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

聚百科
院校名称 山西大学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山西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山西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93

      院校介绍

      山西大学坐落在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书院及清代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早期的山西大学堂中西合璧、文理并重,办学思路开阔,育人理念先进,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三晋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镇。历经112年办学历程,山西大学始终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之需要”为己任,秉承“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弘扬“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育了二十多万名优秀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年育英才,盛世续华章。近年来,承载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山西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1998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05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山西大学成为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迈上了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平台。2014年,经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具有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

      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学校拥有一批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重要学科平台。设有涵盖文、史、哲、理、工、农、经、管、法、教、艺、医等12大学科门类的89个本科专业以及17个本科双学位专业。现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硕士点各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硕士点各3个。近年来,学校获得的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稳步增加,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6项国家科研大奖。

      名师名人荟萃,教学成果显著。现有专任教师2037人,高级职称教师909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国际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骨干教师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近百人。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部教材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共有10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或提名奖。

      实践活动丰富,育人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1945人,各类研究生7616人。开设“初民试验班”,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显著提升了学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在近几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和英语竞赛中,我校学子共荣获33个全国一等奖;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中,先后获得金银铜牌十多枚。

      国际交流广泛,留学渠道通畅。学校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同美、日、韩、英、法、德、加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渠道,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培养机制,为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与美国费佛尔大学、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联合建立2所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良。目前有坞城、大东关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878余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林荫遮道、花草围楼,处处散发着宜学宜居的人文气息,被省政府命名为“园林化单位”和“绿色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347万册(件),电子图书4190(GB),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亿元。即将建设的东山新校区占地1615亩,将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百年传承,薪火相继。走过113年光辉历程的山西大学,面临着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难得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提升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社会更为满意的人才高地、贡献更为卓越的创新基地、辐射更为广泛的教育要地。

      专业设置

      初民学院

      初民学院成立于2009年9月,以建国后山西大学第一任校长、原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邓初民先生的名字命名,是山西大学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基地。学院设“文学+史学+哲学”试验班(文科试验班),学制四年,旨在通过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科背景宽、理论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初民学院实行学费优惠政策,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超过山西省当年高考录取一本线30分的考生,免收第一学年学费,第二学年综合成绩排名仍在前50%的学生免收当年学费。

      初民学院实行四年一贯制,前两年单独编班,实施大类培养,主要学习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后两年小班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学位授予采取“1+1”模式,即试验班学生可获得双学位,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课学分选修情况,文科试验班可授予文学、史学或哲学学士学位。

      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学团队由学校选派的优秀教师组成;同时,实行四年全程导师制+导生制,围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的学习、科研、思想、生活进行全方位指导。我院学生奖学金总额为普通学院的3倍,享受面为学生总人数的90%;学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普通学院的3倍。

      文科试验班主干核心课程: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初民试验班)初民学院成立于2009年9月,以建国后山西大学第一任校长、原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邓初民先生的名字命名,是山西大学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基地。学院设“文学+史学+哲学”试验班(文科试验班),学制四年,旨在通过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科背景宽、理论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初民学院实行学费优惠政策,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超过山西省当年高考录取一本线30分的考生,免收第一学年学费,第二学年综合成绩排名仍在前50%的学生免收当年学费。

      初民学院实行四年一贯制,前两年单独编班,实施大类培养,主要学习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后两年小班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学位授予采取“1+1”模式,即试验班学生可获得双学位,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课学分选修情况,文科试验班可授予文学、史学或哲学学士学位。

      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学团队由学校选派的优秀教师组成;同时,实行四年全程导师制+导生制,围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的学习、科研、思想、生活进行全方位指导。我院学生奖学金总额为普通学院的3倍,享受面为学生总人数的90%;学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普通学院的3倍。

      文科试验班主干核心课程: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文学院

      山西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02年山西大学堂中学专斋,2001年中文系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合并,成立文学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文学院现已成为山西省语言文学类以及戏剧影视、新闻、广告、汉语国际教育等学科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8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如黄侃、李亮工、柏逸荪,高本汉(瑞典)等都曾在文学院执教。特别是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姚奠中先生在文学院执教长达半个多世纪,使章先生之学术精神沁入文学院几代学人的灵魂深处,是文学院最宝贵的学术精髓。近年来有多名教师先后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计划。

