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王常

[wáng cháng]
东汉开国名将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王常(?~36年),字颜卿,颍川郡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人[1]。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三十二将之一,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
王莽末年,为弟报仇,逃亡江夏,于云杜县加入绿林军,担任偏将,攻打邻县。更始帝即位,担任廷尉、大将军,册封知命侯。更始帝建都长安,授南阳太守,自行生杀赏罚大权,晋封邓王,赐姓刘氏。更始帝失败后,归附光武帝刘秀,担任左曹,册封山桑侯。受命攻打邓奉、董欣,平定各处屯聚军队。带兵攻下湖陵,打败苏茂庞萌,又与骑都尉王霸平定沛郡乱贼。屯兵于长安,抵御隗嚣,拜横野大将军,地位高于其他将领。分兵打败隗嚣属将高峻,挥师逼降羌人各部武装。北上屯兵故安,抵御卢芳
建武十二年(36年),去世,谥号为节。
概述图片来源:[2]
中文名
王常
别    名
王颜卿
国    籍
汉朝
民    族
汉族
逝世日期
36年
主要成就
击破高峻,逼降羌人
出生地
颍川舞阳(今河南舞阳县)
爵    位
山桑侯
谥    号
节侯
官    至
横野大将军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起兵绿林

《后汉书▪王常传》:“王常,......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注:绿林军起兵地点江夏郡云杜县即今湖北省京山市
王常[3]本是鄠县人,其父王博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移居颍川郡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4]王莽末年,王常为弟报仇,隐其名籍逃亡江夏。公元17年(天凤四年),王凤王匡等起兵于云杜绿林(今湖北省京山绿林山)中,称为“绿林军”,聚众数万人。王常加入绿林军后,被任命为副将,攻打邻近各县。公元22年(地皇三年),王常和成丹、张卬(áng)分兵进攻南郡兰口,号称下江兵。王莽派遣严尤、陈茂将他们击破。王常与成丹、张卬收集散兵进入蒌溪,劫略于安州的石龙山与随州的三钟山一带,部众复兴。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乡,大破荆州牧,于是北达南阳的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5]

诸军合并

当时,汉兵与新市、平林的部队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部都想解散而去。刘縯听说下江兵在宜秋,就与刘秀李通都到王常军营,说:“愿见下江一位贤将,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派遣王常。刘縯见到王常,说明联合的好处。王常大悟,说:“王莽篡汉弑君,凶残暴虐天下,百姓思汉,所以豪杰并起。现在刘氏复兴,就是真主。我真想献身为用,辅助以成大功。”刘縯说:“如果事成,我岂敢独享胜利成果!”于是与王常深相结识而去。[6]
王常回来,把情况告知成丹、张卬。成丹、张卬认为自己兵多,都说:“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的心独归顺于汉,就慢慢晓说其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嗣,所以王莽得以趁机篡位。既有了天下,而政令苛刻残酷,日久而失去了百姓之心。百姓的讴吟思汉,不止一日了,这样才使我们因此而起。那种老百姓怨恨的,天就会去掉它;老百姓思念的,天就会给予。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才能够成功。如果依仗强力勇敢,恣肆于情欲,虽得了天下,必定还要失掉。以秦皇、项羽之势,还至于倾覆夷灭,何况今天是平民相聚于草泽之中呢?这样下去,无异于自取灭亡。现在南阳刘姓举族起兵,看他们来议事的,都有深谋大虑,是王公之才,与他们合并,必成大功,这是上天保祐我们!”下江诸将虽然倔强缺少知识,然而素来尊敬王常,于是都感谢说:“没有王将军,我们这班人差点陷于不义。愿恭敬受教。”王常就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兵合在一起。于是诸部齐心同力,锐气更加强壮,于是共进兵,攻破并斩杀甄阜、粱丘赐。[7]

封王赐姓

等到诸将商议拥立刘姓宗室为主,只有王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拥立刘縯,而朱鲔、张卬等人不同意。公元23年(更始元年),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命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分兵巡行汝南、沛郡,回师进入昆阳,和刘秀共同打败王寻王邑。更始帝到西部建都长安,任用王常兼理南阳太守事务,命令他可以自行生杀赏罚大权,封为邓王,食邑八个县,赐姓刘氏。王常生性恭谨俭朴,遵守法规制度,南方人都称赞他。[8]

