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鄄城县

[juàn chéng xiàn]
山东省菏泽市辖县
收藏
0
0
鄄(juàn)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北部,东接郓城县,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范县,毗邻,南接牡丹区。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18]。截至2022年10月,鄄城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32]。截至2022年末,鄄城县常住人口73.62万人。[33]
鄄城在春秋时期为卫国鄄邑,西汉初置县,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是战国时代军事家、思想家、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县境内既有尧帝陵、舜耕历山遗址、雷泽湖、孙膑墓、陈王读书台、苏御史牌坊等历史人文景观,也有鄄南战役战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等革命遗址,还有鲁锦、砖塑、斗鸡、斗羊等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砖塑、商羊舞、鲁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
2022年,鄄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3.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6.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8.99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3:32.9:54.2。[33]
中文名
鄄城县
外文名
Juancheng County
别    名
鄄邑古鄄
行政区划代码
371726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山东省菏泽市
地理位置
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北部
面    积
1032 km²
下辖地区
2个街道、15个镇
政府驻地
陈王街道
电话区号
0530
邮政编码
2746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73.62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尧王墓苏御史牌坊舜耕历山孙膑旅游城雷泽湖、庄子庙等
机    场
菏泽牡丹机场
火车站
鄄城火车站(京九线)
车牌代码
鲁R-K/J/Z
地区生产总值
293.53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上古
鄄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吕氏春秋》载:“尧茅埋付葬榖林,通树之。
《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于兖州之域。
《史记》载: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
《太平寰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榖林、历山、雷泽均在鄄城县境。
春秋
为卫国鄄邑,南为垂邑,东属古郕国地。
战国
属享料齐国甄邑[甄,读juàn,鄄的异体字],南为垂都,东属廪邱,东南有城阳。[21]
改鄄邑为甄城,于县东境置都关县,东南置城阳县,均属东郡。
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甄城而得名。
新凶炼莽
王莽改鄄城为鄄良。
为兖州济阴郡(治所定陶)鄄城县。
东汉末,曹操领兖州牧时移治于鄄城(今旧城)。
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
黄初三年(222年),改鄄城县为王国。
黄初四年(223年),改国为县。
黄初七年(226年),复为国。
太和六年(277年),改国为县。属曹魏之域兖州(治所廪丘)。
后汉兖州刺史治昌邑,后移治鄄,三国因之。又属东郡(治所濮阳)鄄城县。
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
先后属于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城阳县地。
北齐时省城阳县入鄄城县,北周因之。
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
开皇初年(581年),废濮阳郡、鄄城归属东平郡。
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从此始)治所在鄄城。于东南置雷泽县,西南置临濮县。
大业二年(606年),改郓州为东平郡,废濮州,省临濮县入鄄城、雷泽二县。
初属鄄城县,雷泽县地。
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濮州及临濮县,并在鄄城县置永定县,在雷泽县置长城、安邱2县。
武德八年(625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
贞观元年(627年),鄄城、临濮、雷泽3县属河南道。
天宝元年(742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
乾元元年(758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
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
梁,濮州属义成军节度使管辖。
唐,濮州属天平军节度使管辖。
晋、汉、州因之。
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临濮县、雷泽县地。
属山东西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隶属大明府濮州(治所鄄城)。
贞元二年(1154年),降临濮县、雷泽县为镇,其地并入鄄城县。
属东平路濮州。
至元五年(1268年),濮州直属中书省。
至元五年(13戏设洪39年),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
辣市初隶中书省濮州。
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所,属东昌府
洪武九年(1376年),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属地。
景泰二年(1451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故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境脚谜清
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朵棕局州地。
雍正八年(1730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
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并鄄城县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同年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同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八专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鄄城县解放。
1949年8月,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承店狼樱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12月,菏泽撤区设市,自此,一直属菏泽市管辖至今。[3]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1992年1月24日,将梁堂乡的万全庄、大赵庄、李楼、南庄、罗吴庄、魏庄、东赵庄、樊庄、东张庄、富春乡的苏屯、南宋庄、凤凰乡的孙店共12个行政区划归鄄城镇管辖。
1993年11月16日,撤销阎什口乡,设立阎什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4年12月29日,撤销什集乡,设立什集镇。
1996年12月29日,撤销箕山乡,设立箕山镇
2000年3月15日,撤销李进士堂乡,设立李进士堂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鄄城县撤销鲁王仓乡归属郑营乡,撤销临濮乡,设立临濮镇;撤销彭楼乡,设立彭楼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12月31日,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
2010年,撤销鄄城镇,设立古泉街道陈王街道。县人民政府驻古泉街道。
2013年,撤销大埝乡,设立大埝镇,镇驻地为原大埝乡驻地。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鄄城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32]鄄城县人民政府驻陈王街道。[19]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71726001000
371726002000
古泉街道
371726101000
371726102000
371726103000
371726104000
371726105000
371726106000
371726107000
371726108000
371726109000
371726110000
371726111000
371726112000
371726113000
371726200000
371726207000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北部,介于东经115°19′—115°43′,北纬35°22′—35°43′之间,南北37千米、东西32千米,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18],占全省面积的0.67%。北距首都北京510千米,东北至省会济南184千米,南到行署驻地菏泽38千米。[4]
鄄城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鄄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百里沃野,河流纵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土质分布为“南沙、中壤、北粘”。[1]

