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收藏
0
0
中央戏剧学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简称“中戏”,位于北京市[36],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1]。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中国话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国际舞台美术联盟、中国舞美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以及世界舞蹈戏剧教育联盟所在地[93]
学校发端于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之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第三部,后有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入[36]。1949年,经中央批准正式开始筹备成立国立戏剧学院;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国立戏剧学院”校名[36]。1950年,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36]。2005年,成为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所在地[36]。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36]。2018年,发起主办“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37]
截至2024年6月,学院有东城和昌平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学院具有13个院系;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39];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957人;下设11个本科专业,27个本科专业方向(不含国际项目);截至2023年10月,学院有专任教师300人,外聘教师59人[33]
创办时间
1950年4月2日[18]
主管部门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36]
知名校友
辛柏青[78]饶晓志[77]
图集
学校概况
历年分数线
招生简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央戏剧学院
外文名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1]
简    称
中戏[36]
所在地
北京市[36]
创办时间
1950年4月2日[18]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1]
学校类别
艺术类[38]
学校特色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7年)[36]
“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2018年)[37]
主管部门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36]
现任领导
徐永胜[3](党委书记)郝戎[3](院长)
本科专业
11个[33](截至2023年12月)
硕士点
硕士授权点3个[1](截至2024年6月)
博士点
博士授权点3个[1](截至2024年6月)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个[39](截至2024年4月)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1个[40](截至2024年6月)
院系设置
13个院系[1](截至2024年6月)
校    训
求真、创造、至美[68]
校    歌
常青藤之歌[31]
校庆日
4月2日[36]
地    址
东城校区: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东棉花胡同39号[1]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中路4号[1]
院校代码
10048[72]
主要奖项
获“首都文明校园”称号(2020年)[70]
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年)[27]
知名校友
辛柏青[78]饶晓志[77]
占地面积
230000 m²[1](截至2024年6月)
教师人数
专任教师300人,外聘教师59人[33](截至2023年12月)
学生人数
2957人[33](截至2023年12月)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追根溯源

