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五龙河

山东省莱阳市入黄海丁字湾河流
展开4个同名词条
五龙河,因此河西部高密市境内另有北胶莱河支流五龙河,山东省志地理志称“东五龙河”,其上游有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和富水河五大支流,一般以清水河为正源,发源于山东省烟台市的栖霞市牙山北麓,与其它4条支流汇于莱阳市五龙村附近的五龙峡口,成为一条大河,即五龙河。在其南下流径中又纳嵯阳河、玉岱河、金水河,然后注入黄海丁字湾。五龙河流长124公里(山东省志地理志记作128公里),总流域面积为2768平方公里,为胶东第一大河流。
五龙河流域有水库20余座,其中位于市区城北10公里处的沐浴水库是胶东五大水库之一,库容2.63亿立方米,可供30万人口的城市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1-2][3]
中文名
五龙河
外文名
Wulong River
别    名
东五龙河
所属水系
五龙河水系
地理位置
山东省莱阳市
流经地区
栖霞市、莱阳市
发源地
栖霞市牙山北麓
主要支流
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
河    长
124 km[1]
面    积
2768 km²[1]
入海口
莱阳市羊郡镇东南

干流概况

播报
编辑
五龙河在胶东半岛的位置
五龙河(东五龙河悼重洪匪、试旬户莱阳五龙河),位于影脚符背浆寻山东省胶东半岛南部,西临大沽河,东临归询颂乳山河,自阀体再胶东低山丘陵发源,在胶东半组台岛南沿海平嚷签原入海。
五龙河位置及流向示意图
五龙河位置及流向示意图
五龙河(东五龙河),因五条较大河流汇于莱阳五龙峡口而得名。五条河流为清水河、富水河、蚬河、白龙河和墨水河。其中以清水河最长,为东五龙河干流,它发源于栖霞市牙山北麓,由西北逐渐转向西南流,至栖霞蛇窝泊南又转向南流入莱阳境内,流经莱阳市照旺庄、古柳、岚子、吕格庄、团旺、姜疃、中荆、高格庄、穴坊、羊郡10个乡镇。在红土崖南,蚬河北来注入。东五龙河又南流,至莱阳徐格庄东,白龙河西北来注入。东五龙河又南流,至五龙峡口,富水河东来注入。东五龙河又南流注入丁字湾,通南黄海。东五龙河河长128公里,其中莱阳境内长53公里。流域面积2806.3平方公里,其中莱阳境内流域面积393.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45/1000,河网密度为0.35公里/平方公里。[2-3]
清水河栖霞市钓鱼台拦河闸
清水河莱阳市城区一段
蚬河和清水河交汇处
白龙河与清水河交汇
富水河和清水河汇合
五龙河口

水文特征

播报
编辑
据1956~1979年同步观测系列统计,东五龙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54.6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255.5毫米,折合年径流量为7.17亿立方米。根据莱阳团旺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445平方公里)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出现在1964年,为19.1亿立方米,最小出现在1968年,为1.31亿立方米,两者比值为14.6。
建国以后东五龙河洪水以1956年最大,造成流域中、下游河道决口漫溢。据团旺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为2940立方米/秒。如果考虑决口、漫溢使洪水偏低的影响,估计可达4110立方米/秒。据东五龙河团旺水文站1953~1979年实测,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1.63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96.3万吨。[3]
五龙河干流水量变化大,1956年9月5日最大洪峰流量2940立方米/秒。水流量夏涨冬枯,变化悬殊,季节影响明显。河流主要流域在丘陵区,绕山而流,弯曲尤多,小弯不算,大弯就有72个。因其上游河谷坡度大,水流湍急,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谷平流缓,河床有淤高现象,并形成若干个沙洲及河漫滩等。[2]

主要支流

播报
编辑

清水河

五龙河支流之一,也是五龙河上游干流。源出栖霞市牙山老庙顶,弯转西行,于刁崖后折南,经唐家泊南下,穿过钓鱼台峡谷天然石坝,形成急流瀑布。向南河床渐宽纳蛇窝河南流,在石河头乡下蒲格庄村西北入莱阳境,于榆科顶乡老山村东又纳源于栖霞的杨础河,南流至红土崖前汇蚬河,南入五龙河。流经榆科顶、石河头、沐浴店、山前店、龙旺庄、古柳,照旺庄7个乡镇,全长73公里,栖霞市境内全长40.5公里,莱阳市境内流长32公里,河床宽70~250米,总流域面积612.25平方公里,市内流域面积249平方公里。[2][4]

