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武昌区

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展开11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武昌(武昌区)一般指武昌区
武昌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区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11]。介于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之间,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11]。截至2022年10月,武昌区下辖15个街道[25]。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常住人口127.05万人。[27]
武昌,因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在今鄂州建都,寓意“以武而昌”,改当时的鄂为武昌而得名。[26]武昌区是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历来为省、州、府、县的治所,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战略要地[1]。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东向东湖缓斜,以丘陵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武昌是一座有近1800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史上曾有夏、鄂渚、夏口、江夏、郢城、鄂州等称谓,[26]境内各类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放鹰台无影塔等物质遗存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38处。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
2022年,武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2.0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8.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73.77亿元。[27]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90.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 [41]
中文名
武昌区
外文名
Wucha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420106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湖北省武汉市
地理位置
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
面    积
107.76 km²
下辖地区
15个街道
政府驻地
武昌区中山路307号
电话区号
(+86)027
邮政编码
430061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28.16 万[40](2022年)
火车站
武昌站
车牌代码
鄂A、鄂W
地区生产总值
1890.31 亿元[41](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先甩埋劝泪秦
距今5900—5100年,禹领九州,今武昌区域属九州之一的荆州地域。
西周
武汉·东湖
今武昌属东鄂范围。
春秋战国
套纹多称武昌为夏,属地,设有封君夏侯店旬棕。
设36郡,今武昌属南郡
汉代
以郡为中心化天下为三楚,今武昌地域属南楚
高祖六年(前210年),从南郡中析出江夏郡,隶属荆州,辖沙羡县,今武昌属江夏郡沙羡县
三国
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
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设有夏口都督,隶于江夏郡沙羡县,是东吴都城武昌(今鄂州市)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
西晋
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隶属荆州,辖沙羡等县,并将沙羡县治从涂口(今金口)移至夏口城,为县级行政中心。
东晋
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汝南一带居民大量流入夏口,区境侨置汝南县,仍为江夏郡治所在地。
南北朝
南朝宋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此即今武汉保存最古老的郢州城垣遗址。郢州隶属江夏郡,郡、州、县治所同设在夏口,从此夏口又有“郢城”之称。及至齐、梁、陈各朝,郢州城皆为江夏郡和郢州治所。
隋乎盛付代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唐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
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
唐代中期,鄂州(今武昌)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宰相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将江夏土城扩建为砖结构城垣,区境从此兼有武昌之称。
朽归北宋
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
南罪洒宋
南宋初,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岳飞曾镇守在此。
元代
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后改为武昌路),下辖7县,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从此,包括区境在内的今武汉市江南部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明代
朱元璋攻克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
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
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廓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
清代
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荟萃之地。自三国至清朝,武昌城垣不断扩大,区境地域亦相应扩大,但始终在江夏县辖域内,常与江夏并称。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举成功,推翻了清朝在湖北的统治。革命党人废帝制,兴共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抹巴赠督府”,设于原清廷湖北省咨议局所在地(阅马场红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地方政权的雏形。
中华民国
鄂军都督府
民国元年(1912年),军政府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原武昌(今鄂州市)改为寿昌,次年又改为鄂城。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北洋军阀统治的武昌城,改武昌县为武昌市,设武昌市政府。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由广州迁武汉的国民政府划汉口、武昌、汉阳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但三镇市政机构仍分三块,武昌设有市政厅,仍称武昌市。同年4月中旬,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先后成立,武汉三镇在行政区划上正式统一为一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武昌、汉口(含汉阳)分治,武昌为湖北省会市。
民国二十年(1931年),武昌市政筹备处成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设武昌市政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北省政府决定武昌县城乡分治,城区部分(今区境)成立武昌市政府,直属湖北省政府管辖,为直辖市,设市政筹备处,并兼管汉阳城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寇侵占武汉,次年汪伪政权建立武汉特别市政府,武昌划归伪武汉市政府管辖,设办公处(后改称武昌办事处)。
民国三十年(1941年),又将武昌划归伪湖北省政府所辖,成立市政筹备委员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湖北省政府由恩施“还治武昌”,分武汉为汉口、武昌两市,武昌为省会市,辖武昌和汉阳镇,直到武汉解放。
武昌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同年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建立武昌办事处,派出工作组接管了武昌旧政权的8个区公所,并将其改划为4个城区、3个郊区。武昌解放后,一直是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中拳举举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7月,武汉市人民政府调整区划,武昌为第一区,但仍沿用武昌办事处名称。
1952年8月,市人民政府再次调整区划,将第一区改名为武昌区,并正式建立武昌区人民政府。
1955年1月,武昌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武昌区人民委员会。
1959年,区人民委员会改称为武昌人民公社,下设二个城区分社和三个郊区分社。
1961年,撤销武昌人民公社建制,恢复武昌区人民委员会。“文化大革命”中,原武昌区党政机构被迫处于瘫痪状态。
1967年3月,武昌区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行使领导全区工作的权力。
1968年9月,成立武昌区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区党、政领导机关。
1980年2月,武昌区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第二次会议召开,批准撤销武昌区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16-18]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1949年,原武昌挹江、武泰区所辖的郊区部分划归武汉市郊区。
1960年2月,建立关山街道。5月,南望山、洪山、关山、珞珈山等4个行政街道划归洪山区,保安街分社改名为紫阳分社,解放路分社改名为黄鹤楼分社,民主路分社改名为曙光分社。
1960年,市郊的青菱、南湖、花山等3个农业公社划归武昌区。
1963年,10个农(渔)业公社分别划归洪山区和青山区,属洪山区的武珞路、水果湖、喻家山、珞珈山、中南路、关山等7个行政街道划归武昌区。在葛店化工厂厂区设立的葛化街道同时交武昌区。
1966年,保安街改为要武街、棋盘街改为燎原街,武泰闸街改为创新街,狮子山街改为学农街等。
1986年,将狮子山街关山街、葛化街和珞珈山街的一部分行政区域划归洪山区