      文学院是山西大学最富传统特色的院系之一,历经百年发展和探索,形成了以国学为基础、以应用为发展目标的办学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已成为“山西省文化研究与影视、新闻、广告、传播人才培养基地”。“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山西省授予“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学生工作成绩突出,近三年连续获得华北五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每年校“百花奖”和“健美操”比赛均获得一等奖。

      科研积淀深厚,学术实力雄厚。老中青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配置整齐的学术队伍。 近年来,连续多次获得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文华奖等。

      我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均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家、资深业内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讲座;国学大讲堂定期开展免费公益学术讲座,获得很好的社会影响。2014年我院多位老师分别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台湾、香港、美国旧金山等地的高校参加学术会议,并有多名教师赴日、美研修深造。

      文学院创办113年来,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政界、学术界、媒体界的优秀人才,为推动社会的物质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杰出校友灿若繁星,更有数不胜数的普通校友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院下设汉语言文学(山西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五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文学理论素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并能在新闻、文化、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经典古籍导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等。

      就业方向: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部队、新闻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中国语言文学素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有能力胜任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并在国际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知识,教授汉语课程的工作,具有说、读、写、译能力的英、汉双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概论、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英语精读、英语写作、英语听力与会话。

      就业方向:毕业后在党政、学校等相关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能在国内外语言培训机构和海外孔子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新闻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广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和写作能力,最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新闻行业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编辑学、广播电视新闻、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心理学、传播学概论、新闻理论、新闻摄影、中外新闻史、新闻评论、电视新闻媒介。

      就业方向:在新闻机构,文化、出版部门、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及管理工作。

      广告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系统的广告学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熟悉我国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影视广告、文化产业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大专院校、企事业、文化宣传部门等工作的专门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基础、广告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营销学、广告策划创意、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告经营与管理、中外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

      就业方向:在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相关机构,从事广告及传播运营、策划、创意、制作、营销、市场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可在戏剧、电影、电视、广播艺术等文化单位从事戏剧影视编导、编剧、编辑、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及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戏剧理论、中外戏曲史、中国戏曲史、广播语言学、中外电影史、主持人概论、导演学概论、纪录性节目创作、剧本创作、编摄录技术、戏剧影视美学、电视艺术学。

      就业方向:在文化艺术、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等方面工作。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是山西大学有着百年传承的院系之一。历史学是山西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早在1902年山西大学建校时,西洋史(即世界史)、中国古代史就是中西斋学生的必修课程。1936年,历史系正式建立。1997年,历史系与山西省旅游局合作成立山西大学旅游学院。2001年,历史系与山西省文物局合办成立山西大学文博学院。2003年改系建院,下设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五个专业。

      历史系从成立之日起,就成为山西大学负有盛名的系科,一直以名师荟萃而闻名华夏。曾在我系执教的名师有留学瑞士归来的中西交通史专家阎宗临先生、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专治中国古代史的留英博士周传儒先生、地方史专家郝树侯先生、中国政治制度史专家梁园东先生、被誉为毛泽东“一字之师”的唐史专家罗元贞先生、开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先河的乔志强先生、捻军史专家江地先生、国际共运史专家程人乾先生等。

      学院现有教师7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者5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0人,山西省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学院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考古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世界史;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旅游管理。2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史、考古学;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管理。2个博士科研流动站:中国史、考古学。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国家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926篇,出版专著 52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目前正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达700余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

      学院现有在校生708人,其中本科生479人,硕士生216人,博士生15人。本科生生源来自全国 18个省市自治区。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有相声协会、旅游协会、红枫志愿者协会、文物爱好者协会、收藏协会等学生社团,自办《百草园》杂志,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学生在校内外各种大赛及活动中表现突出。

      学院注重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走出去,直接参与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如旅游专业的张壁古堡旅游开发考察、文水县则天庙景区旅游规划、右玉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皇城相府中华字典博物馆策划等项目,考古专业的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发掘、山西明代长城资源调查报告、重庆市三峡库区开县文物考古发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库区考古发掘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发展。

