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潮土

百度百科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土壤学术语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黄潮土是在泛滥沉积物上经旱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土壤,因有夜潮性而得名。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河下游平原以及汾渭河谷平原。潮土的形成熟化,除受沉积物性质和人为作用影响外,还深受地下水影响,造成土壤中下部氧化还原的交互作用与碳酸钙的水成聚积;有的地区还伴随有盐渍化和沼泽化。潮土细土层深厚,有利于深耕和作物根系伸展,但有机质、氮素和磷的含量较低。

中文名
黄潮土
形    成
在泛滥沉积物上经旱耕熟化而成
分    布
黄淮海平原
表    土
疏松多孔的耕作层
改    良
增加土壤有机质等
特    性
主要为黄土性沉积物

目录

  1.       1释义
  2.       2特性
  3.       3分布与改良

释义

播报

      编辑

      黄潮土是在泛滥沉积挨邀故物上经旱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土壤,因谅浆厚有夜潮性而得名。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黄淮海平原狼酷腊档估辣煮辨白故应、长江中下游平原、辽河下游平原以及汾渭河谷平原。黄潮土的母质来源受黄河海河等河流历次泛滥冲积、沉积的影响,主要为黄土性沉积物,在缓流洼地处属于细粒沉积区,土壤中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而在急流岗地上一般沉积粗颗粒,以砂粒为主。但多数地区属于砂壤、轻壤至中壤质土壤,粘粒含量为10一20%,粗粉粒(0.05一0.01毫米)约含50%,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也是不同的,砂土中只有0.1一0.2%茅婆夜,壤土中0.3一0.6%,粘土中0.6一试旬宙1.0%,虽经长期的耕作培肥,土壤中的有机质一般只有0.7—2%。 [1]

特性

播报

      编辑

      黄潮土土层均深厚,各发生层的质地和色泽较均一。表土是疏松多孔的耕作层,厚约15厘米以上;下为紧实、少孔的犁底层。再下心土层,地下水作用已见及,沿根孔和结构体表面有锈色斑纹和胶膜出现,有时还见有石灰结核(砂姜)。底土层,色杂,以灰色或兰灰色为主,有大量锈纹、锈斑,石灰结核有时聚积成磐。耕层有机质含量0.6—2.0%。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秋季,大气湿度较小,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大,当夜晚表土温度下降时,表土中的水汽发生凝结成液态水,水汽压减小,下层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向上层移动,也因冷而凝结。这样的过程不断进行,土壤表层湿度显著增加,出现夜间返潮。主要亚类有分布于暖温带各种冲积平原的黄潮土和分布于北亚热带冲积平原的灰潮土等。黄潮土部分土壤过砂或过粘;发展灌溉应防止盐渍化。

分布与改良

播报

      编辑

      黄潮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大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熟化度高,水利资源较足,加以开垦较早,群众有丰富的改土培肥经验。具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越条件。但由于滨地区有洪、涝,旱、盐的威胁,产量不高。故欲改善黄潮土的现状必须改造环境条件与培肥土壤同时并举,方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1)防治旱、涝、盐: 春旱夏涝及盐渍化是黄潮土肥力提高和发展生产的限制因素。根据旱涝盐交错出现的实际情况,必须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旱、涝、盐一起抓,骨干配套工程同时搞。近年来,华北平原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治水改土运动,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今后在合理用水,控制地下水位,改良土壤本身性质,提高其抗旱、抗涝与抗盐的能力,是应当十分注意的。

      (2)增加土壤有机质: 黄潮土有机质含量较少,而且本地区“三料”矛盾较大。故应千方百计,开辟肥源,增施有机肥。除充分利用人畜粪尿外,应利用一切荒废地,休闲地与间作套种栽种绿肥,此为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的基本途径。本地区适种绿肥有苜蓿,紫穗槐、田菁、草木樨、柽麻、毛叶苕子等,今后应大力组织研究,积极示范,逐步推广。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在解决燃料的同时还应推行秸秆还田以利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3)加深耕层,熟化土壤 :创造深厚的熟化土层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基本环节,是数千年行之有效的方法,群众形容深耕的好处是:“深耕一寸,顶上一茬粪。”黄潮土质地变化大,在深耕时要注意土壤质地及质地层次排列的问题。沙土不宜深耕,壤土、粘土深耕效果较大。蒙金地深耕不宜破粘土层,耕层应逐步加深,在深耕同时,水,肥条件必须跟上,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本区群众还有翻砂压淤,翻淤压砂的经验,以改变原来土层过砂或过粘的缺点。

      (4)砂土的利用改良 :在砂土地区,必须农、林、果,牧综合治理,’才能充分利用地力,改良土壤。在砂荒地区,应以营造防护林为主,结合种植绿肥牧草, 以防风固砂改变小气候,随之即可种植适应作物,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