区划现状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20106001000
积玉桥街道
420106002000
杨园街道
420106003000
徐家棚街道
420106005000
粮道街道
420106006000
中华路街道
420106007000
黄鹤楼街道
420106008000
紫阳街道
420106009000
白沙洲街道
420106010000
首义路街道
420106011000
中南路街道
420106012000
水果湖街道
420106013000
珞珈山街道
420106014000
石洞街道
420106015000
南湖街道
420106490000
东湖风景区街道(武昌)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区、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15]
武昌区政府

地形地貌

武昌区属典型的残丘型河湖冲积平原,辖区内山丘多,历史上老武昌城内民间有十三山之说。今区境仍然有蛇山、洪山、珞珈山、花园山、胭脂山等,境内最高点为珞珈山,海拔118.5米;最低点为南湖地区,海拔20米。

气候特征

武昌区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富永丰,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无霜期长。

地质结构

武昌地层以原古生界为基底,自震旦纪以来,长期接受沉积,地层发育良好。沉积自震旦纪至中世为海相沉积,中世以后多为陆相沉积,早白垩世地层则以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第四系为近代河北相沉积及坡积残积物。地层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沉积基底,发育有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纪地层。临长江地带岩性特征。
武昌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复合部位扬子准地台的扬子台坪(Ⅱ级)的大冶台褶带(Ⅲ级)。[29]

土壤特征

武昌西部临长江地带岩性特征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厚度变化大。上部为黄褐色黏土、亚砂土、亚黏土透镜体,厚度约10—25米。中部为黄色砂层,黏径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厚度约15—40米,间夹深灰色淤泥质与砂石层。下部由灰白色砂砾石层过渡到卵石层,厚度约5—20米。其他地区为冲积、冲洪积层。上部为网纹状红或棕红色黏土,具灰白色高岭土网纹及条带,局部铁锰质结构密集,并夹有砂透镜体。下部为粗砂夹砾石层,由泥质充填,此层多呈棕红或灰白色黏土类砾石,厚度变化一般在3—37米。[29]

水文水利

武昌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东向东湖缓斜。[30]
武昌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港汊塘堰和沟渠星罗棋布,构成水资源丰富、水域辽阔的稠密水网地区。[31]
河流有1.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其干流自西南武金堤八坦路段进入武昌,经丁公庙、红庙矶、临江大道,在武青堤罗家闸处流出区境,流程24.22千米,其江面宽度一般为1000—1200米。2. 巡司河:在武昌南部,古称里河,因明代在其北岸设置鲇鱼口巡检司而改名巡司河,河长16千米,起自江厦区汤逊湖,在武昌区内流经长虹桥、武泰闸、新桥、解放桥、鲇鱼套入长江,武泰闸以下河段宽度50—300米。3. 新河:又名小新河。位于武昌积玉桥至徐家棚之间,系清末为便于商船停泊避风,人工开挖的一条河流,河长约1000米,宽约30米,南接长江。[31]
现武昌辖区内保存较好的湖泊有东湖、沙湖、水果湖以及南湖的部分水域。
武昌的地下水具有水量丰富,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其分布与类型受地质结构、岩情和地貌等控制。水文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武昌区地下水有孔隙承压水、岩溶水、裂隙水和泉水等类型。[31]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常住人口127.05万人。户籍人口104.79万人(2021:105.49),减少0.7万人。2022年,武昌区出生人口0.60万人,出生率为5.76‰;死亡人口0.70万人,死亡率为6.70‰;自然增长率为-0.94‰。[27]

