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福建省公办高校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收藏
0
0
福建农林大学(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福建农林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海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建省人民政府[126]三方共建,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128]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大学) [127]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 。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福建农林大学创建于1936年,在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福建省立农学院基础上建立。1952年,原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校园占地4900余亩;有23个学院,本科招生专业80个;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科研流动站12个;有教职工3195人,本科生2.5万余人、研究生1万人。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创办时间
1936年[1]
主管部门
福建省[132]
知名校友
郑作新[32]余松烈[33]谢联辉[34]梁劬[35]谢华安[40]
学校官网
图集
学校概况
历年分数线
招生简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福建农林大学
外文名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120]
简    称
福建农林大(FAFU)[120]
创办时间
1936年[1]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1]
学校类别
农林
学校特色
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3年)[122]
农业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2012年)[124]
国家林业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2012年)[124]
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4年)[124]
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8]
主管部门
福建省[132]
现任领导
王建南[24](党委书记)兰思仁[24](校长)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截至2024年4月)[1]
本科专业
80个(截至2024年4月)[1]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截至2024年4月)[1]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截至2024年4月)[1]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截至2024年4月)[1]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截至2024年4月)[1]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2个(截至2024年4月)[11]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2个(含培育)(截至2024年4月)[90]
院系设置
23个二级学院(截至2024年4月)[1]
校    训
明德、诚智、博学、创新[120]
校    歌
《福建农林大学校歌》[120]
校庆日
10月20日[120]
地    址
金山校区: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55]
旗山校区:福建省福州市溪源宫路63号[55]
安溪校区:福建省泉州市东二环路东50米[55]
南平校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兴华二路296号[55]
院校代码
10389[55]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三大科技奖35项(截至2024年4月)[1]
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2011年)[14]
福建省“平安单位”(2015年)[47]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2021年)[15]
中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2023年)[45]
知名校友
郑作新[32]余松烈[33]谢联辉[34]梁劬[35]谢华安[40]
占地面积
约 4900 亩[1](截至2024年4月)
教师人数
教职工3195人(截至2024年4月)[1]
学生人数
本科生2.5万余人、研究生1万人(截至2024年4月)[1]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学校前身

福建农林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1]
  •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
福建协和大学邵武校园
私立福建协和学院于民国25年(1936年)创办农学、农业经济学两个系。1938年,学校内迁邵武县办学。1940年春,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在邵武诞生。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福建协和大学迁至福建省福州市魁岐乡。[2][121]1951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私立福建樱断设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福州大学,协签地嚷和大学农学院更名为福州大学农学院,仍在原址办学[121]
  • 福建省立农学院
福建省立农学院永安校园
福建省立农学院创办于民国29年(1940年),设农艺、园艺、森林等7个系,校址先在永安县,抗战胜利后迁到福州市,择址屏山南麓、中山路北端建校。1949年10月,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接管福建省立农学院,即更名为福建农学院校址设在中山路。1951年6月,福建农学院并入厦门大学,改称厦门大学农学院,在厦门、福州两地同时办学。[2][121]

合并建校

1952年6月,厦门大学农学院与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校址设在福州魁岐。1958年,林学系分出,单独设立福建林学院。同年,又创建了漳州分院。19辨断院赠60年,漳州分院划归龙溪地委领导并更名为漳州农学院。1962年,该院撤销并入福建农学院。1958年,学校迁到福州市郊梅峰。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
“文化大革命”中,福院催建农学院于1969年被撤销,干部教师下放劳动,校园被占用。[2]
前福建农林大学
1972年,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合并复办,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校总部设在南平市西芹福建林学院原址,分部设在三明市和沙县两地。[2]1975年5月,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重新分设办学,农学院在三明荆东、沙县洋枋、漳州林下办学;林学院在南平西芹办学。[121]
更名福建农业大学庆典
1977年起,学校招收4年制本科生。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2-3]1979年8月,福建农学院在福州金山建校。[121]1981年,学校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全院迁回福州市校址。[2-3]1994年1月,福建农学院更名福建农业大学。[121]