气候特征

鄄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无霜期207天,年均湿度73%,空气质量指数93。年平均气温13.5℃。平均日照时数2534.3小时,平均风速3.5米/秒。[5]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鄄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水量370方,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4倍,年降水量589.2毫米,属全国一类丰水区。[5]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鄄城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65884.35公顷(98.83万亩)
其中全部为水浇地,且全部是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
(二)种植园用地1296.73公顷(1.95万亩)
其中,果园863.82公顷(1.3万亩),占66.62%;其他园地432.91公顷(0.65万亩),占33.38%。
(三)林地6678.48公顷(10.02万亩)
其中,其他林地2554.2公顷(3.83万亩),占38.25%;乔木林地4124.28公顷(6.19万亩),占61.75%。
(四)草地115.69公顷(0.17万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85.08公顷(0.13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鄄城县只涉及内陆滩涂1个地类。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208.03公顷(28.81万亩)
其中,村庄用地14932.74公顷(22.40万亩),占77.74%;建制镇用地4107.91公顷(6.16万亩),占21.39%;采矿用地76.37公顷(0.11万亩),占0.4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91.01公顷(0.14万亩),占0.47%。
(七)交通运输用地2692.18公顷(4.04万亩)
其中,公路用地1687.92公顷(2.53万亩),占62.70%;铁路用地73.29公顷(0.11万亩),占2.72%;农村道路930.97公顷(1.40万亩),占34.58%。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894.81公顷(10.34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1869.54公顷(2.80万亩),占27.12%;水库水面277.96公顷(0.42万亩),占4.03%;坑塘水面430.48公顷(0.65万亩),占6.24%;沟渠2905.36公顷(4.36万亩),占42.14%;水工建筑用地1411.47公顷(2.11万亩)占20.47%。[24]

林业资源

鄄城县有林地40万亩,林木覆盖率37%,木材积蓄量18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木材30万立方米,剩余枝杈条及各种下角料35万立方米。[5]

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
鄄城县已探明的煤炭面积330平方千米,储藏量42.9亿吨,已列入国家开采计划。[5]
盐矿资源
董口镇夏庄盐矿位于董口镇夏庄村,在2007年10月二维物探中圈定的异常区,盐层分布面积34平方千米,主要在董口镇境内,预测储盐量400亿吨左右。经专家初步测算,矿层累计厚度约为33.5米,其中第一层6.2米、第二层16.1米,第三层8.9米,且含盐量均在95%以上,属于高纯度岩盐。[5]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22年末,鄄城县公安局户籍人口92.67万人,较上年减少0.72万人;全县常住人口73.62万人,较上年减少0.5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78%,同比提高0.9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841人,其中,一孩1651人,二孩2383人,三孩1576人,四孩及以上231人。[33]