富水河

五龙河支流之一,位于市境东北部。发源于栖霞市牙山,南流经海阳县徐家店镇,在山前店乡崖东夼村东北入境,至赤山乡儒林泊村东与源出海阳县盘石店镇垛崮顶之昌水河汇流,曲折萦回南下,过大夼乡纳巨峰、芝水两河,于五龙峡口入五龙河。流经山前店、赤山、万第、前淳于、照旺庄5个乡镇,全长100公里,栖霞市河长89公里,海阳县内河长10公里,莱阳境内流长75公里,河床宽80~250米,总流域面积1061.2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328.25平方公里,河流曲折萦回,弯曲多,弯曲系数为2.2。因其支流多,故长年流水,称富水河。[2-3][5]

墨水河

五龙河支流之一,源于赤山乡大天山,西南流经龙旺庄、万第、照旺庄3个乡镇,在照旺庄乡西昌山村西南会富水河。流长15公里,河床宽10~40米,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为间歇河。[2]

蚬河

五龙河支流之一,源出栖霞市寺口镇的黄土岭和苏家店乡马蹄夼南山的旋河,于西留乡小姚格庄村西北入境,在东姜格庄村东纳西留河,流至城东又纳旌阳河,至红土崖会清水河,南去五龙峡口入五龙河。流经西留、榆科顶、河洛、沐浴店(沐浴水库)、城厢、古柳、照旺庄7个乡镇。全长71公里,境内流长39公里,河床宽80~250米,总流域面积523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17.2平方公里,中上游修建一座大型的水库--沐浴水库。[2-3]

白龙河

五龙河支流之一,位于市境西北部。源出莱阳西留乡上孙家村北,称九里河,南流至柏林庄乡台子村后,纳西北来之唐河,方称白龙河。再南流于东徐格庄村东北又纳荆河,东南去五龙峡口汇聚五龙河。流经西留、柏林庄、城厢、古柳4个乡镇。流长30公里,河床宽20~100米,流域面积132.75平方公里。上游修建一座小(一)型水库--小平水库。[2-3]

漩河

清水河支流,原称观里河,主要发源地有三:一源出寺口北境之山口 、黄山岭,顺势南下,经寺口转邴家,东南行至龙门口水库,与缴沟河支流合流;一源出自雷山之阳与左家北夼北山,二流弯曲南下,在任留村交汇南行,入龙门口水库,与寺口支流合流;一源出自上岘北沟,向南流经小庄,蜿蜒南行至大坡入观里境,在龙门口水库下游与西支流相汇,从观里与官道交界地带穿过,经小观南去,有官道东境五条支流并入,南入莱阳县境交于清水河,汇入五龙河注入黄海。栖霞市境内全长34.5公里,流域面积356.74平方公里。河沿岸在县境内官道、观里地域形成部分河谷冲积平原。[2]

杨础河

清水河支流,发源地有二:一源出自栖霞镇慕家庄北之郭落山;一源出自刘家河乡北之饽饽顶。二支流在东柳村东汇合,经杨家圈、杨础南行,在文口村南入莱阳境,汇入清水河。栖霞市境内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104.78平方公里。[4]

昌水河

旧名浮游水,富水河支流。有四个源头:东支流一股发源垛崮顶,经过黑崮、乔家、南河东、高家、二王家。一股发源于上尹家南山,流经上尹家、河西、峨山后、中石现、西石现、河北,至沟杨家与村北东支流汇合,经北长仙、台子、庙后、三宝沙、山角、台城、战场泊与东北支流合一;东北支流发源于吉子顶,流经黄草场、柳树、桂山、山西头、朱村、河南、垛崖底、山东、新发庄、西楼子,至战场泊与东支流汇合;西南支流发源于湖河头村南山,流经湖河头、牛岭山、七寨、东车格庄、楼底、吉格庄、槐树底、前榆林庄、吉林、东坊坞入昌水河主流;东南支流发源于辟雷山,流经北洛、崖南头、栾家、洪沟、亭子口、夏屋庄、东坊坞,汇合于昌水河主流,进莱阳境入五龙河。县内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432平方公里。中水流量每秒572立方米,枯水每秒1.5立方米。[5]
此外,在五龙河南下流径中又纳嵯阳河、玉岱河、金水河,然后注入黄海丁字湾[2]