更名发展

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乘拔福建农林大学,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为福建遥芝求农林大学授牌。[1]备体堡 [131]
习近平同志为福建农林大学授牌
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122]2006年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金山学院。[121]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4]2012年,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分别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124]2013年10月,学校与安溪县合作在该县参洋片区创办安溪茶学院。[121]2014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5]同年,成为成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124]2015年6月,学校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旗山校区一期工程竣工。[121]
2016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23]11月,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同年,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6-7]2018年3月,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17]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您府挨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8]2022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作为成员单位成立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联盟[21]
2023年5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正式揭牌。[25]8月29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揭牌成立。[27]12月1日,由福建农林大学等共同发起的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联盟成立[28]
2024年1月16日,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揭牌成立。[29]3月27日,福建农林大学政和乡村振兴研究院在政和廖俊波先进事迹传习地揭牌成立。[31]6月13日,福建农林大学大食物观研究院在金山校区举行揭牌仪式。[129]7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公益慈善研究院揭牌成立。[130]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设有23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80个。[1]
福建农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制药工程
智慧农业
茶学(实验班)
森林保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生物科学
生物信息学
动物医学
蜂学
水产养殖学
海洋资源与环境
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食品方向)
行政管理(海洋管理方向)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农业资源与环境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质量与安全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木材科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统计学
网络空间安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交通工程
森林工程
物流工程
土木工程
智能建造
城乡规划
动画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园林
文化产业管理
旅游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金融学
农林经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外合作办学)
生态学(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
园艺(中外合作办学)
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
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海峡联合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
人工智能
生物育种科学
生物制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
财务管理
茶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商务经济学
数字经济
网络工程
生物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
数据来源:[10][30][88][125]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有教职工3195人;共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81人次(50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52人次(79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万人计划15人、长江学者12人、国家杰青8人、国家优青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3支。具有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9]
师资力量
类别
名称
专职院士
谢联辉(中国科学院院士)[92]、谢华安(中国科学院院士)[93]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谢联辉[92]、郑郁善[94]、刘伟平[95]、侯有明[96]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侯有明[96]、周顺桂[97]、陈新华[98]、廖红[99]、魏太云[100]、陈礼辉[101]、余雁[102]
长江学者
廖红[99]、陈立余[104]、魏太云[100]、秦源[105]、赖钟雄[10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周顺桂[97]、陈新华[98]、廖红[99]、魏太云[100]、赖钟雄[106]、唐定中[107]、陈新华[108]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周顺桂、叶捷、陈志长、刘星[99]、徐通达[103]、秦源[105]、赖钟雄[106]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侯有明[96]、熊德中、黄炎和、陈立松、周顺桂[99]、魏太云[100]、唐定中[107]、陈新华[108]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谢联辉[92]、侯有明[96]、魏太云[100]、唐定中[107]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陈立松[99]、魏太云[100]、唐定中[107]、陈新华[108]
全国优秀教师
谢联辉[92]
注:名单不完整(截至2024年4月)
教学团队
类别
团队名称
国家级教学团队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闽台特色林木高效培育与保护创新教师团队[109]
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教师团队[110]
省级教学团队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团队
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教学团队
森林生态学科教学团队
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
生态学教学团队
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
森林工程学科教学团队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团队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林学卓越人才培养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
农业生态学教学团队
农林特色机械类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团队
家具设计与工程慕课课程群应用型教学团队
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分析教学团队
食品与营养学慕课教学团队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群慕课教学团队
农学专业课程群慕课教学团队
资料来源:[111]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福建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3个学科被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学科。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11]学校具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福建省高峰学科,12个福建省高原学科,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20]
学科建设
类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园艺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11]
一级学科博士点
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林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农业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兽医、风景园林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林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农业工程、兽医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水产、设计学、地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金融、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翻译、设计
国家级重点学科
植物病理学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
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
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菌草学、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
