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15篇... 2024年07月06日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15篇

      【#实用文#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诗歌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这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批注

      观沧海

      曹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歌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3)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播放课件和录音

      三、诗歌赏析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杯?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本诗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四、导入

      诗歌文体知识:四句是绝句,八句是律诗。诗句以写景、叙事、抒情为主。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李白及背景见书中注释。

      2.听范读,注意诵读诗歌时的语速、语调、节奏。(听一遍,跟读两遍,自读两遍)播放录音

      六、诗歌赏析

      1.“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杨花和子规的啼鸣。

      作用:(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寄:寄托、托付。与:给。

      “愁心”即作者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把“愁心”寄给明月是因为:(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觉是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七、熟读成诵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地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二、朗读诗歌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且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教师领读两遍,学生自由诵读。

      播放录音

      三、研读赏析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学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四、导入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多媒体显示)播放音乐

      五、朗读诗歌

      1.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补充解释。

      2.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篇描述性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小组间交流,教师可选一两篇当堂进行集体评议。也可展示参考例文让学生评议。

      例文: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六、诗歌赏析

      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并归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氛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了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是为此作铺垫。

      七、熟读成诵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幸福的含义,体验蜗牛享受幸福的快乐。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结合自己理解的“幸福”创编诗歌。

      3、认识重点字词“蜗牛”、“幸福”。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有观察过蜗牛的经验。

      2、老师准备

      大图书、录音机、大字卡(第⑧页)、歌曲《蜗牛和黄鹂鸟》的音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

      2、歌里唱的是什么?你喜欢这只蜗牛吗?

      小结:蜗牛一步一步地往前爬,你知道在它的眼中,什么事最幸福的事情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的世界,感受一下它的幸福生活吧!

      二、自由阅读。

      将小图书发给幼儿,鼓励幼儿自己观察理解画面内容。也可以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

      三、大图书阅读。

      1、幼儿看大图书听录音,欣赏诗歌一遍,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

      2、师幼共同阅读大图书。

      蜗牛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很幸福?教师出示大字卡“蜗牛”、“幸福”。

      3、教师小结:原来在蜗牛的眼中,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美好,有自己喜欢的花,有温暖的家,所以它觉得自己号幸福。

      4、在你的心目中,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最幸福?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将其加以总结提升。

      四、体验式阅读。

      1、配乐诗欣赏,师幼一起感受故事中优雅、恬静、幸福的滋味。

      2、师幼一起朗读诗歌。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回忆并讲一讲自己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整理物品,结束本次活动。

      附诗歌:

      《我是一只蜗牛》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我不羡慕高飞的雄鹰,因为地上有我喜爱的花。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我不羡慕快跑的骏马,因为泥土里有我温暖的家。我是一只蜗牛,只能慢慢的爬,许多花儿位我微笑,我也很幸福,你知道吗?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3

      课题名称:

      家

      活动过程:

      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励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儿歌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

      过程:

      引入主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

      2、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3、对了你们说对了,

      4、现在就让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游戏吧。

      5、你们玩完乐也累了,

      6、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

      教儿歌

      7、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现在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9、教师提问?

      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

      茂密的树林是谁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谁的家?

      美丽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10、幼儿看图分组说

      11、幼儿看图连贯的集体说

      (三)、让幼儿充分想象,创编儿歌

      1、你们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请你们在动脑筋想一想,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 茂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

      绿绿的草地还是谁的家?

      清清的河水还是谁的家?

      红红的花朵还是谁的家?

      美丽的幼儿园还是谁的家?

