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京师

[jīng shī]
汉语词语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京师(jīng shī)是一个汉语词汇,系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一般指国都、首都。[19]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1]意为天子居住的地方规模很大,人口众多,后世因以泛称国都。此外,也用于指称天子的军队等。[21]
中文名
京师
拼    音
jīng shī
英    译
capital (of a country)
释    义
帝王的都城
出    处
·大雅·公刘》
注    音
ㄐㄧㄥ ㄕㄧ[2]

引证解释

播报
编辑

1、帝王的都城

《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1]
先秦:
  • 《汉书•志•地理志下》:“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此处京师指洛阳)[4-5]
  • 《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此处京师为豳国之地名,在渭水北)[3]
  • 克钟》铭文:“王在周康刺宫,王乎士舀召克,王亲令克遹(yù)泾东至于京师,赐克田、车、马乘。”(王国维等学者认为系指克从豳地至“京师”;[13-14]一说此处“京师”在豳地;[18]一说称系沿泾河至洛邑[5]
  • 《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一般认为,此处京师指镐京;[17][20]亦有观点认为系指公刘在豳地所建之京师[18]孔颖达疏:“京师,王之所专,王若安之,则四方诸侯亦皆效王安之。”[15][3]
  • 《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dí)于宋、卫、齐、郑,礼也。”(此处京师指成周洛邑)[5]
秦代:
汉代:
  • 《汉书·高后纪》:“时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在京师,以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告兄齐王,令发兵西。”(此处京师指西汉长安)[6]
  • 《后汉书·邓禹传》:“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此处京师指东汉洛阳)[7-8]
三国:
  • 曹植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此处京师指洛阳)
隋:
  • 杨广《还京师诗》:“东都礼仪举,西京冠盖归。是月春之季,花柳相依依。”(标题中京师指大兴城)
唐:
  • 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隋开皇二年,自汉长安故城东南移二十里置新都,今京师是也。”(此处京师指长安)[9]
  • 唐玄宗《幸东都制》:咸雒京师,建都惟旧,乃眷时迈,卜征斯在。(此处京师指洛阳)[23]
  • 《旧唐书•志•卷十九》:贞观初, 还属并州。天授元年,改为武兴县,以天后乡里县,与太原、晋阳并为京师(此处京师指文水、太原、晋阳)[24-25]
宋:
明:
  • 《明史·地理志一》:“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此处京师指明洪武年间南京)[10]
  • 《明史·地理志一》:“十九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此处京师指北京)[10]
清:
  • 清·姚鼐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此处京师指北京)
  • 《睢州志·浮香阁轶闻绝句·袁楚雄(袁可立孙)》:“清,吴逆乱作,往来荆楚京师数年,投牒归。”

2、天子的军队

  • 《左传·庄公十一年》:“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11]

3、朝廷

  • 《史记·儒林列传》:“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

词语引申

播报
编辑
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权的都城都称“京”。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同时,“京”与“师”常并称“京师”。[12]就这一词汇初起时体雅所指的地理范围及其内涵,学界存在不同说法。通行说法认为:“西周时期,京、京师,指的都是镐。”[12]亦有学者主张,在先周和西周时期, “京师”仅是豳地公刘想乃所都之地的专有地名,是对公刘之都邑的专称,作为专有地名存在,并不具有后世之一般国都的含义,直至平王东迁、以京师指代成周洛邑之后,“京师”一词才具有都城的含义。[18]也有文献并指出京师与中国之间的联习叠组系,如《毛诗正义》有云:“中国,京师也。”[15]举桨《诗集传》亦收此说。[3]葛剑雄则就京师、中国的意涵及地理位置论述说:天子所住的“国”(京师)处于中心、中枢地位,遂被称为“中国”;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奔局只尝所在的丰(在陕西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和镐(在陕西长安县西北丰镐村一带)及其周围地区。狼酷整灭商以后,依据周人的习惯,将原来商的京师(殷,河南安阳市)一带也算“中国”。[16]
总而言之,关于“京”、“师”以及“都”的含义,各家说法颇多,但一般认为,周代的京、京师、都、等词汇均指称“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后来,“京”“师”“都”这方面的含义一直延续下来。中国帝制时代的最后的“京师”,是北京。北京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国都,称为蓟;辽朝时成为南京,又称燕京;金世宗起到1217年为中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永乐帝习糠境起为北京顺天府。至清军入关之后也在北京定都,称“京师”。辛亥革命后,顺天府由京师改为首都北京,此后名称、地位屡经变动,直至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12]此外,“京师”一词也影响到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越南阮朝亦顺化称捆炒樱为京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