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jì]
汉语文字
收藏
0
0
济(拼音:jì、j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1]始见于战国文字,形声字。本义指水名,即济水。后引申为渡过、畅通等义。[2]
中文名
拼    音
jì、jǐ
繁    体
部    首
字    码
基本区U+6D4E
五    笔
iyjh
仓    颉
eykl
郑    码
vsnd
笔    顺
441413432
字    级
一级字(1678)[1]
平水韵
去声·八霁、上声·八荠[5]
注    音
ㄐㄧˋㄐㄧˇ
总笔画
9
四    角
30124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形霉料声字。从水,齐声。水名。凡二:驼淋符厚1.古与江、淮、河并称“四渎”。《说文》作“泲”,他书作“济”。2.今名午河。源出河北省赞皇山。或名“泲水”、“泲河”。《说文》:“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又,州名。又,《诗·大雅·霉兰跨旱麓》:“榛楛济济。”毛传:“济济,众多也。”趋巴料以笑腿上读jì。[2]
又音jǐ。渡;渡河。《书·大诰》:“予惟往求朕攸济。”孔传:“往求我所以济渡。”引申腿欠影为渡过、畅通等义。又,判辨渡口。《诗·邶风·瓠有苦叶》:“济有深涉。”毛传:“济,渡也。”又,救助。《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老子甲》30:“启其闷,济其事。"引申为增益、充足等义。例不备拔笑付举。济所从声符“齊”,今简化作“齐”,凡所从者依例简化。[2]

现代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词
例句
名词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Ji River
济水源出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
州名
Ji prefecture
济氏,以所居近济水,故以为氏。襄阳有此姓。见《姓苑》。——《通志·氏族略三》
形容词
众多
numerous
人才济济;济济;济济一堂;济济彬彬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整齐美好的样子
neat and fine
济然;济楚;济济
四骊济济。——《诗·齐风·载驱》
动词
渡过水流
cross a stream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济水;济涉;济运
济乎江湖。——《楚辞·屈原·涉江》
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帮助;救助
help;assist;salve
济人利物;济拔;济惠;济物;济时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
济师来攻。——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对事情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作用
bring into play
无济于事;济事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刘邵《人物志》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易·系辞下》
成就
achieve
济胜;济勋;济办;济克
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
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共济世业。
事之不济。
停;止
stop
三月春风不济。——《淮南子·时则》
增加
increase;add
盍请济师于王。(盍:为什么不。)——《左传·桓公十一年》
弥补
make up
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鲁迅《且介亭杂文》
及,比得上
can compare with
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红楼梦》
成;可以
all right;well
所言之事济否?——《警世通言》
名词
渡口,过河的地方
ferry crossing
川既漾(水流长)而济深。——王粲《登楼赋》
形容词
整齐,漂亮
in good order;neat;nice
济楚;济美
能干,中用
capable;useful;effective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西游记》
动词
拯救;救济
relieve
济护;济恤;济救;济众;济难;济施
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伎传》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9]、汉典网[4]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从水齐声。子礼切。[4]

说文解字注

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常山郡房子,见前志。后志云:常山国房子。今直隶正定府赞皇县是其地。前志房子下曰:“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后志曰:赞皇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济水所出。按:此水名与四渎之泲字各不同,而经传皆作济。《风俗通》遂误以常山房子之水列入四渎,而云庙在东郡临邑县,岂知班《志》临邑下云有泲庙,字固作泲乎。今本前志石济水,石字疑衍。以《说文》、《风俗通》、后志正之,皆不当有石字。《一统志》曰:旧志云槐水出黄沙岭,流经赞皇县西北十里,入元氏县畍,合泜水。又东南历高邑、柏乡、达宁、晋县,入胡卢河,卽古大陆泽。玉裁谓槐水卽古济水也。赞皇山在今赞皇县西南。从水齐声。子礼切。十五部。今字以为济渡字。[4][13]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济
〔古文〕泲㴉
jǐㄐㄧ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並子礼切。音秭。水名。《说文》:水出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释名》: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风俗通·山泽篇》:济者齐,齐其度量也。《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传:泉源为沇,流去为济。
又水名,出郦县。《山海经》:支离之山,济水出焉。
又济南,郡名。《广舆记》:汉初为济南国景帝时分郡。
又济济,众盛之貌。一曰多威仪也。《诗·大雅》:济济多士。
jìㄐㄧ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並子计切,音霁。渡也。《扬子·方言》:过渡谓之涉济。《诗·邶风》:济有深涉。
又止也。《诗·鄘风》: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又与霁通。亦止也。《尔雅·释天》:济谓之霁。疏:济,止也。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
又成也。《左传·僖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又利用也。《易·系辞》: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又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
又周救也。《易·系辞》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又相助也。《易·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
又《扬子·方言》济,忧也。陈、楚或曰溼,或曰济。
又读作挤,灭也。《晋语》:二帝用师以相济也。注:济,当读为挤。
又《集韵前西切,音齐。济济,祭祀容。
又在礼切,音荠。与霁同。[4][14]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书写演示

笔顺:①点②点③提④点⑤横⑥撇⑦捺⑧撇⑨竖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汉典网[6]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开口呼
全清
子礼切/音霁
tsiɛi
去声
开口呼
全清
子计切/子礼切
tsiɛi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前西切
dz••ɛi
上声
开口呼
全浊
在礼切
dz••ɛi
上声
开口呼
全清
子礼切
ts••ɛi
去声
开口呼
全清
子计切
tsɛi
韵略
上声
子礼切
去声
子计切
增韵
上声
子礼切
去声
子计切
中原音韵
上声
齐微
全清
tsi
去声
齐微
全清
tsi
中州音韵
上声
齐微
臧洗切
去声
齐微
精细切
洪武音韵
上声
全清
子礼切
tsi
去声
全清
子记切
tsi
参考资料:汉典网[3]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备注
先秦
高本汉系统
ȡ
i̯wər
先秦
王力系统
ʑ
ǐwəi
先秦
董同龢系统
ʑ
juəd
先秦
周法高系统
d
jiwər
先秦
李方桂系统
d
jəd
两汉
东汉
jiəi
ji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wəi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脂之
jiwei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ʑ
wi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ʑ
wi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ʑ
juei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iuɪi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ź
jwi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ʑ
ǐue
参考资料:汉典网[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