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竹纸

[zhú zhǐ]
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2006年5月20日,四川夹江县浙江富阳市竹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中文名
竹纸
拼    音
zhú zhǐ
释    义
以嫩竹为料所制的纸
出    处
《洞天清禄集·古翰墨真迹辨》
非遗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释义

播报
编辑
词目:竹纸

基本解释

[浆霉bamb墓篮雅oo pap渗试乎er] 以嫩竹为料所微己阿制的纸

详细解释

用嫩竹做原棕厚兆厦料端希朵制成的纸。 宋 赵希鹄《洞天清船趋禄集·古翰墨真迹辨》:“若二 王 真迹,多是 会稽 竖纹竹纸,盖 东晋 南渡后难得北纸,又 右军 父子多在狱阿 会稽 故也。其纸止高一尺许,而长尺有半,盖 晋 人所用,大率如此。” 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简椠》:“简椠古无有也, 陆务观 谓始於 王荆公 ,其后盛行, 淳熙 末始用竹纸,高数寸,阔尺馀者,简板几废。”

福建玉扣纸

播报
编辑
福建宁化、长汀生产玉扣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其一,有非常丰富的竹林资源,竹麻肉厚,柔韧,滑泽;
其二,山高林密,有充沛的山泉水源,清澈洁净的山泉,是造纸的理想用水,自然优势和精湛的造纸良工决定了玉扣纸的生产。
玉扣纸全用嫩竹制造,质地良好,具有纤维细长,光滑柔韧,拉力强,摩擦不起毛茸,张片均匀,色泽洁白,莹润如玉,卫生无毒,清晰透度,书写易干,墨迹不褪,经久不被蛀蚀等特色。是绝佳的书法用纸,族谱,寺庙抄经用纸。
玉扣纸用于印书,始于宋代。明朝四堡版印书籍,有发行半天下之誉。除全国性书籍经史读物外。汀郡地方志书、名人著作,均借以印行。如李元仲《寒支集》,杨澜《临汀汇考》,郝凤升《九龙诗刻》等。当时禁书古版宋体《金瓶梅》亦曾在四堡刻印,民国时汀城尚有藏本。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在厦门,香港市场上,长汀纸张销量是首屈一指的,为长汀对外贸易的传统拳头产品。
1974年,中国还深处“文革”末期。中央要印刷出版《毛泽东选集》竖排线装本,要福建省,将省内各地毛边纸样品,送中央挑选,最后选中了治平玉扣纸。接着,国家出版局等单位,派人专程到达宁化,订购治平玉扣纸。1974年至1976年,共运玉扣纸640吨进京,用以印刷《毛泽东选集》线装本。
抗战时期著名历史学家陈翰笙博士视察东南各省后,著文 说,“自闽北的浦城、南平;闽西的宁化、长汀,上杭经过江西的宁都、遂川;粤北的南雄、和平,始兴、仁化,以至湖南的邵阳、新化、衡山等地带,这是中国造纸业的——大区域,而玉扣纸尤以出自宁化者为最著名”。
汀州宁化、长汀造纸工艺,历代相传,技术精湛,中外称道。20年代英国传教士连作梅姑娘往纸槽参观后,连声赞扬,叹为神工。196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手工业管理局通过省、地有关部门推荐长汀造纸技术员赴马里,帮助造出了美观适用的马里竹纸,深受马里总统凯塔称赞。近年来唯有长汀闲星纸业为继承传统,在坚持生产玉扣纸!
玉扣纸,是宁化一种传统手工造纸。《天工开物》记载:“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宁化盛产土纸,普通的叫毛边纸,其上品,称“玉扣纸”,跟同为生料造纸的连城宣纸齐名。因玉扣纸纸质细嫩柔软,色泽洁白如玉,所以得名。“扣”,是计量单位,等于现行的“刀”。明清时期,宁化,已经是福建四大产纸县(宁化长汀连城上杭)之一、地处宁化县南部的治平乡,为闽赣两省三县(石城、宁化、长汀)交界处,是宁化玉扣纸的生产基地。全乡竹林面积12万多亩,素有“九竹一田”之称,是一个典型的竹乡。