      2、明天们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说给小朋友听,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吧。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春天》,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句。

      2、在游戏中了解诗歌内容,并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在活动中,能安静地倾听同伴发言。

      二、活动准备:

      活动教具小燕子一只、图片人手一份、书三本、磁带

      三、活动过程:

      1、以“小燕子”的礼物引入活动,鼓励幼儿以小图片交流对春景的认识,并初步以诗歌语句进行表达。

      (1)寻找礼物——同伴交流——集体介绍

      教师指导语:今天,小燕子给我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一半送给了小朋友,一半送给了马老师,你们知道小燕子送给你们的是什么礼物吗?小燕子已经悄悄地把礼物藏在了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找一找,说说你收到的礼物?用简单好听的句式来说一说?引导幼儿用诗歌语句进行表达。

      (2)重点理解: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

      请幼儿比较小池塘的旋涡与脸上的酒窝,并学说诗歌语句。

      2、引导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图片分类,借助礼物分类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三段结构。

      (1)观察老师收到的礼物(三本不一样的书)请幼儿说说三本书不同的地方,说说这是三本什么样的书?

      过渡语:你们已经拿到了小燕子的礼物,那另外一半礼物在哪里呢?(教师出示三本书)

      (2)教师小结:噢,原来这是一本彩色的书,这是一本会笑的书,还有一本是会唱的书。请幼儿把自己收到的礼物(小图片)送到相应的书里。

      教师指导语:彩色的书里会有些谁呢?谁会藏进会笑的书里?会唱歌的书里又会是谁?(讨论后有秩序地贴图片,提醒幼儿遇到困难同伴之间解决)

      (3)集体检查并分类的说说理由。

      3、分段理解诗歌内容,并引导幼儿逐段有表情地诵读。

      (1)说说自己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整理幼儿的语句并集体诵读。

      (2)重点说说谁在春天里歌唱,引导幼儿用五个字的句子总结。

      (3)听录音:《春天》

      过渡语:小燕子送给我们的'礼物真有意思,瞧:我们把小燕子的礼物放在一起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春天》。

      (4)诗朗诵,采用分组对诵的方式练习诵读儿歌。

      4、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开展创编活动。

      教师指导语: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春天真的很美,那春天还可以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找看,待会儿我们一起来画画我们心中的春天,说说我们找到的春天。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首儿童诗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语言清新优美,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大班幼儿在具有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想象、迁移能力。他们喜欢仿编活动,而儿歌《摇篮》正是一篇适合大班幼儿欣赏的作品。《纲要》语言实施细则中提出,幼儿能够喜欢文学作品,较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培养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柔美、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体验参与仿编的成就感。

      4.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点

      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柔美、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

      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经验准备:

      朗诵诗歌的方法 物质准备:音乐、PPT、图片(星星、小鱼、花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观看图片,引出“摇篮”

      小结:这是摇篮,人们用它来哄小宝宝睡觉。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双手圈起,做摇篮的样子,并且假装哄小宝宝睡觉。“你也来当一回妈妈,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吧。”

      提问:“刚才妈妈的手变成了什么?摇着谁?”引出句式:“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二)理解儿歌结构,欣赏是个诗歌前半段。

      1、教师依次出示星星、小鱼、花朵图片,提问:“星星、小鱼和小花也想有自己的摇篮,请你来帮它们找找自己的摇篮吧。”(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幼儿自由发挥,并引导幼儿说说:“xx是摇篮,摇着xxx。”

      2、教师出示天空,大海,花园的图片,教师朗诵请幼儿欣赏。

      3、“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儿童诗”,请幼儿说说在朗诵儿童诗与你讲其他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应该怎样去去朗读?请全体幼儿看着图片朗诵。

      (三)引导幼儿学习完整儿童诗,理解儿童诗感情

      1、教师提出需要帮助的.想法,请幼儿想办法哄宝宝睡觉。(鼓励幼儿想办法:唱歌、讲故事、玩玩具等)

      2、师幼共同轻唱摇篮曲,宝宝渐渐睡着了。

      教师:“她睡着了么?她是怎么睡着的?对,我们给她轻轻唱了一首摇篮曲,她就睡着了。”教师引出句式:“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出示句型)

      3、教师:“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也睡不着,你能想到什么办法让它们睡着呢?”

