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燕然勒功

东汉时期著名典故
收藏
0
0
燕然勒功,拼音yān rán lè gōng,亦称为“燕然勒石”,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之杭爱山;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中文名
燕然勒功
别    名
勒石燕然
拼    音
yān rán lè gōng
出    处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
主人公
窦宪
释    义
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史籍记载

播报
编辑
《张璠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霸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翻婚朽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次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余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墓慨、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余,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曰:[1]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局渗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既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鳄。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埽,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单,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
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想厦慨凶虐兮截海外,敻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糊档充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宪胶渗甩乃付淋洪颈班师而还。

摩崖石刻

播报
编辑
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发现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后所立摩崖石刻。经过认真辩识,初步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封燕然山铭》。[2]地理位置:东经104.59度,北纬45.28度。
近2000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后汉书》记载的班固所撰《燕然山铭》的摩崖石刻。
齐木德道尔吉介绍,实际上早在1990年就发现了班固所撰《燕然山铭》的摩崖石刻。据蒙古国的同行讲,两位牧民在崖下避雨,猛一抬头发现了模模糊糊的石刻。但直到2017年7月底也没有解读出来。2014年,蒙古国方面联系到了齐木德道尔吉。蒙古国方面此前把踏勘照片、拓片寄来,但由于太模糊无法解读。2017年7月29日至8月1日,齐木德道尔吉和高建国来到蒙古国,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校长喇呼苏荣博士、著名史学家巴拉吉尼玛教授以及国家电视台的玛西巴图等一行在杭爱苏木境内扎起帐篷进行实地研究。
此摩崖位置在蒙古国中戈壁省稍微靠西南的地方,刻在杭爱山一个支脉向西南突出的红色岩石上,当地称此山为Inil Hairhan(北纬45°10′403″,东经104°33′147″,海拔1488m)。摩崖石刻宽1.3米、高约0.94米,离地高4米多。[3]
“当时石刻是匆忙完成的,一些石材的取材并不是很好,而且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吹雨淋,石面风化严重,字迹漫漶脱落,不好辨认。”齐木德道尔吉和高建国搭起5米左右的台子,开始小心用宣纸拓印辨识。用喷壶喷水,从早晨到晚上,在不同的阳光照射下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辨认。突然高建国喊了一声“南单”,齐木德道尔吉赶快看班固所撰《燕然山铭》。可能是“南单于”!他们一边记,一边核对。此后又认出了“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等关键词。
经过两天的艰苦工作,考察队完成了对该摩崖石刻的拓片、照相等工作,并对石刻文字做了仔细核对和辨识,最终确认该摩崖石刻的20行约260多个汉字中的220个汉字,确定该摩崖石刻即为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固所作的《燕然山铭》,是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领汉军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的摩崖文字,反映的是东汉与北匈奴之间所进行的最后一场大战的内容。
齐木德道尔吉分析认为,现在已经解读出220个汉字,石碑上刻的总共有260多个汉字,史书中记载的《燕然山铭》是292个字。虽然差几十个字,但所差的基本是古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像“盖”这种助词就没往上刻,而整个内容是一致的。
齐木德道尔吉认为,从字数上看,可以肯定,公元89年随军的班固写了《燕然山铭》,并摩崖刻石。《后汉书》中记载的《封燕然山铭》在此以后,是经过后人加工润色的。
齐木德道尔吉说,由于历史上中国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在地名等传承上语言不同,造成北方许多历史地理信息无法与今天的称呼对应,给研究和还原历史造成了不少困难。本次考古可以充分确认燕然山的位置坐标,也可确认燕然山是匈奴语。
齐木德道尔吉说,北匈奴是如何消失的,也有了确切的地理路径信息。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获得大胜,几乎全歼了北单于主力。当时,随军的班固写了《燕然山铭》。这在《后汉书·窦宪传》中有清晰记载。然而,古代没有经纬度的概念,原来的燕然山也是很大一片山脉,因此,《燕然山铭》的石刻具体地点在哪里一直没人知道。燕然山一战历史上非常著名,因为当时东汉联合了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等北方势力一起攻打北匈奴。此战后,北匈奴脱离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
齐木德道尔吉说,典故“燕然勒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有战功刻石的记载,此后历代多有效仿,今天我们找到了它起源的地方。[3]

同源词语

播报
编辑
刻燕然石 刻铭天山 勒功 勒勋燕石 勒燕山石 勒燕然 勒燕然石 勒燕然铭 勒石 勒铭 燕山碑 燕山铭 燕然功 燕然勒石 燕然石 铭功 铭功燕然 铭勒燕山 铭勋燕山 铭燕然 铭燕石 铭石[1]

运用示例

播报
编辑
唐·薛存诚东都父老望幸》诗: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唐·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明·徐熥《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他日勒功留片碣, 点苍如黛石嵯峨。[1]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