夹江竹纸

播报
编辑

夹江竹纸特色

夹江的环境适合竹类生长,当地在唐代即开始以"竹料手工造纸",竹纸制作技艺兴于明,盛于清。自唐代以来,夹江即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所产手工纸素以质量佳、品种多、技术精、规模大、历史悠久而载誉巴蜀,名扬海外。早在清代康熙年间,夹江手工纸便成为上贡朝廷的贡纸。乾隆年间,夹江纸更成为上贡朝廷的考场专用文闱卷纸。
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被人们赞之曰"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赞之为"国之二宝"。
夹江竹纸制作保持着完整的传统工艺,它以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生产流程完全与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相合,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特别是"操纸"一道环节,操纸师傅每一细小的动作都可影响纸质的成败,技艺高超的师傅连操数百张纸,其纤维排列、纸张厚薄、沁润速度、抗拉能力等完全一致。

夹江竹纸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夹江手工纸生产面临危机,原材料供给困难,传承乏人。夹江全县虽还有一千多家造纸作坊,但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手工纸生产已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对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这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抢救、挖掘。
2006 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富阳竹纸

播报
编辑
富阳竹纸
浙江富阳素有"土纸之乡"的称号,其竹纸制造技艺始于南宋,世代相传,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富春竹纸主要产于富春江南岸山区及青云、龙羊新登等地。
富阳素有"土纸之乡"之称。历史上,富春竹纸名品竟出,以其纸质柔软、卷舒虽久而墨中不渝,不为虫蛀的特点,享誉国内外。竹纸制造技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以当年生嫩毛竹为原料,包括制浆、造纸等72道大小工序,主要品种有元书纸、京放纸、高白、海放、花笺等近20种。
富春竹纸在继承我国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如制浆技艺中的"人尿发酵法",抄制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等,均是富阳竹纸生产的绝艺,为其他竹纸产区所无。富春竹纸制作技艺是富阳造纸工匠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伟大发明造纸术的重要例子。
伴随着富春造纸技艺的传承,富阳地区还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伦、纸工谚语、山歌和长篇民间叙事歌谣《朱三与刘二姐》等民俗文化内容,说明富阳造纸技艺中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上,富春竹纸名品竞出,行销国内并出口日、韩、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其中,昌山纸获1915年农商部最高特货称号和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京放纸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元书纸和乌金纸获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特等奖,刷黄纸和五千元书纸获1929年西湖博览会一等奖。
虽仍有人沿袭传统造纸技艺生产竹纸,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生产陷于窘境,加上造纸匠人大都年事已高,富春竹纸传统制作技艺后继乏人,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夹江县的杨占尧和浙江省富阳市的庄富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造竹纸

播报
编辑

原文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1)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2)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3),高阔如广中(4)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5)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6)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7)。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近世阔幅者名大四连,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竹与皮(8),精与粗,皆同之也。若火纸、糙纸,斩竹煮麻、灰浆水淋,皆同前法。惟脱帘之后不用烘焙,压水去湿,日晒成干而已。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钱),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若铅山(9)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10)。最上者曰官柬,富贵之家通刺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

注释

(1)竹枧: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
(2)楻桶:大木桶,但在这里指连同下面受火的铁锅在内的楻桶。
(3)泥与石灰捏弦:弦指锅的边缘,捏弦即把边缘透气之处用灰泥封死。
(4)广中:两广一带。
(5)四维:四面。
(6)山国:此指南方山区。
(7)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尺寸的规格,纸槽要根据纸帘的大小,纸帘要根据所制之纸的大小。
(8)竹与皮:竹纸与皮纸。
(9)铅山:地在江西。
(10)射重价:谋求重利。
刺:名帖,相当于今天的名片,是在拜访别人时通报所用。