政治

播报
编辑
副区长
领导信息截至2024年8月[20][22]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2年,武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8.2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573.7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1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8.81%。年末全区共有法人单位3799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775户,增长2.1%;产业活动单位10934户(含经营地在本区的产业活动单位506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28户,增长3.1%。全区共有“四上”企业1173户,单位总量在全市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22户,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90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486户,规模以上服务业451户。[27]
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90.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8.96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1701.35亿元, 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 重为90.0%。[41]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武昌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2%。年末共有投资项目304个,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72个,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32个。[27]
财税收支
2022年,武昌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25.95元,下降5%,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93亿元,比上年下降3.0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9.08亿元,比上年增长7.45%;基金支出114.34亿元,比上年增长4.04%。[27]
人民生活
2022年,武昌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80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消费支出43214元,比上年增长2.0%。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0.91辆,计算机94.55台,空调232.73台,移动电话237.27部。[27]

第一产业

武昌区为武汉市中心城区,故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武昌区全部工业增加值30.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11户。在15个工业行业中,9个行业产值超亿元,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022年,武昌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比增长8.9%,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02%,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03%,下降0.78个百分点。2022年,武昌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比上年下降23.3%;利润总额1.42亿元,下降43.0%。[27]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188.96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41]
建筑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2户。2022年,武昌区建筑业增加值171.55亿元,同比增长7.1%。建筑业总产值1314.41亿元,同比增长6.4%。[27]

第三产业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1701.35亿元, 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 重为90.0%。[41]
国内贸易
2022年,武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社零额183.31亿元,同比增长11.6%;限额以下企业的社零额完成506.84亿元,同比下降1.0%。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社零额148.24亿元,同比上升20.9%;限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零额35.08亿元,同比下降15.8%。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增长较快的前三类是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351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3.3%;降幅最大的三类是汽车类下降33.5%、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5%。[27]
对外经济
2022年,武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97.5亿元。[27]
招商引资
2022年,武昌区实际利用外资42290万美元,比上年减少39.26%。实际引进内资9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04%。[27]
房地产业
2022年,武昌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9%。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同比增长0.6%。2022年,武昌区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商品房销售额261.45亿元,同比下降21.1%。商品房待售面积45.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27]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京广铁路107国道、长江水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黄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命脉在武昌成米字形交汇,旅客运输在1000千米范围内基本实现“夕发朝至”,公路长途运输履盖半径延伸至1500千米范围。武汉的长江一、二、三桥和规划中的两条过江隧道均座拥武昌,沿江分布有多个客货运码头,城区西侧有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武青三干道等三条市区主干道,东侧有中北路、中南路、迎宾大道等干道,北边和南边分别有徐东路、武珞路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相接,形成通畅的内环。投资8亿元人民币对武昌火车站进行改造,京广线将成为京广高速客运线。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88家,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四上”高新技术企业171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技术合同交易87.38亿,比上年减少2.8%。[27]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共有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6463人,专任教师1610人;初中24所,在校学生25820人,专任教师214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在校学生4798人,专任教师213人。小学38所,在校学生65219人,专任教师3744人。幼儿园111所,在园幼儿26522人,教师2094人。[27]
武昌区境内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
性质
主管部门
层次
地址
公办
教育部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公办
湖北省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公办
湖北省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街693号
公办
湖北省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公办
湖北省
本科
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55号
民办
湖北省教育厅
本科
武汉市武昌江夏大道16号
公办
湖北省
专科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391号
公办
湖北省
专科
武汉市武昌区喻家湖148号
公办
湖北省
专科
武汉市武昌区陆家街301号
公办
湖北省
专科
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415号

