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696年

年份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696年,农历丙申年(猴年)。武周万岁通天元年。[1]素罗汗山之战中武周大败,吐蕃论钦陵要求割让安西四镇和突厥十姓之地,武则天坚决不许,并采用离间计诛杀论钦陵。不久,大食(阿拉伯帝国)遣使献上象征权威的狮子,但被认为专吃肉不宜饲养,于是被武则天直接退回。
中文名
696年
别    名
万岁登封元年
纪    年
万岁通天元年[1]

历史大事

播报
编辑
战嚷境素罗汗山之催备糊驼战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王孝杰等与吐蕃大将论钦陵、赞婆交战于素罗汗山,遭遇大败。论钦陵提出罢免安西四镇驻兵,并瓜分十姓突厥之地的议和方案。武则天坚决不许,并用离间计诛杀论钦陵。[2-4]
改元万岁通天
万岁登封元年(六九六)三月十六日,以洛阳新明堂建成,改元万岁通天。新明堂规模比前稍小,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凤后为大风所损,代之铜火珠,群龙捧之。明堂之下环绕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号曰通天宫。
退请甩回阿拉伯狮子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大食谜乘战(阿拉伯帝国)皇帝阿卜杜勒·马利克遣使抵达神都(今洛阳),献上象征权威的狮子。武周上下认为狮子专吃肉,不宜饲养,于是武则天将其退回。[5]
契丹李尽忠反
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尽忠乃契丹酋长窟哥之孙,窟哥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率部内附,唐授之为左领军将军兼松漠都督府都督,无极县男,赐姓李。尽忠承之,为左武卫大将军。万荣乃契丹别部酋长孙敖曹曾孙,敖曹武德四年(六二一)内附,唐授为云麾将军,行辽州总管。万荣垂拱初(六八五)授右玉钤卫将军,归诚州刺史,封永乐县公。尽忠为万荣妹夫,皆居于营州城旁。时契丹饥,营州都督赵翙不加赈给,视酋长如奴仆,漫加侵侮,二人怨,遂起兵反,杀赵翙,占营州(今辽宁朝阳),进攻河北。尽忠自称无上可汗,兵至数万。则天怒,改尽忠为尽灭,万荣为万斩。五月二十五日,遣左鹰扬卫大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等二十八将讨击契丹。七月,以春官尚书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涛为副,以备契丹。八月,两军战于西硖石谷。契丹诈称饥寒不能自存,俟官军至而降,释营州俘虏引官兵深入。大将曹仁师、张玄遇等信之,弃步卒,率轻骑先进,至西硖石谷,遭契丹伏击,玄遇等被飞索缚擒,其余将卒皆死山谷。契丹得军印,又诈为牒,逼玄遇等签署,令官军总管燕匪石率兵速赴山谷,匪石得牒,昼夜兼程,人困马乏,中道遭契丹伏击,全军皆没。九月,则天下制,发囚徒,募庶士家奴骁勇者击契丹,以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指挥讨击。十月,契丹李尽忠死,东突厥可汗默啜乘机击之,俘尽忠、万荣妻子。万荣继领契丹之众,重振军势,遣别将骆务整、何阿小等复攻冀州(今河北冀县),杀刺史陆宝积及吏民数千人,又攻瀛州(今河北河间)。
突厥默啜击契丹
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九月,东突厥可汗默啜遣使入朝,请归河西降户,率部落兵马为愚凶地国家讨击契丹。则天许之,遣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左卫郎将摄司宾卿田归道册授默啜为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十月,默啜率兵袭契丹据地松漠(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俘掠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妻子及辎重以归。则天以其有功,加授默啜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刘思礼案结,族诛朝士三十六家
凤阁舍人王勮兼天官待郎时,用刘思礼为箕州刺史。思礼学相人术,以为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有天命,己当位至太师,因共綦连耀谋反。于是阴结朝士,托相术以拉拢人,劝人辅佐綦连耀以取富贵。西京明堂尉吉顼亦闻其谋,以告东都合宫尉来俊臣。俊臣上变,武后使河内王武懿宗推之。懿宗自天授(六九0)以来,数次鞫狱,喜诬陷人,时人以为周(兴)、来(俊臣)之亚。既受推鞠之命,乃故宽思礼于外,使广引朝士而免其死。思礼因诬攀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孙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潘,以及王勮、兄泾州刺史勔、弟监察御史助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内名士,穷楚毒以成其狱。万岁通天二年(六九七)正月二十四日案结,皆族诛之,亲党连坐流窜者千余人。诸人既诛,然后收思礼,思礼大悔,然已无及。
三珠树
王勮,龙门人。父福畤,习旬旋祖通,兄弟六人,曰勔、勮、勃、助、劼、劝,皆有才名。勔、勮、勃早成,杜易简誉之为“三珠树”。勮第进士,长寿(六九二至六九四)中为凤阁舍人,时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忘载册文,勮召五吏,命执笔分写,勮同时口授而辞粲然。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以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思礼谋反,诬引勔、勮、助(时勃、仔趋劼、劝早卒),致族诛,人皆冤之。
二张入侍武篮局讲后
张易之,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成(太宗时官至太子少傅)族孙。与弟昌宗皆年少,美姿容,晓音律。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太平公主先荐昌宗入侍武后于禁中,昌宗复荐易之,于是兄弟皆得幸。常傅朱粉,衣锦绣,侍太后侧。昌宗人称“六郎”,累迁散骑常侍;易之称“五郎”,官司卫少卿。太后年已七十四,二张之宠远过薛怀义。其母臧氏、韦氏,俱拜太夫人,赏赐不可胜纪,仍敕凤阁侍郎李迥秀(不久拜相)为臧氏私夫。而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亦恭候二张门庭,互相勾结,至死宠不衰。

