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王浑

西晋名臣,太原王氏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出身太原王氏。西晋时期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25-26]
曹魏正始年间,王浑成为大将军曹爽的属官,后得司马昭赏识,被任为司马昭的幕僚,后官至散骑常待、越骑校尉,司马炎称帝后,历任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任内开仓救济,受到百姓信赖。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大举伐吴,王浑率军攻克寻阳、高望等城。太康元年(280年),王浑击败东吴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最终成功灭亡东吴。晋武帝升其为征东大将军,镇守寿春,晋爵为公。元康七年(297年),王浑薨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元。[27][29]
王浑著有《司徒王浑》5卷,已佚。《全晋文》据《御览》《艺文类聚》《通典》等辑其佚文9篇。[28]
别    名
京陵元公[1]
玄冲
所处时代
三国→西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太原郡晋阳县
出生日期
223年
逝世日期
297年
主要成就
参与灭吴之战,安抚东吴遗民
主要作品
《王浑集》
本    名
王浑
官    职
司徒、录尚书事
爵    位
京陵公
谥    号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年经历

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掾属。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爽,王浑循例遭到罢黜。尔后复出,先后任怀县县令、参安东将军(司马昭)军事、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2]
甘露四年(259年),王浑的父亲王昶去世,王浑承袭其爵位京陵侯。咸熙(264年~265年)年间,改任越骑校尉[3]

主镇地方

三国志11的王浑
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予司马炎西晋建立,王浑加任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在徐州刺史任内开仓赈济饥荒,而深得人民信赖。后来,王浑又转任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并镇守许昌[4]
王浑后又转征虏将军、改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因豫州与东吴接壤,王浑就在当地宣扬西晋政府的威信,令很多不满孙皓统治的东吴人士前来投靠西晋。后东吴将领薛莹鲁淑号称领兵十万,分别进攻弋阳新息;当时正值各州兵马休息的日子,各地都少了一旅的兵力,东吴都不提防晋军会到临。但王浑则率军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地攻击东吴军,并将其击破。王浑后来又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并镇守寿春。此时东吴又在皖城大举耕作,意图为进攻储蓄军备。王浑于是派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进攻皖城的田地,不但击破在当地镇守的军队,更烧毁大量谷物、稻苗和船只。王浑自东面边界列兵,观察东吴的地形和城池,准备筹划进攻方略。[5]

平吴一统

主词条:晋灭吴之战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马炎决定发动灭吴战争,王浑奉命领兵从横江出击,又派部下进攻东吴各城,将其一一击破,东吴厉武将军陈代和平虏将军朱明见晋军所向披靡,遂前来投降。此时,东吴荆州已大致落入晋军之手,各路军队又攻向建业孙皓于是派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和副军师诸葛靓等率三万兵抵挡晋军。张悌领兵渡江到牛渚,并围困王浑所派的城阳都尉张乔,王浑派安东司马孙畴和扬州刺史周浚进击,并将吴军击破,张悌、沈莹和孙震等战死,七千八百多人,震惊东吴。[6]
及后,孙皓派使者,分别送降书给晋军三位主将王浑、王濬和琅邪王司马伷,但王浑因按兵不动,而王濬则一路沿长江到建业,并受降后才渡江。王濬当时因从蜀地直攻至建业而威名远播,但王浑却认为他自己率先攻破孙皓中央的军队,功劳应当最大,只因当时按兵不动才令王濬比他更快到建业;故此王浑非常不甘心,后悔没有在击破张悌后立刻进攻建业,更加多次上奏要揭发王濬的罪状,称他不受节度,要求要用槛车押王濬回洛阳,但司马炎都不应允,而王浑此举更被人讥讽。战后,司马炎称许王浑的军功,让他进爵为京陵公,增邑八千户。王浑在此后转任征东大将军,重新镇守寿春。当时王浑不常用刑,处事果断,而且又妥善安抚了当时心中畏惧西晋政权的东吴遗民,令江东安定,民心归附。[7]

位至三公

三国志12的王浑
三年(282年),王浑受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此时,司马炎听从荀勖等人的建议,打算让一直在洛阳任官的弟弟齐王司马攸送返封国。王浑上书谏止,但司马炎不听。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浑升任司徒[8]不久,司马炎逝世,太子司马衷继位。司马衷加授王浑为侍中,封国又获赐士官,享受与睢陵郡公王祥同等的殊荣。[9]