  • 鲁迅艺术学院
1938年初,为纪念淞沪抗战六周年,延安文艺界联合公演了话剧《血祭上海》,演出获得极大成功。毛泽东建议以这些人为基础,创立一所艺术学院,这个建议受到延安文艺工作者的欢迎;2月,毛泽东周恩来牛旬柜、林伯渠婆抹、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联名发表了《创立缘起》,决定以鲁迅先生为名,创立一所艺术学院。为此,成立了由毛泽东、洛浦、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蔡元培宋庆龄海芝夜、何香凝等社会名人及学者参加的校董事会。毛泽东亲自题写了校名——鲁迅艺术学院。[8]
《创立缘起》
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城内的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开学典礼,鲁迅艺术学院宣告成立。中央任命沙可夫为副院长(院长暂缺),院务委员会由沙可夫、周扬、李伯钊吕骥张庚等组成,张庚为戏剧系主任,吕骥为音乐系主任,沃渣为美术系主任。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毛泽东还为鲁迅艺术学院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进一步明确了鲁迅艺术学院的发展方向;8月,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了实验剧团,由王震之担任主任。第二届招生时增设了文学系,由周扬兼任系主任。[8]
1939年8月,鲁迅艺术学院的校址由北门外迁到延安东郊桥儿沟的天主教堂。1943年,鲁迅艺术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改名为“鲁迅文艺学院”,延安大学校长吴玉章兼任鲁迅文艺学院院长。1944年,延安大学改组,鲁迅文艺学院仍保持原有的学院建制。5月,周巍峙率西北战地服务团从抗日前方返回延安,编入鲁迅文艺学院。[8]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鲁迅艺术学院组成了三个文艺工作团赴各地开展工作:以陈荒煤为团长,率晋冀鲁豫文工团赴太岳区,成立了晋冀鲁豫北方大学文艺学院;以舒群沙蒙田方为正、副团长,率领东北文艺工作团赴东北,活跃在东北解放战争的前线和后方;以艾青为团长,江丰为副团长,率华北文艺工作团赴张家口,编入华北联合大学,恢复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同年11月,按照党中央的决定,鲁迅文艺学院在周扬、沙可夫的率领下迁离延安赴东北,后因东北战场形势变化,迁校队伍在张家口待命,与华北联合大学会合。[8]
1946年6月,鲁迅文艺学院奉命继续北上,周扬、沙可夫留任华北联合大学领导。在吕骥、张庚的率领下,鲁迅文艺学院于9月到达佳木斯,编为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由肖军任院长。至此,鲁迅艺术学院完成了它在延安的历史使命。[8]
桥儿沟鲁迅艺术学院旧址
  • 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
193签洒阀9年5月,党中央做出决定,由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等四校抽调大批教员和学生组建华北联合大学,奔赴晋察冀边区开展国防教育,在敌后培养大批抗日干部;7月,根据中央的部署,沙可夫和吕骥率领部分人员离开鲁迅艺术学院赴前方组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11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在阜平县城南庄的麦场上举行了开学典礼,由成仿吾担任校长,设社会科学部、文艺部、工人部、青年部。文艺部招收学员三期,培训地方和部队的剧社近20个,先后共编11个队,训练了1300多名文艺工作者。[9]
1946年,沙可夫在束鹿作文艺政策报告
1940年10月,中央分局指示文艺部改为“文艺学院”,由沙可夫任院长。文艺学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办短训班为主,因材施教,为抗日战争培养文艺骨干力量。1942年10月,因战情紧迫,华北联合大学缩编,文艺学院暂时停办,文艺学院的干部都被分配到新的战斗岗位。[9]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以鲁迅艺术学院为主的延安文艺界组成了东北文艺工作团和华北文艺工作团。东北文艺工作团赴东北,建立了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等文艺团体;华北文艺工作团则进入张家口,奉命并入华北联合大学,成为文艺学院复校的基础;12月,华北联合大学在张家口恢复,文艺学院复办,下设戏剧、文学、美术、音乐四系。[9]
1948年年初,华北联合大学搬到河北正定县城,并于8月同晋冀鲁豫边区赶来的北方大学合并组建华北大学。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和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合并组建华北大学三部。[9]
  • 北方大学艺术学院
1945年11月,抗日战争结束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向边区政府委员会提出在本边区创办高等学校,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的意见。经边委会讨论,决定创办新华大学,后定名为“北方大学”。中央任命范文澜为校长。[9]
北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资料
1946年1月15日,北方大学在河北省邢台市西关成立,设行政、财经、教育、工、医、农等学院;10月,北方大学成立文艺研究室,陈荒煤为主任;同月,由邢台迁往山西潞城解放区。[9]
1947年6月,文艺研究室扩建为艺术学院,光未然为主任,设文学、音乐、戏剧、美术四个组,赵起扬为戏剧组主任,刘恒之为音乐组主任,光未然兼文学组主任,罗工柳为美店匪臭耻术组主任。[9]
1948年5月,学校重返邢台,随后迁往河北正定,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华北大学;7月,光未然带领艺术学院的师生到达河北正定,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会合,共同组建华北大学三部。[9]
  • 华北大学三部
1948年,华北大学校部负责人合影
1948年5月9日,党中央决定在华北解放区成立由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合并组建的华北大学;8月24日,华北大学在河北正定举行了开学典礼,毛泽东主席为华北大学题写了校名。华北大学下设一部政治学院,二部教育学院,三部文艺学院,四部研究部、工学院、农学院。三部文艺学院以培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干部为目标,下设工学团、文艺硏究室、文工团及美术工厂、乐器工厂;12月中旬,华北大学三部大部分师生和文工一团、二团陆续出发奔赴北平前线,在良乡、长辛店等地为当地的解放军和人民群众进行慰问演出。[11]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部师生及三个文工团进驻北平国会街,8月中旬迁往棉花胡同。因解放全国需要培养大批干部,党中央指示华北大学要放手招生,敞开门办学,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三部立即开办了文艺干部训练班,设戏剧、音乐、美术三科,招收学生千余人,学制为半年,前期主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讲授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学习毛泽东著作;后期以学习专业为主;7月,根据中央指示,华北大学停止招收新生,为组建新式正规大学做准备;8月,原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部分人员北上并入华北大学三部,三部学生因在开国大典时有演出任务;10月份,开始分配,集体调离华北大学。文工一团、二团也同时调出(文工三团后随一部、二部、四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建)。华北大学三部部分文艺干部及文工一团、二团,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进京的师生,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调来的一部分干部,以及原在国统区和香港的一批艺术家,在国立戏剧学院筹备委员会的领导下,参加国立戏剧学院的创建工作。[11]
华北大学师生参加开国大典
  •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1935年10月,国立戏剧学校创办于南京薛家巷8号探协燥,余上沅担任校长。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直逼南京,学校奉命用巡回演出的方式西迁。为了发挥戏剧宣传抗日的作用,在迁校途中组成战时巡回抗敌演出团,8—10月,演出团在长沙公演抗日剧目。[11]
1938年1月,戏剧学校奉命迁往重庆。1939年4月初,国立戏剧学校迁往江安。1940年,改称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招生分五年制话剧科、乐剧科及三年制的高职科。[11]
1945年5月,为适应抗战新形势的变化,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再次迁往重庆;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取得胜利,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回迁南京。1949年8月,部分师生北上并入华北大学三部,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建工作。[11]
国立戏剧学校迁至江安县,受到当地戏剧协社的欢迎,大家合影留念