政治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刘旭:副县长、鄄城县公安局局长。[34]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2年,鄄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5%,现价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38.03亿元,可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6.51亿元,可比增长5.6%,其中,工业增加值77.61亿元,可比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158.99亿元,可比增长3.8%。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3.1:32.1:54.9调整为13:32.9:54.2,二三产比重提高了0.1个百分点。经上级反馈,2022年全县“四新”经济增加值73.45亿元,同比增长11.2%,占GDP的比重25.0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78.84亿元,同比增长4.41%,占GDP的比重49.59%。[33]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鄄城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9个(房地产项目35个),完成投资额118.76亿元,同比增长38.7%。[33]
财税收支
2022年,鄄城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9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41%。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9.72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和教育等支出占比为65.99%。[33]
人民生活
2022年,鄄城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37元,比上年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40元,比上年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6元,比上年增长7.3%。[33]

第一产业

2022年,鄄城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4.24亿元,其中,实现农业总产值37.8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1.75亿元,同比增长8.5%;林业总产值1.69亿元,同比增长15%;渔业总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5.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93亿元,可比增长4.65;其中,农业增加值26.27亿元,牧业增加值9.55亿元,林业增加值1.36亿元,渔业增加值0.8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9亿元。[33]
农业
2022年,鄄城县粮食播种面积184.95万亩,其中:夏粮面积95.42万亩,秋粮面积89.53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82.18万吨,粮食单产达到444.35千克/亩。[33]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2年末,鄄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78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9.86亿元,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7.9%;实现营业收入195.1亿元,利润总额11.93亿元。2022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16.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工业用电量6.75亿千瓦时,增长0.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18.85万吨标准煤。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3.74亿元,同比增长25.3%,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37%,同比提高3.41个百分点。[33]
建筑业
2022年,鄄城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79.4%;利润总额0.76亿元,同比增长153.3%。[3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鄄城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44.79亿元,同比增长43.2%;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0.54亿元,同比下降3.75%。[33]
对外经济
2022年,鄄城县完成进出口总值34.51亿元,其中,出口总值28.59亿元,进口总值5.92亿元。[33]
房地产业
2022年,鄄城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5.27亿元,同比下降13.16%;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74.38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2%。[33]
招商引资
2022年,鄄城县新签利用外资合同4个,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249万美元。[33]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鄄城县各项存款余额480.09亿元,同比增长12.3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0.39亿元,同比增长17.87%。[33]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截至2018年末,鄄城县已形成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京九线过境,境内路段长5千米,设鄄城站,位于阎什镇张庄村。城市道路形成14纵16横的路网,全县公路形成“六纵六横加一环”的路网格局。新建城乡公交站点252个;投放哈罗共享单车2000辆;新修、改造县乡村道路620余千米,实现了所有自然村通公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5.8千米、铺装人行道12万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网46千米,安装护栏10千米,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了5个城区主要交叉路口渠化改造。[2]
铁路:境内有京九铁路,并设有客货站。距欧亚大陆桥的新石铁路只有35千米,在鄄城、菏泽乘火车可达全国各地。
公路:境内有济董、临商、巨鄄三条省道,投资9.1亿元的鄄城黄河公路大桥及聊菏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建成后在北京正南与105国道和106国道之间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鄄城至菏泽的一级公路2005年建成通车,从鄄城乘车15分钟可达菏泽和日东高速。
空港:鄄城至济宁机场60千米,距济南机场220千米,距郑州机场230千米。乘车二个半小时可达济南、郑州两机场。另外菏泽机场正在筹建当中。
海运:鄄城距青岛港520千米,距日照港430千米。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鄄城县有学校379所,在校生16.28万人。其中:普通高级中学4所,在校生1.495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3所,在校生4.2万人;小学共120所,在校生7.86万人;幼儿园222所,在校学生2.73万人。专任老师0.95万人,全年毕业人数3.63万人。 [33]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鄄城县拥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剧院1处,电影院一处,孙膑书画院1个,鄄城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1个,乡镇文化站17处。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台,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3台,电视节目27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6.8%,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5%。[33]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鄄城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3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2538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18人,其中执业医师740人,执业助理医师250人,注册护士704人。[33]

