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济源市

河南省直辖县级市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济源(河南省直辖县级市)一般指济源市
济源市,河南省直辖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形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山势陡峭,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5月,济源市辖5个街道、11个镇。[2]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常住人口73.2万人。[75]
夏朝时曾作为都城称“原”,秦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济源县。1988年6月,济源撤县设市。2005年,升格省辖市。[5]济源市因处于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地处“太行八陉”之首的“古轵道”要冲,是豫晋交通的咽喉要塞,为传统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是河南省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4][45];是中原城市群14个核心发展区城市之一,被确定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5-6][34]。济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最具特色的是“一山一水一精神”。济源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利。地处河南洛阳、焦作和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焦枝、侯月铁路在境内交汇。[5]
2023年,济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8.6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75]
中文名
济源市
外文名
Jiyuan City
行政区划代码
419001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省
地理位置
华中地区、河南省西北部
面    积
1899 km²
下辖地区
5个街道、11个镇
电话区号
0391
邮政编码
4590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73.2 万(2023年底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小浪底风景区王屋山景区五龙口
火车站
济源站
车牌代码
豫U
地区生产总值
788.61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济源历乌签史悠久,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至今保存多处旧石器、新石器、仰韶、龙山等时期的文化遗址和遗存。
,曾作为都城称“”。少康中兴,十八年迁都于原(现济源火车站一带),其子帝抒居原,曾在此实施对夏王朝的统治。
商代,属向国召国
西周东周,属原、、向、苏、单等诸侯国。芮侯(现瑞村)、毛公(现邵原毛田)、邵公(现邵原)均曾食邑于此。
春秋战国,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魏。古轵国一度成为韩都。
秦代,置轵县求胶。
汉代,分属轵县、波县、沁水县地。
三国,分属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乌乌舟。
西晋,分属轵县、沁水船船辨乎县,属河内郡。
东晋,济战射乌源属前秦。济源为东魏、西魏两国交界之地。东部辖轵、沁水县,属东魏。西部属西魏,设邵郡。辖苌平县
北周北齐,沁水县并入轵县,改苌平县为王屋县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轵县北置济源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济源名称设县。大业三年,属河内郡。
唐武德二年(620年),济源升为西济州,境内先后设立轵县、湨阳(今梨林苗店)、燕川(今克井大社)、邵原(今邵原镇)、长泉(今下冶长泉)、大基(今坡头蓼坞)等县。
末,境内为济源、王屋、河清县地。济源属孟州,王屋、河清属河南府
北宋,境内有戒屑济源、王屋、河清县,属孟州。
济源在河南省的位置
,设济源、王屋县。属孟州。
,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路孟州。元太宗六年(1235年),济源县升为原州,七年,州废,复为县。
明清,境内热少弃数县并入济源县,改属怀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豫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豫北道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王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抗日民主政府更名为济源县民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撤销王屋县,将王屋县的一、三区划归济源。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平原省。
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新乡专区。1970年,属新乡地区。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兰敬章(县级)、济源县。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重归新乡地区领导。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以原济源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济源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焦作代管。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辖(副地级市)。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3]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2007年,撤销思礼乡、下冶乡王屋乡亚桥乡,设立思礼镇下冶镇王屋镇和玉泉街道,双桥街道更名沁园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5月,济源市下辖5个街道、11个镇:沁园街道济水街道北海街道天坛街道玉泉街道克井镇五龙口镇轵城镇承留镇邵原镇坡头镇梨林镇大峪镇思礼镇王屋镇下冶镇,共72个社区、453个村。[2]市政府驻沁园街道。[8][44](注:2017年6月,设立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厅级),与济源市政府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59]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市)地图[56]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隅,地处北纬34°53′—35°16′、东经112°01′—112°45′之间;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孟津、新安二县相望;西踞王屋山,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东及东南分别与沁阳市孟州市洛阳市吉利区毗邻;市境略呈长方形,东西最长处66千米,南北最宽处36.5千米,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东南至省会郑州直线距离104千米,东北至焦作直线距离60千米,至山西晋城距离70千米;南至洛阳直线距离60千米。[48]
济源市

地形地貌

济源市地貌复杂,地势壮观。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相辅相成,构成了大山、大河、大平原的壮丽景观。特别是中山区,起伏多变的远峰近峦,险峻恢弘的悬崖峭壁,深邃幽静的峡谷涧溪,动态各异的飞瀑灵泉,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构成了这一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山势陡峭,拔地通天。地处中山区的山体,都是断块抬升的山体。这些山体经受褶皱和多次断裂抬升活动及强烈的下切、剥蚀、侵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层峦叠嶂、奇峰插云的雄险景观。王屋山主峰天坛山海拔1711米,不算太高,但因其相对高差大。从阳台宫到山顶,水平距离只有5.5千米,而高差却达1024米。[48]