建校初期

  • 国立戏剧学院
1949年7月,根据戏剧界代表微备们的倡院议,中央决定成立戏剧、美术、音乐高等院校。经中央批准,成立了国立戏剧学院筹备委员会;8月,中央任命欧阳予倩担任国立戏剧学院院长,负责国立戏剧学院筹委会的工作;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的宅第确定为国立戏剧学院的校址——棉花胡同12号(现北京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11月,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
  • 中央戏剧学院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核准国立戏剧学院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4月2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大会召开。学院创办初期为适应当时教学和演出创作的双重任务,学院先办属于培训性质的一年制普通科,相继又开办了两年制本科;调训省、军级以上的专业干部,提高专业水平,成立了歌剧系、话剧系、舞台美术系,还有普通科、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崔承喜舞蹈研究班等。[10]
1953年夏季开始,学院各系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为此,学院对专业设置与教学体制做了较大调整,撤销了歌剧系,在原话剧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组建了表演、导演、台词、形体、声乐等教研组。[10]

文革时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院组织瘫痪,教学工作全部停止。1970年5月,全院师生员工除老弱病残者外,集体下放到北京军区某部。1973年10月返京。[12]
1973年8月,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导演两个专业合并,组成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剧学院,并执行“左”的教育路线,用所谓“以社会战斗任务组织教学”和“以革命样板戏为主要教材”,否定新中国成立后的戏剧教育成果和戏剧教育成功经验。[12]

