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宋璟

唐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
收藏
0
0
宋璟(663年-737年12月15日[4]),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区阎里乡宋台)人,祖籍广平(治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东南)。唐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42][49]
宋璟弱冠时举进士,累迁凤阁舍人,转左御史台中丞。任内执法严明,不惮权贵,被武则天器重。唐中宗复辟后,历任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被武三思排挤,出任杭、相二州刺史。唐睿宗即位后,自洛州长史入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革除积弊,用人唯才。后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郡,贬为楚州刺史。此后大多时间辗转地方,至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被召入京,拜刑部尚书,不久任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后改号侍中),再度拜相。宋璟居相位,以择人为务,随才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开元八年(720年),以开府仪同三司罢政事,封广平郡公。开元十七年(729年),升任尚书右丞相。数年后以年老致仕,退居洛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逝世,享年七十五岁。[42]获赠太尉谥号“文贞”。[20][22][49][53]
宋璟历仕六朝,刑赏无私,敢于犯颜直谏,在开元年间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深为玄宗所敬惮。朝野赞誉他为“有脚阳春[6]。唐朝三百年间,论及贤相,素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后世赞道:“(姚)崇善应变成务,(宋)璟善守文持正。”[20][22]此外,宋璟工诗善赋,有文集10卷,今已佚。《全唐诗》《全唐文》辑录有其作品[49]
全    名
宋璟
别    名
宋广平宋文贞宋开府
谥    号
文贞
封    号
广平郡公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邢州南和
出生日期
663年
逝世日期
737年12月15日[4]
主要成就
辅佐唐玄宗实现开元盛世
主要作品
梅花赋
最高官职
尚书右丞相太尉(赠)
祖    籍
广平(治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东南)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年经历

宋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出生在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阎里乡宋台)。他祖籍广平(治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东南),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的七世孙[46]
宋璟年少刚毅正直,博学多才,工于诗赋,七岁能写诗试恋文,看一遍能诵背《服鸟赋》。唐高宗调露年间,年仅十七岁的宋璟进士及第,调上党县尉[46][48]他曾撰写《梅花赋》,投给时任绣衣直指使者的苏味道,苏味道盛赞他是辅佐君王的人才,宋璟由此知名[53]。随后,在苏味道的举荐下,宋璟改任合宫尉。[50]
长寿三年(692年),宋璟在调官时被“碑地签判入高等”。有关部门将他出众的业绩奏陈武则天,武则天亲自过问他意向。宋璟回答:“臣家本在山东,希望得到魏地一个官吏的职位。”武则天遂下手诏,授他为录事参军。不久后,武则天又将他召回朝中,任监察御史里行。其后,宋璟因丁母忧而离职服丧。丧期满后,正授监察御史,调任殿中侍御史。后来,再迁官凤阁舍人[46][48][63]
长安三年(703年),御史大夫魏元忠被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诬构。[83]张易之还赂贿凤阁舍人张说,让他作诬证。张说将至御前作证。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对张说道:“一个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誉气节,不可只图个人苟生,陷诬好人。即使因此被谪官流放,他的美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倘有不测之祸,准备叩请天子赦免,要死与你一起去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殿中侍御史张廷圭、左史刘知几也勉励张说。[84]张说受到众人激励,在廷辩时如实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47-48]武则天虽然明白魏元忠是被诬害的,但因张昌宗的缘故,仍贬他为端州高要县尉。[85]殿中侍御史王晙上奏为魏元忠申辩。宋璟劝道:“魏公已侥幸免死,现在你又来惹天子发怒,能不倒霉吗!”王晙大义凛然地说:“魏公忠正无二却受到处罚,我激于正义才这样做,即使因此而颠沛流离,也不会后悔。”宋璟惭愧地道:“宋璟不能辨明魏公所受的冤屈,实在是有负于朝廷。”[34]
张昌宗因为私自向相士询问运程,违反了宫规,宋璟奏请追究,但是武则天则特旨赦免,并命令张昌宗及张易之两兄弟到他的住所谢罪,宋璟却拒而不恋胶白户见。宋璟因此与他们结怨,二张屡次欲借故中伤他,但却不成功。

