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蒺藜

[jí lí]
蒺藜科蒺藜属植物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L.)是蒺藜科蒺藜属草本植物。茎的基部分枝,平卧地上,全株密生丝状柔毛;叶对生,偶数羽状复叶,下面长满白色伏毛;花单生叶腋,两性;果实为分裂果,由4~5个不开裂、带刺的心皮组成。花期5~8月,果期6~9月。名始出《毛诗传》,蒺藜的刺触伤人,疾而且利,故名蒺藜。[8]
蒺藜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地区均有分布,中国各地均有分布。[8]蒺藜喜欢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宜。一般用种子繁殖。[9]
蒺藜有着降压、抗心肌缺血,延缓衰老,增强性功能等诸多功效。《本草纲目》曾有记载“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9]“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楚辞》中把蒺藜称为“恶木”,用以比喻小人。蒺藜果实的形象,也是传说中的江湖暗器“蒺藜子”的来源。[10]
中文名
蒺藜
拉丁学名
Tribulus terrestrisL.[6]
别    名
白蒺藜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植物界
木兰纲[11]
蒺藜目
蒺藜科
蒺藜属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有分布
国际濒危等级
无危(LC)[12]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 名称由来
名始出《毛诗传》,蒺藜的刺触伤人,疾而且利,故名蒺藜。[8]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一年催晚询生翻组草本;茎平卧,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枝长20-60厘米,偶数羽状复叶,长1.5-5厘米;小叶对生,3-8对,矩圆形或斜短圆形,长5-10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晚剃基部稍偏愚腊元科,被柔毛,全缘;花腋嘱戒生,花梗短于叶,花黄色;萼片5,宿存;花棵悼仔瓣5;雄蕊10,生于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5棱,柱头求嘱墓章5裂,每室3-趋欢您4胚珠;花期5-8月;果有分果瓣5,硬,长4-6毫米,无毛或被毛,中部边缘有锐刺2枚,下部常有小锐刺2枚,其余部位常有小瘤体;果期6-9月。[1][13]

产地生境

播报
编辑
本属约15种,中国有2种。[14]生长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全球温带都有。[1]生长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2]蒺藜喜欢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宜。[9]生长适温15~25℃。[14]

育植技术

播报
编辑
选地整地
蒺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疏松,质地肥沃的砂壤土。
繁殖技术
种子繁殖。8~9月种子成熟时选,个大、充实、饱满的绿白色的果实,晒干备用。播前将种子摊于石碾上碾,使果瓣分开,簸去果刺和壳渣,留下纯净种子播种。也可将种子在碾米机上碾两遍,筛选出种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畦面浇透,撒上种子,覆盖严。点播时可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40厘米挖穴,每穴丢种子4~5粒,覆土后浇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种子催芽,置于用保水剂为基质配制的流体悬浮胶状液中,用流体播种机播下,更有利发芽。蒺藜最佳种植密度度为60厘米垄作下大约10厘米株距,最佳采收期8月下旬,产量可达到1400~2000kg·hm-2[7]
田间管理
  • 间苗:在苗高4~7厘米时,拔掉弱苗和过密苗,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撒播按株距30~40厘米留苗,点播每穴留壮苗2~3株。如发现缺株缺穴,应带土移栽补齐。
  • 中耕除草:出苗后有杂草发生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锄时小苗期宜浅,以1~2厘米为宜。
  • 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视地力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追肥,一般应追施两次。
  • 掐顶:在8月中旬后,为了使种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长点,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结果,并能提早成熟。
病虫害防治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观赏价值

小花金黄色,果实带有锐刺,较为奇特,有一定观赏性,园林中较少应用。[14]

科普价值

可用于植物园做科普教育素材。[14]

药用价值

蒺藜有着降压、抗心肌缺血,延缓衰老,增强性功能等诸多功效。《本草纲目》曾有记载“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9]
性味
辛、苦,微温;有小毒。
肝经
炮制
炒蒺藜:取净蒺藜,炒至微黄色,碾去刺即可。
盐蒺藜:取去刺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小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3]
  • 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 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 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 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 奔豚疝瘕: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 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 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 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 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4]
药理作用
  • 蒺藜的抗衰作用和强壮作用:在临床上发现蒺藜皂苷能增强机体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 可用来防治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
  • 蒺藜的性强壮作用:蒺藜中提取的一种单一成分皂苷——原薯蓣皂苷能增强性欲,提高性能力。
  • 蒺藜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蒺藜总皂苷对缺氧再给氧、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引,并且与提高机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的氧化程度有关。
  • 蒺藜对脑血管的作用:能增加脑缺血部位的血供,起到改善脑循环、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蒺藜皂苷对磷酸二酯酶 有抑制作用。
  • 蒺藜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蒺藜皂苷可以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减轻细胞损伤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 蒺藜的抑癌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蒺藜醇提取物中的蒺藜总皂苷可显著抑制人乳腺髓样细胞的增殖。
  • 蒺藜的利尿作用蒺藜果实的水浸液部分具有轻微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和水肿病人有效。
  • 蒺藜的降血糖作用:蒺藜水煎剂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和正常小鼠的糖耐量 。
  • 蒺藜的其他作用:研究发现蒺藜具有调节血脂、调节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抗菌镇痛、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等作用。[5]

化学成分

蒺藜多糖;生物碱哈尔满、哈尔碱、哈尔醇、对羟基苯乙酮基一3甲氧基一4羟基取代桂皮酰胺;黄酮;氨基 酸;甾体皂甙等。[6]

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
蒺藜
本品粉末黄绿色。纤维木化,上下层纵横交错排列,少数单个散在,有时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连结。石细胞长椭圆形或类圆形,成群。种皮细胞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约30μm,壁网状增厚,木化。草酸钙方晶直径8~20μm。[3]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克,加70%乙醇20毫升浸泡3小时,滤过,取滤液5毫升,蒸去乙醇,放冷,残渣溶于少量醋酐中,加入浓硫酸数滴,呈红紫色。[3]

植物文化

播报
编辑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楚辞》中把蒺藜称为“恶木”,用以比喻小人。蒺藜果实的形象,也是传说中的江湖暗器“蒺藜子”的来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