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从父

[cóng fù]
汉语词汇(亲属)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相当于《尔雅·释亲》中的从祖父。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从父的对立称谓:从子(旧义)→堂侄
从父作介宾短语,句中作状语,原义古汉语义):❶跟从父亲。❷跟随父亲。
“从父”作为某些亲属称谓的词缀,表示具有共祖父一层的关系等。如从父昆弟。类似的用法如“从祖”。
中文名
从父
拼    音
1.cóng fù2.zòng fù[1]
常用义
中古常用的宗亲称谓
源    出
1.《礼记》2.《汉书[15]
划    分
从伯从叔
常用领域
礼学史学、姓氏谱牒学金石学
对称称谓
从子从女
相关称谓
、伯叔父、族父从母
繁    体
從父

亲属名词

播报
编辑

基本信息

拼音
zòng fù(古音)[2];cóng fù
起源
战国或两汉《尔雅》
同义称谓
从祖︱父、堂伯叔父
盛行
服制
没落
唐宋时期

释义

  • 古述
尔雅·释亲》:“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郝懿行的义疏:“云父之从父弟者,是即父之世父、叔父之子也,当为从父。”[3]
  • 今释
【从父本义】中古时期,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称之为从父。作良才为独立称谓词的“从父”相当于《尔雅·释亲》中的”从祖父“。[3-5]
【从父裹义】由于古时语言的地域习惯等因素,有人也将比“从父本义”血缘隔得更远的“父辈”笼统地称为从父。例证暂不祥。[3-5]
中古“从父”的基本用法
曾祖父
从祖
从父
从祖兄弟(等《尔雅》中的从祖晜弟)
祖父
伯父、叔父
从父兄弟(等《尔雅》中的从父晜弟)
自己
注:与父同一辈的称谓,由近及远,依次是“父→伯父、叔父→从父”。如下例1.1条和例2.2条。
  • 最早出处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胜〖夏侯胜〗从父子建,字长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
三国志·魏志》: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叔父立为骑都尉,从父芝〖郭芝〗为虎贲中郎将
  • 划分
据从父、父亲的年龄大小,又可细分成两种:年长于父者又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从伯意即堂伯,从叔意即堂叔

典例注析

1.1)《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魏明帝之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叔父立〖郭立〗为骑都尉,从父芝〖郭芝〗为虎贲中郎将[6]
1.2)《三国志·魏志·李典传》:典从父乾〖李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6]
1.3)《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龙辣连守。[6]
1.4)《三国志·周瑜传》: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周景〗,景子忠〖周忠〗,皆为汉太尉。父异〖周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周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6]
东汉-三国庐江舒县周氏
高祖
曾祖
祖辈
父辈
平辈
子侄辈
周兴
周景
周崇
周晖
不祥
不祥
周异
周瑜之兄
周瑜
周循
周胤
周氏
附:周荣,尚书令。周兴,尚书郎。周异,洛阳令。注:周尚父亲之名不祥;周异父亲之名也不祥。
注:《周瑜传》中“从祖父”之意不同于《尔雅》中“从试套捉祖父”,而应与《尔雅》中“从祖祖父脚符祝”同义,与“从祖”同义。
1.5)《三国志·吴志·朱异传》:权谓朱异从父骠骑将军据〖朱据〗。[6]
2)《晋书》:是岁,仇池杨国为其从父俊〖杨俊〗所杀,俊自立。[7]
3)《宋书·列传第五十八·氐胡 》:“征西将军桓温表国〖杨国〗为镇北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国子安〖杨安〗为振威将军、武都太守。十二年,国从父杨俊复杀国自立,安奔苻生,俊遣使归顺。”[5]
4.1)《魏书》:“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韶〖李韶〗之族弟。早有盛名 ,时人号曰神童。从父司空冲雅所叹异,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己子。 ”[8]
4.2)《魏书》:[长孙道生]及年老,颇惑其妻孟氏,以此见讥。与从父嵩〖长孙嵩〗俱为三公,当世以为荣。[8]
5)《周书·柳霞传》:其(指柳霞)世父庆远〖柳庆远〗特器异之。[柳庆远]谓霞曰:“吾(此吾当指柳世隆)昔伯父太尉公,[柳世隆,非柳元景,未见元景说过此类话]尝语吾(此吾当指柳庆远)云:‘我昨梦汝登一楼,楼甚峻丽,吾(此吾当指柳世隆)以坐席与汝(此汝当指柳庆远) 。汝后名宦必达,恨吾不及见耳。’吾(此吾当指柳庆远)向聊复昼寝,又梦将昔时座席还以赐汝。汝之官位,当复及吾。特宜勉励,以应嘉祥也。”……霞乃辞詧〖萧詧〗曰 :“陛下中兴鼎运,龙飞旧楚。臣昔因幸会,早奉名节,理当以身许国,期之始终。自晋氏南迁,臣宗族盖寡。从祖太尉(指柳元景)、世父仪同(指柳庆远)、从父司空(指柳世隆),并以位望隆重,遂家于金陵。……”[5]
辨析:“吾昔逮事伯父太尉公”,太尉指柳元景,此处的“吾”不是庆远,而是世隆。原因是元景亡故时庆远只有七八岁,这么年幼便在元景下效力不大可能。“尝语吾”前的主语未说明,《梁书》记载庆远的从兄世隆曾对庆远讲起梦到太尉把席褥赐给他,世隆又梦到把席褥给庆远。做梦将坐席赐给庆远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柳世隆,未见柳元景有此类记载。 柳庆远对柳霞说的“吾-耳”这段话,很像世隆曾对庆远说过的话,不加说明就会误解了。[18]
河东解县柳氏
柳恬
柳凭
柳元景(太尉)
柳庆宗
柳嗣宗
柳纂
柳成宗
柳季宗
柳僧珍
柳叔宗
柳世隆(司空)
柳悦
柳叔仁
柳庆远(仪同)
不祥
柳先宗
不祥
不祥
柳光世
柳欣慰
附:柳卓,晋汝南太守。柳恬,西河太守。柳凭,冯翊太守。柳元景,赠使持节、都督南豫、江二州诸军事、太尉侍中、刺史、国公如故。柳叔珍,宋员外散骑常侍、义阳内史。柳叔仁,车骑司马梁州刺史,黄门郎,宜阳侯。柳僧珍,卫军谘议参军。柳世隆,赠司空,班剑三十人,鼓吹一部,侍中如故。谥曰忠武。柳庆远,可赠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鼓吹、侯如故。柳季远,梁临川王谘议参军、宜都太守。
参考资料:[17]
6)《南史》卷十九:谢裕字景仁,朗验辨弟允之子、而晦〖谢晦〗从父(按,曾祖的兄弟的孙子,裹义)也。名与宋武帝讳同,故以字行。允字令度,位宣城内史。景仁幼为从祖安〖谢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唯景仁不至,年三十而方为著作佐郎[5][16]
7)清·纪昀凶炼《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任子田》:自言十五六时,偶为从父侍姬以宫词书扇,从父疑之,致侍姬自缢死,其魂讼于地下,子田奄奄卧疾,魂亦自追去,考问阅四五日,冥官庭鞫七八度,辨明出于无心,然卒坐以过失杀人,减削官禄,故仕途偃蹇如斯。[9]

