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律随笔9】19岁女孩27万彩礼到手就自杀,原罪是什么?

华律自媒体 2024年05月30日

      作者:李丽律师

      前几天开车外出的路上接到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的一位记者朋友的电话,问我是否关注到了商丘19岁女孩收到27万彩礼后自杀的事儿,希望我在他们的官方自媒体上作为婚家律师点评一下,并随即将事件相对完整的报道发给了我(https://finance.sina.cn/2024-05-22/detail-inawaxvi4538249.d.html?from=wap)。

      读完发现事情的梗概是,商丘这名19岁女孩今年3月初经媒人介绍与23岁小伙儿相亲,3月11日双方订婚,男方承诺给28万彩礼,女孩实际到手27万,3月28日女孩投河轻生。

      在她身边人的眼里,女孩从订婚到去世这大半个月中,好像只是“轻微地反对了一下”这桩婚事,但经别人稍加劝说,她便又同意继续推进议婚的进程。投河前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女孩去世后男方便开始了要回彩礼的行动,双方产生较大的矛盾,经电视台等多方介入,最终达成了返还25万的协议了事。

      彩礼纠纷好解决,人家以结婚为目的支付的彩礼,婚没结成,也没有同居等情节,即便人不在了,彩礼也应该返还。双方协商不成,有法院在,打官司即可。但女孩为何自杀?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分析悲剧的根源,才能尽可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出现。

      据上面链接的报道,她的亲人、男方家庭与双方的媒人对于女孩的死因各执一词,但都认为与自己无关。网友们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彩礼这个毒瘤害死了小姑娘,有人说是女孩不愿意和男方订婚造成的,有人猜测肯定是男方及其家庭做了什么,也有人说是女孩的妈妈卖闺女逼死了孩子.....

      没有对错,我们都只是通过自己的经历与体验完成自己的叙事,构建独属于自己的“真相”,我也一样。我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实际生活中,无论婚约彩礼纠纷还是其他纠纷都很多,每天都在大批量的上演,但是出现纠纷并不是只有死路一条,而且一般人也不会选择自杀。其次,不匹配的婚恋关系有很多,别说只是订婚了,即使结婚了也可以离婚,完全可以选择结束关系而不是结束自己。所以,造成女孩轻生的根源并不是纠纷本身,也不是这段婚约或者男方及其家庭。

      其次,报道里知情人称,女孩的母亲改嫁多次,生了6个孩子,女孩是老大,15岁之前一直由姥姥抚养。之后回到母亲身边,也是不断打工补贴家用,包揽了很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说出了“我即使卖血,也要供妹妹上学”这种在很多人看来特别”懂事”的话。

      与很多正常原生家庭的孩子比,这个女孩从小应该没有被充分爱过。她当然需要爱,无论是主动的懂事还是被动的服从母亲的安排,她承担了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承担的责任,以这种方式“讨好”母亲,换取母亲和家人的爱和亲情。但即便如此,据男方及她的好友透露,她的母亲并没有及时以爱补偿她的缺失,甚至对她存在“虐待”行为。

      所以,面对不愿意步入的婚姻以及可能对家庭发挥很大作用的27万,她缺乏说不的勇气和底气。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本应被疏导却被孩子自己无奈淹埋的大量情绪,最终以最残酷的方式爆发,她选择以死逃避。所以,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是她被养育的方式啊!

      我如上的分析绝无意攻击她的母亲,同为母亲,我相信女孩去世后她母亲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她也一定是爱孩子的,只是几次不幸的婚姻以及众多的孩子,让她没有能力更好的爱这个孩子以及其他五个孩子,甚至无无暇顾及到女孩临走前那些稍微用心即可识别的诀别信号。

      作为办理了大量婚家案件的律师和有过近二十年养育子女经验的母亲,我呼吁两件事吧:

      一、如果没有把握给孩子足够的爱,不生为上策;

      二、生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好的成绩、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什么的都只是锦上添花;

      三、从小对孩子开展生命教育,不给以死逃避问题之思维产生的土壤。

      此外,其实几乎每个人都背着原生家庭或大或小的痛在生活,作为子女,如果不幸遇到了不爱或者不够爱咱的父母,记着,一大群人比咱还惨,却都活出了漂亮的人生。别人可以,咱为啥要怂?不说原谅不原谅父母,咱终其一生要与自己和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