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张禹

西汉大臣
展开38个同名词条
张禹(?—前5年),字子文,河内郡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西汉后期大臣。[9]
张禹早年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和庸生习《论语》,起家本郡文学。甘露年间,被诸儒荐为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刘骜(后来的汉成帝)《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汉成帝拜张禹为丞相,封安昌侯。鸿嘉元年(前20年),因年老告退,仍为特进,参与议论国政。建平二年(前5年),张禹去世,谥号为节。[9]
张禹历仕宣、元、成、哀四朝,在为官方面并无建树,以致被朱云弹劾为“尸位素餐”的佞臣[15],但在儒学上颇有造诣,尤其精通《论语》,他所整理的《张侯论》为《论语》之定本。[12]
概述图为宋人所绘《折槛图》中的张禹[14]
全    名
张禹
子文
谥    号
封    号
关内侯→安昌侯
所处时代
西汉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东)
逝世日期
前5年
继    任
安昌侯张宏
主要成就
整理张侯论,确立《论语》定本
最高官职
丞相
籍    贯
河内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精通经学

张禹本是河内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早年随父移居莲勺。张禹还是孩童时,屡次随家里人到集市上,总喜欢在占卜、看相摊前观看。过了一段时间,张禹了解一些卜卦、占卜之术,不时从旁参言。占卜者喜欢他,又认为他相貌不凡,对张禹父亲说:“这个孩子聪明,可以让他学习经术。”[1]
等张禹长大,到长安学习,从沛郡施仇学习《易经》,从琅琊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不久都通晓熟悉,有了徒弟,被推荐为郡文学。甘露年间(前53年—前50年),诸儒推荐张禹,汉宣帝命太子太傅萧望之察问,张禹回答《易经》及《论语》大义,萧望之很满意,奏张禹经学精通,有师法,可以试职事。但汉宣帝没有发下奏章,张禹只好回去做原来的郡文学。很久以后,试为博士。[1]
初元年间(前48年―前44年),博士郑宽中用《尚书》教皇太子刘骜,以张禹善于《论语》而推荐他。汉元帝命张禹授太子《论语》,并提拔张禹为光禄大夫。几年后,张禹出任东平内史。[1]

封侯拜相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驾崩,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征召张禹、郑宽中,两人都作为汉成帝的师傅而赐爵关内侯,郑宽中食邑八百户,张禹食邑六百户。张禹被封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加官给事中,统领尚书事。[2]
此时,汉成帝的舅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汉成帝正年富力强,为人谦让,崇尚经学,敬重师傅。而张禹与王凤并领尚书事,内心不安,屡次上书称病,请求退职,想回避王凤。汉成帝回答说:“朕于幼年执政,万机怕不适中,君因道德好而为师,所以委以国政。君怎么怀疑而多次请求退职,忽视师傅故旧之恩,想回避流言?朕未闻有毁短之言。君还是安心专意。”加赐黄金百斤、活牛、上等贵酒,让太官送餐,侍医看病,使者到家问候。张禹惶恐,又起来治事。[2]
河平四年(前25年)六月丙午日,张禹代替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2][18]

退职致富

鸿嘉元年(前20年),张禹因年老有病而请求退职,汉成帝加优再三,才准许退职。三月庚戌日,赐安车驷马、黄金百斤,住在京师的府第。以列侯身份于每月初一、十五朝见,拥有特进的地位,朝见礼节和丞相一样,设从事史五人,增加封邑四百户。汉成帝屡加赏赐,前后数千万。[3][18]
张禹为人谨慎厚道,但仍然谋求发家致富,家里以种田为业,买田多至四百顷,都属泾水、渭水灌溉极肥腴的上价田。别的财物也应有尽有。张禹通晓声律,居家颇为奢侈,住在大府第,后堂演习音乐。[4]

要地求官

张禹年老,为自己修冢茔,起祠室,认为平陵肥牛亭部处地好,又靠近延陵,奏请求取此地,汉成帝把它赐给张禹,下诏令平陵迁亭它所。曲阳侯王根听说后就争这块地:“此地正当平陵寝庙衣冠出游的通道,张禹身为师傅,不遵谦让之道,倒求取衣冠出游之通道,又迁坏旧亭,双重的不适宜。孔子称‘端木赐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应改赐张禹别的地方。”王根虽是汉成帝的舅舅,但汉成帝对他的敬重程度不如张禹,他的话虽然切当,依然未被采纳,汉成帝最终还是把肥牛亭地赐予张禹。王根由此嫉妒张禹,多次说他的过错,汉成帝却更加敬重厚待张禹。[6]
张禹每次生病,往往因饮食寝卧之增损得知,汉成帝亲自到张禹床前拜问,张禹顿首谢恩,并向汉成帝恳求道:“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于男,但远嫁为张掖太守萧咸为妻,禁不住父女私情,想与她近一些。”汉成帝马上调萧咸为弘农太守。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做官,汉成帝亲临问候张禹时,张禹多次看着自己的小儿子,汉成帝就在张禹床前封其小儿子为黄门郎,加给事中。[6]