附录

  • 从父子(附)
从父之子可称之为“从父子”。
8)东汉《汉书己拜宙·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胜〖夏侯胜〗从父子建〖夏侯建〗,字长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
9)《晋承店墓脚书》卷六十一《周浚传》:武帝(晋武帝)问浚〖周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周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周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7]
失讳
失讳
周裴
周浚
失讳(叔父)
周恢(叔父子)
失讳
周蕤(从父)
周馥(从父子)
辨注:9例中“叔父”与“从父”是对举的两个称谓词,表明西晋初年两者的含义有所区别,且此例中的从父、叔父属于“背称”用法。“从父子馥”应断句成“从父∣子∣馥”,直译为“从父之子周馥”,或意译为“再从兄弟周馥”。但据《晋书·周馥传》“馥……浚从父弟也。父蕤”记载,则周蕤系周浚的伯父/叔父,似与《晋书·周浚传》“臣……从父子馥”相左,周浚、周馥之关系在《晋书·周浚传》出于周浚的原话,当较为可靠。

介宾短语

播报
编辑

解释

从父(cóng fù):❶听从父亲。❷跟随父亲。从:听从;跟从,跟随。父:父亲。

典例

  • 听从父亲。
礼记·丧服·子夏传》: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10]
  • 跟随父亲。
1.1)《晋书·列传第二十八》:楚周楚,字元孙。起家参征西军事,从父入蜀,拜鹰扬将军、犍为太守。父卒,以楚监梁、益二州、假节,袭爵建城公。[7]
1.2)《晋书》: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虞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时疆场阅武,人争视之,溥未尝寓目。[7]
1.3)《晋书》:黄泓,字始长,魏郡斥丘人也。父沈黄沈,善天文秘术。泓从父受业,精妙逾深,兼博览经史,尤明《礼》《易》。性忠勤,非礼不动。永嘉之乱,与渤海高瞻避地幽州,说瞻曰:“王浚昏暴,终必无成,宜思去就以图久安。[7]
1.4)《晋书·桓石虔传》:从父在荆州,于猎围中见猛善被数箭而伏,诸督将素知其勇,戏令拔箭。[7]
2)《魏书·列传第十三》:“子彦长孙子彦,本名俊,有膂力。以累从父征讨功,封槐里县子。”[8]
分析:以上例句的语法结构均是“从父+动词”。

派生词

播报
编辑
“从父XX”、“XX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时,根据其形式,可将其分为前缀式和后缀式。[11]

前缀式

前缀“从父”首先表示一种关系,表示具有同一祖父的关系,作为前缀的“从父”不能断章取义地认为是对父辈某人的称呼;其次词素“从父”后加“兄弟”“昆弟”等词来描述自己与另一人的辈分距离。[11]有:
  • 从父昆弟,与后来的堂兄弟属同义称谓。[12]从父兄,与后来的"堂兄"属同义称谓。从父弟,与后来的“堂弟"属同义称谓。从父姊妹从父姐妹,伯父、叔父之女。与"堂姐妹"属同义称谓。
  • 从父兄子,从父兄之子,即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孙而其父年长于己。与"堂侄"属同义称谓。从父弟子,从父弟之子,即伯父/叔父之孙而其父年幼于己。亦与"堂侄"属同义称谓。
  • 从父妹婿,从父妹的丈夫,略同今之“堂妹夫”。[11][13-14]

后缀式

再从父,曾祖父的亲兄弟的孙子。与后世的族父属同义称谓。[11]

同类词缀

前缀“从祖”,如《尔雅·释亲》中的从祖祖父从祖父、从祖兄弟以及史籍中的从祖兄、从祖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