      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我院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访学20余人次;由我院发起和协作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次,先后同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合作交流,聘请了26位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如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1954级)、著名诗人书画家李才旺(1962级)、山西省社科院文化学首席专家降大任(1962级)、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韩石山(1965级)、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1978级)、中东问题研究专家李绍先(1979级)、西亚非洲研究专家张晓东(1979级)、学者型外交官孙恪勤(1979级)、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学功(1984级)、山西黄河少儿艺术团团长郭琪(1989级)等。

      历史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创建于1936年。1981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世界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中国近现代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中国史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世界史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国史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已形成区域社会史、魏晋南北朝史、亚非史、国际关系史等几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本专业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5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区域社会史导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由乔志强先生主讲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程人乾教授主讲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课程的教材1992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专业在区域社会史理论建设、民间文献收集、田野调查等方面是国内的先行者,被誉为中国社会史的研究重镇。近年来在晋商、抗日根据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集体化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融合等研究领域均引领学界。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区域社会史导论、历史地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考古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高校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成立于1977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考古学科十三所院校之一。2002年成为硕士学位点,2005年成为博士学位点,2010年成为文博专业硕士学位点,2007年获得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可独立开展考古发掘工作。2011年考古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2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已形成史前考古、晋文化考古、北朝考古、艺术考古等特色研究领域,并取得突出成果。本专业积极参与长江三峡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等项目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01-2002年参与的山西吉县柿子滩旧遗址发掘获得了国家田野考古三等奖,2006年主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容城沙河遗址发掘的郎保利教授当选当年度国家优秀领队。

      本专业设有文物陈列室。文物陈列室创建于1943年。现有展室2间,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共展出与存放文物2000多件。其中成化斗彩鸡缸杯、四系青瓷罐、五彩瓷罐等200余件可评定为一级、二级或三级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目前正在筹建忻州原平辛章遗址教研基地。该遗址分布范围达数百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丰富,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宋元时代,以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是探讨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理想遗址。

      主要课程: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田野考古学、科技考古学、艺术考古学、中国陶瓷、中国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与文物遗产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考古、文物、博物馆、高校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旅游经营、管理、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研究机构、教学机构,各类旅游企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从事旅游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是在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下,适应山西省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新兴专业。1993年创办,是我省第一个旅游管理专业。1995年由专科升为本科。1997年山西大学与山西省旅游局联合办学,联合成立了“山西大学旅游学院”。2000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03年,旅游管理专业获得硕士授予权,开始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同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批准列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04年,山西省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旅游研究中心”成立。2007年,被批准列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自2007年起开始培训全国旅游学校中职骨干教师。2010年开始招收全国旅游职业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员。2010年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1年开始招收旅游专业硕士(MTA)。本专业已形成山西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与研究、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等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本专业同省内许多旅游企事业和旅游景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如山西省旅游局、山西省旅游培训中心、山西商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山西世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金辇酒店管理公司、晋祠宾馆、万狮京华国际大酒店、五台山五峰宾馆、三晋国际饭店、山西博物院、晋祠博物馆、常家庄院、平遥古城、中国煤炭博物馆、忻州凤凰山生态植物园有限公司、山西风光旅游规划设计院、山大文景城乡规划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等。此外,还聘请有多位国内外兼职教授。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旅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商务英语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研究机构、教学机构,各类旅游企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从事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等工作。

      酒店管理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酒店及其他服务业专业知识,具备酒店及其他服务业基本职业素养,具有高层次文化内涵,高水平实践能力,能够在酒店及其他服务业岗位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本专业是在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山西经济发展结构中急需提升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下,于2015年开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店业已经成为推动服务业的重要力量,也为无数年轻人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山西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内生于办学20年之久的山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2名专职教师中,其中有教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国外留学经验者9名。2007年至今已经承办数届全国旅游学校酒店专业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长期以来,山西大学酒店管理方向的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省内外酒店管理咨询及人才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经验。专业教师将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技能、思考能力和人文素质,同时聘请各领域的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将获得更为扎实的商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