仕途跌宕

神龙元年(705年),神龙政变发生,包括宋璟在内的群臣拥立唐中宗复辟,武则天退位。随后,宋璟升迁为朝散大夫、吏部侍郎兼谏议大夫,又改任黄门侍郎。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恃宠执权,曾有事请托宋璟,却被宋璟拒绝,斥责武三思是外戚不得干预朝政。[45][67]
京兆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祸乱宫掖,武三思闻知后,暗使手下诬陷韦月将大逆不道。唐中宗听信谗言,特令处斩韦月将。宋璟以为案情不实,请求查实验证。中宗大怒,他说:“朕已决定斩首,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宋璟说:“人家告韦后与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过问就问斩,臣恐天下会议论,请查实后用刑。”中宗愈加发怒。宋璟面无惧色,说:“请陛下先将臣斩首,不然不能奉诏。”中宗无奈,才免韦月将极刑,发配岭南秋分之后才被处死。[45]
神龙二年(706年),中宗下诏宋璟为检校并州长史,没有成行,又任为检校贝州刺史,宋璟被挤出了朝廷。
景龙四年(710年),中宗驾崩,宋璟迁为洛州长史。
景云元年(711年),睿宗登基,宋璟被睿宗升任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行宰相之职掌管人才选拔,又兼任右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辅导太子李隆基。当时外戚及诸公主干预朝政,用人唯亲,选人授官秩序混乱,颇受学子平民怨怼。而宋璟上位后与同僚力排众议,大力革除弊端,做到用人唯贤,公平允正,为时人所称赞。他与姚崇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洛阳,以防其谋害太子李隆基,但因此得罪了太平公主,被唐睿宗拔樱恋相贬为楚州刺史。

开元辅政

开元初(712年),为广州都督。他教晓百姓以砖瓦盖屋取代简陋的茅屋及草屋,以减少火灾出现的可能。
宋璟像,取自1917年修《安徽新安宋氏宗谱》[1]
开元四年(716年),召入为刑部尚书,不拘芝页久代姚崇为相。宋璟居相位,以择人为务,随才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他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为玄宗所敬惮,虽不合意,也勉强采纳。宋璟与姚崇并称贤相,号“姚、宋”。史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
开元五年(717年),宋璟随同玄宗巡幸东都,路过崤谷(今河南陕县),山高路窄,难以行走。玄宗十分恼怒,要罢免河南尹李朝隐和负责旅途事务的知顿使王怡。宋璟进谏说:“陛下方事巡幸福,今以此罪二臣,臣恐将来民受其弊”。玄宗认为很有道理,就免去二人死罪。
开元八年(720年),以压制犯法官僚的申诉,又严禁恶钱流通,颇招人怨,遂被罢相,改授开府仪同三司,验趋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策封勋官上柱国[2][66]
开元十年(722年),京兆人权梁山聚众暴动,被镇压后,其众多遭逮捕,玄宗以宋璟兼京兆留守复审,他只治罪为首数人,余皆释放。
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东巡泰山,宋璟留守京师。玄宗将出发,对宋璟说:“卿是国家元老,为朕股肱耳目。今将巡洛阳,分别有一段时日,请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朕。”宋璟一一直言相告。玄宗将宋璟“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以诫终身”。不久后,宋璟又兼任吏部尚书。[65]
开元十七年(729年),宋璟升任尚书右丞相[64]