      教师出示PPT,请幼儿看着课件进行创编(发现图中的变化,云朵、浪花、微风的出现。)

      4、完整感受儿歌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完整感受儿歌内容。

      三、结束部分

      尝试创编:

      1、教师:“我这里还有一些图片,请你们按照儿歌中的句式继续编一编。”

      2、幼儿拿着创编图片单独创编,教师请创编的好的幼儿为大家展示。

      活动延伸

      学唱歌曲《摇篮》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小鸟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以边听边理解、边体问探究的方式,理解老奶奶和老爷爷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感受与同伴互动学习的乐趣。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及舒缓的背景音乐磁带,录音带。

      2、幼儿用书:《鸟窝》

      活动过程

      一、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愿望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鸟窝》。

      (边讲边书写出《鸟窝》两字,让幼儿自然识字。)

      二、边理解边听,并提问边探究的方式,帮助幼儿逐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及人物爱鸟的情感。

      教师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结合幼儿用书画面,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三、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师: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他们用爱心为鸟儿营造出一个美丽安宁的家园,同时也为人类营造出一个鸟语花香、有声有色的世界。善待鸟类,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四、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配乐故事教师播放故事,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语言活动《鸟窝》,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小鸟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活动采用边听边理解,边提问探究的方式,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对小鸟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故事《鸟窝》,它以巧妙的构思,温暖、关爱的基调深深吸引着幼儿。于是我借助图片及幼儿用书设计了此次活动。我遵从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教学原则,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学什么,怎么学。

      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教育方法。故事讲了一半,设下悬念,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讲讲老爷爷会怎么做,老奶奶又是怎么做的?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讲一讲。使幼儿循序渐进地体会关爱的情感。在完整的欣赏故事后,引导幼儿围绕“老奶奶为什么这样做?”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及聆听同伴的看法,幼儿逐渐感受到了老奶奶对小鸟深深的爱,此时,幼儿被感动了。

      于是,我引导幼儿从自身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会怎样保护小鸟。通过感知、理解、感悟、表达等方式,给幼儿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活动中关注幼儿。观察幼儿的反应,聆听他们的声音,带领幼儿进入关爱的世界,体验“爱”的情感。在平等开放的提问中展现幼儿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鼓励幼儿学习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哪些小宝宝?”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第一段。

      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5、朗读诗歌《摇篮》

      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8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赏析诗歌的语言。

      3、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习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简介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在几十年里曾担任众多报刊杂志的编辑,出版作品20余种。

      二、朗读课文

      学生分工合作,形式多样。

      三、研讨与赏析

      1、读出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喜欢的原因,让我们分享你的发现。同时提出你有疑难的地方,让我们为你解答。

      如:

      第1节: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 教师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实现理想的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理想给人力量。

      第6节:牺牲个人利益,却获得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和实现后的喜悦。理想应该是崇高的社会理想,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第7节: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副产品”。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遭人误解所以辛酸。胸怀理想,为理想奋斗的志士便享受着斗争的快乐。

      第8节: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例如屈原,张海迪。 大写的人是伟大、崇高、真正的人。

      第9节: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1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对比。主动与被动对比,“平凡的人因为有理想而伟大”与“英雄失去理想,蜕为庸人”对比。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鼓励人们树立理想,不懈奋斗。这样才能获得丰硕的收获。总结全文。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结构探索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提示:总分总。(板书)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五、课外拓展

      1、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异同。

      提示:理想实现的漫长性、必然性。

      2、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你眼中的诗歌

      美:

      形象美──通过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阐明道理(不直白说出)。

      语言美──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

      音乐美──诗歌讲究押韵。

      七、试模仿其中的一段语言形式,写一首小诗

      写作对象不限,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四人合作。

      如仿照第一诗节: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再如,仿照第二节(师作)

      饥饿的时候,幸福是一块面包;

