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新修本草

唐代苏敬等编撰的中医典籍
收藏
0
0
《新修本草》是唐代苏敬等编撰的中医典籍。
中文名
《新修本草》
书名(异名)
《新修本草》《唐本草》
作    者
苏敬等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播报
编辑
尝试婚7世纪中浆院叶,由于国家的统一,唐朝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更由于在这以前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殃宙汗希,初唐交通和贸易骗判的发达,西域捉葛循陵察和印度文化不断输入,使唐代的药品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加,丰富了我谅断捉国药物学的内容。而当时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由于陶氏编著时存在的种种不足以及梁后一百多年来传抄改移所出现的错误,己不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把药物知识加以总结和整理,唐朝政府遂下令修撰新的本墓禁页草著作。

流传版本

播报
编辑
原书在宋以后渐次亡佚,现《药图》和《图经》两部分已无法考见,唯正经20卷尚有部分残存。查近人著录的五种传本中,以法国巴黎图书馆所藏敦煌残卷较为可靠。此卷犹存朱墨杂书的古态。考其文,起于桔梗的注语,迄于白敛的正文,乃为原书第十卷的残卷。由于后世本草书和方剂书的转引,它的内容基本上被保留,现有各种辑佚本刊行。

校注、整理

播报
编辑
清末李梦莹曾补辑《新修本草》,今存稿本。日本小岛宝素、中尾万三均致力补辑,未竟全功;冈西为人《重辑新修本草》(1964年)载药850种,仿原书朱墨分书体例,考校精当。国内尚志钧有辑本(1981年)。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参与编修者凡23人,他们是:英国公李勣太尉长孙无忌,兼侍中辛茂将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许敬宗礼部郎中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孔志约,尚药奉御许孝崇、胡子彖、蒋季璋,尚药局直长蔺复珪、许弘直,侍御医巢孝俭,太子药藏监蒋季瑜、吴嗣宗,承蒋义方,太医令蒋季琬、许弘,丞蒋茂昌,太常丞吕才、贾文通,太史令李淳风,潞王府参军吴师哲,礼部主事颜仁楚,右监门府长史苏敬(《新唐书·艺文志》)。
苏敬,唐代医家,曾任右监门长史,与李世勣,孔志约等共同编著新修本草,另与徐恩恭,唐临等编《三家脚气论》一书。

书评、序言

播报
编辑
盖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含灵之所保曰命,资亭育以尽年。蛰穴栖巢,感物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六气斯,易愆寒燠之宜。中外交侵,形神分战。
饮食伺衅,成肠胃之眚风湿候隙,遘手足之灾。几缠肤腠,莫知救止;渐固膏盲,期于夭折。暨炎晖纪物,识药之功;云瑞名官,穷诊候术。草木咸得其性,鬼神无所遁情。刳麝犀,驱泄邪恶;飞丹炼石,引纳清和。大庇苍生普济黔迈财成,日用不知,于今是赖。歧、和、彭、缓,腾绝轨于前;李、华、张、吴,振英声后。昔秦政煨燔,兹经不预永嘉丧乱,斯道尚存。梁陶弘景雅好摄生,研药术。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惜其年代浸远,简编残蠹,与桐、众记,颇或驳。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亦以雕琢经方,润色医业。然而时钟鼎峙,见于殊方;事非佥议,诠释拘于独学。至如重建平之防己,弃槐里之半夏。秋采榆人,冬收实。谬粱、米之黄白,混荆子之牡、蔓。异繁蒌于鸡肠,合由跋于鸢尾防葵、野狼毒,妄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锡莫辨,橙、柚不分。凡此比例,盖亦多矣。自时厥,以迄于今,虽方技分镳,名医继轨,更相祖述,罕能厘正。乃复采杜蘅于及己,求忍冬络石。舍陟厘而取藤,退飞廉而用马蓟。承疑行妄,曾无有觉。疾瘵多殆,良深慨叹。而朝议郎行右监门府长史骑都尉臣苏敬,摭陶氏之乖违,辨俗用之纰紊。遂表请修定,深圣怀。乃诏太尉杨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臣无忌、太中大夫行尚药奉御臣许孝崇等十二人,与苏敬详撰。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时非。名实既爽,寒温多谬。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施之君,逆莫大焉。于是上禀神规,下询众议;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根、茎、花、实,有名咸萃。遂乃详探秘要,博综方术。《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虽存,无稽必正。考其同异,择其去取。铅翰昭章,定群言之得失;丹青绮焕,备庶物形容。撰本草并图经、目录等,凡成五十四卷。庶以网罗今古,开涤耳目。尽医方之妙极拯生灵之性命。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