福建省高峰学科
植物保护、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
福建省高原学科
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福建省“双一流”重点支持建设学科
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
资料来源:[90-91]截至2024年4月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获批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占招生专业的47.5%。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成300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
质量工程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农学、植物保护、林学、茶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轻化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蜂学、动物医学、园林、森林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学、产品设计[22]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生态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农村区域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统计学、车辆工程、软件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环境设计、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旅游管理、交通工程、动画、会计学[22]
通过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工程管理、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轻化工程[11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病虫害防控实验教学中心[113]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海峡两岸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课程虚拟教研室、植物保护专业虚拟教研室[114]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闽台作物种质创制与绿色栽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5]、亚热带作物害虫生态防控创新引智基地[116]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病虫害防控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纤维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林学实验教学中心、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茶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8]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动物生态养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交通与土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质能源与材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创意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8]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
项目类型
课程名称
农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农学概论
植物保护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邮票上的昆虫世界
农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农业气象学
农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耕作学-农业生态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食品科学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食品工艺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书法学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名人与近代中国
安溪茶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茶韵茶魂-安溪铁观音
植物保护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
植物保护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奇妙的昆虫世界
生命科学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现代仪器分析
生命科学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生物大数据
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家畜寄生虫病学
食品科学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营养与健康讲座
材料工程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匠心与创新—家具行业创新创业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工程索道
国际学院、留学预科学院(合署)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外经贸英语函电
马克思主义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生命科学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
材料工程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中国古典家具
马克思主义学院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林学院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景观生态学
农学院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农业生态学(双语)
生命科学学院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生物化学B
植物保护学院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水土保持学
生命科学学院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普通生物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材料力学
植物保护学院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农业昆虫学
材料工程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家具结构设计
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花卉学
园艺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生命科学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生物信息学(双语课)
植物保护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工业药剂学
林学院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实践)
经济与管理学院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农村发展规划
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园艺学院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
植物保护学院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植物保护专业社会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作物抗病基因的蛋白质结构与互作解析
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美丽乡村家居设计仿真教学实验项目一一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福建福鼎)某农舍为例
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优质蜂毒的采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资源与环境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农村景观湿地构建及季节性净水调控虚拟仿真实验
材料工程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木材工业用胶黏剂制备及性能检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脲醛树脂胶黏剂为例
材料工程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农林废弃物高压临氢液化
食品科学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亚热带特色果汁真空浓缩虚拟仿真实验
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牛分娩重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食品科学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闽东特色鱼类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
资料来源:[117]
  • 教学成果
福建农林大学2000至2022年间,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119]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2000-2022年)
项目名称
获奖时间
颁发部门
等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教学模式研究
2009.09
国家教育部
二等
开展两岸交流,发挥双方优势,培养中华民族高水平农科人才
2009.09
国家教育部
二等
基于茶产业链人才需求的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8.12
国家教育部
二等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索道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8.12
国家教育部
二等
服务林业行业经济转型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2018.12
国家教育部
二等
资料来源:[119]