文体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共有社区文体活动室145个,晨、晚练地点225个,建立户外健身路径1198套,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9次,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37名,获市以上体育竞赛前三名奖牌数93枚,社会体育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40.6%。[27]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武昌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0个,其中:医院43个,医院床位17883张,病床使用率79.16%;卫生技术人员249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98人、注册护士11113人、药剂人员921人、检验人员630人。卫生总收入188.7亿元。[27]

社会保障

2022年,武昌区参加养老保险单位21000户,比上年增加了6.30%;养老保险参保90.5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7.66%,在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中,在职职工66.00万人,离退休人员17.50万人,个体流动人员7.0万人。2022年,武昌区发放养老金69.00亿元。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19000户,比上年减少了965户,参加医疗保险71.31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0.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单位21000户,比上年增长了1362户,参加失业保险40.61万人,比上年减少了0.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21000户,比上年增加了1268户,参加工伤保险49.6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单位19000户,比上年减少了920户,参加生育保险45.6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62万人。2022年,武昌区城市居民享受低保4167人,减少524人。发放保障金5587万元,减少0.90%。[27]

基础建设

2022年,武昌区重点路网工程建设项目24个,长度10141米。全区综合性公园9个,社区公园12个,专类公园2个,街头游园64个。2022年,武昌区植树0.5万株,栽培各种花草255万盆。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2407.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全区绿地面积2291.22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1132.6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7平方米。新、改、扩建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27]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综述

三国时,孙权所筑夏口城堡,“因山附丽,止开二门,周环不过三二里”。唐宝历初(825年),牛僧孺以武昌军节度使驻鄂州,以夏口城为基础向北、东、南扩建武昌城,城域南至紫阳湖,西至蛇山西端,东至曹公城,北临沙湖,城廓约15里。武昌旧城的较大发展根基于明代。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桢被封为楚王(楚昭王),他便在北起蛇山、南至紫阳路、东抵阅马场、西接长街的城中心地带大兴土木,至洪武十二年建成一座城中城,曰王城,即楚王府。楚王府内建有豪华宫殿、楼台亭阁及各类宫室“八百有奇”,此后共有9代楚王(一说8代9王)就藩武昌,历时262年,武昌城亦为楚王府的天下。楚王府的建设,推动了城内商贸、交通的发展。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部攻克武昌,火烧楚王府,楚王府盘踞武昌城的历史终结。
清代武昌城亦为湖广总督、湖北巡抚、武昌府、江夏县等官府署地,“官署林立,冠盖如云”是其真实写照。时有“汉口的银子多,武昌的帽子(官帽)多,汉阳的故事多”之俗语。光绪十五年(1889年)8月,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在张之洞驻节武昌主持两湖大政达18年,效西法图富强,推行“新政”,建树颇多,中外瞩目。在武昌,他兴办湖北布、纱、丝、麻四局及造纸、制皮、毡呢、模范诸厂,修筑卢汉铁路,策划武昌开埠,创办两湖创业场,开通湖北有线电报、电话,创办两湖等书院及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湖北新军,改革币制,创设近代警察机构等,使武昌迅速向现代城市崛起。[19]

地名由来

因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在今鄂州建都,寓意“以武而昌”,改当时的鄂为武昌而得名。[15]