跨越发展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学院进行了拨乱反正工作,对文艺思想和艺术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举行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讨论会。[12]
1977年,学院开始小规模恢复招生,招收了舞台美术系设计和灯光专业两个班,共40人。1978年,中央戏剧学院全面恢复正规办学;12月26日,经中央政治局批准,中央戏剧学院正式恢复建制。1979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2]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成为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专业点有戏曲历史及理论、戏剧历史及理论、舞台美术研究专业。[20]
1986年,学院增设了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并将布景技术专业扩展为舞台技术管理专业方向[12];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的“戏剧历史及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
1988年,经文化部批准,学院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培训中心,负责海外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和培训[12]。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学院的硕士学科专业点增列并调整为戏剧学、戏剧电影文学、导演艺术及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及技术四个硕士二级学科专业点,其中“戏剧学”为博士二级学科专业点[20]
1995年9月,学院正式招收第一届音乐剧班学生[12]。1997年,学艰盛料院确立了戏剧学专业[12];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全国的硕士、博士学科专业进行合并调整,学院的“戏剧戏曲学”专业被调整为硕士、博士二级学科点。[20]
1999年,学院开设音乐剧表演专业方向。同年,学院成立了电视艺术系[12]。2001年,学院成立了艺术管理系,增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含艺术管理方向和文化行政管理方向;同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5年撤销[21]。2000年2月,中央戏剧学院隶属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由文化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1]。2002年,组建了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共有14个专业方向[21]
2003年,经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学院设戏剧戏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电影电视系增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含影视广告导演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两个专业方向,舞台美术系增设了电脑美术设计和演出艺术史两个专业方向。[21]
2005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所在地[36];7月,教育部复函《教育部关于中央戏剧学院建设昌平新校区立项的批复》,批准中央戏剧学院新校区在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村选址[21];同年,学院开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批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之一[21]。2014年,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落户于中央戏剧学院[36]
200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学院《关于中央戏剧学院选址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批复,同意学院在昌平北七家镇郑各庄村选址建设新校区[21]。2008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新校区正式破土动工[21]
2011年6月,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设立在中央戏剧学院[36]。2013年,原隶属于表演系的音乐剧和京剧专业,开始升级为系,独立招生;同时,恢复设立歌剧系,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作培养2013级歌剧表演班[22]
2014 年 9 月,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落户于中央戏剧学院[36];12月,学院新成立的舞剧系首次招收舞剧表演专业方向学生25名,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招生、共同培养[23]
2015年,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合作开展话剧影视表演本科2+2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79]2016年,学院与英国盖德霍尔音乐戏剧学院合作开展话剧影视表演本科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80]2017年9月,学院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4]2018年,学院新成立的偶剧系首次招生,招生计划25人,学制4年。[25]
2022年2月,学院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6]2023年11月26日,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共同发起的舞台美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举行成立大会。[29]2024年3月,中央戏剧学院开设动作表演专业课程,将聘请吴京担任专业指导教师;[30][32]5月27日,中央戏剧学院桂林研究院和中央戏剧学院桂林艺术教育中心在桂林文广大厦挂牌成立。[34]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设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戏剧学系、数字戏剧系[1]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下设11个本科专业,27个本科专业方向(不含国际项目)[33]
中央戏剧学院本科专业设置(2023)
专业
专业方向
学制
所属院系
曲艺
相声创作表演
4年
表演系
表演
话剧影视表演
4年
动作表演
4年
偶剧表演与设计
4年
京剧表演
4年
京剧系
京剧音乐伴奏
4年
歌剧表演
5年
歌剧系
舞剧表演
5年
舞剧系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导演
5年
导演系
电影导演
5年
电影电视系
数字空间演艺
4年
数字戏剧系
艺术管理
影视制片
4年
电影电视系
演出制作
4年
戏剧管理系
剧院管理
4年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创作
5年
戏剧文学系
电视剧创作
4年
戏剧学
戏剧史论与批评
4年
戏剧教育
/
4年
戏剧教育系
音乐剧
/
4年
音乐剧系
戏剧影视
美术设计
舞台设计
5年
舞台美术系
舞台灯光
4年
舞台服装
4年
舞台化装
4年
舞台造型体现
4年
舞台技术
4年
演艺影像设计
4年
录音艺术
演艺声音设计
4年
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
4年
电影电视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
4年
资料来源:[33](截至2023年12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截至2024年4月,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9];截至2023年10月,有1个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24],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
学科建设成果
类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9]
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
艺术学、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
艺术学、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3]
戏剧、电影、广播电视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4]
戏剧与影视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
戏剧戏曲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人、外聘教师59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20:1,生师比为10.16。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0.67%;其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8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67%;具有新完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28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4.67%。[33]
优秀师资
类别
名称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艺界)
边雯彤[41]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文艺界)
陈好[15]
北京市优秀教师
麻文琦[17]
教学名师获奖情况
获奖人
获奖类型
获奖时间
鲍黔明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04
谭霈生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05
常莉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06
刘立滨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09
徐平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1
刘杏林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2
章抗美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3
武亚军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4
张先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5
郝戎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6
廖向红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0
姜涛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8
曹艳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2018
孙大庆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19
王鑫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2019
马述智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20
余欣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2020
张庆山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21
陈刚
北京市教学名师
2022
杨硕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2022
彭涛
教学名师
2023
资料来源:[33](截至2023年12月)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拥有中国唯一的表演专业领域国家级教学团队、唯一的导演专业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唯一的戏剧影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优质本科课程16门,其中3门课程为重点项目[33]。学校共有21位教师入选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4个[33]