通鉴记载

播报
编辑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万岁通天元年(丙申,公元六九六年)
腊月,甲戌,太后发神都;甲申,封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天下百姓无出今年租税;大酺九日。丁亥,禅于少室;己丑,御朝觐坛受贺;癸巳,还宫;甲午,谒太庙。
右千牛卫将军安平王武攸绪,少有志行,恬澹寡欲,扈从封中岳还,即求弃官,隐于嵩山之阳。太后疑其诈,许之,以观其所为。攸绪遂优游岩壑,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太后所赐及王公所遗野服器玩,攸绪一皆置之不用,尘埃凝积。买田使奴耕种,与民无异。
春,一月,甲寅,以娄师德为肃边道行军副总管,击吐蕃。己巳,以师德为左肃政大夫,知政事如故。
改长安崇尊庙为太庙。
二月,辛巳,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黄帝,灵妃为天中黄后;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神为玉京太后。
三月,壬寅,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唐兵大败;孝杰坐免为庶人,师德贬原州员外司马。师德因署移牒,惊曰:“官爵尽无邪?”既而曰:“亦善,亦善!”不复介意。丁巳,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后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珠,群龙捧之,号曰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
大食请献师子。姚璹上疏,以为:“师子专食肉,远道传致,肉既难得,极为劳费。陛下鹰犬不蓄,渔猎悉停,岂容菲薄于身而厚给于兽!”乃却之。
以检校夏官侍郎孙元亨同平章事。
夏,五月,壬子,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尽忠,万荣之妹夫也,皆居于营州城侧。文翙刚愎,契丹饥不加赈给,视酋长如奴仆,故二人怨而反。乙丑,遣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之。秋,七月,辛亥,以春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璹副之,以备契丹。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
尽忠录自称无上可汗,据营州,以万荣为前锋,略地,所向皆下,旬日,兵至数万,进围檀州,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击却之。
八月,丁酉,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与契丹战于硖石谷,唐兵大败。先是,契丹破营州,获唐俘数百,囚之地牢,闻唐兵将至,使守牢?绐之曰:“吾辈家属,饥寒不能自存,唯俟官军至即降耳。”既而契丹引出其俘,饲以糠粥,慰劳之曰:“吾养汝则无食,杀汝又不忍,今纵汝去。”遂释之。俘至幽州,具言其状,诸军闻之,争欲先入。至黄麞谷,虏又遣老弱迎降,故遗老牛瘦马于道侧。仁师等三军弃步卒,将骑兵轻进。契丹设伏横击之,飞索以纟?玄遇、仁节,生获之,将卒死者填山谷,鲜有脱者。契丹得军印,诈为牒,令玄遇等署之,牒总管燕匪石、宗怀昌等云:“官军已破贼,若至营州,军将皆斩,兵不叙勋。”匪石等得牒,昼夜兼行,不遑寝食以赴之,士马疲弊;契丹伏兵于中道邀之,全军皆没。
九月,制:“天下系囚及士庶家奴骁勇者,官偿其直,发以击契丹。”初令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以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契丹。
右拾遗陈子昂为攸宜府参谋,上疏曰:“恩制免天下罪人及募诸色奴充兵讨击契丹,此乃捷急之计,非天子之兵。且比来刑狱久清,罪人全少,奴多怯弱,不惯征行,纵其募集,未足可用。况当今天下忠臣勇士,万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待诛,何劳免罪赎奴,损国大体!臣恐此策不可威示天下。”