节令习俗

武昌居民岁时节令习俗充分体现了本地民风社情,内容丰富多彩。
数罗汉
数罗汉
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借以占卜未来吉凶祸福。汉阳归元禅寺中有一罗汉堂,内有500尊神态各异、各显其业的罗汉塑像。进入罗汉堂后,自己确定一个位置为起点,一边前行,一边数罗汉,数到与自己的岁数相同的数字为止(如果50岁即数到第50尊罗汉为止),再看止数罗汉是什么形态、操何业,是贵相还是贱相,是福相还是可怜相,由此推断自己未来的祸福吉凶。昔日,百姓对此颇虔诚。解放以后,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迷信的逐步破除,到归元禅寺不是为敬香求神灵庇佑而是游览,数罗汉则为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
玩龙灯
玩龙灯
玩龙灯是元宵节活动中的重头戏。“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就闹在这龙灯上。正月十五日夜(元宵),是闹元宵的最高潮(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玩龙灯,连续三昼夜),遇上群龙聚舞,锣鼓喧天,鞭炮震地,万人空巷,通宵达旦,喧腾声传十里之外,可谓热闹之至。武昌城内声势很大的舞龙灯、闹元宵的最后一次是1985年元宵节。连续三日,下午五六点钟,城郊龙灯结队入城,造成多条公交线路堵塞,职工下班难以回家,人赞人怨,兼而有之。此后,武昌城内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则逐渐稀少了,至90年代,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天齐会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传是日乃东岳天齐大帝诞辰,民间和寺庙在这日举办庙会,称“天齐会”。尤武昌洪山宝通寺的天齐会最引人入胜。是日,绅商仕学、各业工匠、普通百姓、善男信女结伴前往。寺内香火鼎盛,山间游人如织。烧香拜佛,祈求神灵赐福;寻芳览胜,沐浴大好春光。一年一度,热闹非凡。是日又称“甘蔗节”。民谣曰:“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相传元末农民徐寿辉在鄂东蕲水(浠水)起义称帝,派邹普胜智取武昌,约定城内接应者手持甘蔗为号。邹部入城后,见手持甘蔗者或门前有甘蔗渣的人家,概不侵扰。此后,武昌民间遂流传此日吃甘蔗可得福消灾之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以“国难严重,空袭时闻,为策人民安全起见”,明令禁办庙会。同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武汉人民挣扎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长达7年之久,甘蔗节(天齐会)从此失传了。
磨子会
磨子会
即杨泗会,杨泗神一名磨子菩萨,系行业供奉的神。武昌城外共48坛,城内不参与。每坛每起必系各行名目于上:如豆芽菜行所供者曰豆芽磨子;箩夫所供者曰箩夫磨子,其他仿此。其会自五月朔起,至望日始止。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来往穿梭,前导者是伞盖牌扇与锣鼓唢呐,八人抬的若干乘神轿殿后。神轿以极重之木为之,至迎赛之时,或加铁板、或压磨石,以五百斤为率。所过处有燃鞭炮者,就其门前小驻,以手擎神舆过首,旋转不停,以鞭炮之长短为度。故抬神舆者类精壮少年,或三四班、或五六班以便更替。
杨泗是神话中的水神。长江流域的川鄂赣三省有四位水神:江西崇拜的是许逊,四川祭祀的是李冰父子;湖北一带供奉的就是杨泗,民间称之为杨泗将军。尤其是船夫、渔民和以船为家的水上住户,对他更为崇敬。从杨四演变为杨泗,不单纯是字音的讹传,显然是和水及水神有关。杨泗庙都是建在近水地方,这是和龙王庙、白鳝庙相同,与其他庙宇不同之处。今洪山区青菱乡有个村委会仍然以杨泗矶命名,是由于辖区内有个自然村名叫杨泗矶。这个自然村的得名是因为靠江岸有一矶石,旧名杨泗矶。矶头原来有座杨泗庙,矶名又是从庙名而来。由此也可见杨泗神在旧时的深入人心。
竹床阵
竹床阵
夏夜街头露宿武汉暑天酷热,室内气温高时达三十五六度,有“西晒”的低矮平房更是高温难当。入夜,大街小巷满布竹床,人称“竹床阵”。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通宵达旦在室外露宿。男人穿一条裤衩,大姑娘小媳妇也只著一件汗衫,一条短裤,穿行于“竹床阵”中,大家全不在意,所谓“暑天无君子”。此乃武汉市民传统习俗,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此风才渐退。

饮食文化

饮食习惯:武昌区以稻米为传统主食,相沿久远。干者为饭,稀者为粥。一般家庭,中、晚正餐干稀搭配(稀,即为粥,用米汤煮锅巴而成,俗称“锅巴粥”);早餐多为稀,有稀饭、面条、烫饭(剩饭、剩菜加水煮开而成)等。菜,旧时不称吃菜,而谓“咽菜”,即界定菜的功能就是下饭所用,民间称受欺凌者为“下饭菜”。[34]从1962年开始,国家经济形势发生好转,人们的生活逐步从能吃饱到不断得到改善。80年代开始,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至20世纪末,一部分家庭逐渐由温饱向小康转型。人们普遍开始讲究“吃好”。除少数北方籍居民外,主食仍以大米为主。好是好在副食上。一个最根本的改变是,变传统的“吃饭咽菜”而为“吃菜咽饭”(即多吃菜少吃饭)了。[34]
特产美食:东湖位于古武昌城的东郊,湖水深广,水质优良,出产丰富,莲藕和鱼类是东湖特产,原产于鄂州樊口的武昌鱼(俗称端鱼、团头鲂)在这里也长得非常好。[36]从2021武昌古城十佳最汉味小吃名单可以看出,武昌特色美食有熊太婆原汤水饺、小秋水饺、老字号彭氏烧麦、老谦记豆丝、万哈子红油热干面、阿斌三鲜豆皮、良物华美汤包、赵师傅油饼包烧麦、水陆李记秘制牛肉粉、代记鲜鱼糊汤粉。[35]