高龄而终

宋璟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1]
开元二十年(732年),一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宋璟再三请求告老,玄宗只得同意,仍令给予全部官俸,赐绢五百匹。宋璟退居东都洛阳的私宅后,杜绝宾客,专心养病。[3][62]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玄宗驾临洛阳,宋璟在路旁拜谒,玄宗派荣王李琬代自己慰问宋璟。自此以后,玄宗时常派使者赠予宋璟药饵[62]
开元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737年12月15日),宋璟在洛阳明教里的私宅中与世长辞,多体艰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尉谥号“文贞”。玄宗命河南少尹崔释之充试泪乎任监护使,负责办理丧事。[4][62]
大历五年(770年),在宋璟去世三十三年后,颜真卿应宋璟后裔之托,撰文并书写了碑文。大历七年(772年),墓碑镌刻完成,立于宋璟墓地。[54][56]
建中元年(780年),宋璟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人被唐德宗定为宰臣上等。[39]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宋璟与历代功臣四十人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40]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宋璟同姚崇一样,是唐代历史上著名政治重臣。唐朝三百年间,素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史书上一向姚宋并提,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玄宗和宋璟等重臣连续保持了稳定的关系,这不仅使得寒门士子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使得整个社会表现出积极乐观,刚健进取的人文氛围。[5]
明清时的宋璟画像[44]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宋璟被调返京师,后来姚崇因事退隐,他获姚崇推荐,再度为相。这时,宋璟再度提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他为防奸佞小人私下在皇帝耳边进谗言,提出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谏官、史官在旁的规定。而玄宗亦十分器重宋璟,并以师礼待之;进则迎,出则送,因此宋璟提出的具建设性的提议,通常均被采纳。亦因如此,当时朝廷一改以往用人惟亲的恶习,并减少了奸佞小人诬谄好人的情况,使开元初期的政局十分清明。宋璟前后为相四年,他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相传,他叔父宋元超当了“选人”(候选官)后,要求吏部予以优先照顾,宋璟得知后,不但不予优先录用,并手示吏部“不能私害公。”又据史书记载,唐代规定,每年地方各道派人定期向皇帝、宰相汇报工作。使者进京,往往多带珍贵宝货,四处送礼,拜结权贵,许多官吏收礼受贿,使者也多有因此得以晋升。宋璟对此则异常不满,并面奏玄宗同意,勒令所有礼品一概退回,以绝侥求之路,削杀收礼受贿之风。后因为压制犯法官员的申诉,并严禁黑钱的流通,得罪了不少权贵,因此被罢相。
朝野赞誉宋璟为“有脚阳春[6]。意言宋璟如一缕春风,趟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不为自己争名谋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均体现了他爱民恤物的高尚品德。
唐玄宗后期,由于政治上安于现状,在吏治方面也慢慢受到后庭和宗族、姻戚的影响,加之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为辅,由姚、宋苦心建立起来的政治纲纪,很快被他们破坏殆尽。相传,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狼狈逃到咸阳县,一位长者向玄宗说:“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平安。自倾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维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这是对玄宗的批评,也是对宋璟的赞扬和怀念。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苏味道:“真王佐才也!”[7]