截至2023年10月,学院共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19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33]
人才培养实验区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音乐剧表演教学实验区[16]
质量工程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
表演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戏剧学
艺术管理
播音与主持艺术
戏剧教育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94]
表演
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33]
播音与主持艺术
表演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4]
表演
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立体造型(二)[42]
毕业创作(多幕剧排演)[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42]
舞台人生:走进戏剧艺术[43]
音乐剧演唱(二)[43]
国家级精品课程
写作课[44]
台词课[81]
北京市级优质本科课程(重点)
表演课[9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
戏剧艺术概论[98]
北京市级优质本科课程
建筑写生[95]
主持艺术概论[95]
多幕剧排演(一)[96]
阅读与鉴赏[96]
软景绘制(二)[97]
文化活动管理[97]
音乐剧表演片断教学[97]
台词(三)[98]
音乐剧演唱(一)[98]
戏剧管理[98]
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
经典作品分析[99]
表演技巧(二)[99]
京剧剧目(六)[99]
主持语言基础与训练(二)[99]
中国戏曲[99]
教学团队获奖情况
获奖团队
获奖类型
获奖时间
表演系教学团队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08
表演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009
导演系教学团队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09
戏剧文学系教学团队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10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育人团队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2020
表演系表演教学团队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2021
舞剧表演育人团队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2022
表演系台词、声音教学育人团队
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2023
资料来源:[33](截至2023年12月)
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名称
类型
学习实践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习演出中心
全部专业
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影视创作实践基地
表演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全部专业
中国国家话剧院
全部专业
中央戏剧学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
全部专业
戏剧教育教学示范基地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
全部专业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
全部专业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
全部专业
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中心小学
全部专业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小学
全部专业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学校
全部专业
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
全部专业
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演艺集团
全部专业
中国曲艺家协会
全部专业
舞台技术实践教学基地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校外人才培训基地
东方演艺集团
全部专业
戏剧之城
全部专业
“延河联盟”劳动实训基地
全部专业
国家大剧院
全部专业
资料来源:[33](截至2023年10月)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先后组织学院专家学者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和单列学科艺术学、教育学的重大项目选题推荐,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征集,报出选题12项,其中《建党百年艺术生产运行机制与制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学校专家等积极进行人文社科等项目的申报。此外,还获得小戏曲《梦中的婚礼》、歌剧编剧《归心》以及《话剧艺术评论人才培养》三个项目的资助[33]
2024年,申报的原创话剧《梁祝》入选北京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A类(精品项目)[75]
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融通理念与阶梯式训练结合的创新型编剧人才培养[82]
彭涛
新媒体思政教育视听作品创新实践拔尖人才培养[82]
武亚军
红色题材原创音乐剧《八女投江》本科独幕剧教学创新改革[82]
范卫华
虚拟仿真技术在舞台美术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83]
张洪琛
舞剧表演技法课程与教材编撰[83]
沈培艺
信息、宣传与审美的和谐——新时代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83]
刘云丹
通专结合,以美育人——戏剧基础理论金课建设[85]
陈敏
百年百部舞台经典剧目灯光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84]
胡耀辉
戏剧创作与制作融合研究[84]
郭琪
中国古典双人舞蹈戏剧技术的研发与教材编撰[84]
孙晓娟
融媒体时代戏剧批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86]
周泉
野外录音/实地录音及素材库建立与共享 [86]
王红霞
中国演剧体系视域内“话剧、戏曲、曲艺”美育教学融合与课程改革研究[86]
戴谨忆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与交流
国内合作与交流
时间
合作交流
2019年
与北京演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5]
2020年1月
与国家京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共建协议[46]
2020年11月
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7]
2021年6月
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48]
2022年7月
与国家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9]
2022年10月
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签署“剧目视频资源独家分享协议”[50]
2023年5月
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1]
2023年10月
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2]
2024年1月
与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3]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时间
合作交流
2012年5月
第七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隆重开幕[55]
2017年11月
尼泊尔驻华使馆大使和一等秘书来访中央戏剧学院[54]
2017年12月
中央戏剧学院代表赴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会[56]
2018年4月
赴俄罗斯戏剧艺术大学参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启程”戏剧节[57]
2018年11月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郝戎会见国际舞美组织(OISTAT)主席一行 [58]
2019年4月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携美国好莱坞影视资深团队一行来访[59]
2019年9月
创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习演出中心赴日本大学访问[60]
2023年12月
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巴托克艺术学院一行来院考察交流[61]
  • 港澳台交流
港澳台交流
时间
合作交流
2008年5月
香港演艺学院代表参加第三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62]
2009年10月
2009两岸大学生戏剧教育论坛在学院举行[63]
2018年12月
香港大学生国情教育参观考察团一行来访中央戏剧学院[64]
2022年10月
2021两岸青年学者戏剧文学论坛在线上举行[65]
2023年11月
2023两岸青年峰会·两岸大学生戏剧展演交流营开营仪式在学院举行[66]
2023年12月
“京澳青年表演艺术教育交流”澳门演艺学院戏剧学校师生来访中戏 [67]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创作平台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戏剧艺术研究所,其下设东方戏剧研究中心、西方戏剧研究中心、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中国戏剧学研究中心、欧阳予倩研究中心、当代演剧文化研究中心、刘杏林舞台设计工作室[6]
学术组织
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
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
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
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
国际舞台美术学生作品交流中心
中国话剧协会(总部)
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表演艺术委员会(总部)
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
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高等院校人物造型设计教学联盟
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总部)
国际舞台美术联盟
(中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
演艺家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
中央戏剧学院美育研究与传播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
世界舞蹈戏剧教育联盟
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
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文旅演出研究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当代演剧文化研究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欧阳予倩研究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
中央戏剧学院西方戏剧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93]

