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防灾科技学院

位于中国河北省的公办部属高校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收藏
0
0
防灾科技学院(英文名: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缩写:IDP),简称防灾学院,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是由国家举办,[75][80]中国地震局主管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74][76]该校法定住所为北京市通州区八里桥迤东。[75]该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
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1975年,原名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3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1985年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2012年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75]2021年,教育部复函应急管理部支持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合并筹建应急管理类大学。[2]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部),[42][53-56]设有本科专业36个;有全日制在校生9400余人,[2]聘有研究生导师339名;[59]取得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60]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
创办时间
1975年[13]
主管部门
中国地震局[74][76]
图集
学校概况
历年分数线
招生简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防灾科技学院
外文名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缩写:IDP)[13]
简    称
防灾学院[13]
所在地
廊坊市
创办时间
1975年[13]
办学性质
公办[82]
学校类别
理工类[77]
学校特色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5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58]
主管部门
中国地震局[74][76]
现任领导
卜昌森[11](党委书记)任云生[11](主持工作副校长)
本科专业
36个(截至2023年12月)[2]
硕士点
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截至2024年3月)[59-60](“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
院系设置
14个(截至2023年12月)[42][53-56]
校    训
崇德博智、扶危定倾[17]
校    歌
《大爱无疆》[14]
校庆日
5月9日[13]
地    址
北京市通州区八里桥迤东[13](法定住所)
北校区、南校区: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学院街465号[75][81](南北校区相隔1千米,均为该校的教学、实习、实训场所)
院校代码
11775[76]
主要奖项
获评2007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4]
获评“河北省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5]
知名校友
牛百勇、胡应顺等[8-9]
知名教师
迟宝明、石峰等[62]
学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9400余人(截至2023年12月)[2]
前    身
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58]
占地面积
0.4 km²[81]((600亩)(截至2023年7月))
研究生导师人数
聘有研究生导师339名(截至2024年3月)[59]

历史发展

播报
编辑

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

1966年中国邢台、1975年中国海诚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相继发生中强地震,鉴于此,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建设一个培养地震专门人才的学校。197套巩5年下半年,中国国家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地震局决定在“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大队(中科院兰州地球物理所)西北地震地质队”的基础上筹建“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由此,天水地震学校诞生。学校选址于甘肃省天水县城以南9公里的黄土丘陵地带,学校初始设置了3个专业教研室,分别是地球物理教研室(地震、地磁)、物探教研室(地电、重力)、地应力教研室元习,有齐国英、徐敬明、李四维等任课专业教师22人。[57]
学校于1976年10月正式招生,首批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共151名学生,学制为2年制中专,开设“地震测量、地磁测量、地电测量、重力测量、地应力测量”5个地震专业班。1976底年学校组建了3个党支部兰乎糊煮,分别是地球物理专业党支部(测震、地磁)、物探专业党支部(地电、重力)、地应力专业党支部。[57]
1977年天水地震学校实由于缺少师资(1979、1980年亦如此),暂停招生。1978年恢复招生,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为中专,所学专业仍为地震各专业观测技术。1981-1985年,学校相继在地震局系统招收81、82、84、85级以及83级内蒙古班、新疆班、山西班学员,学制3年,为地球物理专业中专学历,此间,学校于1983年下半年由甘肃天水迁至河北省三河县燕郊镇,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57]
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校门

地震技术专科学校

1985年7月,经国家批准组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学校列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序列,成为国家教委“四五”大专、中专套办学制的三所试点学校之一。同年9月,该校的地球物理教研室成立。[57]
1986-2000年,依据国家教委对“四五”套办大专学校的规定,学校在中国各省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经过2年学习后,进行分流,30%-40%的学生进入专科学习,学制为5年;其余为中专,学制为4年(1996年起改为5年一贯制大专学籍,生源仍为初中生)。[57]
1987年在地球物理教研室基础上成立应用地球物理系;1989年9月,地球物理系与工程地震系合并为地球物理与工程地震系,下设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工程地震专业两个专业;1992年,学校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该校地球物理系除设地震监测专业之外,还开设了一个办公自动化与文秘专业糠乌陵。[57]
地震技术专科学校校门