气候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毗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频发;夏季炎热,热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涝易旱;秋季秋高气爽,气温降幅较大,雨量减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累年年平均温度14.5℃,累年年平均降雨量567.9毫米,累年年平均相对湿度68%。[4]但由于受地貌形态复杂和季风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的立体气候特征,从而形成了平原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区不同的气候差别。[48]

水文

济源市地处黄河流域,有大小河流百余条。主要河流有黄河、济河、沁河、溴河、蟒河、大店河、逢石河等。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基岩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层孔隙水。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中一部分以地下径流形式排入河道,成为河川基流;一部分变为深层水,以山前侧渗形式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松散岩层孔隙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灌溉回归水和山区地下水的侧渗等,其消耗主要为开采、蒸发和一部分由河谷排出。[48]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植物资源

黄楝树林场
济源市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121种,为河南省植物总数的49%,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红豆杉连香树山白树等9种。[9]济源植物的区系成分、种类组成都很丰富,植被类型比较齐全。植物区系具有多方植物区系成分的特点,即以暖温带的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兼有其他区系成分。诸如东北、蒙古植物区系的辽东栎山杨大叶朴等,西北植物区系的黄刺玫、西北枸子等,西南植物区系的华山松红桦等,华中植物区系的山白树、山桐子等。区系成分中还有许多具有热带亲缘的种类,诸如红豆杉、构树异叶榕、角柱花等,还有主要分布于亚热带的竹类。[48]

动物资源

济源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动物近700种,其中兽类34种,为河南省兽类总数的47%,有鸟类220种,为河南省鸟类总数的49%,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48种,一类保护动物有白鹳黑鹳金雕金钱豹等8种,二类保护动物有大鲵猕猴、青羊等40种。[9]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林麝、白鹳、黑鹳、金雕、玉带海雕、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水獭斑羚斑嘴鹈鹕、大天鹅、小天鹅、秃鹫、鸢、大鵟、灰鹤、勺鸡、白尾鹞、雀鹰、苍鹰、松雀鹰、红脚隼、黄爪隼、红隼、红脚鸮、领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小苇鳽、大鲵。[48]

矿产资源

济源市地质结构复杂,地层系统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地质普查与勘探,全市已发现矿种5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4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10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6种,能源矿产2种。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铝矾土、石英石、白云石、水泥灰岩、高岭土、耐火黏土等。[48][75]

人口

播报
编辑
济源
根据2021年5月19日发布的《济源市(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济源市(示范区)常住人口为72726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75710人相比,增加51555人,增长7.63%,年平均增长率为0.74%。[1][33]
截至2021年底,济源市常住人口7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7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3.24万人。[46]
截至2022年底,济源市常住人口72.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9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2.99万人。[58]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常住人口7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5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2.6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07%,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84‰;死亡人口0.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21‰,自然增长率为-1.37‰。[75]
济源市共有24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总人口98.5%,其他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1.5%,以回族为主,占少数民族人口90%。

政治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机构
职务
姓名
书记
副书记
常委
市长
副市长
俞益民、侯波、张元再李文轩、赵会生、王笑非、赵山、牛少伟
秘书长
主任
副主任
秘书长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截至2024年6月[10][35][41][57][60-61][63-67][71-73]

友好城市

国内
地区
省份
城市
时间
2014
国际
国家
一级行政区
城市
时间
2011.05.11
2004.10.27
新座
2002
韩国
——
日本
——
截至2024年6月[25][47]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1年,济源市生产总值762.2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60.30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为3.4:60.4:36.2。人均生产总值104515元,比上年增长5.8%。[46]
2022年,济源市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91.18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8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为3.3:60.9:35.8。人均生产总值110517元,比上年增长4.3%。[58]
2023年,济源市地区生产总值788.6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30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三次产业结构为2.9:58.5:38.6。人均生产总值107955元,比上年增长5.2%。
2023年,济源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5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0.3:41.6:58.1。
2023年,济源市地方财政总收入95.1亿元,比上年下降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亿元,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税收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5亿元,比上年下降10.3%。其中,教育支出17.15亿元,与上年持平;科学技术支出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8亿元,比上年下降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3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卫生健康支出6.7亿元,比上年下降19.2%。[75]