李隆基:“彼卖直以取名耳。”[8]
卢怀慎:“宋璟立性公直,执心贞固,文学足以经务,识略期於佐时,动惟直道,行不苟合,闻诸朝野之说,实为社稷之臣。”[9]
张说:“降王宰兮远国灵,歌北户兮舞南溟。酌七德兮考六经,政画一兮言不再,草木育兮鱼鳖宁。变蓬屋兮改篱墙,鱼鳞瓦兮鸟翼堂。洞日华兮皎夜光,火莫炖兮风莫飏,事有近兮惠无疆。昆仑宝兮西海财,几万里兮岁一来。舟如鸟兮货为台,市无欺兮路无盗,旅忘家兮扃夜开。越井冈兮石门道,金鼓愁兮旌旆好。来何暮兮去何早?犦牛牲兮菌难卜,神降福兮公寿考。”[10]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贤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苏颋等,皆以骨鲠大臣,镇以清静,朝有著定,下无觊觎。四夷来寇,驱之而已;百姓富饶,税之而已。继以张嘉贞张说,守而勿失。”[11]
  • ①于戏!逆鳞劘上,匡救之义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极。况乎文包风雅,道济生灵,建一言而天下倚平,含九德而三光式序。超无友而独立者,其惟广平公乎?[7][54]
  • ②惟公间气降神,应期杰出,生知礼度,天纵才明。玉立殿天子之拜,介然秉大臣之节。震电凭怒,谠言而不有厥躬;鼎镬沸前,临事而义形于色。蠢迪检押,难常情之所易;志深直谅,易古人之所难。外其身而富贵不离,行其道而死生勿替。非夫含一之德,格于皇天。不二之心,形于造次,则何以异是乎?允所谓振古之元龟、皇王之威宝者矣!且夫公之德烈,充塞寰寓;公之谋猷,著明日月。[7][54]
李巽:“姚元崇、宋璟、刘幽求,或辅相一代,致理平之化;或忘身徇难,成中兴之业。”[12]
宋璟砸碑
李绛:“北齐任杨遵彦(杨愔)则理,用高阿那肱则乱;隋代任高颎则理,用杨素则乱;国家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姚崇、宋璟则理,用李义府许敬宗李林甫杨国忠则乱。”[13]
崔群:“玄宗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14]
白居易:“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15]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16]
崔植:“明皇守文继体,尝经天后朝艰危,开元初,得姚崇、宋璟,委之为政。此二人者,天生俊杰,动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於道。”[17]
李昂:“俾畴贤相,以访遗裔。或血食不继,宗祊已芜。如(褚)遂良之委笏面诤、名垂史书,(狄)仁杰之恢复庙社、事形先觉,宋璟之文吏骨鲠、功参治平,(李)元纮之守规画一、时成有裕。”[18]
杜牧:“宋开府璟,亦进士也,与姚唱和,致开元太平者。……凡此十九公,皆国家与之存亡安危治乱者也。”[19]
皮日休:“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后苏相公味道得而称之,广平之名遂振。”[69]
  • ①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58]
  • ②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61]
刘昫赵莹等:
  • ①履艰危则易见良臣,处平定则难彰贤相。故房、杜预创业之功,不可俦匹。而姚、宋经武、韦二后,政乱刑淫,颇涉履于中,克全声迹,抑无愧焉。[20]
  • ②姚宋入用,刑政多端。为政匪易,防刑益难。谏诤以猛,施张用宽。不有其道,将何以安?[20]
寇准:“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21]
宋祁:“姚崇以十事要说天子而后辅政,顾不伟哉,而旧史不传。观开元初皆已施行,信不诬已。宋璟刚正又过于崇,玄宗素所尊惮,常屈意听纳。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呜呼!崇劝天子不求边功,璟不肯赏边臣,而天宝之乱,卒蹈其害,可谓先见矣。然唐三百年,辅弼者不为少,独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何哉?君臣之遇合,盖难矣夫!”[22]