防灾科技学院

2006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58]2006年7月,学校开始招收升本后防灾技术系第一届本科生,学制4年,为地球物理学专业。2008年7月,愉精员学校新增设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同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57]2011年,防灾科技学院被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3年虹碑放,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8]2017年,该校入河北省高跨霉婶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局采名单。[84]
2020年,防灾科技学院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名单;[83]2021年1月29日,教育部复函应急管理部支持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合并筹建应急管理类大学;2021年5月26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宣布成立中共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委员会,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党委领导班子与行政领导班子一体化运行;2023年4月7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设立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联合党委,同时撤销中共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委员会、中共华北科技学院委员会、中共防灾科技学院委员会。[2]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防灾科技学院设有14个学院(部);[42][53-56]设有本科专业36个,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2]
防灾科技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部)
本科专业
地球物理学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43]
地理科学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44]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45]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46]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47]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48]
工商管理专业、投资学专业、金融学专业、会计学专业[49]
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急技术与管理[50]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广告学(广告设计)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51]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商务英语方向)[52]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和重点发展学科(地质工程)各1个。[2][59]
防灾科技学院学科建设一览表
类别
名称
省级重点学科
固体地球物理学
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地质工程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参考资料:[2]
防灾科技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
类别
名称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
资源与环境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参考资料:[59-60]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9月,防灾科技学院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4%,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7%;引进了包括汶川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首席专家袁一凡在内的10余名专家教授到校任教,聘请了地震系统5位院士为学院顾问,17位研究员、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61]
截至2024年3月,聘有研究生导师339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国地震局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14个、8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59]
防灾科技学院师资力量
类别
姓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姚运生、薄景山、郭迅、万永革、沈军
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模)
孟晓春
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迟宝明
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薄景山、万永革、沈军、郭迅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卢滔、李平、孙治国
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
薄景山
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刘春平
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刘春平、沈军
省级优秀教师
迟宝明、石峰、孟晓春、丰继林、郭子辉、赵宜宾、贺秀玲、盛书中
博士生导师
姚运生、薄景山、刘春平、迟宝明、郭迅、万永革、沈军、廖顺宝
中国地震局创新团队
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防治创新团队
注:此表只列出防灾科技学院部分优秀教师和团队
参考资料:[62-63]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防灾科技学院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地质野外教学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北川地震遗址建筑物结构抗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4]
防灾科技学院质量工程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2]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2]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2]
国家级一流课程
自然灾害概论[2]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1]
省级一流课程
强震动观测与数据处理、防灾特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课、灾害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网络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灾害经济学、地震概论、[65]数字信号处理、晶体光学、地电虚拟仿真实验课程[85]、岩体力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青春与祖国同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86]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控科普教育基地[66]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灾害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7]
注:此表只列出防灾科技学院部分质量工程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防灾科技学院参与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项,[68][69-70]获得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12项。[71-73]
防灾科技学院教学成果
类别
名称
等级
河北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新工科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68]
/
基于行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68]
/
新工科背景下电控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68]
/
基于虚实结合开放模式的土建类专业基础力学实验改革与实践[68]
/
基于大创项目及学科竞赛成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68]
/
概念隐喻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融入研究[69]
/
依托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探索与构建[70]
/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70]
/
基于CDIO理念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70]