      口渴的时候,幸福是一掬清泉。

      下雨的时候,幸福是一把小伞;

      炙烤的时候,幸福是一片绿阴。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和感受儿歌的美妙意境,激发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2、能够大胆的猜测、朗读、表现儿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儿歌,理解动词“吹”、“落”、“游”、“打“,初步感受形容词“暖暖的”、“细细的”、“红色的“。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儿歌,理解儿歌中的动词“吹”、“落”、“游”、“打”等。

      难点:体验和感受儿歌所传达的优美意境和情感。

      三、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宝宝吧)

      自制儿歌挂图及相关图卡。

      四、活动过程:

      (一)初次欣赏录音,感知诗歌中出现的主要景物。

      ――你听到诗歌里出现了哪些景物?还需要再听一次吗?(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示池塘、风、雨、鱼虾以及荷花的图片并粘贴。)

      (二)运用猜空白、翻字卡的方法,学习、理解诗歌中的动词。

      1、再次欣赏儿歌,请幼儿听听挂图上绿色卡片的地方是什么字?

      2、幼儿翻看字卡并带读。

      3、接龙游戏。教师念前半句,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后半句。

      (三)初步感受形容词,体会儿歌的优美意境。

      ――请你们看看红色卡片表示的是什么字?

      ――红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点题)

      (四)配乐朗诵诗歌。

      1、第一次朗诵:我们能不能也用美美的声音把这首诗念出来呢?那我们试试看.

      2、第二次朗诵:你们觉得自己念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念会更好?带着这些方法我们再试试看是不是更好听了,好吗?

      3、第三次朗诵:怎么样?刚才我们都是用声音朗读,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罗,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一起来表现。愿意挑战吗?有没有信心?那我们试试!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10

      一、推敲字词

      晴景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髻鉴中心。(雍陶《题君山》)

      整个诗句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水仙刚刚梳洗罢的乌黑发髻高高蓬起,就像螺壳那样的形状,真是美丽至极。作者又想象洞庭湖是水仙的一面镜子,仿佛水仙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青髻,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髻高耸的样子。这种联想绝妙奇特,后面的联想完全是在前面“螺”这个量词比喻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螺”的美化作用的分量。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问题:试分析“剩”字的表达效果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给人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二、语言风格

      清新绚丽平淡(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

      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质朴、自然):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象九个烟点,大海小得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8、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品味语言风格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3、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手指点画。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欣赏幼儿作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结束环节让幼儿尝试手指点画,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的情趣。

      2、能大胆想象和仿编。

      3、能将仿编的诗歌《树叶》朗诵给大家听。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理解诗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树叶从树上飘落到地面的图片。

      提问:图上有什么?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PPT出示图片

      1、这时候一只小蚂蚁着急地走来了,他回家要过河,于是就捡起一片树叶。

      提问:他会用树叶干什么?(当成小船)

      小蚂蚁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渡船。

      2、下雨啦,一只小猴淋着雨跑过来,他也捡起一片树叶。

      提问:他会用树叶干什么?(当成雨伞)

      小猴捡起一片,它是我的雨伞。

      秋天的树叶这么美,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呢?

      3、完整欣赏《树叶》PPT

      提问:

      ①还有哪些小动物来捡了树叶?

      ②他们都当作了什么?

      4、朗诵诗歌。(我们把小动物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

      我们来学着小动物的样子朗诵一遍这首好听的诗歌吧!

      三、仿编诗歌(小动物们捡起树叶捡得这么高兴,别的小动物看见了,也想来捡树叶。我们来看看又来了哪些小动物吧!)

      1、PPT分别出示图片(小兔,小刺猬,小松鼠,毛毛虫)

      引导幼儿想象它们分别会把树叶当成什么?(信纸,帽子,棉被,房子)

      2、尝试仿照前面的句式仿编。

      3、幼儿自主选择动物头饰进行表演。

      结束:今天我们不仅学了一首美丽的诗歌,还自己创作了一首。回家以后去表演给爸爸妈妈和你的好朋友看吧!