原文翻译

竹纸是南方制造的,其中以福建省为最多。当竹笋生出以后,到山窝里观察竹林长势,将要生枝叶的嫩竹是造纸的上等材料。每年到芒种节令,便可上山砍竹。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开一口山塘,灌水漂浸。为了避免塘水干涸,用竹制导管引水滚滚流入。浸到一百天开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后洗掉粗壳与青皮(这一步骤就叫做“杀青”)。这时候的竹穰就像苎麻一样,再用优质石灰调成乳液拌和,放入楻桶里煮上八天八夜。
煮竹子的锅,直径约四尺,用黏土调石灰封固锅的边沿,使其高度和宽度类似于广东中部沿海地区煮盐的牢盆那样,里面可以装下十多石水。上面盖上周长约一丈五尺、直径约四尺多的楻桶。竹料加入锅和楻桶中,煮八天就足够了。停止加热一天后,揭开楻桶,取出竹麻,放到清水塘里漂洗干净。漂塘底部和四周都要用木板合缝砌好以防止沾染泥污(造粗纸时不必如此)。竹麻洗净之后,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锅内按平,铺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后,就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继续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却以后,要煮沸再淋洗。这样经过十多天,竹麻自然就会腐烂发臭。把它拿出来放入臼内舂成泥状(山区都有水碓),倒入抄纸槽内。
抄纸槽像个方斗,大小由抄纸帘而定,抄纸帘又由纸张的大小来定。抄纸槽内放置清水,水面高出竹浆约三寸左右,加入纸药水汁(这种纸药液用一种好像桃竹叶的植物叶子制成,各地的名称都不一样),这样抄成的纸干后便会很洁白。抄纸帘是用刮磨得极其细的竹丝编成的,展开时下面有木框托住。两只手拿着抄纸帘放进水中,荡起竹浆让它进入抄纸帘中。纸的厚薄可以由人的手法来调控、掌握:轻荡则薄,重荡则厚。提起抄纸帘,水便从帘眼淋回抄纸槽;然后把帘网翻转,让纸落到木板上,叠积成千上万张。等到数目够了时,就压上一块木板,捆上绳子并插进棍子,绞紧,用类似榨酒的方法把水分压干,然后用小铜镊把纸逐张揭起,烘干。烘焙纸张时,先用土砖砌两堵墙形成夹巷,底下用砖盖火道,夹巷之内盖的砖块每隔几块砖就留出一个空位。火从巷头的炉口燃烧,热气从留空的砖缝中透出而充满整个夹巷,等到夹巷外壁的砖都烧热时,就把湿纸逐张贴上去焙干,再揭下来放成一叠。
近来生产一种宽幅的纸,名叫大四连,用来书写,显得贵重。等到它用废以后,废纸也可以洗去朱墨、污秽,浸烂之后入抄纸槽再造,因此节省了浸竹和煮竹等工序,依然成纸,损耗不多。南方竹子数量多而且价钱低廉,也就用不着这样做。北方即使是寸条片角的纸丢在地,也要随手拾起来再造,这种纸叫做还魂纸。竹纸与皮纸、精细的纸与粗糙的纸,都是用上述方法制造的。至于火纸与粗纸,斩竹、制取竹麻、用石灰浆、用稻草灰水淋洗等工序都和前面讲过的相同,只是脱帘之后不必再行烘焙,压干水分后放在阳光底下晒干就可以了。
盛唐时期,很时兴拜神祭鬼,祭祀时烧纸钱而不再烧帛(纸钱北方则用切条,名为板钱),因而这种纸叫火纸。湖南、湖北一带近来的风俗有的浪费到一次烧火纸就达到上千斤的。这种纸十分之七用于祭祀,十分之三供人日常所用。其中最粗糙的厚纸叫做包裹纸,是用竹麻和隔年晚稻的稻草制成的。铅山等县出产的柬纸,完全是用细竹料加厚抄成的,用以抬高价格。其中最上等的纸称为官柬纸,供富贵人家制作名片所用。这种纸厚实而没有粗筋,如果把它染红用做办喜事的红“吉帖”,就要先用明矾水浸过,再染上红花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