治理开发

播报
编辑

河道治理

五龙河水系,河流多属源短流急。解放前,诸多流道任其自然,每遇暴雨,洪水泛滥,淹没庄稼,冲倒房屋,人畜受害;冬春季节,多数河道断流干枯,作物无水灌溉,人畜用水缺乏。只有白龙河、蚬河有人们自发修筑的短堤,以防水害。白龙河堤,为东岸附近诸村所筑,北起盖家疃西,南至道口村西,长约4000米左右;蚬河堤系西岸附近诸村所筑,北起城南村东北,南至东古城村东南,长约3000米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莱阳县对流域内诸河统一勘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施工,按受益大小,划段包干,逐一治理。[6]
修筑堤防
1950年代初期,先后修筑起白龙河堤防,北起鱼池头村西,南至荆河汇流处,长7公里;蚬河右岸大堤,北起枣行村东,南至大吕疃南洼近五龙河口处,长11公里;清水河右岸堤防,东起佛殿头村东,西至南田格庄村南,长7公里。另外,还修筑起五龙河的崔疃防洪堤;徐疃庄防洪堤;富水河的儒林洎防洪堤;蚬河中游的沐浴村防洪堤;清水河的汪格庄防洪堤;嵯阳河的支流团旺河后留格庄防洪堤;潴河中游的张家泊子和苗家防洪堤。总计修筑主要堤防长度为43公里。堆石砌石护岸1952年和1955年,在清水河左岸逍格庄段和蚬河右岸城南村至东古城村东段,打木桩挑流护岸,因材料紧缺,造价高,效果不佳而止。1956年在蚬河大吕疃段堆砌石坝,1963年在清水河大明段堆砌石坝挑流护岸,均得良好效果。1970年在清水河祝家疃段作导流墙式砌石护岸,堰后凹岸附以横向格坝,外高里低,落淤固岸,效果甚佳。[6]
改整河道
1957年8月,蚬河东古城段,主流移至右岸堤脚下,危及东古城村与火车站的安全。县政府组织机关干部、部队、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及城区居民1.2万余人,奋战5昼夜,在蚬河左岸开挖新河道800米,堵住拐弯处的旧河流,稳定了河床。1963年春,将经过城区流入蚬河的马山埠山洪闸坝截流,自庄子村东沿跃进路向南开新沟,经郝格庄村折向东南,经东古城,向南流入蚬河,并引出城区滞水面积2.4平方公里。至此,莱阳城西关、北关、南关及宫家菜园村水患解除。1983年,从莱阳动力机械厂西北隅又引出滞水面积1平方公里。[6]

水库、塘坝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流域内无一水库。1958年后,先后建成小(一)型水库18座,分布在14个乡镇。总蓄水量3959万立方米,其中兴利水为2542.5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多系公社牵头,组织受益大队统一施工修建,为沿河防洪抗涝提供有利条件。
沐浴水库
沐浴水库,大型水库,位于莱阳城以北10公里处的沐浴村东北隅。1958年5月开工兴建,调用民工1.2万多人,1960年8月竣工。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55平方公里,最大坝高44.8米,总库容1872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0740万立方米,水库建设总投资1250万元,用工600万个,完成土石方200万立方米,迁出21个自然村,移民2042户计9692人,拆迁房屋万余间。水库建成后,削减蚬河洪峰流量80%,控制灌溉面积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可养鱼面积8550亩,安装水利发电机6台,装机容量1875千瓦。现每年供城区工业和生活用水1500万立方米,是一座防洪、灌溉、发电、养殖、供给城市用水等综合受益的工程。[6]