      原诗歌:树叶

      一片片树叶儿,落在地面,

      小蚂蚁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渡船。

      小猴捡起一片:它是我的雨伞。

      小熊捡起一片:它是我的蒲扇。

      梅花鹿捡起一片:它是我的饼干。

      小朋友捡起一片:它是我的书签。

      大家捡树叶儿,捡得多欢喜!

      仿编诗歌:

      一片片树叶儿,落在地面,

      小兔捡起一片,它是我的信纸。

      小刺猬捡起一片,它是我的帽子。

      小松鼠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棉被。

      毛毛虫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房子。

      大家捡树叶儿,捡得多欢喜。

      活动反思:

      活动的亮点:在欣赏感受部分,我通过背景音乐和课件的有效结合,向幼儿展示散文,使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的冲击下,充分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发展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会初步的创遍诗歌

      3、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增加亲子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小蜜蜂等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妇女节,妈妈的节日……)

      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你们都是怎么爱妈妈的?(幼儿讨论)

      你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那许多小动物也有它们最最喜欢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爱什么呢?"

      2、出示课件

      1)小鱼最爱什么?

      2)小鸟最爱什么?

      3)小星星最爱什么? 4)小朋友最爱什么?

      (幼儿依次讨论,丰富幼儿词汇)

      3、教师完整示范诗歌

      4、教师边展示课件,边朗诵诗歌,幼儿跟读

      5、创遍诗歌:请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头饰说出各个小动物最喜欢的事物,并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形式进行创编。

      活动结束:

      1.总结,教育幼儿爱自己的妈妈,听妈妈的话,做懂事的好孩子。

      2.听音乐《我的好妈妈》走出活动室去做游戏。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喜皇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白鹅的外形特征。

      重点难点

      喜皇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那么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语言诗歌怎么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并在勾连其他诗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勾连其他诗歌,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古诗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留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唐诗、宋词和元曲是重要的艺术经典。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这两首诗歌中的意象。

      【设计意图】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老师要补充一句:读诗是一种更大的幸福。老师读,同学们认真听,标出易读错的字音,听清节奏。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仿读,读准字音,重音、节奏。)

      3、指名说说读诗的感受,并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师鼓励肯定。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解“意象”。

      1、赏析诗中的意象。

      (1)介绍“意象”的概念。

      古诗中的意象,可以这样理解:象: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诗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来表达、传递。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得知好友王昌龄仕途屡遭挫折,被贬龙标,李白深表同情和关切,写诗遥表关怀,希望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李白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杨花、子规、明月等)

      (3)杨花和子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杨花,柳絮,是漂泊无依的形象。子规即杜鹃,啼声哀切,“杜宇声声不忍闻”。)

      (4)景物纷繁,作者选取它们是随手拈来还是有意挑选呢?如果你是李白,猜一猜他选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选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特选杨花和子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暮春时节,还由于它们能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作者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的叹息感伤之情。

      3、师生共同总结诗歌意象的内涵和它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四)学习《天净沙·秋思》

      1、学生自读诗歌,找到诗中描绘的意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学习成果)

      2、本诗一词一景,把多个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这个画面。其他同学随他的描述来体悟诗情(表现了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与惆怅)

      3、有感情地朗读。

      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师生共同朗读《天净沙·秋思》。(低缓忧伤)

      4、当堂背诵积累。

      古诗不仅要欣赏,更需要积累。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古诗。(当堂练背,试背。没背好的课后背诵并默写)

      【设计意图】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

      (五)拓展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举出具体的诗句为例,分析这种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

      举例如明月、蝉、柳、红豆等。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本后“积累与拓展”第五题中的诗句,课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经历分类(如遭贬流放、战乱流离、在外求学……)。

      【设计意图】阅读积累更多诗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对古诗中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