闭门拒玮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诛除了辅政的太傅杨骏和他的党羽。铲除杨氏的势力后,司马玮意图杀新任太宰的汝南王司马亮夺权。手下公孙宏劝说司马玮寻找旧臣王浑支持,以稳定众人心志。但王浑却以患病为由回到府第,命府中一千多名家兵闭门抗拒司马玮,司马玮不敢强逼。同年,贾南风诛杀司马玮,总揽朝政,王浑带兵入宫,被授为录尚书事[10]
王浑早前任官都有非常好的称誉,但自从任司徒后,声望却日渐减退。
元康七年(297年),王浑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元公,后世称其为“京陵元公”[1]。有二子,长子王尚早亡,次子王济嗣爵,但王济也死于王浑之前,于是以庶长孙王卓嗣爵。[11]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司马炎:“督率所统,遂逼秣陵,令贼孙皓救死自卫,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军之功,又摧大敌,获张悌,使皓途穷势尽,面缚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勋茂著。”[12]晋书》引
公孙宏:“司徒王浑宿有威名,为三军所信服,可请同乘,使物情有凭也。”[12]《晋书》引
房玄龄晋书》:①“孙氏负江山之阻隔,恃牛斗之妖氛,奄有水乡,抗衡上国。二王属当戎旅,受律遄征,浑既献捷横江,濬亦克清建邺。于时讨吴之役,将帅虽多,定吴之功,此焉为最。向使弘范父之不伐,慕阳夏之推功,上禀庙堂,下凭将士。岂非茂勋茂德,善始善终者欤!此而不存,彼焉是务。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遂乃喧黩宸扆,斁乱彝伦,既为戒于功臣,亦致讥于清论,岂不惜哉!”[12]《晋书》)②“二王总戎,淮海攸同。浑既害善,濬亦矜功。武子豪桀,夙参朝列。逞欲牛心,纡情马埒。”[12]《晋书》
独孤及:“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东平,宜无惭德。身死之日,并谥曰肃,当代不以为贬。”[13]唐会要》引

个人作品

播报
编辑
隋书·经籍志》录梁代有“晋司徒《王浑集》”五卷,唐初已佚。《全晋文》据《太平御览》《艺文类聚》《通典》等书,辑有王浑的佚文九篇。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王浑和妻子钟琰在一起坐着,看见他们的儿子王济从院中走过,王浑高兴地对妻子说:“生个这样的儿子,满可以安心了。”钟琰笑着说:“如果我能婚配参军(指王浑之弟王沦),生的儿子本来可以不止是这样的。”[14]

亲属成员

播报
编辑

先世旁宗

主词条:太原王氏
太原晋阳县王氏世表(王泽支)
王泽,季道(代郡太守)
失讳
王默(王黯)魏尚书
王佑(北军中候)
王峤(庐陵太守)
王淡(侍中)
王度世(骁骑将军)
王昶(曹魏司空)
(后代略,见下文)
王深(西晋冀州刺史)
王湛(汝南内史)
王承(东海太守)
王述(尚书令)
王坦之(中书令)
王恺(侍中)
不祥
王沦(大将军参军)
失讳
王遐(光禄勋)
王恪(领军将军)
王欣之
王欢之
王臻
王俊[15]
表格参考资料:(王沦[16-17]、《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世说新语》)

妻子

钟琰,一名钟琰之,颍川人,钟繇曾孙女,有才学。[18]
颜氏,琅邪人,未行拜礼。[19]

子女

王尚,王浑长子,王浑击退薛莹等军后因父功而获封关内侯,早死。
王济,王浑次子,嗣子,为人奢侈。在西晋官至侍中,先父亡,赠骠骑将军。
王澄,王浑三子,王浑平吴后获封亭侯,既有辩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显达的职位。
王汶,王浑四子,既有辩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显达的职位。
王氏,王浑女,王济姐,嫁和峤[20]
王氏,王浑女,王济姐,嫁裴楷
王氏,王浑女,嫁卫恒,子卫玠[21]
王氏,王浑女,王济妹,母钟琰。[22]
王氏,王浑女,未笄夭折。[23]

孙子

王卓,王济庶长子,袭祖父爵京陵公,任给事中[24]
王聿,王济庶次子,袭嫡母常山公主爵,封敏阳侯。

史料记载

播报
编辑
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十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