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郯国

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
郯国是古代一个小国,在今山东省临沂郯城一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Tan)国,属人方。[1]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炎国演化为郯国。由于历史资料匮乏,无法考证它具体的边界线,但从周边国家的范围和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资料来分析,大体的轮廓还是能够找出来的。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但是,一种说法认为,郯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北抵琅琊,南至长江,东临黄海,西接徐州,但是后来沦落了。 春秋时期,郯国的周边国家是鄟国祝其国
中文名
郯国
爵    位
子爵
简    称
疆    域
约2000平方公里
国    都
碌碡城(郯城)
地理位置
今山东郯城一带
国家领袖
郯子申郯子鸪

沿革

播报
编辑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充求察建立侯国,煮射漏殃称炎国。周灭商后,周武王炒祝轿将其封给商王帝乙长子、商纣王的长兄微子启,归附于宋国所辖制,并允许享爵位,子爵。微子启派其裔孙子鸷管理炎地,成为宋国的附属国,后为楚所灭。
郯国在西周的资料非常少,仅有两件青铜器令簋和召尊可以透露若干信息。周公东征后,郯国降服于周王朝。因为郯国处于山东与江淮之间,东向大海、南面徐国、北控诸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所以成为西周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周昭王曾经从郯国出发进攻拔龙腿徐国;卫国国君康伯也长期以郯国为控制东夷的根据地,并且赠送白马给大将召;后来这个召开着马车征徐大获全胜,所以制作了这个召尊来纪念领导赏马一事。
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充灶败,郯国逐渐沦为北边鲁国的附庸。前605年,郯国和邻居莒国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争执起来,齐国和鲁国出面劝架,郯国识相地住手了,莒国却还想动手,结果被鲁国教训了一顿。这段时期鲁国和郯国关系非常好,鲁还把公主嫁给了郯君;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郯君把老婆赶回娘家了。之后吴国兴起,郯国又一度归附吴国,但又被鲁国联合晋国邾国争了回去;前526年,齐国南下降伏徐、莒、郯,但郯君转个身又朝拜鲁君去了。
此时的郯君正是郯子。据说他还是太子的时候,父母年老患眼病,药非常特别,居然是鹿奶。于是郯太子亲自为父母去采集鹿乳,但他生性善良,不忍心猎杀小鹿,于是想了个办灶体套法——打入鹿群中做无间道。他披着鹿皮先慢慢和鹿混熟,然后趁机挤奶。有一次还差点被猎人当鹿射死,霉葛吓得赶紧变回了原形,从而留下了“鹿乳奉亲”的美名。
郯子这次到鲁国,鲁昭公请他吃饭,鲁臣叔孙昭子作陪。叔孙昭子问道:“祖先少昊为什么要用鸟作为官名呢?”郯子说:“从前,黄帝用云纪事,所以各部门都用云作为官名;炎帝用火纪事,所以各部门都用火命名;共工用水纪事,所以各部门都用水命名。太昊用龙纪事,所以各部门都用龙命名;先祖挚即位的时候,凤鸟正好来到,所以就用鸟纪事,各部门都用鸟命名啊”东汉的应劭补充道:黄帝的春官叫青云,夏官叫缙云,秋官叫白云,冬官叫黑云,中官叫黄云。所谓的“纪事”可能就是各族的族徽
“凤鸟,掌管天文历法;玄鸟,掌管春秋分;伯赵,掌管夏冬至;青鸟,掌管立春夏;丹鸟,掌管立秋冬。祝鸠,就是司徒;鴡鸠,就是司马;鸤鸠氏,就是司空爽鸠氏,就是司寇鹘鸠氏,就是司事。这五鸠是民政长官。此外还有工业长官五雉、农业长官九扈啊”当时圣人孔子才二十八岁,听说郯子在鲁的宏论后对郯子非常敬仰,还特地向郯子请教古代的官制。郯子无疑给孔子传授了不少知识,长了见识的孔圣人不禁感慨:“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啊”
前506永户欠年,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攻破楚都。前494年,吴王夫差又降伏越王勾践。吴国成为南方霸主之后,就开始北上与齐、晋争雄,郯国也自然就降服了吴国。前485年,郯国与鲁国、邾国会合吴军伐齐。齐人为了让联军撤退,杀死挑起战争的齐悼公以解释。前414年,郯国为越王朱勾所灭,国君郯子鸪被擒。[2]除了越灭郯以外,还有楚灭郯国的说法。楚顷襄王时,还有一个弓手对楚顷襄王说:“驺、鲁、郯、邳,罗鹫也。......膺击郯国,大梁可得而有也。”

疆域

播报
编辑
汉书·地理志》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这只能说明一个大致的概况,并没有详尽的考察说明。
因此关于郯国的历史存在疑问之处,诸侯国的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攻伐征战,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赏罚,诸侯国的疆域是随时消长的。再者,诸侯国的封土,在夏商时期,疆域是不明确的,只是管辖了大概的面积和大体的户数,上门催收赋税而已,没有过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后,行政管理手段相对加强,但也是若有若无,这时疆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经设置了关隘,派兵把守。

历史名人

播报
编辑
郯子
郯子所植的一棵古老银杏树已有3000岁高龄并且存活,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昂然。
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去郯国拜见了郯子,虚心求教。这便是“孔子师郯子”的由来。公元前341年的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郯城附近。
在儒家经典《二十四孝图》里有三个君王,其中“孝感动天”的虞和“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广为人知,另外一个“鹿乳奉亲”的郯子却鲜为人知。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国君,“子”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对他的尊称,而是代表他蛮夷国君的身份,他的名字已经失传了。[2]

历代君主

播报
编辑
国君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郯子申
己某
-
少昊后裔
己鸪
?-前414年
亡国

周边国家

播报
编辑
春秋时期,与郯国共存的周边国家有:
一、鄟国,非常弱小,大概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
二、祝其国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
三、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
四、向国,在莒南县大店西南,包括临沂部分,临沭部分。
五、鄅国,在古琅琊开阳,临沂大部分,兰陵部分、沂南部分。
六、鲁国,驻曲阜,包括平邑蒙阴费县大部分。
七、鄫国,驻兰陵县向城西南,包括兰陵大部分,枣庄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
八、邳国邳州大部分,以及郯城重坊部分村庄。
九、钟吾国新沂大部分,郯城杨集新村部分。
春秋时期郯国国君曾两次朝拜鲁国。

古城遗址

播报
编辑
郯国古城
郯城县城北,遗址的东墙和南墙被推平,西墙和北墙局部保存了下来。墙基宽40米,顶部宽15米,残墙高4米。周长4670米,其中西墙与北墙长度均为1260米,东墙长1370米,南墙长7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