社会保障

2022年,鄄城县抚恤事业费13074.37万元,军队移交地方安置的离退休人员费用334万元;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17700.9万元,其中,农村社会救济费7206.96万元,其他社会救济9904.05万元。[33]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鄄城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三皇五帝”中的尧、舜二帝都曾在境内活动,周时为卫国之鄄邑,西汉初置县,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是古代军事家、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境内现存有尧王墓、孙膑墓、苏御史牌坊、舜耕历山等古迹遗址,是中国最大的孙膑文化、孙膑兵法、孙膑军事思想研究基地。[6]
鲁锦、砖雕、商羊舞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抬阁、二洪拳、担经等6项民间艺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斗鸡、斗羊、武术、戏曲、马叉、抬阁、舞狮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7-8]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鄄城县境内文物古迹有华胥部落遗址、雷泽湖帝尧陵、丹朱城、舜耕历山遗址孙膑故里孙膑墓亿城寺、羊左全交合葬墓、庄子钓鱼台、城濮之战古战场、东汉亘古泉、陈王读书台、葵丘会盟台刘忠古墓群、苏氏家祠、苏御史牌坊、舜王城等;革命遗址有鄄南战役战场、刘邓大军渡黄河旧址;国家AAAA(4A)级旅游景区有孙膑旅游城
舜耕历山古遗址
上古舜帝诞生之地和躬耕之所,位于鄄城县闫什镇历山庙村西,南临东西村街,西为舜庙建筑群。1980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并确定该遗址,当时遗址地表可采集遗物的范围东西45米,南北77米,总面积3465平方米。地表采集遗物主要有陶片、人骨、木炭、蚌片、烧土块和金属冶炼渣。陶片以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以绳纹为最多,方格纹、篮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有少量的磨光黑陶。从部分可以看出器形的陶片分析,主要有鬲、罐、盆、杯、瓦等。可以看出器型的有:细泥黑陶筒形杯、夹细砂灰陶鬲、泥质灰陶敞口罐等陶片,分属于山东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汉文化遗物。[26]
舜耕历山古遗址
鄄城县尧陵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西南7.5千米的富春乡榖林庄村南,东临榖林苗圃场院。南距金堤1千米。尧葬榖林的记载,始见于秦朝吕不韦所编《吕氏春秋∙安死》 :“尧葬于榖林,通树之。”魏晋时期的皇甫谧著有《帝王世纪》,首次确定了尧冢的具体位置。书载:“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榖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首次将尧葬处,称为尧陵。”今成阳(小成阳,鄄城县富春乡榖林东)西二里有尧陵。”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濮州知州韩铎言:“尧陵在本州雷泽县东榖林山。”明王道《濮州帝尧陵祠碑记》载曰:“竹林本榖林遗址,其为尧陵也,盖无疑也”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东巡抚岳浚《改祀濮州尧陵议》称:“尧陵实在濮州城东南六十里,古雷泽之东榖林庄前。陵前有享殿三间在焉。”左为榖林寺,旧设祀田一百二十亩,濠地四十亩。州官春秋祭享。……尧陵在曹濮之间无疑,所谓榖林,界在曹、濮,今隶濮州。《清史稿》载:“濮州东南榖林,古雷泽也。乾隆元年,修葺厘正,定榖林(尧陵)为旧址。”“乾隆初,定榖林为尧陵,稽古证讹,万世可守,嗣后祭告,率由旧章。”[29]
鄄城县尧陵
葵丘会盟台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北,是一处典型的堌堆型古聚落遗址。1980年8月,菏泽地区文物普查对发现并调查了葵堌堆古遗址,经铲探调查发现遗址文化层位于地下3米以下,厚度不详。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50米,面积6000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其上现为塔院寺建筑物,门楼东侧有石柱础一尊。铲探得到夹砂素面红陶片、泥质方格纹、粗绳纹灰陶、细绳纹灰陶、素面灰陶等标本88件,综合分析出土陶片以灰陶居多,红陶次之,泥质陶多于夹砂陶,纹饰以素面为主,绳纹次之,少量的方格纹和弦纹。从出土陶片分析,该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商文化、周文化和汉文化时期的遗存。葵丘堌堆春秋时期多次作为诸侯会盟之所,该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代长,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8]
葵丘会盟台
孙膑旅游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坐落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东北20千米处的箕山镇境内。鄄城乃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故里,孙膑旅游城占地面积999亩,现有景点为亿城寺、孙膑墓、羊左合葬墓、荆轲墓等。孙膑旅游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已被纳入国家首批十二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并且被评为山东省最具特色影视拍摄基地。孙膑旅游城是在中国古“亿城寺”遗址的基础上兴建的。整个景区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孙膑纪念区、佛教文化区、园林游览区。[27]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法登记注册的佛教活动场所,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5600万元。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坐西朝东的歇山重檐式仿古建筑大雄宝殿、呈南北对称的厢房、讲堂、斋堂、接待室等服务设施。大雄宝殿内供奉佛祖释迦摩尼端坐佛像,高6.4米,佛像神态端重、肃立。东山禅寺景区荣获国家AA级旅游景区、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等殊荣,是鄄城与海外联系的纽带,对外开放的窗口。[30]