文化遗迹

武昌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国家级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级别
公布时间
批次
地址
1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191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1961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办事处武珞路1号首义广场北侧
2
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92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200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办事处红巷13号
3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20世纪3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200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珞珈山路16号武汉大学内
4
起义门
191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2013年
第七批
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59号
5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192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2013年
第七批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办事处都府堤20号
6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192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2013年
第七批
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办事处解放路259号
7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
193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2013年
第七批
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街街道办事处武珞路45号
8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国家级
2013年
第七批
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办事处武汉长江大桥
9
无影塔
南宋咸淳六年
古建筑
国家级
2013年
第七批
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道办事处武珞路484号洪山公园内
10
胜像宝塔
元至正三年
古建筑
国家级
2013年
第七批
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办事处蛇山西山坡特1号黄鹤楼公园内
省级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级别
公布时间
批次
地址
1
楚望台
191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59号
2
工程营
191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234号工程营小区内
3
三烈士亭
191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2号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
4
黄兴拜将台遗址
191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首义广场内
5
庚子革命烈士墓
191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2号
6
施洋烈士墓
192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09号
7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阵亡官兵诸烈士墓
1927年立墓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361号
8
武昌毛泽东旧居
192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1981年
第二批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办事处都府堤41号
9
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
192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办事处后乾福巷内
10
武泰闸
190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泰闸
11
武昌第一纱厂旧址
191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临江大道76号蓝湾俊园
12
孙中山纪念碑
192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7号首义公园广场内
13
阅马场孙中山铜像
193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首义广场内
14
田桐墓
193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627号中部战区武汉总医院幼儿园内
1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
193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117号第十四中学内
16
张难先旧居
民国年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五坡7号
17
石瑛旧居
民国年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三义村22号
18
东湖毛泽东旧居
1958-1966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42号东湖宾馆内
19
武昌首义纪念碑
198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7号首义公园广场内
20
李书城旧居
民国年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14年
第六批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街道办事处武珞路51号
21
私立武汉中学旧址
192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21年
第八批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275号
22
岳飞亭(岳武穆遗像亭)
1937年建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
2021年
第八批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办事处蛇山西山坡特1号黄鹤楼公园内
23
洪山宝塔
1291年
古建筑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宝通寺内
24
宝通寺
宋始建,清重修
古建筑
省级
1992年
第三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
25
长春观
元始建,清-1931
古建筑
省级
1992年
第三批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269号
26
抱冰堂
古建筑
省级
2008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7号首义公园广场内
27
放鹰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周代
古遗址
省级
2014年
第六批
武汉市武昌区白鹭街与天鹅路交叉处往南约100米
28
陈友谅墓
古墓葬
省级
1956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公园路61号
29
洪山摩崖
南宋
石窟寺及石刻
省级
1992年
第三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宝通寺内
市级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级别
公布时间
批次
地址
1
周恩来旧居
193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1983年
第二批
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武汉大学1区27号
2
“六·一”惨案遗址
194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1983年
第二批
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武汉大学内
4
万婴墓
195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1983年
第二批
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2号(近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3
耿丹烈士墓
192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1988年
第三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宝通寺内
5
太虚法师舍利塔
194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1988年
第三批
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中船重工第719所院子内
6
武重老厂门
196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中北路青鱼嘴地铁站B出口处
7
武昌蛇山烈士祠
民国年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首义公园内
8
花园山牧师公寓
民国年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68号
9
武昌路隧道
190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昌路
10
南湖飞机场指挥中心旧址
193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恒安路77号宝安花园小区内
11
武昌徐荣廷公馆
民国年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6号
12
武昌黎元洪公馆
民国年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荆南街金专苑住宅区
13
卢立群旧居
民国年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首义公园内
14
莲溪寺
明建,清重修
古建筑
市级
1983年
第二批
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街125号
15
霸王井
古建筑
市级
2011年
第五批
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222号紫阳公园内
16
古郢州城垣
南朝至宋
古遗址
市级
1983年
第二批
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黄鹤楼公园内
区级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级别
公布时间
批次
地址
1
乃园遗址
古遗址
区级
1987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乃园94附1号
2
梳妆台遗址
古遗址
区级
1987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彭刘杨路省水产局大院内
3
八卦井
古建筑
区级
1987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南路地铁五号线彭刘杨路站旁
4
双眼井
古建筑
区级
1987年
第一批
武汉市武昌区体育街西厂口社区西侧
截止2022年8月,武昌区境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29处,市级16处,区级4处。[32]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项目名称
级别
批次
门类
1
黄鹤楼的传说
国家级
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2
马应龙传统眼药制作技艺
国家级
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统医学
3
武当纯阳拳
省级
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4
孟宗哭竹生笋故事
省级
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5
曹祥泰京果制作技艺
省级
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6
古琴艺术(泛川派)
省级
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传统音乐
7
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省级
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8
武汉童谣
省级
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9
“惟楚有材”传说
市级
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10
人物透雕
市级
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11
篾扎风筝
市级
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12
武汉“过早”
市级
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
民俗
13
武汉面窝制作技艺
市级
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14
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
市级
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15
武昌鱼制作技艺
市级
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16
洪山菜薹传说
市级
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17
道教手印
市级
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舞蹈
18
石雕(绿松石)
市级
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19
汉派木雕
市级
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20
错格全对称鲁班锁
市级
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21
武汉渡江习俗
市级
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
民俗
22
武汉道教音乐(全真派宫观音乐)
市级
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音乐
23
武当纯阳剑
市级
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4
双钩书法
市级
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25
楚式古乐器制作技艺
市级
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26
武汉老谦记传统豆丝制作技艺
市级
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27
迎“馆星”
区级
第一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俗
28
冲菩萨
区级
第一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俗
29
武昌起义故事
区级
第二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30
付氏皮匠传统制作技艺
区级
第二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31
荆楚变脸
区级
第二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32
张之洞的传说
区级
第三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33
蔡氏剪纸
区级
第三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34
古沙湖的传说
区级
第三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35
紫阳湖的传说
区级
第三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36
武当纯阳功
区级
第三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37
马应龙的故事
区级
第三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38
放鹰台的传说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39
宝通寺素食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俗
40
长春观素菜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俗
41
陈保和堂中医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医药
42
自然蜂针疗法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医药
43
道医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医药
44
李白的传说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45
编钟乐舞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舞蹈
46
折纸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47
布艺堆绣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48
京剧脸谱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49
游戏童谣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50
民间戏法
区级
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51
岳飞在武昌的故事传说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52
民众乐园的故事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
53
古典诗词吟诵(湖湘派)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音乐
54
布袋木偶戏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戏剧
55
武汉瓶内画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美术
56
楚陶制作技艺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57
传统锔瓷(鲁班门派)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58
锻泥雕漆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59
汉上生炸圆子传统技艺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60
楚凤汉绣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61
文昌刺绣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62
左岭胡氏装裱修复技艺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技艺
63
王泰和传统黑膏药
区级
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
传统医药
备注:国家级2项,省级6项,市级18项,区级37项(去除升格为国家和省市级别的项目)[33]