  • ①姚(崇)宋(璟)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伇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23]
  • ②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24]
王令:“宋璟第一,李广无双。”[52]
苏辙:“玄宗初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后用张说、源乾曜、张九龄;宪宗初用杜黄裳李吉甫裴垍裴度李绛,后用韦贯之、崔群。虽未足以方驾房、杜,然皆一时名臣也。故开元、元和之初,其治庶几于贞观。开元之初,天下始脱中、睿之乱。玄宗励精政事,姚崇、宋璟弥缝其阙,而损其过,庶几贞观之治矣。”[25]
叶梦得:“唐人房乔、裴度优于德量,宋璟、张九龄优于气节,魏郑公(魏徵)、陆贽优于学术,姚崇、李德裕优于材能,姚崇蔽于权数,德裕溺于爱憎,则所胜者为之累也。”[70]
韩昉:“唐自太宗以来,惟明皇、宪宗可数。明皇所谓有始而无终者。初以艰危得位,用姚崇、宋璟,惟正是行,故能成开元之治。末年怠于万机,委政李林甫,奸谀是用,以致天宝之乱。苟能慎终如始,则贞观之风不难追矣。”[26]
赵鼎:“漫道广平(宋璟)心似铁,词赋风流 ,不尽愁千结。”[68]
洪迈:“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71]
明《三才图会》中的宋璟[1]
:“唐因隋旧,以进士取士,其始也,得士如狄仁杰、张九龄、姚崇、宋璟、裴度,则亦能为唐强;而其末也,如郑朴、杨知至,则为唐之亡矣,取士一也,何始末之异也。”[73]
徐钧:“一片刚方铁石心,梅花冷淡独知音。君王外貌虽加敬,卖直谁知内忌深。”[72]
张珪:“国之安危,在乎论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则治,后用李林甫、杨国忠,几致亡国。”[27]
崔铣:“唐有三臣焉,曰狄仁杰之密、宋璟之坚、郭子仪之大。”[74]
孙承恩:“抗颜伪武,合志闻元。挺挺谔谔,切论危言。清介之守,刚正之气。卓哉相业,吁其难继。”[75]
归有光:“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弭息,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于古,若排闼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萧望之李固、宋璟、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之徒是也。”[76]
王世贞:“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体近实,泌用近玄;狄仁杰、宋璟器相似也,仁杰近圆,璟则方;陆贽、李绛识相似也,贽达绛遂;杜黄裳、裴度略相似也,黄裳近疏度近密。”[77]
李廷机:“唐明皇登基,左相姚元之。宋璟为右相,中外乐雍熙。”[28]
林时对:“国之任相,犹室之任栋;用匪其材,鲜不颠覆。虽云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然转亡为存、图危于安,不乏斡旋补救之术。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古来旁求爰立、或取诸梦卜、或起自屠钓,咸能光复启宇,祀夏配天。无论汉、唐、宋全盛,萧、曹、丙、魏、房、杜、姚、宋,洎韩、富、范、欧、司马诸公,克奏戡定敉宁之略。……国以一人兴,岂不诚然哉!”[78]
王夫之:“使得丙吉之量,宋璟、张九龄之节,韩琦之忠,姚崇、杜黄裳之才,清本源,振纲纪,以纳之于高明弘远之途,汉其复振矣乎!”[29]
蔡世远:“汉唐以来,人材辈出,后先相望,略综其概,雍容翊赞、有始有终者,魏、丙、第五伦、姚、宋、王旦、李沆、韩、富也。”[79]
  • ①唐室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窃谓姚宋之才识有余,而度量不足,观其排挤张说,牵及岐王,假令因此穷治,辗转株连,岂非一场大狱?[30]
  • ②姚有为,宋有守,固皆良相也。故论相体者终当以宋璟为正,次为苏颋,次为源乾曜张说。[31]
崔瑞德:“宋璟是一个可以指望(与姚崇)采用基本相同的政策的人。……他们(宋璟与苏颋)担任宰相一直到720年,他们的免职标志着玄宗朝第一阶段的结束。”[32]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镜影成相字