/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以地震行业为依托,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73]
一等奖
行业高校“长宽高”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72]
一等奖
“产业标准融入教学变革”——网络工程专业华为认证探索与实践[73]
二等奖
“抢时间、占空间、快反馈”——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72]
二等奖
防震减灾行业“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73]
三等奖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应用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73]
三等奖
专业核心能力导向的“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72]
三等奖
注:此表仅列出防灾科技学院部分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 教学交流
截至2024年5月,防灾科技学院与英国雷丁大学开展教师研修项目。[34]
  •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5月,防灾科技学院与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签署的合作协议;[35]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等校的知名教授进行学术报告;[36-37]与危机响应与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研究协会就共建实验室正式签署合作协议;[41]与辽宁省地震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8]与北京应急技术创新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9]与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0]
防灾科技学院与辽宁省地震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12月,防灾科技学院拥有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高校智慧应急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以及省级科普示范基地、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基地。[2]
防灾科技学院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
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33]
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资源环境灾变机理及风险监控重点实验室[33]
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省工程结构多灾害韧性与应急处置技术创新中心[33]
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河北省高校智慧应急应用技术研发中心[33]
注:此表仅列出防灾科技学院部分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防灾科技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27]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28]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27][29-30]其他省部级奖项13项;[31]承担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600余项。[32]
防灾科技学院科研成果
类别
等级
名称
国家科技进步奖(包括提名项目)
二等奖
大型复杂结构在线混合实验关键技术应用[27]
/
重大工程抗震减灾设防地震动确定理论和方法及应用[28]
/
黄土工程场地抗震设防方法与技术[28]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27]
二等奖
工程结构抗震韧性关键技术及应用[30]
二等奖
超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创新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技术[29]
中国地震局“防灾减灾科技成果奖”
一等奖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技术体系及其应用[31]
二等奖
松原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31]
二等奖
数字信号处理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31]
二等奖
中国新疆及临区地震构造研究[31]
三等奖
2010-2012年度新疆地震趋势研究[31]
国家海洋局“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天然气水合物流体地球化学现场快速探测技术[31]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柴达木盆地与周缘地质构造演化重大进展与油气勘查应用[31]
注:此表仅列出防灾科技学院部分科研成果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防灾科技学院图书馆图书馆馆藏文献100余万册,藏书以地球科学、工业技术、自然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经济、社会科学类为主,同时还适当采集哲学、心理学、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类文献。图书馆订阅期刊1688种、报纸102种。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陆续购置了“中国知网”“维普期刊” “汇雅书世界” ”港澳博硕学术资源库” “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等近3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包括125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7000余种电子期刊,440余万篇博硕士论文。[26]
防灾科技学院图书馆
  • 学术期刊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的研究灾害科学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99年,为季刊。[24]该刊下设灾害预测与防治研究、成灾机理研究、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灾害防治、灾害预测与成灾机理、灾害预测、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研究、灾害监测与预测、灾害历史文化与灾害社会学、灾害社会学研究等栏目。[25]该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该刊曾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4]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防灾科技学院学校徽志整体构型设计为地动仪,主色彩为蓝色,外环上方为中文校名,下方为大写的英文校名。中间是徽志主体,标识中“双手托举地球”,象征呵护、希望与责任;“打开的书”标志学校的教育、文化属性;中间的“1975”,代表学校创建的时间。[13]
防灾科技学院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 校训
防灾科技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博智、扶危定倾”。[17]
“崇德博智”,出自防灾减灾鼻祖张衡之《应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意为崇尚道德、博取智慧,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之意,寓含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办学理念。[17]
“扶危定倾”,原意谓匡救危急倾覆中的国势。《周书•梁御传》:“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方欲扶危定倾,匡复京洛”。既寓含办学理念——培养经世安邦的栋梁之才(原义),又凸显了办学特色——防灾减灾、扶危救难(引申义)。训导师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献身防灾减灾事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17]
  • 学校精神
防灾科技学院的学校精神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16]
  • 校风
防灾科技学院的校风主题词是“仁爱、严谨、俭朴、担当”。[15]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至高美德,作为从事防灾减灾公益事业的大学和师生,更应该具备助难济困、扶危定倾的爱心仁德和公益精神,“仁爱”体现了该学院的核心价值诉求和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严谨”“俭朴”,是优良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是大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该学院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高度概括;“担当”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体现了大学人应该具备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防灾学院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而奋斗,更应该具备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15]
  • 校歌
防灾科技学院的校歌是《大爱无疆》,由齐福荣作词,田晓耕作曲。[14]
防灾科技学院校歌《大爱无疆》