      本专业紧紧围绕培养应用性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实践教学。现有校内酒店专业实验室,并建立校外教学研究基地20余家。我院已与山西省内国贸大酒店、金辇大酒店、迎泽宾馆、花园大酒店、晋祠宾馆、丽华大酒店、万狮京华大酒店、五峰宾馆、晋商国际大酒店、榆次万豪美悦大酒店、江南餐饮集团、三晋国际饭店等多家五星级酒店和高档餐饮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实习教学基地和就业推荐关系,能够保障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商务英语、酒店公关礼仪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大中型酒店企业及相关服务业,从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相关岗位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国家相关行政管理机关、旅游相关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哲学社会学院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哲学系,2003年更名为哲学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拥有哲学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和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开设哲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学院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既注重基础人才的培养,也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校各类学生共有600余人。

      1983年,以张恩慈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团队,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成为山西省最早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以郭贵春教授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获得科技哲学博士点,实现了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零”的突破;2000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科学技术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的哲学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是山西省最早的人文社科类一级学科博士点;近10年来,哲学学科整体排名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十名上下。社会学学科建设自1995年建设以来,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哲学和社会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提升山西大学人文学科总体实力,辐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服务山西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4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0余项,争取到科研经费800余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120多部;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2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种科研奖励40多项。

      30多年来,学院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最高目标,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支持经典课、双语课、实践课、精品课建设;建有20余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形式逻辑》课程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学院本科学生的调查研究报告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学生自办刊物《猫头鹰》,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成为学生学以致用与科研锻炼的重要阵地。

      目前,学院正在进一步挖掘学科优势,加快推进协同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指针,积极培养精英人才,高标准、全方位地促进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等富有特色的发展,为把学院建设成山西省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哲学社会学研究基地和教学教育中心而努力。

      哲学专业 本专业开设于1980年,依托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重基础、宽口径、强特色”的指导思想,积极适应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设定了基于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实践课等模块组成的课程群为平台,着力培养具有高质量的哲学专门人才。山西大学哲学专业是山西省品牌专业,“山西大学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稳居前1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部门和各类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能适应我国尤其是山西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需要以及具有一定学术潜质,以及能进一步进行专业理论深造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名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形式逻辑、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概论、美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宗教学原理以及哲学专题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部门以及各类企业等。

      社会学专业 本专业开设于1995年,依托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以应用社会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特色,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重基础、宽口径、强应用”的指导思想,积极适应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设定了基于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实践课等模块组成的课程群为平台,着力培养具有高质量的社会学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熟练掌握社会学理论和社会调查技能,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区工作、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软件、社会保障、城市社会学、社会学原著选读、中国社会学史以及社会学专题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科研部门、社区服务机构以及各类企业等。

      社会工作专业 本专业设立于2010年,依托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以当代社区工作为研究方向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重基础、宽口径、强应用”的指导思想,积极适应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设定了基于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实践课等模块组成的课程群为平台,着力培养具有高质量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能在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社会福利和保障机构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法律咨询和调解以及心理咨询和辅导等社会工作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区工作、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保障概论、小组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国社会学史以及社会工作专题等。

      就业方向: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扶贫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教育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企业等。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为1919年设立的山西大学法科政治学门,1931年独立建系。“文化大革命”中,政治系的发展遭受挫折。1986年政治学系恢复建制,2003年3月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创始人邓初民先生等多位国内知名学者曾在我院任教。

      我院现有专业课教师49人,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在读博士4人,占教师人数的83.7%,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5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山西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了10项国家社科研究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出版了41部学术著作,发表cssci论文165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4项。

      学院现有行政管理(山西省品牌专业、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国际政治、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三个本科专业;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点(MPA);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个博士点。设立了政治学、公共管理、国际政治、劳动与社会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研究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在校本科生718人、硕士研究生202人、博士研究生26人。学院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优秀人才,特色鲜明,成果突出。我院被省教育厅确立为 “地方综合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 项、二等奖多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我院学生连续六届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包括山西省仅有的两个特等奖;2014年荣获团中央学校部颁发的“优秀课题成果奖”和“优秀实践团队”;校运会连续八年荣获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第一名;“阳光杯”健美操比赛连续六届荣获一等奖;近年来分别获得足球、篮球、排球比赛冠军。

      行政管理专业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基本理论,熟悉政府管理实践活动,努力培养政治素养高、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知识面宽、社会实践能力强,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公文写作、政策研究、调查统计、人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具有一定学术潜质,能够继续进行专业理论深造的创新性拔尖人才以及具有较高课外学术科技研究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复合型创业人才。

