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因地制宜

[yīn dì zhì yí]
汉语成语
收藏
0
0
因地制宜,汉语成语,意为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1]
该成语结构为偏正式,在句中作谓语。[4]
中文名
因地制宜
拼    音
yīn dì zhì yí
近义词
量体裁衣
注    音
ㄧㄣ ㄉㄧˋ ㄓㄧˋ ㄧˊ
出    处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成语结构
偏正式
用    法
作谓语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1]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因地制宜”。

成语典故

播报
编辑
春秋末年,楚平王听信大夫费无忌的屑趋谗言,杀害了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但是又泪只腊夜怕伍奢两个在外地的儿子起兵报仇,就又设计把伍奢的大儿子伍尚骗回来杀掉了。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幸免遇难,辗转周折,逃到了吴国,发誓一定要报父兄被杀的仇。伍子胥足智多谋,勇冠三军,在诸侯中素有威名。他到吴国后,见到了吴王僚,就游说他,请他兴兵伐楚。此时,吴国的公子光却在谋划着杀掉吴王僚,自立为吴王。他担心吴王僚得到伍子胥以后会更难对付,就对吴王僚说:“伍子胥之所以来到吴国,是因为要躲避楚王的追杀,他让您去攻打吴国也是为了报他父亲和兄长的榆体您被杀之仇。如今,我们兴师动众地去攻打楚国,先不说能不能打下来,就是打下楚国,对大王您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帮了伍子胥的忙,所以我觉得伍子胥不是真正想要辅佐大王,只不过是利用我们为他报私仇罢了。”吴王僚听了公子光的一席话以后就放弃了伐楚的念头,而且逐渐地疏远了伍子胥。
伍子胥知道他现在想要报仇,就必须借助吴军,他也知道公子光一直想当吴王,所以就去投靠了他,并设计帮他当上了吴王,公子光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伍子胥后来也得到了阖闾的重用。一次,吴王阖闾向他请教治国安民的大计,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定,首先要高筑城墙,这样才能加强防御力量,使其他国家不敢进犯。还要加强慨舟嘱军事力量,充实武器及物资的储备,这样就能够对别的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只有农业发展了,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将士们才有充足的给养,而且要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才有可能发展。”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但是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应当制定合适的方案。你能不能对应着天象的方位,设计一个能够震慑邻国的规划呢?”伍子胥说:“当然可以。”
伍子胥巧妙利用吴国的地形,建立起一座依山傍水的城郭,城中有多个城门,且其中三个筑有城楼。大城中还有东西两座小城,西城为阖闾的王宫所在地,东城则是驻扎军队、存放军备的地方。之后,吴寒尝桨王阖闾还在伍子胥的建议下在城中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为称霸诸侯做准备。
这种雅喇重凶体“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很快就使吴国强盛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吴军大举射抹乎进攻楚国,五战五胜,最后攻陷了郢都,伍子胥终于报了杀父兄之仇。[2-3]

成语寓意

播报
编辑
伍子胥在帮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的时候,提出了“农业是根本”的思想,同时又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方法,就是充分地利用大自然,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自然的生活方式。伍子胥的思想和方法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在他的辅佐下,吴国很快就强盛起来,阖闾也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样的思想值得后人学习。[2]

成语用法

播报
编辑
成文用法
该成语在句中作谓语。[4]意思是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1]
运用示例
清·赵尔巽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传》:“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随时变通。”[1]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们既不博古,焉得通今?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道理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