合作交流

  • 校地合作
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1个地方产业研究院、9个县域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全省51个县建立60家科技小院(占全省91%),有力支撑福建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1]
  •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是教育部“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来自39个国家150余名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2013年,学校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累计培养1万多名学员,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和全球示范孔子学院。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和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20余个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互换项目。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战略部署,先行先试探索闽台农业科教融合发展新路径,率先对台湾地区单独招生,与台湾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平台22个,面向台湾农业行业协会连续17年招收农民函授学历生449名,获批教育部和国台办对台教育交流项目。[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分)
合作院校
项目
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
植物保护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84]
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教育项目[85]
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
园艺专业本科教育项目[85]
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
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87]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生态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86]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具有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0个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平台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同时,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试验站、分中心)1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研究基地)10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9]
福建农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家、部级科研机构一览表
机构名称
批准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
菌草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7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部分)
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天然生物毒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福建)
国家发改委
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国家发改委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十二五”期间)
农业农村部
引智基地
亚热带作物害虫生态防控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外国专家局
部级重点实验室(观测站)、研究中心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蜂产品加工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闽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营养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海洋生物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
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我校共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福建长汀红壤丘陵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福建蜜蜂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农村部
福建省尤溪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农业农村部
国家水利风景区研究中心
水利部景区办
部级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农村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农村部
国家农作物品种改良中心、分中心
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福州甘蔗分中心
农业农村部
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
农业农村部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分中心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蔬菜)专业分中心
农业农村部
国际合作、闽台交流基地
害虫生态防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
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研究中心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
菌草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
闽台作物害虫生态防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
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成员单位)
科技部
农业农村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
农业农村部
台湾农民创业园科技服务中心
国台办
数据来源:[12]截至2024年4月
社会科学类科研平台
平台名称
批准单位
部委级平台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教育部、科技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共青团中央
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教育部
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
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省委宣传部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基地
省委宣传部
福建省重点智库
福建农林大学集体林改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福建省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福建农林大学区域特色发展智库
福建省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基地
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省社科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
省社科联
新时代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省社科联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区域特色发展研究院
省教育厅
福建普惠金融研究院
省教育厅
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海峡两岸乡村振兴研究院
省教育厅
省级合作智库
福建农林大学区域特色发展智库
省发改委
福建省农村发展智库
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农村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农村廉洁建设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区域特色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乡村旅游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海峡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农村法治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其他省、厅级研究开发基地(平台)
海峡商业管理研究中心
省财政厅
福建农林大学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福建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智库)
省商务厅
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福州市社科联
资料来源:[76]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三大科技奖35项,居福建省属高校首位。在农林作物基因组、植物学基础研究领域产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先后破译甘蔗、龙眼、菠萝、四倍体花生栽培种、兰花、睡莲、闽楠、斑茅、番木瓜、福州单瓣茉莉与双瓣茉莉、六倍体麻竹等基因组。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Nature》《Cell》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14篇高水平论文,数量居中国高校第22位、福建省属高校首位。[9]
国家级科研成果(部分)
类别
项目名称
获奖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菌草栽培食用菌综合技术研究[81]
2002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及重要产品规模应用[80]
2006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畜禽养殖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与污染减控综合技术[79]
2009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78]
2011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功能化应用[82]
2014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83]
2017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77]
2019年度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由福州金山校区的逸夫图书馆、李常盛图书馆、旗山校区图书馆和安溪校区图书馆4个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为68200平方米。拥有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334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51万册。[1][13]
  • 学报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98年。主要刊登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兼顾刊载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乡村振兴研究》《经济管理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旅游管理研究》《法学研究》等。该刊先后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第六版)核心学术期刊(A-)、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等。[6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53年,双月刊,是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农业、林业、生物、环境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栏目主要有作物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林业科学、动物科学等。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A类)等,属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同时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以及国内的知网、万方、维普、超星、钛学术、长江文库等数据库收录。[69]
《森林与环境学报》
《森林与环境学报》创刊于1960年,由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学会主办,为双月刊。主要报道林学学科和森林与环境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其刊发稿件的范围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70]
《亚热带农业研究》
《亚热带农业研究》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季刊。主要刊登与亚热带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综述等,所设置栏目包括作物科学、林业科学、园艺科学、生物与环境、植物保护、食品与工程、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2020至2023年,均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71]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是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福建省昆虫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生物安全科学国际前沿的中英文学术杂志(季刊),2017年10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9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收录,2021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该刊主要刊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假设、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态与社会安全性、农用化学品对生物急性/慢性毒性累加过程与效应、高端新技术等方面论文,同时开辟学术聚焦、科技论坛、政策通讯、科技书评等栏目。[72]
《林业经济问题》
《林业经济问题》创刊于1982年,由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主办,刊载有关林业经济方面的原创学术作品,包括森林生态经济、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劳动力转移等专栏。该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被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被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等。[73]
 《武夷科学》
《武夷科学》(Wuyi Science Journal)创刊于1981年,系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病虫生物防治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动植物、昆虫、土壤、地理、环境等)研究论文、综述和观点性论文。[74]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福建农林大学校徽为正圆形,由学校中、英文名称及图案组成。标志中心主图以福建农林大学英文的首字母“F、A、F、U”演变设计组合而成。双手捧绿色小苗由由字母“A”和“F”的结合变形设计而成,体现农林办学特色,寓意关爱、培育下的苗壮成长。由字母“U”变形设计而成的白鸽形态,象征着和平、友谊、团结、自由。校标色彩设计以绿色搭配小面积的橘黄色。标准色为绿色,定名为“农林绿”。绿色寓意福建农林大学事业蓬勃发展,黄色象征了丰收。[62]
校徽

