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照格庄遗址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格庄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照格庄村西,南部略高,中部稍隆起,周围地势平坦。遗址范围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适于居住和农耕。遗址以护城河与雷神庙大街交叉处的桥东头为基准点,北至雷神庙大街路南,东至桥东头沿雷神庙大街向东400米,西至桥东头沿雷神庙大街向西100米,南至桥东头沿护城河上游向南500米,东西500米,南北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5]
照格庄遗址1972年发现。1979年10月,进行发掘,共挖探方12个。地层堆积有四层:一层为耕土层;二层至四层为文化层,均属岳石文化。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夏代半岛地区夷人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资料。[4]
2013年3月5日,照格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
中文名
照格庄遗址
地理位置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照格庄村西
所处时代
夏、商
占地面积
250000 m²
保护级别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编号
7-0242-1-242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殃桨鸦1972年热奔春再灶,照格庄遗址于宙匙习境开渠时发现酷乐催故享。
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烟台地区文管组曾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280平方米,发掘报告《山东牟平照格庄遗址》发表在《考古学报》1986年第4期。
2007~2厚船船008年,由于修雷神庙大街,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由烟台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对照格庄遗址北部边缘进行了勘探发洒漏己掘。[5]

遗址特点

播报
编辑
照格庄遗址范围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适于居住和农耕。遗址以护城河与雷神庙大街交叉处的桥东头为基准点,北至雷神庙大街路南,东至桥东头沿雷神庙大街向东400米,西至桥东头沿雷神庙大街向西100米,南至桥东头沿护城河上游向南500米,东西500米,南北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5]
照格庄遗址发掘面积290平方米,共挖探方12个。地层堆积有四层:一层为耕土层;二层至四层为文化层。清理灰坑四十余个,有圆形、圆角方形和椭圆形。圆角方形的灰坑均为二连或三连坑,坑与坑之间有小土梁相隔,每个坑的面积大小不等,一般为3~4平方来,可能是房屋遗迹。经研究鉴定,该遗址的文化面貌与平度市东岳石村遗址接近,属于岳石文化,时代在夏与早商之间,距今3500~4000年。[4]
照格庄遗址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照格庄遗址主要有灰坑和灰沟。灰坑43个,以椭圆形为主。其中,带斜坡或台阶式通道的二联坑和三联坑颇具特色,有的底部铺垫黄砂土或涂抹白灰土,可能是窖穴或房址。出土遗物十分丰富,主要有铜器、石器、骨器、卜骨、角器、蚌器、牙器和陶器等。铜器仅发现青铜锥1件。石器77件,绝大多数为生产工具,以石刀和石铲数量最多。骨器36件,有铲、凿、刀、匕、锥等。卜骨12块,原料为鹿、羊、猪的肩胛骨,有钻有灼,钻孔排列整齐,有的似为“三联钻”。陶器60件,夹砂陶中半数以上含云母细屑,少数含云母和滑石两种羼和料,以褐陶为主,大多为手制,主要器形有罐、甑、盆三种;泥质陶中以灰陶居多,以轮制为主,主要器形有罐、盆、尊、豆、盒等。另有少量战国墓葬。[3]
照格庄遗址文物

文物价值

播报
编辑
照格庄遗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考古学价值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反映了距今3500多年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由石斧、石铲石镰刀等农具的发现,可知当时已有比较发达的农业,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以农作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间有养殖和渔猎作为补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遗址中发现了一件铜锥,保存完好,长6.2、径0.5厘米,经鉴定,是青铜器。这是一个重要发现,但由于仅此一件,还很难做深入的研究。
二是确立了继龙山文化之后的岳石文化的命名。1959年,发现;1960年,发掘的平度市东岳石村遗址,因其出土器物的特征与已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有较大差异,自成一个文化类型,一直未能确定其归属;1979年,照格庄遗址发掘后,出土的遗物丰富,而且单一,最重要的是与东岳石村遗址出土的遗物接近,属于同一个类型,由此确定此一文化类型乃属继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之后又一考古学文化,因其首先于发现于东岳石村,故被命名为岳石文化。
三是照格庄遗址代表了胶东半岛岳石文化的一个类型。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大体与龙山文化相当,主要分布在山东地区,其中在胶东半岛约有四十多处,已发掘的有七八处。据分析,胶东半岛的岳石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陶器以褐色夹砂陶为主,见少量红色夹砂陶,两类陶约占陶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泥质陶中黑色陶比例较多,但仅表皮呈黑色,内胎多呈灰色或橙色,表里皆黑者为数很少;陶器造型比较规整,多平底、三足和圈足,多子母口,多竹节状凸棱等。其文化内涵比较单纯,极少受到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可以视为岳石文化的一个类型,这个类型以照格庄遗址为典型代表,故可称为照格庄类型。[4]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 岳石文化
岳石文化是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考古的重要发现,它的意义有三个方面。
一是岳石文化为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于多元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岳石文化的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并非是“中原地区一元论”,而是由华夏及其周边地区的多元文化长期交汇融合而成的多元统一体。创造了岳石文化的东夷先民,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是岳石文化的发现为深人研究东夷文化和夷夏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考古学已大体确定:山东的史前文化,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的整个时期,都应属于东夷远古文化系统。岳石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证明了岳石文化就是夏代时期的东夷文化。而随着对岳石文化研究的深入,夏代时期东夷人所创造的古代文化的特征和一些领先的内容(如农具的先进、早期的青铜冶炼等),也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
三是岳石文化为研究海岱地区尤其是胶东半岛一带的古代历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岳石文化的研究表明,当时齐国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文化发达,这都与半岛地区东夷文化的融人密不可分。随着对半岛地区岳石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必将进一步揭示夏、商以至周代半岛地区的历史面貌,并进而表明半岛先民对于中华古代文明做出的贡献。[6]

研究成果

播报
编辑
2007~2008年对照格庄遗址北部边缘进行的勘探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首次在照格庄遗址上发现岳石文化与周代文化的叠压关系,将牟平周文化的活动区域由城区扩大到照格庄遗址一带(1999年顺正不夜城工地的考古发掘曾将牟平城的历史由汉代提前到周代),为牟平的“千年古县”和牟平城的“千年古城”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证据。
2、在照格庄遗址上首次发现了岳石文化的窑址和壕沟,其保存的完好度和密集度在中国同时期考古发现中尚属罕见,填补了国内岳石文化资料的空白。
3、发掘了多个连续灰坑和直径在3米以上的硕大灰坑,对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聚落状况、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4、采集了大量的木炭、兽骨、硅酸体土样等标本,通过后续的实验室内分析、测定、研究,将对测定照格庄遗址的年代、生态环境、动植物分布、气候变迁等提供大量的可靠数据资料。[5]

保护措施

播报
编辑
1983年,照格庄遗址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1987年,照格庄遗址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1992年,照格庄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2013年3月5日,照格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21年10月,照格庄遗址入选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1]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 地理位置
照格庄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照格庄村西。[5]
照格庄遗址
  • 交通信息
乘坐烟台市内公交601路、601路牟平环卫区间、653路到照格庄站下车,向正西方向出发,沿雷神庙大街走640米,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