第一产业

2023年,济源市粮食播种面积44400公顷,比上年增长0.2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900公顷,比上年增加0.46%;玉米种植面积20546公顷,比上年增加0.1%;油料种植面积13101亩,比上年增长14.4%;棉花种植面积420亩,比上年下降74.8%;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75134亩,比上年下降1.5%。
2023年,济源市粮食产量243118吨,减产0.61%,其中,夏粮产量126158吨,减产4.33%;秋粮产量116960吨,增产3.74%。全年油料产量3574吨,增产18.1%;棉花产量34吨,减产73.7%;烟叶产量981吨,增产3.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30302吨,减产1.0%;水果产量30738吨,增产24.8%。
2023年,济源市肉类总产量39757吨,比上年增长3.65%。其中,猪肉产量33879吨,比上年增长5.40%;牛肉产量2650吨,比上年增长7.43%;羊肉产量1007吨,比上年增长3.46%;禽肉产量2221吨,比上年减少19.93%;禽蛋产量27500吨,比上年减少1.79%;牛奶产量9万吨,比上年增加12.26%。年末生猪存栏26.8万头,比上年减少2.15%;生猪出栏43.42万头,比上年增长0.95%。[75]

第二产业

2023年,济源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其中,轻工业增长4.7%,重工业增长8.7%,轻、重工业比例为8.0:92.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8%,集体控股企业增长3.1%,股份制企业增长1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5%,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产品销售率99.8%。规模以上工业中,传统产业增长6.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6%;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6.9%;高耗能工业增长7.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2.1%。
2023年,济源市规模以上工业33个大类中,增加值总量居前10位的行业增速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4.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0.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4.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30.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耐火材料制品204099吨,下降28.7%;黄金21272千克,增长10.6%;水泥1437890吨,增长25.4%;锻件17794吨,增长10.7%;生铁3505933吨,下降2.6%;粗钢3549564吨,下降3.8%;钢材3706203吨,下降6.9%;白银4483260千克,增长14.8%。
2023年,济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利润总额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分所有制看,公有制工业企业利润1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3%;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利润52.7亿元,比上年下降9.6%。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10位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亿元,比上年下降14.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8亿元,比上年下降66.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2亿元,比上年增长7.2%;金属制品业2.2亿元,比上年增长70.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1.7亿元,比上年下降80.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1亿元,比上年下降36.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1亿元,比上年下降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亿元,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09.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3%。
2023年,济源市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6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2%。[75]

第三产业

2023年,济源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1亿元,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2.3%;金融业增加值18.59亿元,增长13.8%;房地产业增加值26.54亿元,增长5.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7.4亿元,增长2.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利润总额0.77亿元,下降61.5%。
2023年,济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9.3亿元,增长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2亿元,增长9.6%。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0%,饮料类下降6.9%,烟酒类下降1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2.6%,日用品类下降13.4%,中西药品类下降8.1%,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8.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6%,汽车类下降6.0%。
2023年,济源市进出口总额3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出口总额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进口总额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6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2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5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3%;企(事)业贷款余额509.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7%。
2023年,济源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9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6.2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6.8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58亿元,人身险赔付3.23亿元。[75]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共有高等教育学校2所,毕业生7629人,招生7816人,在校生2419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不含技工学校),招生2267人,在校生6694人,毕业1941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招生5324人,在校生15715人,毕业5298人。普通初中3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招生 9681人,在校生29131人,毕业9101人。小学73所(其中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2所),招生11681人,在校生62601人,毕业955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57人,在校生170人。[75]
高等院校列表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9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9%。全年专利授权量1086件。[75]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5.1万册,电子图书62.5万册),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2653件。广播电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实际用户8.6万户。[75]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共有卫生机构797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0家,民营医院9家,村卫生室47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企事业单位诊所9家,个体诊所19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站1个,计生服务中心1个。病床床位474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415张。卫生技术人员6697人,其中,执业医师2822人,注册护士2829人。疾病预防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3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33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1035张,卫生技术人员686人。[75]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0151人,比上年末增加6534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275658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449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597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3644人,增加1217人。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82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8.4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34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5.5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83万人。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共有居民低保对象5325户10006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630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742.6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489人,特困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819元,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1974.4万元。[75]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呼南高速铁路焦柳铁路侯月铁路济洛高速晋济高速公路、济焦高速公路、济运高速公路济阳高速公路济洛西高速穿过济源境内,另有济源通用航空机场已纳入全省航空规划。
济源站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公路总里程3710.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0千米,干线公路总里程475.5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3095千米。
2023年,济源市公路货运量5647万吨,同比增长12.82%;货物周转量1555671万吨千米,同比增长2.31%。客运量420万人,同比增长52.95%;旅客周转量25272万人千米,同比增长42.27%。[75]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文物保护