精神文化

  • 校训
福建农林大学校训为“明德 诚智 博学 创新”。[63]其意为明德惟馨,厚德载物;诚以做人,智以处世;博学笃志,学以致用;勤奋进取,发明创新。[64]
  • 校歌
福建农林大学校歌为《福建农林大学校歌》由郑心南作词,萧雨化作曲。[65]
福建农林大学校歌歌词与曲谱
《福建农林大学校歌》
郑心南 词
萧雨化 曲
农为邦本 训自前贤,中华立国五千年,
授 民 时 尽 地 力,深耕易耨古相沿,
功宏耕战 政以为先,吾闽屹立东海缘,
果蔬遍野、禾黍连阡,勖哉我同学,科学宜精研,
拓经界、均地权,报国效殖边,农工并进,服膺拳拳,
服膺拳拳~~
《福建农林大学校歌》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12月,福建农林大学具有89个学生社团,其中思想政治类4个、学术科技类33个、创新创业类4个、文化体育类42个、志愿公益类6个。包括网球协会、篮球协会、果雕协会、尔雅汉服文化协会等。[66]2023年11月,福建农林大学举办“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团风采展暨第十三届昆虫文化节,风采展分为的“德”“智”“体”“美”“劳”“耕读特色”和“昆虫文化”等六个主题展区。设有标本制作、菌草培育、植物拓染、蜂疗推拿等体验活动,以及昆虫摄影大赛。此外还设有大学生舞影协会的街舞表演、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笛子独奏等节目,展示社团特色[67]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具有金山校区、旗山校区、安溪校区和南平校区(基地)共4个校区,校园占地4900余亩。[1]

金山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校本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55]校区内设有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教学机构。[56]校区内建有创新楼、田家炳楼、诚智楼、B和D教学楼、马克思主义学院楼、菌草研究院楼等教学场所。[57]

旗山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溪源宫路63号。[55]校区占地面积832亩,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一二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约21万平方米。设有艺术学院园林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以及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业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具有全日制在校生近7千人。[58]

安溪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东二环路。[55]校区设立于2023年,其设有安溪茶学院,该学院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县委、县政府共同合作创办的二级学院,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18.48万平方米。[59-60]
安溪校区安溪校区安溪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

南平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兴华二路296号。[55]校区占地面积约308亩,为原福建林学院办学地。2019年7月与科教基地管理中心合署,转型后为学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科研后勤保障基地、培训基地和农林通识教育基地。具有建筑面积约92000平方米,有教室、食堂、礼堂、运动场、学生宿舍、招待所等教学、办公、运动、食宿设施,可同时容纳500名师生食宿[61]
南平校区南平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党委常委、副校长
副校长
参考资料:[24]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学校党组织负责人)
姓名
校名
职务
任职时间
杨浩林
支部书记
总支书记
党委书记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党委书记
1952.10-1955.10
1955.10-1957.12
1962.10-1968.12
1975.05-1978.06
1978.06-1982.04
张再旺
福建农学院
党委书记
1957.12-1962.10
张建国(山西)
党委代书记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58.08-1959.01
1959.01-1969.06
1975.05-1977.01
张格心
原福建农林大学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4.08-1975.05
韩向阳
福建林学院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78.06-1979.10
罗少锋
福建林学院
党委书记
1979.11-1983.10
常建业
福建农学院
党委书记
1982.04-1983.12
陈紫明
福建农学院
党委书记
1983.12-1992.05
黄行之
福建林学院
党委书记
1983.12-1987.10
陈孔德
福建林学院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7.10-1988.12
张建国(山东)
福建林学院
党委书记
1988.12-1992.11
张哲元
福建农学院
福建农业大学
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
1992.05-1994.02
1994.01-1996.06
梁书奎
福建林学院
党委书记
1992.11-1995.12
张金栋
福建林学院
党委书记
1995.12-2000.10
施祖美
福建农业大学
党委书记
1996.06-2000.04
王豫生
福建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
2000.04-2000.10
2000.10-2006.01
郑传芳
福建农林大学
党委书记
2006.01-2009.07
陈永正
福建农林大学
党委书记
2010.05-2011.12
叶辉玲
福建农林大学
党委书记
2011.12-2018.05
严金静
福建农林大学
党委书记
2018.05-2021.10
资料来源:[26]
历任学校行政负责人
姓名
校名
职务
任职时间
江一真
福建农学院
院长
1952.08-1956.10
郭述尧
福建农学院
院长
1956.10-1956.12
李来荣
福建农学院
院长
1956.12-1968.12
许亚
福建林学院
院长
1958.08-1969.06
张格心
原福建农林大学
筹备领导小组组长
1972.03-1974.08
杨浩林
福建农学院
院长
1978.06-1983.12
吴中孚
福建农学院
院长
1983.12-1990.04
韩向阳
福建林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1978.03-1979.10
罗少锋
福建林学院
院长
1979.11-1984.02
俞新妥
福建林学院
院长
1984.02-1987.11
陈启锋
福建农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0.04-1990.09
吕柳新
福建农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0.09-1992.05
吕柳新
福建农学院
福建农业大学
院长
校长
1992.05-1994.02
1994.02-1998.08
张建国(山东)
福建林学院
院长
1987.11-1995.12
洪伟
福建林学院
院长
1995.12-2000.10
郑金贵
福建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校长
1998.08-2000.10
2000.10-2010.12
资料来源:[26]