灌区建设

播报
编辑

水库灌区

1962年,在沐浴水库东西两大干渠建成沐浴店和河洛两灌区;1964年,建成小平水库灌区配套工程;1965年,建成沐浴水库水沐头拦河闸及其渠干工程;1966年,完成沐浴水库胡城灌区拦河闸(坝)及其渠系工程,此工程灌溉面积达9万亩,其中自流灌溉4万亩。其枢纽工程包括拦河闸(坝)和一座进水闸,闸(坝)长350米,高2.8米,坝面宽4米。境内干渠总长24.2公里。总用工66万个,投资75万元。1966年3月竣工。沐浴水库水通过五龙河天然渠道拐十几道弯,流程60余公里,进入胡城灌区,并穿山越岭,跨沟过河,直达即墨县金口南阡大洼。1967年,建成沐浴水库陶格庄水轮泵站枢纽渠系工程和吴格庄电灌站及其灌区工程。1968~1970年,建成沐浴水库东风电灌站及其灌区工程。其间,各公社、大队所属小(一)型、小(二)型水库,也都先后修建渠系配套工程。至1980年,全县建成万亩以上灌区7处,其中6处属沐浴水库供水;万亩以下的小型灌区遍及大部分乡镇。

引河灌区

建国前,流域内无一引河灌溉工程。1950年代开始,中荆乡后留格庄引团旺河自流灌溉500亩;柏林庄乡柳古庄村引白龙河水自流灌溉100亩;山前店乡东平兰村和崖东夼村引山泉自流灌溉200亩。60年代,先后因河道无水停灌。1987年全市引河灌区工程有水沐头拦河闸(坝)引河灌区;胡城拦河闸(坝)引河灌区;柏林庄拦河坝引河灌区。扬水站及其灌区1956年,境内胡城、白滕口、禄格庄等村始建第一批扬水站,均安装7.35千瓦(习惯称10马力)的蒸汽机,1958年,因大炼钢铁调机废止。60年代初,柴油机逐渐取代蒸汽机和煤气机。1963年春,采用民办公助投资方式在穴坊镇东富山村建成第一个联村办的66千瓦(习惯称90马力)柴油机扬水站。之后,兴建扬水站引水逐渐成为农田灌溉的一种主要手段。到1987年,除国家投资兴建的装机3200千瓦的东风电灌站和陶格庄水轮泵站外,乡镇(公社)、村(大队)兴建的70千瓦(习惯称百马力)以上扬水站有48处,总装机168台,13238千瓦;电动机27台计4717千瓦;修建小型扬水站553处计16126千瓦。全市共计建成固定机、电扬水站603处计29365千瓦,其中电力站43处计5760千瓦。[6]

生态保护

五龙河流域湿地是山东省的重要湿地之一。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极具特色,主要保护对象为多样性的河口生态系统。五龙河河口区自然属性改变较小,水域开阔,水流畅通,海洋功能完善,沿岸人口稀少,树木、杂草、水石丛生,滩涂资源种类繁多,是典型的河流、滨海型湿地。[7]
2014年12月,莱阳市清水河河蚬保护区被农业部列为第八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清水河河蚬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莱阳市清水河流域,规划面积887公顷,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清水河流域清水河河蚬及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流域水质条件监测、清水河河蚬生物学数据收集整理、清水河河蚬提纯复壮,为养殖者提供优良苗种。[8]

旅游开发

五龙河水利风景区,位于莱阳市五龙河入海口至沐浴水库上游蚬河莱阳入境处,全长100公里,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该景区依托沐浴水库而建,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清、静、绿、野、鲜、新、奇、特、优”等特色。[9]

流域概况

播报
编辑
莱阳市城区概貌
五龙河流域涉及西栖霞、海阳、莱阳、莱西等几个县区,但主要流域在莱阳市境内。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辖13个镇、5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784个行政村,88.6万人口,面积173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5公里,是著名的“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花生油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发祥地。
莱阳产业门类以食品、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为主,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8.3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32亿元、利润8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2.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78元。
莱阳市辖地,西汉时设昌阳县,后唐改称莱阳县,1950年—1958年为莱阳专署机关所在地,是当时的胶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7年撤县设市。莱阳人杰地灵,先后蕴育出明代画家崔子忠、清初诗人宋琬、近现代书法名家孙墨佛等文化名人。莱阳是胶东农村革命的发祥地,诞生了胶东农村第一名共产党员、烟台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胶东地区第一个县委和第一个中心县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