宋璟尚未及第时,有一天中午看着镜子,镜中突然显现出了一个“相”字。他因此自信不已,“遂修相业”,后来果然达成了志向。[57]

金筷表直

《历代圣贤半身像册》中的宋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35]
《开元天宝遗事》云: “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当年黄金餐具器皿为皇宫所垄断,北魏时,曾规定上自王公下至百姓,不许私养厂“金银工巧之人”,私造金器者是犯法的。所以当宋璟听说皇上赐他金箸,这位宰相十分惶恐,愣在恫陛前不知所措。唐玄宗见状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当宋璟知道是表彰他如同筷箸一样耿直刚正时,这才受宠若惊地接过金箸。但是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并不敢以金箸进餐,仅仅是把金箸供在相府而已。[51]
但到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在成都曾与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宰相。当提到宋璟时,玄宗说:“他是沽名卖直之人。”[37]

阳春有脚

唐中宗时,宋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不久,他直言触怒了中宗,被贬为刺史。到地方后,他廉洁奉公,尽力为百姓做好事,使当地民风变得淳朴起来,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
他在广州任都督时,当时广东人都用茅竹建房子,经常发生大火。宋璟教他们用砖瓦盖房,减少了火灾,造福了百姓。后来他当了宰相。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照顾。被宋璟得知后,特地关照吏部不能给他官做。
当时唐玄宗宠幸曾为家奴的王毛仲,朝廷上下,巴结他的人很多。王毛仲的干女儿要出嫁,唐玄宗问他还缺什么。王毛仲说有一位客人请不来。唐玄宗说:那一定是宋璟了。
当时人们称赞宋璟像长了脚的春天(有脚阳春),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60]

铁心石肠

宋璟性格刚毅,尝作《梅花赋》。皮日休《桃花赋序》称宋璟“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媚婉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此后,人们多以宋璟之“刚态毅状”来比拟梅花,用“铁心石肠”之语来描况和赞誉梅花。[59]

端午更名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与初同义,晋代成书的《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因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时,因为他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宋璟建议要避讳,就把“端五”改为“端午”,从这以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

交好王晙

宋璟素来喜欢用诙谐的话开玩笑,不常严肃。他和名将王晙莫逆之交,到晚年友情愈加深厚。他们之间的谈笑,他人也不计较。[36]

遗德流播

天宝(742年—756年)年间,御史吉温因为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宋璟之子),使其降职至贺州任职。殿中侍御史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璟的后代呢?”[38]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关系
姓名
简介
七世祖
字义和,北魏吏部尚书
六世祖
宋纪
字仲烈
五世祖
北齐黄门侍郎,赠吏部尚书、赵州刺史
高祖
宋元节
定州田曹
曾祖
宋宏峻
大理寺丞
祖父
宋务本
栎阳县令
父亲
宋元抚
卫州司户,
赠户部尚书
配偶
崔氏
齐国夫人
儿子
宋复
同州司功参军
宋昇
太仆少卿。
宋尚
临海长
宋浑
太子谕德。
宋恕
延原少尹
宋华
尉氏县令
宋衡
右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河南节度行军司马。
以上内容来源[20][22][41]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宋璟工诗善赋,少时以《长松篇》、《梅花赋》献苏味道,知名于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文集10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文》存其文18篇[33][49]其主要作品如下:

影视形象

播报
编辑
年份
剧名
饰演者
剧照
1977
武则天
1990年
唐明皇
2012年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宋璟碑

宋璟碑,原在宋氏墓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东户乡中学校园内。因碑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撰,故亦称颜鲁公碑。[80]
“宋璟碑”碑文
碑体高289.5公分,宽149公分,侧42.5公分。半圆形碑首,浮雕缠尾四龙,矫健雄浑。方形碑额,正中篆书阴文“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个大字。原有仰首赑屃碑座,上刻褡裢花纹,庄严稳重,今已逸失。碑四面皆刻,楷体盈寸,洋洋三千余言,尽述宋璟“历仕三朝,刚直不阿”的事迹。碑文题后结衔:“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是碑初立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九月,系宋璟之孙宋俨为“追念祖父德业”所建。[80]
1982年,宋璟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至二批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1]。2006年,宋璟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

明教坊

明教坊,是隋唐洛阳城天街东侧第一坊,是宋璟和崔融曾经居住的地方。2013年作为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的一部分,入选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43]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关于宋璟的生平事迹,主要参见颜真卿所撰《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见《颜鲁公集[56]全唐文[7]及《全唐文新编[54])、刘昫等编《旧唐书》卷96[20]以及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卷124[22]。《资治通鉴》卷207等也有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