章节目录

播报
编辑
卷第一
梁·陶隐居序
合药分剂料理法
卷第二
诸病通用药
卷第二诸病通用药
疗风通用
头面风
中风脚弱
久风湿痹
贼风挛痛
暴风瘙痒
大热
劳复
中恶
转筋
肠下痢
小便淋
小便利
溺血
黄胆
上气咳嗽
呕吐
宿食
腹胀满
心腹冷痛
心烦
积聚症瘕
鬼疰尸疰
惊邪
喉痹
噎病
唾血
鼻衄
目肤翳
声音哑
发秃落
灭瘢
瘀血
火灼
痛疽
恶疮
KT
寸白
囊湿
泄精
不得眠
腰痛
妇人崩中
月闭
无子
安胎
堕胎
产后病
下乳汁
中蛊
卷第二
解毒
凡药不宜入汤酒者
畏恶七情
玉石上部
玉石中部
玉石下部
草药上部
草药中部
草药下部
木药上部
木药中部
木药下部
兽上部
兽中部
兽下部
虫鱼上部
虫鱼中部
虫鱼下部
果上部
果下部
菜上部
菜中部
米上部
米中部
药对岁物药品
卷第三
玉泉
空青
绿青
曾青
白青
石胆
白石英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黑石脂
太一禹余粮
石中黄子
禹余粮
卷第四
银屑
殷孽
石脑
硫黄
玄石
肤青
光明盐
密陀僧
石花
卷第五
青琅
特生石
握雪石
苍石
土殷孽
代赭
卤咸
大盐
白垩
粉锡
锡铜镜鼻
铜弩牙
金牙
锻石
冬灰
姜石
白瓷屑
乌古瓦
石燕
卷第六
白芝
紫芝
赤箭
麦门冬
黄精
干地黄
远志
甘草
人参
牛膝
细辛
独活
升麻
柴胡
防葵
薏苡仁
车前子
菥子
茺蔚子
木香
龙胆
巴戟天
白英
白蒿
卷第七
地肤子
忍冬
防风
络石
千岁汁
丹参
王不留行
景天
天名精
蒲黄
兰草
云实
徐长卿
杜若
蛇床子
茜根
飞廉
营实
五味子
白兔藿
白花藤
卷第八
当归
黄芩
前胡
大青
栝蒌
玄参
苦参
狗脊
紫草
白薇
耳实
百合
紫参
女萎
卷第九
牡丹
防己
王孙
白前
马先蒿
莎草根
大、小蓟根
垣衣
艾叶
海藻
昆布
荭草
陟厘
井中苔及萍
凫葵
鳢肠
萝摩
白药
怀香子
郁金
阿魏
卷第十
大黄
桔梗
甘遂
芫华
荛华
钩吻
赭魁
及己
乌头
天雄
附子
侧子
鸢尾
半夏
由跋
虎掌
莨菪
恒山
青葙子
白蔹
白芨
蛇全
草蒿
卷第十一
白头翁
羊桃
陆英
荩草
虎杖根
石长生
马勃
蛇莓
野狼跋子
弓弩弦
舂杵头细糠
败蒲席
败船茹
败鼓皮
败天公
半天河
赤车使者
刘寄奴草
三白草
猪膏
卷第十一
卷第十一
卷第十一
野狼毒
芦根
蒲公草
商陆
甑带灰
屐鼻绳灰
故麻鞋底
笔头灰
卷第十二
茯苓
蔓荆
牡荆
女贞
木兰
榆皮
槐实
苏合
卷第十三
浓朴
秦皮
栀子
紫葳
椋子木
折伤木
茗、苦荼
菘萝
棘刺花
安息香
龙脑香及膏香
摩勒
毗梨勒
卷第十四
黄环
石南草
巴豆
莽草
栾华
蔓椒
雷丸
举树皮
水杨叶
栾荆
小柏
钓藤
药实根
柳华
苏方木
天蓼
乌臼木根皮
赤爪草
诃梨勒
大空
紫真檀木
椿木叶
胡椒
杨栌木
槲若
卷第十五【兽上】
麝香
人乳汁
乱发
头垢
人屎
马乳
酪酥
阿胶
醍醐
底野迦
卷第十五【兽中】
犀角
羚羊角
羊角
牛角
豹肉
卷第十五【兽下】
六畜毛蹄甲
狐阴茎
膏、肉、胞
豺皮
卷第十五【禽上】
白鹅膏
卷第十五【禽中】
雉肉
鹰屎白
鹳骨
雄鹊肉
鸲鹆肉
卷第十五【禽下】
燕屎
孔雀屎
鸬屎
鸱头
卷第十六【虫鱼上】
石蜜
蜂子
海蛤
魁蛤
石决明
秦龟
卷第十六【虫鱼中】
石龙子
木虻
蜚虻
蜚蠊
蛴螬
蛞蝓
鱼甲
乌贼鱼骨
天鼠屎
鲛鱼皮
卷第十六【虫鱼下】
虾蟆
蝮蛇胆
鲮鲤
石蚕
马陆
卷第十六
【虫鱼下】
卷第十六【虫鱼下】
彼子
萤火
白颈蚯蚓
贝子
田中螺汁
卷第十七【果上】
豆蔻
覆盆
卷第十七【果中】
梅实
甘蔗
石蜜
沙糖
卷第十七【果下】
杏核仁
桃核仁
卷第十八【菜上】
冬瓜
葵根
芜菁及芦菔
莱菔
苜蓿
荏子
卷第十八【菜中】
白荷
水苏
香薷
秦荻梨
卷第十八【菜下】
马芹子
卷第十八
【菜下】
卷第十八【菜下】
蘩蒌
堇汁
芸台
卷第十九【米上】
饴糖
卷第十九【米中】
大豆黄卷
赤小豆
大麦
小麦
白粱米
粟米
米麦
黍米
卷第十九【米下】
黍米
稻米
食盐
卷第二十
青玉
玉英
璧玉
紫石华
白石华
黑石华
黄石华
厉石华
石肺
石肝
石碑
石肾
陵石
碧石
遂石
龙石膏
五羽石
石流青
石流赤
石耆
紫加石
终石
玉伯
曼诸石
慈石
石芸
石剧
路石
旷石
败石
越砥
金茎
夏台
柒紫
鬼目
鬼盖
马颠
马唐
马逢
牛舌实
羊乳
羊实
犀洛
鹿良
菟枣
雀翘
鸡涅
相乌
鼠耳
蛇舌
龙常草
离楼草
神护草
黄护草
吴唐草
天雄草
雀医草
木甘草
益决草
九熟草
兑草
酸草
异草
痈草
莘草
英草华
吴葵华
封华
北荇华
节华
徐李
新雉木
合新木
俳蒲木
遂阳木
学木核
木核
荻皮
满阴实
可聚实
让实
蕙实
青雌
白背
白女肠
白扇根
白并
白辛
白昌
赤举
赤涅
黄秫
徐黄
黄白支
紫蓝
紫给
天蓼
地联
地芩
地筋
土齿
燕齿
酸恶
巴棘
巴朱
蜀格
累根
苗根
参果根
黄辨
良达
对庐
粪蓝
麻伯
王明
类鼻
师系
逐折
并苦
领灰
父陛根