校园环境

播报
编辑
  •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位于福建农林大学内,占地面积约30亩,为恢复性湿地公园,公园内具有苍鹭、白鹭、红骨顶、白骨顶等几十种野生鸟类。[51][53]因其生态保持完好,吸引了白鹭、苍鹭、池鹭等鸟类纷纷在此“安家”,成为野生鸟类的“天堂”。[52]
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
  • 中华名特优植物园
中华名特优植物园位于福建农林大学内,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模拟中国行政地图并按省划分为34个园,每个园分别种植该省在南方能正常生长的名特优植物、名特优花卉和名特优中草药等。如“福建园”的高Z红豆杉,高T白茶,高P葡萄等。该园主要作为园林、园艺、农学等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基地,作为中国主要名特优植物的种质源库等。[49][54]
中华名特优植物园
  • 观音湖
观音湖,又名半月池,自古与福州市的“西湖”齐名,历史上系闽剧始祖曹学佺所建的“石仓园二十景”之一。总面积六万多平方米,坐落在校内金山路北侧。校内求知路将观音湖分成东西两个湖面,湖面设有石拱桥,其具有半圆形的桥孔。东西两个湖面,各有一座湖心岛,岛上建有雕塑——“金色未来”。西侧湖面设有荷花池,湖中荷花品种繁多,有红建莲、太空莲等10余种[50]
  • 观音湖
  • 观音湖
观音湖

校友情况

播报
编辑
截至2024年4月,福建农林大先后培养输送30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著名园艺学家李来荣、著名农学家卢浩然和周可涌、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林业经济学科主要奠基人张建国等一大批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1]
校友情况
名称
职务
李来荣
园艺学家[1]
卢浩然
农学家[1]
赵修复
昆虫学家[1]
张建国
林业经济学科主要奠基人[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2]
中国工程院院士[33]
谢联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34]
梁劬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司司长[35]
梁田庚
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36]
吴振铎
中国茶叶大师,农学家[37]
贡谷绅
曾任台湾中兴大学校长、台湾植物保护中心主任[38]
颜禧强
美国最大的帽品供应商、香港飞达公司董事长[39]
谢华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40]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著名水稻育种专家[41]
王幼辉
河北省原人大副主任、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原常委[42]
傅芬芳
圣农集团董事长、圣农发展总裁,入选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榜、胡润女企业家榜[43]
林长光
福建光华实业公司董事长[44]
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名称
2011年12月
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14]
2015年
第三轮首批福建省“平安单位”[47]
2016年
福建省“5A平安校园[47]
2018年3月
2017年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46]
2020年12月
福建省直平安单位[47]
2021年12月
2021年2月
全国林草科普基地[16]
2021年9月
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9]
2023年4月
2022年度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48]
2023年12月
中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