      通过四年学习达到:掌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中外行政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情况,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一定的行政管理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宪法与行政法、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行政组织学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管理服务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国际政治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素养,掌握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主要为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媒体、各类智库、涉外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外交事务、政策研究、涉外宣传、国际情报信息分析、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具有一定学术潜质,能够继续进行专业理论深造的创新性拔尖人才以及具有较高课外学术科技研究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复合型创业人才。

      通过四年的学习达到:掌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语翻译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中外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理论与实践前沿,熟悉世界各国外交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机关文献检索方法,具备运用现代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当今世界复杂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府与政治、政治学研究方法、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外交学、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新中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战后国际关系史、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欧盟政治经济与外交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媒体、涉外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单位等部门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主要培养系统学习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与政策,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熟悉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能在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服务等工作岗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管理与商业保险运作及各类社区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具有一定学术潜质,能够继续进行专业理论深造的创新性拔尖人才以及具有较高课外学术科技研究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复合型创业人才。

      通过四年学习达到: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熟悉国家社会保障领域的法规和大政方针,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社会保障学、社会政策、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规、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分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和事业保险、社会保障管理学、社区管理、住房保障与物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等从事社会政策的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政策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进入企事业单位、社区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服务等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工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13年6月由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合并重组,是山西大学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8个本科专业和理科试验班,其中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4个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经济学、工商管理和会计学3个双学位专业。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物流工程工程硕士、工业工程工程硕士、图书情报硕士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经济史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和山西省重点学科,经济史1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汾酒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能源经济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2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电子商务1个教育部职业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专业设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科—硕士—博士”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已初步建立。目前在校各类学生近3000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均位于全省前列,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著名校友代表有杨志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管培俊(管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张复明(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计平(中国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晓龙(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等,均在各个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110余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18人、副教授 36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得者1人、山西省“百人计划”专家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学院聘请汪应洛院士、于景元(原航天部710研究所副所长)、刘为民(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山西省“百人计划”专家)、郭佩俊(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山西省“百人计划”专家)、吴振宇(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山西省“百人计划”专家)等教授为学院的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聘有陈东琪(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孟雄(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教授)、李琪(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晓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孙才仁(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局长)、李微(南方证劵投资银行管理总部总经理)等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院教师围绕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与实证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学科的不同方向展开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SSCI、SCI、CSSCI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800 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30 余项;目前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和企事业委托项目8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已与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加拿大凯普波瑞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院中日韩研究所、波兰华沙大学、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印度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双边学术交流机制。

      作为山西大学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国际化”为指导,从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出发,积极探索招生制度的改革。从2015年起,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在经济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基础上,设置经济学类班和工商管理类班,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按照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经过2年宽口径通识教育,依据学院专业分流相关规定,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进入8个专业进行培养。学院理科试验班依托工商管理专业,按照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招生,录取最低要求为文化课成绩超出生源地普通理工类第一批本科控制线50分以上;入学后第一、二学年年末依据学习成绩进行动态调整,第三、四学年进入工商管理专业进行专业学习,学校鼓励学生进行校际交流,进入国外大学学习。

      理科试验班、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所含的各专业介绍如下:

      理科试验班

      理科实验班创立于2009年,是山西大学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新人才而开设的试验班。2015年,理科试验班以高水平、国际化为培养目标,单独编班教学培养,前两年大类综合培养阶段主要学习数学、经济、管理的基础课与通识课,后两年专业方向培养阶段主要学习专业课或进入国外大学学习交流。学位授予采取“1+1”模式,即在符合学校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除授予所选专业的学士学位外,同时授予修读学分较多另一专业的学士学位。

      学生奖学金总额为其他专业学生奖学金总额的3倍,享受面为学生人数的90%;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招生人数的30%。

      学校对理科试验班在学费以及出国学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凡第一志愿报考并录取到我校理科试验班的考生,学校免收在校期间学费,其中在读期间成绩排名前30%并且英语单科成绩符合相关要求的学生,将以发放优秀学业奖学金的方式全额资助其第四年在国外知名高校学习一年。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营销管理、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等。

