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律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66law.cn提供.
故意伤害罪刑法条文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目录

  • 1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

    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

    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还明确规定了下列以故伤害罪定罪处罚的情形:   1.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依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2.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致人伤残的,按照故意伤害罪定罪从重处罚。   3.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的,依照故意伤害罪定罪从重处罚。   4.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的,依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5.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依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6.非法组...

    阅读全文

最近更新:2022-08-10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专题
我有疑问咨询律师专业律师解答
  • 取保候审的担保人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2024-07-01

    取保候审的担保人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只有符合该法第67条所列举条件者方可申请取保候审,并且须提交保证人或者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作为担保措施。 对取保候审保证人所需具备的具体条件,《刑事诉讼法》第69条对此进行了详尽且细致的说明,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保证人需与案件本身没有直接关联; (2)保证人自身应当具备履行保证义务的能力; (3)保证人本人应该始终保持着享受政治权利及人身自由未受到任何限制的状态; (4)保障人在司法程序中有固定居址以及稳定的收入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完全符合以上全部条件的自然人才能担当起取保候审的保证人角色。 同时,一旦担任此项职责,保证人就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刑事诉讼法》第68条所规定的各项义务,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严重者甚至可能触犯刑法而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详情]

  • 共同犯罪是否可以申请取保候审?量刑标准又是什么呢?2024-07-01

    根据以上内容,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针对涉案的共同被告人,如若其满足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则可依法准许其接受取保候审,此期间需要由被取保人支付保证金或者寻找保证人作为担保措施。 如若符合取保候审的各项条件,当事人便可提出申请并按程序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以下是关于取保候审的相关事项: 对于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被告人; 对于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害性增加的被告人;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也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的被告人; 以及在羁押期限届满后,案件仍未审理完毕,需要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被告人。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详情]

  • 诈骗罪名一经证实是否应在逮捕后释放回来2024-07-01

    若经查验,其证据并不充分,那么便可对其予以释放。 与此相较而言,批捕则通常表明已有足够的犯罪证据证明其罪行,因而一般情况下进行释放是极少发生的。 当犯罪嫌疑人历经逮捕程序之后,当由人民检察院于审查起诉阶段进行再次审视,如若发现证据不足以支持起诉条件,且依据刑法规定应不予起诉、无需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那么便可将犯罪嫌疑人释放。[详情]

  • 死刑缓期执行一定会受到减刑限制吗2024-07-01

    关于死刑缓期执行一定会受到减刑限制吗的问题,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死缓其实并不总是意味着必须受到限制减刑的待遇。 对于那些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是由于累犯的原因,或者是由于犯下了诸如谋杀罪、强奸罪、抢劫罪、绑架行为、纵火罪和爆炸罪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罪行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以及因为与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相关联的某些行为而被判死缓的人,人民法院是有权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及其他因素来权衡之后,同时对这些犯罪分子做出是否限制减刑的决定。 【法律依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如果在缓期执行期间内没有出现故意犯罪的情形,那么在两年期满之日起,将被减为无期徒刑; 但是如果在此期间有显著的立功表现,人民法院同样有权在期限满之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反之,若缓期执行期间有故意犯罪的情况,且情节恶劣的,应在事后向最高人民法院进行申请复核,从而最终决定是否执行死刑。 然而,对于因故意犯罪而未执行死刑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的时间将会被重新计算,并需向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备案。 对于那些获得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为犯有谋杀、强奸、抢劫、绑架、纵火、爆炸、投掷危险物品或涉及有组织性暴力犯罪活动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人民法院将在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等因素之后,决定是否对他们实施限制性的减轻刑罚措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