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金乡(今属山东)送别韦八回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抒写了作者西望京华、思君念国之意。全诗用语自然,构思奇特,形象鲜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名称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作    者
李白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题    材
送别诗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⑴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篮笑嫌恋。《元和郡县志》卷十河南道兖州金乡县:“后汉于今兖州任城县西南七十五里置金乡县。”韦八:生平不详,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天宝元年(742年)改称西京。
⑵客:指韦八。
⑶咸阳:指祖章长安。
⑷不可道探付遥束体判:无法用语言表达。
⑸望望:瞻望狼姜,盼望。鲍照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连山眇烟雾,长胶洪她波回难依。”[2]

白话译文

我是在这里欢迎您这位来自长安的客人,今天又要送您回到长安去。我也是来自长安,我的心常常随狂风西去,飘落在长安巷陌连市希的寻常草树上。我此时此刻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此次一别放端屑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遇?您西去的身影已渐渐消逝,我只望见遮掩群山的烟雾弥漫而起![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这首诗是李白去朝居东鲁时的作品,当作于天宝八载(749年)。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遇友人韦八回长安,写了这首送别诗。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这首诗作于天宝五载(746年)李白离朝之后,所据“狂风”一句。然亦有人认为是安史乱后所作,如朱谏注及唐汝询唐诗解》等。若定为安史乱后所作,则与李白行迹有违。[3-4]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交待了被送者的行踪。从这两句来看,韦八可能是暂时来金乡做客的,所以说“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这两句诗像说家常话一样自然、朴素,好似随手拈来,毫不费力。三四两句写送别者,即诗人自己对长安的强烈思念之情。这两句平空起势,想象奇特,形象鲜明,是诗人的神来之笔,而且带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诗人因送友人归京,所以想到长安,他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神奇、别致、新颖、奇特,写出了送别时的心潮起伏。“狂风吹我心”一定是送别时真有大风伴行,而主要是状写送别时心情激动,如狂飚吹心。至于“西挂咸阳树”,把人们常说的“挂心”,用虚拟的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咸阳”实指长安,因上两句连用两个长安,所以这里用“咸阳”代替,避免了辞语的重复使用过多。这两句诗虽然是诗人因为送别而想到长安,但也表达出诗人的心已经追逐友人而去,很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别的心情。“此情不可道”二句,话少情多,离别时的千种风情,万般思绪,仅用“不可道”三字带过,犹如“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最后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目送友人归去的情景。当友人愈去愈远,最后连影子也消失时,诗人看到的只是连山的烟雾,在这烟雾迷蒙中,寄寓着诗人与友人别后的怅惘之情。“望”字重叠,显出伫望之久和依恋之深。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其中“狂风吹我心”二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整首诗中,如奇峰壁立,因而使此诗平中见奇。正是这种“想落天外”的艺术构思,显示出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4-5]

名家点评

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评此诗:“太白此诗因别友而动怀君之思,可谓身在江海,心存魏阙者矣。”
高棅批点唐诗正声》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二句:“词理清真,细绘者不能道。”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二句:“奇逸。”
刘熙载艺概》评此诗:“平中见奇。”[2][4]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李白像[6]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