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延平郡王祠

中国台湾省旅游景区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延平郡王祠又名开山王庙或郑成功庙,位于台湾省台南市中西区(清代台湾府城油行尾街),为清治时期最早的官祀郑成功纪念祠,其前身为民间所建的开山王庙,台湾日据时期曾改名为开山神社。但现今样貌实为1963年动工改建的结果,所以该庙长久以来未被列为古迹,直至2010年将延平郡王祠(含郑成功文物馆)登录为台南市第九座历史建筑。
中文名
延平郡王祠
地理位置
台湾省台南中西区开山路152号[1]
开放时间
7:30-18:00[1]
地    位
台南市第九座历史建筑
别    名
开山王庙郑成功庙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台湾省台南市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日据时期的延平郡王祠入口
早在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时,当地百姓们便建有一座小庙祭祀延平郡王郑成功,而在清治时期因有政治上的顾虑,所以使用“开山王庙”之名来称呼此庙,有隐喻郑成功为“开台圣王”之意。
此时期该庙为民间私庙,于乾隆十年(1745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有重修的纪录。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清廷派福建船政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巩几台。
沈葆桢来台后,接受台湾府进士杨士芳、台湾道夏献纶与台湾知府周懋琦等人的禀请,与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与福建将军文煜等人一同上疏追谥郑成功、建立专祠与编入祀典中。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初十,清廷准奏,桨踏碑下诏曰:
“前明故藩朱成功曾于康熙年间,奉旨准在南安地方建祠。该故藩仗节守义,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祷辄应,尤属有功台郡。
著照所请于台湾府城建立专祠并与追谥,以顺舆情,钦此。”
朝廷批准后,工程在同年付杠洪狱三月动工,秋八月完工。工程耗费银7400两,聘请福州举兆赠师傅前来营造,材料也全来自福州,而成为一福州风格的建筑。
日据时期时,因郑成功具有日本人血统亦受到日人敬重,因朱成功与日本有血缘关系,所以延平郡王祠被保留,于明治29年(1896年)7月改名为开山神社,明治30年(1897年)1月列格为县社,同年起每年2月15日举行例祭。
之后并增建了日式的拜殿乌屑与鸟居,但大致建筑仍维持原本的福州风格[1],前殿供奉郑成功,后殿供奉其母田川氏精慨。
每年农历三月“迎妈祖”(迓妈祖)时,信徒也会请出开台圣王神像为绕境队伍做头轿。大正3年(1914年)8月,开山神社进行大规模改建,保留原建筑,增建必要附属设施(神馔所、手水舍、神乐殿、社务所、宿舍)。
日据时期的开山神社
改建后的开山神社正殿与偏殿仍为中国传统建筑,拜殿则改为日本具有唐风的形制。
开山神社是日本人抵台之后所兴建的第一座神社。
战后,国民政府将原福州式建筑记才故拆除,改建为钢筋水泥的中国北方式建筑。
现时之延平郡王祠除当时所存的神轿外,建筑外观已全然不见神社时代的遗迹。
有一附有中国国民党徽标志的牌坊,系迁自台南神社之您台酷鸟居。
二次大战结束进入民国时期后,该庙曾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重建,并于六年后由台湾省政府指定为台湾史迹。
但由于1963年的重建中该庙被改建为钢筋水泥的中国北方式建筑,所以在后来并未列为古迹。
直到了2010年7月21日,该庙才被指定为台南市第九座历史建筑。

建筑特色

播报
编辑
现今的延平郡王祠基本上由祠庙本身与庭园和郑成功文物馆组成,主入口位于开山路上,而原本周围有围墙环绕,但现已经打掉,只留主入口和正对着祠庙山门的一部分(做为照壁)。
祠庙的山门前有一座牌坊,原是日本时期的鸟居,但在战后重修时拿掉了最上方的横梁,并放上中国国民党党徽。
祠庙的本体是三进合院类型,座西朝东,由山门、正殿、后殿与两侧厢房组成。
山门之左有过廊接到“甘辉将军祠”,祠前有一门通往北边的庭园,而自祠前往西则为东庑,供有明郑殉难文武诸臣牌位,此外祭器所亦设于此。而山门之右为“张万礼将军祠”,同样在祠前有一门通往南边的庭园,且从祠前往西为西庑,除供有诸臣牌位外,仪仗所也设于此处。
正殿是供奉朱成功之处,最外围有回廊,里头正中央为洗石子神龛,上有雕塑家杨英风所做之朱成功塑像,但整修后有不少反弹声浪。
此外在塑像之前为昔日庙里的神像金身,该神像一度在民间轮祀,直至才迎回安座。
后殿中央则为依祀典庙宇的惯例所设的太妃祠,供奉郑成功之母翁太妃田川氏。而在太妃祠之左,则为供奉明宁靖王与其五妃的宁靖王祠,右边则为供奉郑成功长孙郑克𡒉及其夫人陈氏的监国祠。此外在太妃祠前的庭院内有古梅一株,据说乃朱成功亲自种植。该梅原本长于台湾府府署的“鸿指园”中,而台湾府府署即是明郑时的承天府府署,而该梅则是在光绪元年(1875年)时才自鸿指园移植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