索干
荆茎
鬼丽
竹付
秘恶
唐夷
知杖
葵松
河煎
区余
三叶
五母麻
疥柏
常更之生
救煞人者
城里赤柱
城东腐木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
雄黄虫
天社虫
石蠹虫
蜗离
麋鱼
丹戬
扁前
蜚厉
梗鸡
益符
地防
黄虫
姑活
石下长卿
麇舌
练石草
弋共
蕈草
五色符
翘根
船虹
赤赫
淮木
占斯
婴桃
鸩鸟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新修本草》共五十四卷,包括正经二十卷、药图二十五卷、图经七卷,加上目录二卷,全书共载药844种(一说850种),分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9类,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增加了山楂芸苔子人中白鲜鱼、砂糖等114种新药物。
《新修本草》的成书,标志着我国药物学向前推进了一步。这首先是因为本书的编修不是个人创作,而是集体劳动的结果,不但苏敬等人参加了这一工作,而且令各产药地区,送上药物标本,再汇集起来绘图编修。该书药图图经超过正文,在我国历史上仅此一部。
《新修本草》的内容十分丰富,除增加了作为镇静剂的阿魏、泻下剂的蓖麻子及杀虫剂的鹤虱等现代常用的确有疗效的药物外,更吸收了不少外来药物,如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诃黎勒等,丰富了祖国的药物学。
《新修本草》在编写过程中,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首先它承袭了历代本草的优点,对本经文字,悉留其原貌,不臆加窜改。其次,广泛采纳群众意见,涉及药物品类时则“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涉及药物应用时则“详探秘要,博宗方书”,因而做到了“本经虽缺,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以上引文俱见孔志约《新修本草·序》),改变了过去辗转抄录的陋习,故而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
《新修本草》,本草著作,一名《唐本草》《英公本草》,54卷。唐·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计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正文实际载药850种,较《本草经集注》新增114种。此书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增补注文与新药。又将原草木、虫兽2类,析为草、木、禽兽、虫鱼4类,序例亦一分为二。新增注文冠以“谨案”二字,小字书于陶弘景注文之后。新增用药用黑大字书写,末注“新附”。补注内容中,以记载药物形态、产地为多,兼述药效、别名等。书中纠正陶氏谬误处甚多,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依据。《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

影响评价

播报
编辑
由于《新修本草》内容丰富,取材精要,在当时及以后长时期中,在国内外医学领域中都起了很大作用。唐朝政府规定为医学生必修课之一,它流传到全国,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影响达300年之久,到宋《开宝本草》问世后,才逐渐被代替。我国历代主要本草书籍如《蜀本草》、《开宝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贯穿着它的内容。本书在成书50多年后,来我国学习的日本学者把它带到日本,后来也作为日本医学生的必修课本。据日本律令《延喜式》记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又说:“凡读医经者,太素经限四百六十日,新修本草三百一十日",足见日本医家对本书的重视,也说明本书对日本医学影响之深远。该书也同时传到朝鲜等邻邦,对这些国家的医药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新修本草》不仅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比纽伦堡政府于公元1542年颁布的《纽伦堡药典》(欧洲最早的药典)早833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