      经济学专业

      本专业创建于1934年的经济系,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在原政治经济学专业基础上恢复政治经济专业,1988年更名为经济学专业。2004年,经济学专业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该专业以经济史博士点及理论经济学硕士点为依托,着力培养经济学基础扎实的本科人才,注重通过实习实践方式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释山西经济现实的能力;培养能在工商企业、金融及贸易领域从事相关经营业务工作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经济应用人才。近年来,考研率达20%以上。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等课程。

      就业方向:政府部门、工商企业、金融及贸易领域从事相关经济工作。

      经济统计学专业

      本专业创建于2013年。本专业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统计人才的需要,采用“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创特色”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经济统计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统计学与经济学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复杂经济社会实际问题统计测度、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厚实的经济学与统计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创新与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胜任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统计业务,又能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

      就业方向: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统计、经济预测、数据咨询和统计管理等工作。

      金融学专业

      本专业设立于2012年,2013年8月正式招生。本专业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需要,采用“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创特色”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立足金融基础理论教育,强化金融实务专业技能训练,着力培养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扎实,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金融学、公司金融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金融机构、各类企业、经济组织、政府机关以及教学与科研机构从事金融分析与管理相关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的前身为对外经济管理专业,1993年更名为国际贸易专业,1998年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6年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围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商务三个方向开展教学工作,着力培养系统掌握国际贸易与跨国经营基本理论与实务技能,熟悉通行的涉外经济规则和惯例,具有解决实际问题专业能力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该专业初步形成了英语教学特色和实践教学特色两个突出。近几年来,该专业英语六级通过率超过85%,考研率达到25%。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商法、国际经济与贸易名著研读、外贸英文函电等。

      就业方向: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创建于1978年。2007年,本专业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10年,被评为山西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2009-2011年的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大学暨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本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稳居前10%。本专业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该专业以“学科融合、形成特色、创建品牌”为指导思想,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优秀的科研教学团队,紧紧围绕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为社会信息化及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专业基于能力导向的培养模式,以基础课、核心课、支撑课、研究课及实践课等模块组成的课程群体系为平台,着力培养具有较强信息分析和信息管理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管理与技术一体化的决策型高级信息管理人才”。近年来考研率达30%以上。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经济学、信息组织、知识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统计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就业方向: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管理和评价等工作,或在管理咨询公司从事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等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创建于1949年,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恢复重建经济管理专业,1986年更名为企业管理,1998年更名为工商管理。先后获得企业管理硕士授予权、MBA授予权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实行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具有宽厚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商务运作管理和创业管理技能和手段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工商管理”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近年来,考研率达20%以上。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研究与开发管理等。

      就业方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研发、策划和教育工作。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成立于1949年9月,1953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1987年开始启动会计学专业重建工作,2005年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自该专业重建以来,按照“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建设思路,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与会计学硕士点,形成了具有稳定研究方向和特色优势的科研教学团队。依托综合性大学办学平台,整合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学科师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会计、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着力培养“定量分析为主的决策型会计管理人才”。2003年,本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山西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近年来,考研率达30%以上。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税法等。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审计等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从事查账鉴证、资产评估、策划咨询等工作。

      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成立于2001年11月,是继国家教育部1998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山西省首批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之一。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培养高级网络商务运营与管理人才”,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基础支撑平台及设施方面日益完善。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科研-教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动机制。重点围绕电子商务运营、物流成本管理、移动商务等方向拓展专业培养和科学研究范围,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本专业以“电子商务运营为主,兼顾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为课程设计目标,注重完善的实习、实验和实践支撑平台,着力培养既能从事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和商务管理工作,又能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考研率达30%以上。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电子商务管理实务、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

      就业方向:大中型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分析与管理工作,或政府部门建设电子政务门户,或信息咨询公司开展供应链、物流规划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1919年山西大学堂文科下设的英文学类(英文系),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学院现有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翻译六个本科专业以及科技英语、日英、法英、德英和俄英双语五个专业方向。早在1984年学院就设立了英语语言文学第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后又陆续增设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和法语语言文学三个硕士点。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省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经山西省学术委员会审核,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审批,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增设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011年,成功申报获批言语交际学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经山西省教育厅审核,国家教育部备案批准,增设本科翻译专业。

      学院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研究所、山西大学外国语语言研究所,以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室、英美文学研究室、翻译研究室、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室及大学外语教学研究室。