东山禅寺
沙土庙
位于闫什镇闫什口村,总投资1.2亿元,占地42余亩,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 至今千余载,历经兵灾水患,多次被毁又多次修复,并逐渐扩建,至明末,沙土庙已发展成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全神大庙,鲁西南民间相传“曹州庙全,沙土庙神全”、“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庙”,由此可见当年沙土庙盛况。景区新增投资3600万元,新建了钟鼓楼、东西文化长廊、佛塔、三星级旅游厕所,围绕景区新建了20千米的公路,铺设了石板游步道,新安装景点标识牌、介绍牌、警示牌80余块等,现已成为一处集宗教祭祀、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的新景点。[31]
沙土庙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糖果饯
糖果饯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经模制浇注而成的各种糖质造型。鄄城民间手工糖果饯目前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其中尤以红船镇红船村、旧城镇任庄村、城关镇邰庄村从事民间手工糖果饯的技艺最为精湛。糖果饯的前身是模制面质的动物造型,主要在鄄城民间春节时期“请新客”的独特民俗活动中使用。模制面质造型早在明代就已出现,俗称“花馍”。随着白糖在民间应用的普及,逐渐的代替了以往的面制造型,演化为以糖为原料的风格独特的鄄城糖果饯。[25]
左营绿豆丸子
左营绿豆丸子
因主要产地在鄄城县左营乡,所以叫左营绿豆丸子,其中以孙氏绿豆丸子最为著名。左营绿豆丸子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时曾作为贡品进点,以牛肉、绿豆、海鲜、芝麻等为主要原料,用色拉油反复烹炸而成。不加色素和防腐剂,色香味俱全,干吃、煮汤、火锅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还具有清热解毒、醒脑提神、利便止渴,止泻痢等效用。[9]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尧陵位于鄄城县富春乡谷林寺。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与尧被人们尊为贤明帝王。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人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汲黯:字长孺,西汉济阴郡鄄城县人,官至中大夫。武帝称赞其为“社稷之臣”。
吴隐之:东晋濮阳鄄城人,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洁,曾赋《贪泉》诗一首明志。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生于山东鄄城(今旧城镇),一说生于莘县朝城,曹操第四子。建安时期文坛巨子。
王仙之:唐濮州鄄城(今鄄城县旧城)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张泳:字复之,宋代濮州鄄城人,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乖崖文集》10卷。
李迪: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真宗景德二年,举进士第一,历通判。后来两度官至宰相。
刘忠:字摅诚,明代濮州(今鄄城彭楼镇刘大楼村)人,官至左副都御史。今麻寨乡刘大楼西北1千米许有刘忠墓
王宗朋(1847—1906年):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县箕山镇王榔头庄)人。鲁西苏北一带农民抗捐领袖,创建“红沙会”。[10]
彭占元(1870—1942年):山东省鄄城县彭楼乡彭楼村人,清末廪生。1903年师范毕业后,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被推为山东同盟会部长,捐款创立《民报》社。先后任咨议局议员、资政院议员、南京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
李建国男,汉族,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生,山东鄄城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11]
韩志冰1965年生于山东鄄城,现就职于中国美术家网,任首席执行官;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主任;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道玉:男,汉族,山东鄄城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20年1月2日,鄄城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12]
2020年5月4日,被菏泽市人民政府授予“菏泽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县”。[13]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4]
2020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县)”。[15]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16]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级文明县(市、区)”名单。[17]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20]
2022年4月7日,入选山东2022年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公示名单。[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