晚年去世

张禹虽居家中,但因为既是特进,又贵为天子师,所以国家每有大政,他都会参与定议。永始元延年间(前16年―前9年),日食、地震特别多,很多吏民上书谈灾异感应,认为是王氏专政所致。汉成帝内心颇以为然,却没有明确的主见,便移驾张禹府第,摒开左右,亲自拿灾异之事询问张禹,顺便把吏民关于王氏专权的观点讲给张禹听。张禹见自己年老,子孙微弱,又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恐被王氏所恨,便对汉成帝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日食三十余次,地震五十六次,有时候诸侯互相残杀,有时候夷狄入侵中国。灾变之异深远难见,所以圣人很少谈天命,也不谈怪异鬼神。天性和天道,从子贡以下的人都没听孔子说过,何况浅见鄙儒说的!陛下应修明政事来好好应对灾异,与下面的人同福同喜,这才是经义的意思。新学晚生,误入乱道,应该不相信,而用经术来判断。”汉成帝平素对张禹的话一贯非常相信和重视,因而不再怀疑王氏。后来曲阳侯王根及众多王氏子弟知道张禹对汉成帝说的这番话,都很高兴,便亲近张禹。张禹注意到当时常出现灾异,每逢汉成帝身体不适,就选择日期斋戒,将《易经》和蓍草暴露于星宿下,端正衣冠,站着占卜,得吉卦就把占卜进献汉成帝,如有不吉,张禹就为之忧形于色。[7]
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驾崩,张禹又侍奉汉哀帝,到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节侯。[13]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张禹先学了《鲁论语》,后来又讲习《齐论语》,他把两个本子融合为一,而篇目沿袭《鲁论语》,称《张侯论》。张禹为汉成帝的师傅,地位尊贵,因而他的本子为当时一般儒生所尊奉,汉灵帝时所刻的“熹平石经”就采用《张侯论》,后世的《论语》皆沿用此本。[12]
起初,张禹为师,因汉成帝几次向张禹询问经术难题,张禹作《论语章句》献给汉成帝。开始鲁扶卿及夏侯胜、王阳、萧望之、韦玄成都说《论语》篇章顺序有的不同。张禹先向王阳学习,后从庸生学习,采众家之长,后出转精。众儒给他赞语:“欲为《论》,念张文。”从此学者很多随从张氏,其余各家渐渐衰微。[8]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 朱云: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15]
  • 班固
    • ①禹为人谨厚。[9]
    • ②禹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管弦。[9]
    • ③蔡义、韦贤、玄成、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其酝藉可也,然皆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9]
  • 李德裕:夫社稷之计,安危之机,人君不能独断者,必资于所敬之臣。然臣有忠邪,时有险易,交有浅深,义有厚薄。范雎,山东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测之险,可谓交疏义薄矣,而能尊昭王,去穰侯,开秦霸业之基,以安固后嗣,可谓忠于昭王矣。夫能独断者英主也,古人言“谋之欲多而断之在独”,盖为此矣。天有震雷之怒,龙有逆鳞之恨,所以人君在于能断耳。然亲戚之际,恩义之重,断之于己不可也。张敞所谓“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许”,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也。汉文帝薄昭,断明矣,于义则未安也。周宣饯申伯,有《孔硕》之诗,秦康送文公,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而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汉成帝车驾至张禹第,辟左右,亲问禹以天变。禹以年老子弱,与曲阳有隙,乃言:“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帝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致汉室之亡,成王莽之篡,皆因禹而发,可谓汉之贼也、国之妖也。虽蛇斗于郑,鹢退于宋,妖不甚于禹矣。朱云欲以上方斩马剑断佞臣头,斯言当矣。后代有类于此者,其臣可以范雎为师表,张禹为鉴戒。[10]
  • 李觏:汉室尊儒未得真,只求学艺不知人。君王幸已疑王氏,苦把春秋助贼臣。[21]
  • 胡寅
    • ①禹与王凤并领尚书,心不自安,欲退避凤,此以退为进者也。何哉?王商以丞相忤凤,收印绶,欧血死。必欲得上意,固禄位,推崇王凤,勿与争权,则长保富贵矣。禹行此果效,则商之死宜矣。然位为帝师,意识乃尔,他日无恶乎朱云之有请也。[16]
    • ②日有食之,《春秋》必书,以日者人君之表也,众阳所宗,而受侵翳,以天验人,非小变也。《春秋》所书,或妾妇乘陵,或臣子背叛,或政权在下,或夷狄乱华,皆阳微阴盛之应,《春秋》虽不指言其事,而事应具存。人君知此,必监于侵翳之咎,克自饬正,则虽有其象,而无其应矣。禹,帝师也,今条陈日食之咎,顾归之诸侯相杀、夷狄内侵之远事,而不端言臣子背上、政权在下之近祸,谓之经义,可乎?且外家擅权,其势将移,有心者知,有目者见,安得指为神怪而不语也?正君臣之分,杜祸乱之门,收还主威,苔塞变异,是即性与天道,安得指为不可闻而不告也?且曰宜修政事,以善应之,当是时,政事之宜修,孰有大于权归外家、势降于主者乎?凡数言之中,老奸备见,反谓新学乱道误人,不知禹所守经义,果何经也?然则倾覆汉宗,翊戴王氏,禹有力焉。尚方之剑虽不得加,而禹之戮终不可免矣。[16]
  • 王恽:王氏当朝久恶哗,幸回天鉴绝萌芽。恬然不主天人断,长恨安昌负汉家。[22]
  • 朱元璋:若固位偷安,默而不言,自谓得计,殊不知百世之下,难逃清议,如张禹、孔光之徒,岂不惜哉?[23]
    • ①张禹之初,与王根异也,犹有生人之气也;虑及子孙,而行尸走肉,遂祸人之宗社,冒万世之羞,朱云欲以齿剑而不惭。夫人为不善而贻怨于子孙,诚不可为也;身之无过,质之鬼神而不疚,则亦奚患哉?且夫祸福亦何常之有,假令王氏早败,而按同恶之诛,禹之子孙,又能保其富贵乎?故祸福者,天也;失得者,人也;老而忧子孙,引天之吉凶以私之没世,其愚不可疗矣。成帝不辑折槛以旌朱云,则所以待禹者亦可知矣。禹且不自保,而况其子孙?[19]
    • ②西汉之亡也,张禹、孔光悬命于王氏之手而宗社移矣。[20]
  • 爱新觉罗·弘历:张禹鄙夫患失,(朱)云言足以尽之,然元、成时权贵妨政,倒持太阿,为有目所共睹,乃铮铮如刘向辈,不过因缘灾异,冀收纳牖之助,是以明者推往知来之说,元帝既用以拒京房,而禹且得引天变深远,不语神怪,斥正人为乱道矣。是则执六艺以文好言,亦汉时腐儒高谈经术者有以酿成之耳。[17]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尸位素餐