研创成果

2021年,学校课题《欧美戏剧剧场资料翻译与研究》和《当代中国话剧作品评价体系与质量提升研究》分别入选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选题[87-88];课题《新时代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标北京市教工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列入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89]
2021年,学校话剧《万水朝东》获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立项 [90];立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戏剧影视“高峰”作品创作建设研究》[91],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话剧作品评价体系与质量提升研究》[92]
“十二五”期间,学院获得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及其他省部级科研立项的项目主要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 “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舆情信息研究基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研究课题、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剧卷主编工作[7]
2023年8月18日至20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全国戏剧期刊联盟、田汉戏剧奖组委会、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人文天下》编辑部承办的“2023年全国戏剧期刊联盟主编年会暨第37届田汉戏剧评选活动”在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举办。中央戏剧学院彭涛、戴谨忆、方桂林、孙雪晴、冯瀚辰5位教师及客座研究员廖奔、讲座教授傅谨获得本届“田汉戏剧奖” 评论奖和理论奖[28]
2022-2023学年,科研项目取得丰硕成果:“智能戏剧艺术空间”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33]。学校组织学院专家学者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和单列学科艺术学、教育学的重大项目选题推荐,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征集,报出选题12项,其中《建党百年艺术生产运行机制与制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组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话剧艺术评论人才培养》、小戏曲《梦中的婚礼》、歌剧编剧《归心》等3个项目分别获批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小型剧节目创作资助项目,以及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组织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申报,《全媒体时代下戏剧影像化发展前景研究》获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立项[33]
《艺术院校思政课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立项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的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学业辅导育人路径研究》《“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融入艺术类专业育人研究》拟立项为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和支持课题[33]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收藏中外文图书60万余册、中外文现刊300余种、数字资源和自建特色资源库近20种、特色音像视频资源1万余种、民国时期唱片5000余张、线装古籍及民国时期图书6万余册、舞台剧照及演出说明书20万余份。图书馆在昌平校区和东城校区设有两处馆舍,总建筑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374个。馆内设借阅书库、报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形象资料阅览室、古籍书库、民国书库、中戏人文库、密集书库、音像观摩室、信息共享空间等。[2]
图书馆
  • 学术期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与影视学”学术期刊;开辟了戏剧文学、导表演艺术、舞台美术、戏曲研究、外国戏剧研究、戏剧史、译文、戏剧动态等栏目;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5]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识