归顺刘秀

公元25年(更始三年),更始帝失败被杀。公元26年(建武二年)夏,王常带着妻子儿女来到洛阳,赤裸上身来归附光武帝刘秀。光武帝见到王常非常高兴,慰问他说:“王廷尉太辛苦了。常常想起从前,一起经历艰险,哪一天忘记过。不早早来归,岂不违背了从前的话吗?”王常叩头谢罪说:“臣蒙天命,得以拿着马鞭追随陛下。初次相遇于宜秋,后来会战于昆阳,很幸运依靠您的灵威,终于结成同心。更始帝不嫌我笨,任命我做南州太守。赤眉军攻入长安后,我丧失信心,非常失望,认为天下又失去法纪。听说陛下在河北登基,心明眼亮,现在能见到陛下,死无遗憾。”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廷尉,就不担忧南方了。”于是召集公卿将军以下大臣聚会,对群臣说:“王常以平民身份起义兵,知晓天命,所以被更始帝封为知命侯。和我在军队中相遇,相互关系尤为密切。”特别加以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9]

败敌平乱

后来光武帝曾在大会上指着王常对群臣说:“这个人率领下江众将士辅助汉室,心如金石般坚定,是真正的忠臣。”当日提拔王常为汉忠将军,派他去南方攻打邓奉、董欣,命令各位将领都隶属于他。又下诏命令王常向北方攻打河间、渔阳,平定各处屯聚的军队。[10]
公元29年(建武五年)春,王常与耿弇跟随吴汉在平原郡攻打富平获索贼军,大败贼军。追击余部至勃海郡,有四万余人投降。[11]
公元29年(建武五年)秋,攻下湖陵,又和光武帝会师任城,接着跟随光武帝打败苏茂庞萌。进攻下邳时,王常的部队在城门前和敌人作战,一天几次交兵,敌军反身逃入城门,王常追近城下,城上箭如雨下,光武帝带着一百多骑兵从城南高处瞭望,看到王常作战非常卖力,派中黄门骑马传诏让王常带兵返回,敌人终于投降。又分兵率领骑都尉王霸一起平定沛郡乱贼。[12]

御敌防奴

公元30年(建武六年)春,光武帝召王常回洛阳,光武帝命令王常的夫人到舞阳迎接王常,回家上坟。又向西屯兵长安,抵御隗嚣[13]
公元31年(建武七年),光武帝派使者拿着官印诏书就地任王常为横野大将军,地位比其他将领高很多。王常分兵在朝那打败隗嚣属将高峻。隗嚣派将领领兵经过乌氏县,王常拦击并打败了他们。挥师逼降羌人各部武装,全部平定。[14]
公元32年(建武八年)九月,东郡、济阴盗贼兴起,光武帝派遣王常和李通率军打击盗贼。[15]
公元33年(建武九年),王常攻打内黄贼兵,打败贼兵并迫使他们投降。后北上屯兵故安,抵御卢芳[16]
公元33年(建武九年)六月,王常与朱祐、破奸将军侯进、讨虏将军王霸跟随吴汉统领五万余人,在高柳县攻打卢芳部将贾览、闵堪。匈奴派兵救援,东汉军队不能取胜。于是匈奴气势变得强盛,烧杀掳掠日益严重。光武帝命王常驻屯涿郡、朱祐驻屯常山郡、侯进驻屯渔阳郡,任命王霸为上谷太守,以防备匈奴。[17]
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王常在屯兵之所去世,谥号节侯。[18]

后世地位

播报
编辑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汉明帝怀念创立东汉中兴大业的功臣,于是在南宫云台画上二十八位将领的肖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居第一位,以下是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脩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后来又增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共计三十二人。[19]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刘秀:“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20]
范晔后汉书》:①“王常知命,功惟帝念。”[20];②“常性恭俭,遵法度,南方称之。”[20]

史书记载

播报
编辑
《后汉书·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第五》[20]
资治通鉴·卷四十一》[21]
《资治通鉴·卷四十二》[22]

墓葬遗址

播报
编辑
王常墓,当地人又叫皇姑坟,位于安徽省蒙城县,是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土层分析,孤堆上面是王常墓,下面是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东西长50米,南北长60米,高4米,近方形。在孤堆上至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器等,今为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

家庭成员

播报
编辑

父亲

王博,本籍鄠县,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移居颍川郡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4]

儿子

王广,继承王常山桑侯的爵位。公元54年(建武三十年),改封为石城侯。公元71年(永平十四年),因与楚厉王刘英反叛之事有关,受到牵连,封国被废除。[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