宋人绘《折槛图》
汉成帝时,前槐里令朱云当面向汉成帝请一把尚方斩马剑,欲斩张禹,理由是张禹身为丞相却不能匡主益民,是“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什么事也不做)的佞臣。成帝袒护老师张禹,下令将朱云拖出斩首,以致折槛,随即被左将军辛庆忌劝止。[15]而“尸位素餐”这一形同张禹的成语则流传至今。

弟子差待

张禹有两个高足彭宣和戴崇,其中彭宣为人恭顺俭朴有法度,而戴崇性和乐多智,二人品行不同。张禹心里喜欢戴崇,敬重彭宣而疏远他。戴崇每次侍候张禹,常责老师应置酒设乐同弟子一起快乐。张禹将戴崇带入后堂饮酒,妇女相陪,优伶奏乐铿锵,极尽欢乐,深夜乃止。而彭宣来的时候,张禹便处接待,谈论经义,白天请他吃饭,不过是一碗肉一杯酒相待,没让他到后堂。两人都知道这种差别待遇,但各自以为得宜。[5]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亲属

  • 儿子:四人,长子张宏继承父爵,官至太常,位列九卿,其余三个儿子都做了校尉、散骑、诸曹,但名不详。[11]
  • 女儿:一人,嫁萧望之之子萧咸为妻。[6]

师生

  • 老师:张禹早年从沛郡施仇学习《易经》,从琅琊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1]
  • 学生:张禹成就突出的弟子有淮阳彭宣,官至大司空;沛郡戴崇,官至少府九卿。[5]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