社团文化

防灾科技学院的学生社团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学校的工作中心与院团委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社团特色,组织同学开展各项符合时代特征,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自我教育主体的作用,引导同学全面发展。[20][21]截至2016年,该校共有58个学生社团。[22]截至2023年,防灾科技学院的经济管理学院共有10个专业社团。[23]
防灾科技学院的学生社团分为思想学术类、科技实践类、文化娱乐类、体育健身类等四大类,[20][21]有雨花石文学社、定向越野协会、AMS嘻哈社、[19]国防军事爱好者协会、大学生政治研究会等社团。[18]其中,雨花石文学社自2002年改编成立,距今已有十九年的创办历史,由爱好文学具有采、编、排能力的同学组成;定向越野协会由校体育部指导,加入该协会有机会参加北京各大高校的交流赛,协会的成员获得过北京三峰越野半程马拉松第三、第五、第十五的优异成绩;[19]国防军事爱好者协会主要活动有军事博物馆参观、Wargame活动、造型讨论研习与军事知识科普等。[18]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防灾科技学院共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0.4平方千米(600亩),分为南校区和北校区,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南北校区相距约1千米。[81]

南校区

防灾科技学院南校区地址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学院街465号,为该校的主校区。[75][81]该校区设有教学楼、南阳居宿舍楼、体育馆、游泳馆、操场、看台、餐厅、超市、网球场、篮球场、菜鸟驿站、医务室、实验室、理发店等基础设施。该校大型的升旗仪式、庆典活动、比赛赛事等一般都会在南校区举办,主楼为承基楼。

北校区

防灾科技学院北校区地址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学院街465号。[75][81]该校区设有教学楼、北辰园宿舍楼、餐厅、理发店、超市、奶茶店、面包房、实训基地、篮球场、操场、菜鸟驿站等基础设施。该校区承担该校的一些实训和实验实操,大多数试验场和实验室都在该校区,主楼是天仪楼。[81]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防灾科技学院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赵峰华
校长
任云生
党委副书记
任云生、石峰
党委常委
赵峰华、任云生、石峰、邹光华、顾秀根、梁瑞莲、郭迅、洪利、崔丽娟、韩国波、徐立、何本华、王平、姜纪沂
副校长
邹光华、顾秀根、梁瑞莲、郭迅、洪利、韩国波、徐立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崔丽娟
参考资料:[11][87]

历任领导

防灾科技学院历任领导
姓名
职位
任职时间
冯学诚
党委书记、校长/院长
1976.3-1976.12
何风
党委书记、校长/院长
1976.12-1980.4
高逢春
党委书记
1980.9-1984.2
刘琳
党委书记
1984.2-1987.3
朱凤鸣
校长/院长
1984.8-1991.6
赵文栋
党委书记
1987.3-1991.6
谢树清
党委书记
1991.6-1994.9
王玉秀
党委书记
1994.9-1997.6
苗良田
党委书记
1997.6-2000.11
校长/院长
1991.6-2000.4
何振德
党委书记
2000.11-2006.8
校长/院长
2000.4-2006.8
薄景山
校长/院长
2006.09-2017.12
齐福荣
党委书记
2006.08-2019.12
姚运生
党委书记
2019.09-2020.12
校长/院长
2017.12-2019.09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5月
参考资料:[12]

知名校友

播报
编辑
在中国各地区防震减灾的岗位上,都有防灾科技学院的知名校友,如扎根陕西防震减灾事业的牛百勇、[8]坚守西藏防震减灾事业的胡应顺等人。[9]
防灾科技学院知名校友
姓名
备注
牛百勇
陕西省地震局规划财务处处长[8]
胡应顺
西藏那曲地震台台长,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西藏自治区地震局优秀工作者[9]
索香林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救援处副处长、先后参加了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等现场救援行动[9]
沙成宁
青海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测震台网室主任,玉树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震救灾模范[9]
杨晓鹏
甘肃平凉中心地震台台长,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劳动先锋号”称号[9]
李恩健
天津市蓟县地震台台长[10]
杨仁华
滇西地震试验场办公室副主任,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10]
王建国
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前兆台网部部长,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个人[9]
注:此表只列出防灾科技学院部分知名校友,排名不分先后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学校排名

截至2024年5月,防灾科技学院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83名。[3]

学校荣誉

防灾科技学院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
2008年5月
获评2007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4]
2011年8月
获评“河北省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5]
2017年7月
获评“河北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6]
2021年5月
防灾科技学院团委荣获2019-2020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称号[7]
注:该表只列出防灾科技学院部分荣誉

地理位置

播报
编辑
南校区
防灾科技学院(南区)
北校区
防灾科技学院(北区)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暖气
六人间
WIFI
洗衣房/洗衣机
微波炉
住宿费800元/年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远(超3公里)
4个食堂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