截至2023年,济源市保留已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有948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现有馆藏文物30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327件,以出土的汉代釉陶和近现代纸质文物藏品最具地方特色。在济源市地上文化遗存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共计约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并且许多单体建筑无论是从年代、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被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称为是“中原地区宋、金、元、明、清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12]
济源市境内的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且史前文化遗址居多。沿济水流域、湨水流域、沁河流域、黄河流域及王屋山区分布的古代遗址,灿若繁星,表明古人逐水而居的山水依存活动轨迹。原城遗址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反映了夏王朝时期济源的重要历史地位。轵国故城兴于战国,盛于秦汉,曾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历经两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于地面的古城墙,是古轵国文化的重要见证。沁河栈道开凿于曹魏正始二年,延绵近百千米的栈道壁孔,历历在目,今人仍然可以想见当年转运粮草、战马嘶鸣的场景。横亘于黄河王屋间的北齐长城,是北朝时期东魏西魏分界线,这里曾上演过无数次刀兵血刃争夺战。枋口古代水利设施,上可溯至秦汉,下可延及当今,历代均有增修扩建,直至今日仍在发挥着惠泽利民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济源人民从古到今不断开发大自然、利用水之利的勤劳与智慧。[5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
1
11
北勋石佛寺
2
2
12
南天门
3
3
13
西关汤帝庙
4
4
迎恩宫
14
引沁渠工程
5
5
15
6
6
16
7
7
17
玉皇庙
8
8
南姚关帝庙汤帝庙
18
白鹤堂
9
9
19
报恩寺
-
-
10
塘石关帝庙
-
-
参考资料:[45]
济源市作为古代的京畿内地、交通要塞、政治经济文化汇聚的中心地带,不仅地面上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异常丰富,而且地下埋藏及遗存亦极为丰富。目前地面遗存的古代建筑就其价值而言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的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就达190余座,因此,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济源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境内以黄河流域、古济水流域、湨水流域、沁河流域为干系,分布着裴李岗、仰韶、龙山、二里头、商周、秦汉等众多古文化遗存。[45]

精神文明

  • 愚公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源于太行、王屋二山,载于《列子·汤问》,经过千百年来文学家、思想家们的凝练,闪耀着熠熠光彩。古人愚公凭着勤劳勇敢,以一种虔诚的心感动上帝,移走了太行、王屋二山,让他们看到了北山阻隔千年的柔和阳光和一片开阔温润的土地;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领袖借用愚公精神,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愚公精神对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愚公文化的产生和传承,决定了国家民族在当代世界的发展格局中,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续写新的辉煌。[51]
  • 创世文化
在济源市西部,以古邵州(今邵原镇)为中心大约数百平方千米的区域,北依太行、王屋山脉,南临华夏文明摇篮母亲河黄河,是炎黄故土黄土高原向华夏腹地中州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原始人类栖居的良好场所。这里拥有7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时期文化和5000年前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经过口口相传,不断丰富演绎,于是就产生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抟土造人、黄帝祭天、神农播谷、大禹治水等中华民族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传说。[53]
  • 红色文化
革命战争年代,济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从1927年6月第一个中共济源支部的诞生,到第一个晋豫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从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到抗日烽火燃遍玉川大地;从平息红枪会反革命暴乱,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到南下福建建立政权、剿匪反霸,无数优秀的愚公儿女进行过多少艰苦卓绝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为赢得新中国的解放,曾有数万人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有3000余人参加临汾战役和解放晋西南战役,共有12300多名优秀子弟踊跃参军,有1800多名将士为革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54]

地方语言

济源市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又处晋豫两省交接地带,方言状况复杂。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区,语言差别颇大,边远村镇受城外语言影响亦较明显,而市内各地又普遍存在语言文化的相互渗透现象,因此,要对语言区片作准确的划分是非常困难的,只能取其主流,以市城区为中心,把市区方言作为全市代表方言,与普通话作一比较。[49]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底,济源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5家,3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2家。[75]
济源小浪底风景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区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
王屋山风景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绩入选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三峡景区:位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千米处,总面积40平方千米。
济源五龙口: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8平方千米,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观68处,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和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
济源济渎庙:位于济水发源地,隋朝为祭祀济渎神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中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济源奉仙观:位于济源北海街道,始建于唐垂拱元年,现存三清殿为金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源原始森林(小沟背景区):位于太行山南端,济源市西北50千米处。
济源九里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王屋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15千米的思礼镇境内。
济源西滩景区:济源黄河西滩岛是坡头镇政府开发兴建的自然生态旅游区。西滩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滩”,是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
济源玉阳山:位于承留镇北部,玉阳山,东西两峰之间为尚书谷,存有玉真公主墓。[50]