  • 徽志
学院徽志为长方形,白色底色,深红色字体;上排为毛泽东题写的“中央戏剧学院”,下排为大写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左右对称。[36]
  • 徽章
学院徽章为长方形,印有毛泽东题写的“中央戏剧学院”。[36]
徽志
  • 校旗
学院校旗为红底金字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毛泽东题写的“中央戏剧学院”。[36]
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训
求真、创造、至美
释义:
求真,就是追求真实,追求真理,探寻戏剧艺术的真谛;
创造,就是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以超越前人和自我;
至美,就是实现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戏剧教育,培养戏剧影视精英人才。[68]
  • 校风
团结、勤奋、严肃、活泼、创造[68]
  • 校歌
校歌
《在世界的东方》
作曲:戴劲松
作词:刘国富
有一个充满阳光的地方
常青藤长满学府院墙
团结勤奋活泼向上攀登共同的理想
在祖国的中央
有一个星光灿烂的地方
常青藤环绕着艺术殿堂
严肃求真创造至美闪耀人生的光芒
啊 常青藤 你根深叶茂
凝聚着我们的青春力量
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飞翔
向着光明向着太阳飞翔
啊 常青藤 你根深叶茂
凝聚着我们的青春力量
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飞翔
向着光明向着太阳飞翔
在祖国的中央
有一个星光灿烂的地方
常青藤环绕着艺术殿堂
严肃求真创造至美闪耀人生的光芒
啊 常青藤 你根深叶茂
凝聚着我们的青春力量
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飞翔
向着光明向着太阳飞翔
啊 常青藤 你根深叶茂
凝聚着我们的青春力量
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飞翔
向着光明向着太阳飞翔[68]
校歌

社团文化

社团嘉年华是中央戏剧学院一年一次的社团狂欢,各个社团也都在这场狂欢里用自己的热爱,为同学们展现着不同视角[73]
社团展示
社团名称
概况
常青学社
常青学社在学业辅导中心的大力扶持下,致力于全校学生的学业规划与发展
心理社
是学院学生开展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学生志愿服务团体
电竞社
给电竞爱好者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引导青年学生往健康的电竞之路发展
汉服社
以兴趣爱好喜欢为前提,一起穿汉服、了解汉文化、组织活动
weekday街舞社
长期活跃于校内的各大活动,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大街舞赛事和校际交流活动
桌游社
为同学和桌游爱好者提供一个可供学习之余放松娱乐的平台
乒羽社
坚持一年办赛两届,参加北京市各大联赛,在接续奋斗中传承奥运精神,传递体育情怀
棋社
旨在弘扬棋道文化,同时对于与棋相近的项目也略有涉猎
参考资料:[69]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展示部分)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央戏剧学院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18]

东城校区

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18]东城校区建于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东城校区共有三栋教学楼和南侧的南平房,分别为北教学楼、东教学楼、角楼、南平房,可同时为全校各个专业的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实验的专业教学环境。[35]
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