丁巳,突厥寇凉州,执都督许钦明。钦明,绍之曾孙也;时出按部,突厥数万奄至城下,钦明拒战,为所虏。
钦明兄钦寂,时为龙山军讨击副使,与契丹战于崇州,军败,被擒。虎将围安东,令钦寂说其属城未下者。安东都护裴玄珪在城中,钦寂谓曰:“狂贼天殃,灭在朝夕,公但励兵谨守以全忠节。”虏杀之。
吐蕃复遣使请和亲,太后遣右武卫胄曹参军贵乡郭元振往察其宜。吐蕃将论钦陵请罢安西四镇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元振曰:“四镇、十姓与吐蕃种类本殊,今请罢唐兵,岂非有兼并之志乎?”钦陵曰:“吐蕃苟贪土地,欲为边患,则东侵甘、凉,岂肯规利于万里之外邪!”乃遣使者随元振入请之。
朝廷疑未决,元振上疏,以为:“钦陵求罢兵割地,此乃利害之机,诚不可轻举措也。今若直拒其善意,则为边患必深。四镇之利远,甘、凉之害近,不可不深图也。宜以计缓之,使其和望未绝则善矣。彼四镇、十姓,吐蕃之所甚欲也,而青海、吐谷浑,亦国家之要地也,今报之宜曰:‘四镇、十姓之地,本无用于中国,所以遣兵戍之,欲以镇抚西域,分吐蕃之势,使不得并力东侵也。今若果无东侵之志,当归我吐谷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则五俟斤部亦当以归吐蕃。’如此则足以塞钦陵之口,而亦未与之绝也。若钦陵小有乖违,则曲在彼矣。且四镇、十姓款附岁久,今未察其情之向背,事之利害,遥割而弃之,恐伤诸国之心,非所以御四夷也。”太后从之。
元振又上言:“吐蕃百姓疲于徭戍,早愿和亲;钦陵利于统兵专制,独不欲归款。若国家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命,则彼国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大举其徒,固亦难矣。斯亦离间之渐,可使其上下猜阻,祸乱内兴矣。”太后深然之。元振名震,以字行。
庚申,以并州长史王方庆为鸾台侍郎,与殿中监万年李道广并同平章事。
突厥默啜请为太后子,并为其女求昏,悉归河西降户,帅其部众为国讨契丹。太后遣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左卫郎将摄司宾卿田归道册授默啜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知微,立德之孙;归道,仁会之子也。
冬,十月,辛卯,契丹李尽忠卒,孙万荣代领其众。突厥默啜乘间袭松漠,虏尽忠、万荣妻子而去。太后进拜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孙万荣收合馀众,军势复振,遣别帅骆务整、何阿小为前锋,攻陷冀州,杀刺史陆宝积,屠吏居数千人;又攻瀛州,河北震动。制起彭泽令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畏契丹猝至,悉驱百姓入城,缮修守备。仁杰至,悉遣还农,曰:“贼犹在远,何烦如是!万一贼来,吾自当之。”百姓大悦。时契丹入寇,军书填委,夏官郎中硖石姚元崇剖析如流,皆有条理,太后奇之,擢为夏官侍郎。
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擢拜左台殿中侍御史,远近闻者无不相贺。鹿城主簿宗城潘好礼著论,称有功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设客问曰:“徐公于今谁与为比?”主人曰:“四海至广,人物至多,或匿迹韬光,仆不敢诬,若所闻见,则一人而已,当于古人中求之。”客曰:“何如张释之?”主人曰:“释之所行者甚易,徐公所行者甚难。难易之间,优劣见矣。张公逢汉文之时,天下无事,至如盗高庙玉环及渭桥惊马,守法而已,岂不易哉!徐公逢革命之秋,属惟新之运,唐朝遗老,或包藏祸心,使人主有疑。如周兴、来俊臣,乃尧年之四凶也,崇饰恶言以诬盛德;而徐公守死善道,深相明白,几陷囹圄,数挂网罗,此吾子所闻,岂不难哉!”客曰:“使为司刑卿,乃得展其才矣。”主人曰:“吾子徒见徐公用法平允,谓可置司刑;仆睹其人,方寸之地,何所不容,若其用之,何事不可,岂直司刑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