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埃赫那吞改革

宗教改革
收藏
0
0
埃赫那吞改革,指的是在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国王阿蒙霍特普(Amenhotep)四世(后改名埃赫那吞,公元前1352~前1336年在位)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减少阿蒙神庙势力对王权的威胁,而进行的一次宗教性的改革(实际上是政治斗争)。
他提出了一神论,即只准崇拜阿吞神
他还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到的阿马尔那,并命名为埃赫塔吞。
这次改革,遭到了神庙势力以及站在他们背后的一切旧贵族的激烈抵抗。
埃赫那吞死后,他的继任者图坦哈蒙放弃了改革,恢复了对阿蒙神的信仰,首都也迁回了底比斯。改革失败。
名    称
埃赫那吞改革
发生时间
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国
地    点
埃及
参战方
阿蒙神庙,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
结    果
改革失败
改革性质
宗教改革

事件背景

播报
编辑
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阿蒙神庙的僧侣集团势力逐渐增长。僧侣、贵族不仅拥有雄厚的物质财富,而且常常左右政事。
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后,为了打击僧侣集团势力和世袭权贵,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便依靠中小奴隶主和新兴的军事贵族,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

目的

播报
编辑
树立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力,削弱和打击僧侣集团日益增长的势力[1]

内容

播报
编辑
埃赫那吞禁止崇拜传统的阿蒙神(Amen)和其他地方神,下令封闭阿蒙神庙,并没收其庙产全部转交给阿吞神庙[2],树立阿吞神(Aton原为上埃及地方的落日神)为全国崇拜的唯一的太阳神。
阿吞神庙虽在埃赫那吞、孟斐斯努比亚底比斯、中埃及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相继建造,但即使在首都,民众依然崇拜托特神和苏贝克神(Sobek)。
为了消除阿蒙在人们思想上的影响,埃赫那吞下令从一切建筑物上抹掉阿蒙的字样,并在其统治的第5年,把自己带有“阿蒙”字根的名字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满意者),改为“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并赐予王后以涅菲尔涅菲拉吞之名(意为美中之美是阿吞)。
埃赫那吞统治的第6年,为了摆脱阿蒙神庙祭司的控制和影响,他将首都迁至埃及中部的阿马尔那,取名为“埃赫塔吞”(Akhetaton意为阿吞的视界)。
他统治的大概第九年或第十年,在文字书写中,先前用来象征阿蒙神的公羊符号也被废止[3]
同时,提拔新人,改革政府官吏的成分,并在新都大力兴建阿吞神的庙宇、雕塑和他与王后的像。
阿吞神的形象:
发出光芒的大圆盘

实质和意义

播报
编辑
实质:
这场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的外衣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
意义:
它沉重打击了阿蒙祭司集团和地方世袭贵族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教的思想。在改革时期,造型艺术与绘画冲破了传统模式,追求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形象生动,焕然一新。在文学上,创作了歌颂阿吞和埃赫那吞的不朽诗篇,如《阿吞颂诗》等。在埃及文学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失败及原因

播报
编辑
结果:
埃赫那吞死后,他的继任者图坦哈蒙放弃了改革的成果,埃及首都迁回了底比斯。神庙势力更为强大,王权对神庙势力更加依赖。改革期间,埃及在西亚的领地纷纷脱离埃及统治,一部分依附于赫梯[2]
失败的原因:
以阿蒙神祭司集团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而且根深蒂固;改革内部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策略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和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人民群众也没有从中得到好处,相反,修建新都使他们的负担加重;埃赫那吞的接班人过于软弱,背弃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