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锡金邦

印度一级行政区
收藏
0
0
同义词锡金(锡金)一般指锡金邦
锡金邦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属于印度的一个邦,面积7096平方公里,海拔超过1500米,人口约72.57万人,居民信奉婆罗门教佛教。锡金曾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1975年在印度的操纵下,锡金举行全民投票,废除锡金王国,加入印度,第12代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
中国古籍中,锡金称为哲孟雄。清朝期间,哲孟雄是西藏的藩属国,锡金与中国西藏不丹尼泊尔接壤。南部为肥沃的谷地,属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中文名
锡金
外文名
Sikkim
别    名
哲孟雄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印度
面    积
7096 km²
政府驻地
甘托克
气候条件
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725688(2020年)
著名景点
干城章嘉峰
机    场
锡金帕雍机场[3]
方    言
通用印地语锡金语尼泊尔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人口密度
85.6人/平方公里(2011年)
主要民族
尼泊尔族、锡金族、雷布查族
主要宗教
红教印度教
货    币
印度卢比
时    区
UTC+5:30
特    产
麝香鹿茸天麻贝母
成立时间
1975年
首    府
甘托克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古代历史

历史
古代中国称锡金为哲孟雄(Dremojong)。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润达拳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称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
公元7世纪,哲孟旬采奔雄是吐蕃(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锡金国王与美国王后
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
锡金流传很多神话,但世袭君主国成立前的历史记载不多。之前锡金是雷布查族的居住地,他们多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山坡地带。锡金是个富于神话和传奇的国度,有关古代的史料,留传下来的很少。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代国王是蓬楚格·纳姆伽尔,其曾祖父是西藏的贵族古鲁·塔希。

建立王朝

锡金王室国王
1642年,蓬楚格登上锡金王位,在他统治下,雷布查人与锡金人融洽相处,从事畜牧和农耕。蓬楚格宣布佛教为国教,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
他将首都建在甘托克,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沙古(相当于县)治理。第三代国王查多尔·纳姆伽尔(1700-1717年在位)建造了佩玛扬策寺,还为雷布查人发明了字母船协整。

尼泊尔入侵

锡金周边示意图
1787年尼锡战争爆发,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攻占锡金当时的首都拉达孜,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作为宗主的达赖喇嘛将此地赐给他使用,这也就是后来的亚东。廓尔喀军队继续向西藏推进,一度占领整个后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结果第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与第八世达赖喇嘛向清政府请求援军。

清军援助

当时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两次用兵,最后由福康安海兰察统率清军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击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郊。廓尔喀军队在挫败清军前锋后随即请降,从此成为中国的藩属,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件。
清军击退尼泊尔后锡金本欲收复其失土,但这时尼锡战争中假意援助锡金的不丹军队突然攻击锡金,导致本来就已经被廓尔喀人打得溃不成军的锡金腹背受敌,结果锡金在提斯塔河谷地以西的大片领土仍然沦于尼泊尔之手,而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领土则被不丹占领,锡金只保有提斯塔河上游的领土,比锡金邦大不了多少的区域。

英国入侵

1835年英国人割据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
1861年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
锡金卫星图
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
1888年,英国出兵西藏,攻占隆吐山亚东等要隘。中国清廷一意妥协,速派驻藏帮办大臣升泰前去议和。
1890年2月27日,升泰与英国驻印度总督兰斯顿(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共八款。主要内容为:清廷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游牧、通商等问题,留待日后再议。由此锡金被英国“保护”。
1893年12月5日,又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解决游牧、通商等问枣殃题。
19世纪,英国殖民者鼓励大批尼泊尔人移居锡金南部,被称为锡金―尼泊尔人。他们砍伐森林,开垦稻田。

英国返还政权

1918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交还给塔希·纳姆伽尔国王。塔希国王实行许多经济和社会改革,废辨断懂巴除各种无偿劳役,彻底检查税收制度,废除地主的行政和司法职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被印度吞并

印度军队监视下的锡金藏传佛教徒
1947年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受印度扶持的锡金国家大会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改革”。同年5月9日,国家大会党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锡金王族强烈反对,群众运动也日渐兴起。
1949年6月初,印度以派兵进驻锡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职权,几永匪并派政治专员对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进行全面的控制。
1950年成为印度的被保护国
翌年7月又使锡金议会通过《政府法》,规定锡金政府可参加印度的政治机构。9月印度议会又通过宪法,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
1968年8月,甘托克发生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锡金的第12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伽尔(1963年―1982年在位)提出锡金要锡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锡条约。
1973年4月,印度军队开进锡金甘托克,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锡金协定》,规定印度政府不仅对锡金的国防和外交“负完全责任”,而且对锡金的内政和经济“负责”。该协定削弱国王权力,使锡金的内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

