔庙香火不断,重教尚文之风日盛。唐时李白,杜甫,留下的诗篇,更助天水文风强盛。

      千年天水,人杰辈出,入朝为臣,返乡为民,开私塾,办学堂,教学子,著书传世,蔚然成风。更有文人儒士,立根乡土,传播文化,从金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清水县西关创建曲江书院天水,到1907年张世英捐资创办天水亦渭学堂,历经八百余年,文脉渊源不断,教授出无数学子,多为国之栋梁,留芳桑梓,世代相传。

      千年浓郁的社会氛围,文化熏陶,天水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弥漫着重文重德的强劲气息。城乡书画展几乎天天都有,无论那一家,那一户,堂屋、书房中缺一不可的是悬挂的中堂、对联或字画,作为家训或座右铭。在农村,绝大多数门头上镌刻着“耕读第”三个大字,视为看家立业的根本和宗旨。多少年来,“再穷办好教育,再苦育出孩子”的理念深入社会。学习好、读好书、自立成才,成为每个家庭对孩子最大的期望。

      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天水人一代又一代从小就熏陶在千百年精神文化底蕴中,在讲礼貌,懂规矩、守德行,真情实在、宽容大度、蓬勃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形成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激荡交融的性格特征。这也正是构成天水持续升腾,但烟火味不减,人气更旺的基础和根本所在。

      2024年5月6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