名优特产

播报
编辑
面条:鸡蛋蒜辣捞面条、炒面
油炸类:麻糖、油各表
肉类:牛肉丸、炒鸡、肉夹火烧
馍类:菜糕、煮馍、土馍、小凹馍
其他:绿豆酥、鸡蛋不翻儿、疙星汤[55]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愚公移山插画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这则故事的发源地,通常被称之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26]
先轸:(?—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
聂政(?—前397年),战国时侠客,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史记》记载:“聂政者,轵邑深井里人也”。即今济源市轵城镇泗涧村人。[27]
张禹:(?—前5年)字子文,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人。河平四年(前25)为丞相,封安昌侯。[27]
郭解:西汉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人,以仁侠闻名。《史记·游侠列传》载,郭解折节从俭,以德报怨,好义厚施。[27]
张廷珪:(?—734年)河南济源人。唐代开元(七一三至七四一)中历迁太子詹事,才学渊博,德高望重,其直言奏谏、为国献策的品格尤为后人后人称道。[27]
裴休(约791年—864年),字公美,唐代孟州济源县(今河南济源市)裴村人。《旧唐书》、《新唐书》都为他立有传记。为唐朝一代名相。为官清正廉洁,施政有方。五龙口镇裴村仍保留有裴休冢[27]
卢仝:(约795年—835年),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出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29]唐中期的著名诗人。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28]
荆浩,字浩然,河内沁水(今河南济源)人,是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被中国学术界、艺术界公认为“北方山水画鼻祖”,是山水画水墨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30]
傅察:(1088年—1125年),字公晦,济源人,傅察自幼聪慧好学,北宋时任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27]
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祖籍河北朔州,出生于四川阆中。陈省华入仕之初即任济源县令,被人们推崇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时称“一门四进士”。[27]
李翰:子淑渊,号石楼居士。明正德五年(1510年)升为礼部右侍郎;明正德六年(1511年)南京户部尚书。[31]
张宗藩:清朝光绪(1871年—1908年)年间人,光绪皇帝亲笔赐为九洲“巡抚”,是闻名遐尔的大“武辖”。[31]
卫哲治:(1702年—1756年),字我愚,河南济源人,清朝大臣。[27]
李钟玄:1918年出生,河南济源人。1957年荣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凯,1923年5月21日生。河南省济源市涧北村人,曾用名:王洪萱。军转抗战干部赣南师院老前辈。
卢苏(甦)曾用名:卢庆芝,(1926年3月21日—2013年5月19日),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人。原赣南师专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师。
王怀让:男,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人,当代诗人。
段小曼:济源济水西关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李嗣涔:祖籍济源市梨林镇程村,1952年出生,现任台湾大学校长。是台湾地区电机工程学学者。
李洱:男,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五龙口镇。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32]
周月琴,女,哲学博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毕业于韩国启明大学。1989年至2000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00年以后,就职于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育。
卢中原,1952年9月生,河南省济源市人,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和客座研究员。
李伟,男,汉族,1960年9月生,河南济源人。上将军衔,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新疆军区政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政治委员。[13]
李星良,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海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省社科院副院长。[69-70]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节水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内地投资热点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2006年,获评为国家卫生城市。[7]
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2018年11月,入选《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
2019年7月19日,入选中国百强县[14]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11月15日,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15]
2019年11月26日,入选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16]
2019年11月25日,济源市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17]
2019年12月,入选“2019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18]、201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2019年12月,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18]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19]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20]
2020年5月,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县”。
2020年5月18日,入选2020全国传播热度百强市。[21]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
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8月12日,被评为河南省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22]
2020年8月22日,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12月1日,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23]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4]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名第15位。[36]
2021年8月,入选“2021赛迪百强县”。[37]
2021年10月,入选“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38]
2021年12月,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39]
2022年2月10日,被全国爱卫会评为2021年国家卫生城市。[40]
2022年7月,入选赛迪《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排名第71位。[42]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43]
2022年12月,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81。[62]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74]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