古今名人

武昌历代人物辈出,在境域历史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者,亦入此传略。按传主主要成就分为政治(135人)、经济(26人)、文化(76人)、社会(19人)四类。[37]
代表人物
姓名
生卒年
简介
熊渠
(生卒年不详)
西周时期楚国国君,征伐荆山以西庸国后,挥师南下,进击长江中游的扬越部落。后又东进到江南的鄂(今武昌、鄂州间)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8年)
楚怀王时左徒、三闾大夫,楚顷襄王三年(前298年,一说顷襄王九年),被放逐,顺江(长江)、夏(汉水)东行,至鄂渚(今武昌西),反顾郢都(今江陵纪南城),行吟太息,无限忧伤
孙权
(182—252年)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也是古代夏口城和黄鹤楼的始创者,先后派人修筑沙羡城(今武昌西南)、邾城(今黄冈西北)、江陵等城
岳飞
(1103—1142年)
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为收复随州,接着再次打败金、齐联军,收复唐(今唐河县)、邓(今邓县)二州和信阳郡,屯兵鄂州(今武昌)
陈友谅
(1320—1363年)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导人之一,1362年,被朱元璋击败。次年,与朱元璋军激战于鄱阳湖,大败,在九江口中流矢死。其部下载尸还鄂州(今武昌),葬于蛇山之麓,墓至今犹存
资料来源:[38]

