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五溪

[wǔ xī]
沅水中上游地区
收藏
0
0
狭义的五溪即今湖南省怀化市。其境内重要的沅水支流有巫水(雄溪)、渠水(樠mán溪)、酉水(酉溪)、㵲水(𣲘溪)、辰水(辰溪)等,古称“武陵五溪”,因此怀化自古便称“五溪之地”。[1]
广义的五溪的范围就是沅水中上游地区,以怀化为中心地带,包括湘黔渝鄂等省市的周边地区,共三十几个县市。[1]今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等都在五溪之内。[2]
中文名
五溪[1]
范    围
沅水中上游地区,怀化为中心[1]
支    流
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等

简介

播报
编辑
古属体户屑荆州,春秋属颂危主元多赠楚,战国属楚之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以后称武陵谅殃地域为五溪地区。
从地理上来说,五溪是被武陵、雪峰两大山系阻隔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带,沅水及其中上游的五大支流贯穿全境,把这一封闭的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文化在这样一个特殊山水环境中,息息相生,代代繁衍,相互借鉴、交融、渗透,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现象[3]
五溪地区有31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同时,五溪地区自汉代以来陆续有汉人进入,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元末明初的“扯江西,填湖南”榜键想,汉族文化在这一地区同地境龙样留下了重要的印记。[1]
五溪文化如何准确定义,众说纷纭。关于五溪文化的定位,有认为是湖湘文化的组删匙举成部分,楚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有的认为它是南方巫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经过盛辩考古发现,理论考证。五溪文化是五溪地区以汉、侗、苗、瑶、土家为主的多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争议考证

播报
编辑
按《湖南省志·地理志》记载,沅水有㵲、辰、武、酉、渠、巫、溆七大支流,除了武水在湘西自治州入沅水外,其他6条水都最终在怀化境内汇入沅水。[4]
沅水流域
沅水"五溪",一般认为是指沅水干支流的五条河流。历代文献对“五溪”确指多有争议,涉及属于“五溪”的至少有十三条溪之多,即:酉溪、辰溪、㵲溪、武溪、樠溪、明溪、朗溪、雄溪、熊溪、巫溪、沅溪、蒲溪、溆溪等,迄今尚无定论。因此"五溪"实际上可以说是沅水流域的一个代称。[5-6]
五条溪究竟对应的是如今的哪五条河,亦有不同的解释散见于各种文献。史书上有把古丈明河和麻阳河当“满溪”的,也有把“𣲘溪”当泸溪、武溪的。[1][5]
五溪今名除辰溪、酉溪为今辰水、酉水外,其余诸水说法不一:雄溪一说即今巫水,一说即今渠水;樠溪一说即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之明溪,一说即今沅陵县东北之明溪,一说即今渠水;武溪一说即今泸溪县之武水,一说即今㵲水。[9]
现学术界常以“五溪”为今之巫水(雄溪)、渠水(满溪)、酉水(酉溪)、㵲水(𣲘溪)、辰水(辰溪),阳国胜认为其包括酉溪(酉水)、辰溪(锦江)、𣲘溪(舞水)、雄溪(巫水)、清溪(清水江)。[1][5]
现存对“五溪”最早作出解释的,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𣲘溪、酉溪、辰溪”。《宋书》沿用这一说法。
南史》和《荆州记》则认为五溪是雄溪、满溪、辰溪、酉溪、武溪。史料对这里新增的“武溪”有两种解释:《湖南通志》所载《渠阳边防考》说“土俗雄作熊、满作朗、𣲘作武”,指出当地人认为“武溪”就是“𣲘溪”(即今之㵲水——笔者注);《渠阳边防考》同时指出,“武溪去𣲘溪甚远,源委各异,绝非𣲘溪”。据查,武溪分两源头分别出自于花垣、凤凰,两支流合一后经泸溪入沅水。
唐代杜佑通典》:“五溪谓酉、辰、巫、武、沅等五溪也。”[11]
唐李白诗:“闻道龙标过五溪,”宋杨齐贤注:“武陵有五溪、曰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6]
元代马端临著《文献通考》,继承前代对“五溪”的解释,认为“武陵五溪乃酉、辰、巫、武、沅”。“巫”即巫水,可解作雄溪的别称,但《汉志》云“㵲溪一水五名”,也有巫水之称[10];把沅水作为“五溪”之一则是前人已有的提法。
明代的《一统志》认为《文献通考》“沅溪不合”,“五溪应为酉溪、辰溪、巫溪、武溪、溆溪。”这里新增的“溆溪”又名溆水、叙水或序水。
辰溪县志》载清人所著《九江五溪考》说:“从酉达于沅者则古之满溪,今讹为明溪者也,源于永顺土司贺虎山,与雄、溆、辰、酉合为五溪”;“五溪之外,有朗溪、武溪、龙溪、桂溪,合之则总称为九江”。这里的“五溪”去掉了武溪,肯定了溆溪和满溪。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满溪”是指发源于永顺的月溪,而前面所提“满溪”则是指流经靖州的朗溪。
又有学者认为,今沅水上游之巫水、渠水并非古五溪之中的雄溪、樠溪,古五溪地域恐只限于沅水中游西部一带:雄溪、樠溪应是今沅陵境内的大晏溪和明溪。[7-8]
总之,除酉溪、辰溪无异注外,其它还有㵲溪、武溪、樠溪、明溪、朗溪、雄溪、熊溪、巫溪、沅溪、蒲溪、溆溪等十二条溪。[6]

文学典故

播报
编辑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④直到夜郎⑤西。
【注释】
①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唐代诗人,作品有《李太白集》。
龙标,唐朝县名(今湖南黔阳)。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
③五溪:今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
④随风:有的版本写作“随君”。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等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国。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诗中指湖南的夜郎(与黔阳邻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