昌平校区

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18]2012年10月21日,中央戏剧学院新校区落成启用,总用地面积223279平方米,总建设规模139765平方米,包括表演导演教学楼、理论教学楼、影视教学楼、舞美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剧场及制作中心、留学生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后勤服务综合楼等15个单体项目。[100]
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院长
郝戎
党委副书记
郝戎、蒋朗朗、葛秀珍
纪委书记
副院长
徐贞、孙大庆、宋英
党委常委
徐永胜、郝戎、宋英、徐贞、蒋朗朗、葛秀珍、孙大庆、马晓、张东宾
资料来源:[3]

历任领导

国立戏剧学院以来历届领导
姓名
职务
任期
欧阳予倩
院长
1950年—1962年
张庚
党组书记
1949年—1952年
党总支书记
1951年—1953年
光未然
党总支书记
1950年—1951年
沙可夫(陈微明)
党总支书记
1953年—1957年
党委书记
1957年—1961年
李伯钊
党委书记
1963年—1964年(代)
1964年—1966年
金山
院长
1979年—1982年
曹禺
名誉院长
1979年—1996年
刘亚明
党委书记
1980年1月—1983年12月
牧虹
党委书记
1983年12月—1985年5月(代)
1985年6月—1985年12月
徐晓钟
院长
1983年11月—1999年4月
名誉院长
1999年—2006年
王永德
党委书记
1987年2月—1999年4月
院长
1999年4月—2003年5月
刘国富
党委书记
1999年4月—2010年5月
刘立滨
党委书记
2010年5月—2017年9月
徐翔
院长
2003年5月—2018年11月
党委书记
2017年9月—2022年9月
资料来源:[4]

校园环境

播报
编辑
中央戏剧学院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继承中华民族美学传统,博采众长。[18]

实验剧场

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于1983年5月落成,占地面积4200平米,建筑面积5300平米,可容纳观众658人。舞台采用品字形平面布置,主台宽24米,深18.5米,可用高度18.5米,台口宽13米,高7米,内设直径为14米的转台,拥有59道16.2米行程的快速电动吊杆,乐池为升降乐池。实验剧场空间结构合理,建声优良,灯光音响设备均采用国际一线品牌,为专业戏剧演出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在国内专业话剧剧场居于领先水平。[74]
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

伸出式剧场

出式剧场是典型的伸出式舞台剧场,该剧场舞台由后舞台和伸出舞台构成,可容纳193人的观众席三面环绕伸出舞台,前后舞台上方各有10道行程为11米的电动吊杆,后舞台台口高10米、宽7米,伸出舞台宽6.5米,前后舞台总长16.8米,灯光系统配备2台MA2调光台。伸出式剧场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对舞蹈类演出、小型话剧类汇报、互动类晚会及论坛会议类活动的场地优势。[76]
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剧场中心伸出式剧场

校友情况

播报
编辑
知名校友(表演系)
田华
于蓝
王铁成
严顺开
林连昆
陈宝国
赵奎娥
陈道明
姜文
丛珊
吕丽萍
巩俐
史可
徐帆
江珊
陈小艺
龚丽君
胡军
陶红
段奕宏
陶虹
夏雨
章子怡
袁泉
孙红雷
刘烨
陈好
秦海璐
贾玲
贾玲
唐嫣
王凯
佟丽娅
陈晓
董子健
刘昊然
李兰迪
易烊千玺
罗一舟
胡先煦
参考资料:[101]
知名校友(导演系)
李保田
鲍国安
曹其敬
陈薪伊
张子扬
王晓鹰
查明哲
吴晓江
娄乃鸣
宫晓东
古榕
徐松子
任鸣
阎建钢
李六乙
张扬
唐烨
孟京辉
田沁鑫
张永新
成泰燊
徐纪周
徐昂
王炳燃
张静初
刘猛
张鲁一
汤唯
黄盈
李伯男
周申
刘璐
赵淼
齐溪
任素汐
参考资料:[102]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0年11月
获“首都文明校园”称号[70]
2023年5月
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27]
2024年1月
昌平校区获北京市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