对外交往

播报
编辑
武昌对外经济交往历史悠久,从东汉至唐宋,从明清到民国,武昌一直是中国中部重要的区域性水陆商埠。建国后,武昌区发扬对外经济交往的传统,充分利用“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坚持开展同周边及外省市的经济交往活动。[39]
1984—2000年,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20家,引进境外到位资金6088.46万美元;兴办内联协作项目659项,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2.24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供货1.88亿元人民币,自营出口创汇额663.82万美元;对口支援三峡和对口扶贫工作也卓有成效。[39]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武昌有众多的风景名胜,最为著名的为黄鹤楼东湖蛇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昌留有大量的遗迹遗址。主要有古文化遗迹遗址,如放鹰台遗址;近代工业教育遗迹遗址,如布纱丝麻四局遗址、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遗址;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如起义门、红楼等遗迹遗址;都府堤革命遗迹遗址,如中共“五大”会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还有宗教文化遗迹遗址,如宝通寺、长春观等。
黄鹤楼
位于武昌蛇山之上,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武昌最著盛名的古迹和游览地,黄鹤楼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地势险要、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位居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以武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錡望。原址位于蛇山西麓下黄鹄矶上(武昌桥头附近)。《南齐书》有许多与黄鹤楼有关的神话传说,以至后代“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中”。黄鹤楼历尽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东湖风景区
因位于武昌东郊而得名,水面面积达33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景区由六个特色景区组成:听涛景区、磨山景区、珞洪景区、落雁景区、吹笛景区和白马景区。东湖樱花园是中国最大的樱花园,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梅园依山傍水,是江南四大梅园之一,有301个品种,800亩园,一年一度的东湖梅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东湖风景区还培育和收集了300多个荷花品种,和梅花一样,属全国之最。东湖在梅花和荷花栽培技术上领先全国,故这里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蛇山
武昌名山,绵亘于古城中部,横贯东西,名胜古迹颇多。东起大东门,与元代所建长春观紧倚于侧;西止长江,与汉阳龟山夹江对峙;山北麓直抵民主路中、西段,与胭脂山平行;山南脚紧连大成路和武珞路西段。蛇山又名黄鹄(hú)山,绵亘蜿蜒,形势十分险恶。在长约2千米的山上,历代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的楼阁亭台有20多处,历代名人崔颢孟浩然李白王维陆游等10多人,均先后登临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桦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
放鹰台遗址
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水果湖畔。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传说因李白于唐乾元三年曾在此观放鹰捕鱼而得名,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该遗址,市博物馆于1997年考古挖掘出了四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石器、陶器多达二百余件;近年又在梁子湖畔又发现了一千多年前的湖泗古窑址一百七十余处。可以说,从出土的每一片石器、陶器和每一件生产、生活用具的后面,都有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这些石器、陶器和生产、生活用具可看到陶器到瓷器烧制工艺的进化,引证了武汉先民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从远古走来,农耕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陶瓷古国的古老文明。
长春观
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中部,是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称“江南一大福地”。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长春观有闻名于世的“三绝”:全国仅留一块的“天文图”、带有欧式风格的建筑、乾隆御赐“甘棠”石刻。解放初全国有三块“天文图”碑,为道教天文学家所留,上刻“谕旨”二字。前二块皆毁于文革,仅留长春观一块全图碑;二是清末长春观主持侯永德受西方思潮影响,以欧式风格和中式风格相结合,修建了全国唯一的欧式建筑为主体的道教建筑——道藏阁;再则是位于道藏阁前的乾隆亲书石刻“甘棠”二字,也是在道教建筑中为数不多的帝王题词,亦为一绝。
宝通寺
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已有1500余年历史。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禅寺为宝通禅寺。
起义门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距今700多年历史。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中华民国成立后,为纪念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
中共五大会址
位于离武昌江滩不远的都府堤小巷20号,主要由中共五大开幕式会场、陈潭秋夫妇卧室和陈潭秋、伍修权教学教室四个复原陈列,以及中共五大历史、陈潭秋在汉革命活动两个基本陈列组成。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第一小学开幕。中共“五大”虽没能完成从危难中挽救革命的使命,但却是幼年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领导体制上有重大的建树,开始形成中央四级领导体制:即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选举产生了中纪委的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强调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实行集体领导。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18年9月,武昌区当选2018年度中国百强区。[3]
2019年12月,武昌区荣获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12]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4]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5]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27位[6]
2020年11月,授予“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7]
2020年12月,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8]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9]
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
2021年9月,武昌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13]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14]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23]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6。[21]
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第25名。[24]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