印度统治

1974年6月20日,锡金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垫旬宙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院催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1975年2月3日,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
1975年4月,印度政府再次出动军队解散锡金的王宫卫队,软禁国王并使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同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又为此举行了“全民投票”,决定锡金的未来,过后4月23日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1982年1月29日,被废黜的锡金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在美国纽约逝世,王储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即位,成为原锡金第十三代国王,他宣布印度对原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2]
印度政府吞并锡金后为防锡金邦再独立,所以每年都拨一笔补助款项给锡金邦,所以一般说来锡金邦要比近邻孟加拉国要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2]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锡金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锡金邦东面与不丹毗邻,西面与尼泊尔接壤,北面与中国西藏交界,南面与本国西孟加拉邦邻接。

地形

地形
锡金邦境内多山,平坦地区很少。土地几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各地海拔差异大。全境西、北、东三面被高山围绕,如马蹄形。东部是栋基亚山脉,西部以辛加利山脉与尼泊尔为界,辛加利山脉上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位于尼泊尔和印度边界上。全境为蒂斯达河流域,蒂斯达河被视为锡金邦的“母亲河”。

气候

锡金邦风光
因各地海拔差异大,气候差异亦大。全境除北部边境地区外降水充沛,属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000毫米至4000毫米。通常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属于晴朗天气,而3月会开始出现雷暴雨迹象,到了6月至9月则由于西南季候风的存在而多转变为雨季。

能源

水力资源丰富,共有大小水电站21个。

人口

播报
编辑
锡金邦人口61.06万,75%为尼泊尔族,其余为锡金族和雷布查族等,信奉喇嘛教印度教
人口
锡金邦人口主要分布于中、西及南部。民族主要包括尼泊尔移民(占人口75%)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如:菩提亚人(又称锡金族占16%)、雷布查族(占13%)、藏族等。
雷布查族是锡金最早的居民,属来自亚洲东部的黄色人种。在8世纪前,他们就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地带。菩提亚族最初居住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康区一带,因在17世纪建立了锡金历史上的首个王国而成为当地的早期统治者。而尼泊尔族移民则是在19世纪锡金沦为英国殖民地时,因为开发需要才被英国殖民政府大量引入到锡金南部的。

语言

锡金邦有十一种官方语言尼泊尔语不丹语、雷布查语、林布语、尼瓦尔语、拉伊语、古隆语、苏努瓦尔语、塔芒语、雪巴语、英语是文书用语。

宗教

锡金风光
锡金族人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中的红教,而尼泊尔族人与印度人(移民)则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另外,雷布查族人当中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小部分信奉基督教。

地区象征

播报
编辑

邦旗

锡金王国国旗
锡金王国国旗的旗地为白色,四周有红色宽边,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中央是一个法轮。锡金被称为“山顶王国”,国旗四周的红边象征这个国家周围由巍峨雄壮、起伏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环绕;法轮是佛教的圣物,既表示锡金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家,又象征世间万物轮转相传,繁荣进步。

邦徽

邦徽
锡金邦徽是罗伯特·泰勒在1877年为锡金王朝设计的欧洲风格,相连的十二个环和围绕的莲花象征纯洁,顶部欧式风格的头盔上的海螺代表信仰,飞龙象征王室,底部铭文为:“如意宝啊,莲花呦。”

经济

播报
编辑
锡金邦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森林资源运输业。旅游业及农业也很重要。矿物资源主要有铜、褐煤、铀、黄铁、石墨和石灰石等,其中铜和褐煤蕴藏量丰富。森林面积占该邦的总面积36%。林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名贵药材麝香、鹿茸、天麻和贝母等。锡金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稻谷、玉米、青稞、马铃薯和小豆等。水力资源丰富。有肥皂、皮革、火柴、编织、水果加工、酿酒等手工业。全国有碎石路1700多公里。

林业

森林约占锡金邦的36%,其中有很多适合造木浆的针叶林

农业

生产稻谷、玉米、青稞、马铃薯、小豆蔻苹果、橙、兰花等。是世界主要小豆蔻出口地之一,年产量约2000吨。

畜牧业

锡金邦北部山谷地区居民以放养牦牛和羊为主。

工业

现有肥皂、皮革、火柴、纺织、水果加工、酿酒等工业和手工业。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交通
公路30多条,总通车里程约1500公里,其中500多公里为柏油路。

外交

播报
编辑
与中国关系
2003年,印度政府首次明确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4]
中国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
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与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间条件相对较好的陆路贸易通道,每年4月至10月适于人通过。山口距锡金邦首府甘托克54公里,距西藏亚东52公里,距拉萨429公里,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最短的通道。中国和印度于2006年7月6日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锡金邦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两国中断40多年的边境贸易。但由于印度政府官僚主义等因素,乃堆拉山口边贸发展阻滞。
乃堆拉山口
2015年6月21日,中国政府同意增开经乃堆拉山口的印官方香客朝圣新路线,表示新路线的开放将为加强锡金邦同中方合作创造新的机遇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