      学院还设有山西大学外语考试培训中心,山西省出国人员外语培训部,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5)太原考试中心、托福(TOEFL)山西机考中心、英国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培训考试中心及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水平考试(BFT)山西考试中心。

      近年来,学院各专业教师做了许多相关专业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其中1A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教材三十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二十余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十项,省部级项目近百项。

      学院教学条件优越,拥有两座教学楼,教学使用面积3558.3平米,科研使用面积687.8平米,在原有一个机房、六个语言实验室、五个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2011年又投建了一个数字语言实验室、一个同传+笔译实验室、七个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左右。卫星电视接受与中控系统1套,资料中心藏书及音像资料5万余册(盘),中外文期刊达90余种,校园网四通八达。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职工1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17人,在读博士生10人。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常风先生、聂崇信先生、彭阜民先生、高健先生、杨德友先生都曾在学院长期任教,优良的教学、研究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学院聘请原联合国副秘书长、资深外交家冀朝铸先生为名誉院长,聘请顾日国、徐盛桓、何自然等10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各专业均有外籍专家任教。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已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进行多项学术交流;同时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费弗尔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日本立教大学、东京国际大学、横滨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以及亚美尼亚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语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

      九十多年来,学院已培养出八千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中有多人被授予省级荣誉称号,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天津市纪委书记臧献甫(外国语学院1972级校友)、中国银行总行首席运营官杨士华(外国语学院1975级校友)及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贾高建(外国语学院1977级校友)等都是毕业生的杰出代表。经过九十多年的建设,外国语学院以其雄厚的实力成为山西省外语教学、科研、培训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在山西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英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语法、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口、笔译、英美文学史、语言学、影视英语、科技英语、西方文化、英语国家概况等。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外事、新闻出版、翻译、经济、对外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外企等企事业单位,近几年考研率达30%,就业情况良好。

      日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日语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后备力量。另外,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日语的同时,兼学四年英语,双语教育是该专业的优势和一大亮点。

      主要课程:日语阅读、日语视听说、日语写作、实用日语语法、日本文学史、古典文法、翻译、日本国情与文化、语言学概况、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等。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外事、新闻出版、翻译、经济、对外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外企等企事业单位,近几年考研率达25%,就业情况良好。

      俄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俄语专门人才。另外,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俄语的同时,兼学四年英语,双语教育是该专业的优势和一大亮点。

      主要课程:基础俄语、俄语视听说、高级俄语、俄语写作、英语精读、英语听力、俄语电视新闻、翻译、经贸俄语、科技俄语、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等。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外事、新闻出版、翻译、经济、对外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外企等企事业单位,近几年考研率超过30%,就业情况良好。

      法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机构、旅游、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翻译、科研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法语专业人才,同时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后备力量。另外,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法语的同时,兼学四年英语,双语教育是该专业的优势和一大亮点。

      主要课程: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口语、法语口译、法语应用文写作、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法国概况、法国文学史、法语影视、法国文化、商务法语、实用经贸法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等。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外事、新闻出版、翻译、经济、对外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外企等企事业单位,近几年考研率达25%,就业情况良好。

      翻译专业 本专业以语言技能训练和翻译基本功打造为宗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意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汲取、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拥有较强的口笔译翻译技能,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能胜任外经贸、外事、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的高层次口、笔译工作,并为翻译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后备力量。

      本专业学生除接受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外,还将系统地学习口、笔译技巧,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熟悉商务、传媒等特定领域的基本翻译技巧;同时,学生还将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既了解外国社会文化,又熟知我国国情,懂得在文化差异的碰撞中实现协调和交往,在此基础上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双语在涉外场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沟通和组织工作;学好相关人文和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第二外国语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和协调做好工作和从事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会话、英语写作、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口译基础、笔译工作坊、口译工作坊、英汉语言比较、翻译理论基础、中西翻译史、计算机辅助翻译、时文翻译、篇章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批评与赏析、跨文化交际、文化与翻译、文体与翻译、中国文化史、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选读、商务翻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等。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外事、新闻出版、经济、对外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外企等涉及翻译口、笔译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前景看好。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创立于1929年。在86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山西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山西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大学教育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几个发展时期。86年来,先后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本、专科学生5000余人。学院现拥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全国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并设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本科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学院拥有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