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骠骑将军

中国古代武将官职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骠骑将军,中国古代武将官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西汉霍去病任骠骑将军,俸禄与大将军相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六版:骠骑“piào qí”(文读piào jì),解为古代将军的名号。[1]
中文名
骠骑将军
别    名
骠骑大将军
类    别
官职
始    置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品    秩
二品或从一品
相关人物
霍去病

名词解释

播报
编辑
骠骑:“piào qí”(文读piào jì),解为古代将军的名号。[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六版)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白腊婶姜拜狼悼自汉武帝以后,骑兵的地位拘体禁企腿击进一步上升。
“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故祖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饮酒醉。汉兵出塞六七百朽只嘱里,夜围右贤王。……其明年春汉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祖骗军,兵十余万骑,乃再出定襄数百里击匈院劝店奴。……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余里,击匈奴,过屠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5]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出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5]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元狩四年汉武帝定下法令,让骠骑将军的俸禄同大将军相等,金印紫绶,位同三公。[2]
东汉以后各代沿置,有时加“骠骑大将军”。
隋文帝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二将军。此骠骑将军为府兵制度的基层军府主官,秩正四品,与汉以来的骠骑将军相去甚远。隋炀帝改为鹰扬郎将,地位降低。
唐初尚有骠骑府及骠骑、车骑将军之制。
武德七年(624年),改骠骑将军为统军
显庆元年(656年)置骠骑大将军为武散官从一品,宋沿置。
金代设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
元代为正二品
明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后被废。

职位等级

播报
编辑
由汉至三国,军号泛滥,然则始终以大骠车卫、四征前后左右为最高。
“征西”、“车骑”之制,见于《宋书·百官志》:
“魏世车骑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从文官之例,则位次三司。”“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
由此可见都督和四征这两个军号都高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时又位次三司,按汉魏惯例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之下。
宋·王钦若等编撰的《册府元龟》记载:“周末有前後左右将军,秦因之位上卿复有护军都尉之名,汉兴大将军骠骑将军,佐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後将军位次……成帝绥和元年,以大司马骠骑大将军为大司马,罢将军官,光武中兴,诸将军皆称大夫。及天下已定,武官悉省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明帝……职参谋议帝遣晋宣王征蜀,加号大都督,晋文亦为之(鲁豢曰:魏世骠骑为都督)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後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从文官之例位三司,蜀有军师,吴有督军、中郎将,其馀杂号大抵同於汉魏也。”[10]
汉武帝时期按照等级高低: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东汉沿袭之)[9],再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李广利贰师将军)。[10]
因为战功显赫,才能出众,汉武帝先是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又为霍去病设立了骠骑将军一职,漠北之战后设大司马一职,卫霍加官为大司马,又定下法令,规定骠骑将军的俸禄同大将军相等[2],有太尉之权,位在三公之上。

品级演变

播报
编辑

设置缘由

据记载,骠骑指的是“飞骑”,当时霍去病带领骑兵在匈奴境内飞驰杀敌,故而设立了这么一个官职。
众所周知,卫青和霍去病等被委以重任,不但拼死打仗,功勋卓著,对君上汉武帝更是极其忠心,汉武帝特别为卫青设立大将军一职,为霍去病设立骠骑将军一职,皆在三公之上。
对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皇帝会给予大将军或骠骑将军的称号,以示尊重,其实还是皇帝的高级顾问或代理人,并非一定掌握军队,比如卫青、霍光等。

沿袭旧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采取“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执掌全国政事、军事和监察,三公可谓就是朝廷最显赫的官职。
直至汉朝,亦采用这种制度,但太尉一职由于太过让皇帝担心,故常常是“有其职而无其人”。
汉武帝时期,官职经历重大调整,骠骑将军、大司马也随之出现。
汉武帝于建元二年(前139)罢太尉之位,直到元狩四年,始设置大司马位,以代替太尉之职。

特别设立

骠骑将军一职说白了就是汉武帝特意为霍去病而设立的,在对匈奴的用兵中霍去病表现十分优异,带领轻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打死打伤敌人无数,这让汉武帝非常惊喜。
当时的太尉已经被大将军所取代,而卫青就是大将军。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绩,汉武帝特设“骠骑将军”于霍去病,并封“冠军侯”,其官阶和大将军同,且这两个职位都在三公之上。
骠骑将军的地位位列到了文官中最高的三公并列,骠骑将军普遍是统领一支帝国完整的以骑兵为主的军队统帅,古时,具装骑兵无可匹敌,而其中的统帅骠骑将军就是统领一支最强军队的存在。

地位衰落

而大名鼎鼎的大将军几乎就是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存在了,统领全军,是一个帝国支柱般的存在,因为大将军普遍来说权力过大,威望过高(高过三公),大将军便不再是一个常设官职。
骠骑将军一职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所不同。汉武帝时期为官中极品,到了隋唐时期则变成了四品官衔,宋朝为三品下,明朝则为二品官阶,清朝时期废除了这些职位。
央视95版三国马超

历史记载

播报
编辑
关于霍去病北伐匈奴封狼居胥山,史书有两条记载:
其一,《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元狩四年(119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今河北蔚县代王城)、右北平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于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7]
其二,《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元狩四年,“去病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亡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今河北蔚县代王城)、右北平二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于青。既皆还,上曰:‘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匈奴王庭)。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票骑将军’”。[7]

相关地名

播报
编辑
狼居胥山
正如谭其骧指出的,此山即克鲁伦河发源地肯特山。[7]
姑衍山
山名,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神山。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尼苏木境内波罗流兀特泉(Bööröljüüt),《元史》称为“军脑儿”,《明史》称作“双泉海”。军脑儿南岸小山,《元史》称为“日月山”。我们认为,此山即霍去病封禅的姑衍山。[7]
翰海
源于蒙古语Archangaj,汉译“杭盖”或“杭爱”,意为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和树林的世界,便是游牧人眼中天堂般的“杭盖”。我们认为,瀚海即鄂尔浑河上游哈剌和林。这里水草丰美,漠北历代游牧民族王庭所在地。元狩四年霍去病“登临翰海”就在此地。[7]

历史名人

播报
编辑
西汉 霍去病,第一位骠骑将军。六出大漠,屡建奇功。历封冠军侯,两千户侯,五千户侯,一千七百户侯。特授“骠骑将军”,官拜大司马。
蜀 汉 刘禅,字公嗣,自封“骠骑将军”。
蜀汉 马超,字孟起,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
蜀汉 吴班,字元雄,骠骑将军,假节,绵竹侯。
蜀汉 李严,字正方,骠骑将军,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3]
曹洪,字子廉,魏明帝即位时,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逝世,追谥曰恭侯。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重臣。[4]
梁·南朝 萧憺 侍中司徒,骠骑将军。[6]
吴 朱据:字子范,赤乌九年(246年),朱据迁骠骑将军。
吴良、字种和、号老实人,初授骠骑将军、镇国将军枢密院判、苏州指挥使江阴侯。1381年病故追封江国公。
南明 郑德 骠骑将军,卒于南明永历七年(1653年)。[8]

历史典故

播报
编辑

直捣黄龙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直捣黄龙,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嫁妇无颜色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封狼居胥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2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
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享万石秩”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同时下令,骠骑将军秩禄(即俸禄)与大将军相同,享万石秩。
汉武帝于建元二年(前139)罢太尉之位,直到设置大司马位,以代替太尉之职。卫青和霍去病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才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