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是政策发力的序幕?

吉屋网 2023年06月21日 09:10:40

加入群聊

      6月20日,央行发布6月LPR,1年期和5年期同时调低10BP,分别至3.55%、4.2%。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5年期LPR关乎房贷按揭贷款利率。但10BP的下调幅度,为市场预期下限,令人略感失落。

      但与此同时,乐观者认为,也许这正说明,降息只是政策发力的序幕,后续有望陆续推出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包括楼市宽松政策。

      01地产锐观察

      买房能省多少钱?

      此次调整后,以北京地区为例,首套房商贷利率为4.2%加55个基点,至4.75%;二套房商贷利率为4.2%加105个基点,至5.25%。

      以首套房贷款100万元、20年等额本息还贷方式计算,LPR调降后,月供能省约54元。

      这么一看,其实月供没减多少。

      在就业和收入预期持续承压的情况下,人们更为关注在手资金安全性,减少点月供成本并不能刺激人们买房入市,能否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更是有待观察。

      但,有总比没有好。

      02地产锐观察

      民营房企极限瘦身

      虽然本次LPR应声调降是适时之举,但专业人士判断,单纯下调LPR并不能根本有效地解决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复杂问题。

      当下,房企分化愈发严重,绝大多数品牌民营房企被迫极限瘦身。这在土地市场体现的非常明显。

      以气氛热烈的北京土拍市场为例,一方面财大气粗的国央企开发商在趁机储备优质地块,一方面外来的国企“黑马”一掷数十亿,而品牌民营房企几乎已消失不见。

      据克而瑞数据,今年1-5月拿地规模百强排行榜中,城投类房企依然占据主力,占比约57%,除此之外多为央国企和少数几家高品质民企。

      大部分民营房企已没有能力拿地,且仍频繁曝出负面舆情,如万达等。出险房企中也仅有融创、奥园等少数几家出现转机,其他多家仍未见熬出头的希望,陷入“想死死不了(得BJ楼),想活又活不过来”的窘境。

      有机构甚至直言,很多民企地产开发商其实已经“死亡”,未来,剩余的企业会逐步吃掉这些“死亡”的企业。

      不知道这是不是无形之手希望看到的局面。但显然当前民营房企的这种“不确定性”状态,并不利于提升市场预期及购房信心,也影响房地产行业走向畅通循环。

      03地产锐观察

      拉开宽松政策序幕?

      同北京一样,还有几个热点二线城市也是土拍氛围火热,比如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合肥等。但是,更多城市的土拍市场则是“冷”字当头。

      据克而瑞监测,今年1-5月城投拿地仍然以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占比达72%,托底现象明显。

      如6月16日进京拿下亦庄爆款地块的“黑马”——中皋置业,据报道,2018年刚成立,名下已有35宗土地,除了北京这块地,其他全部位于如皋。而其由如皋市财政局控股。

      另据克而瑞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投拿地开工率仅有38%,2022年城投开工率降至8%。这也说明,如果土地市场和楼市持续低迷,城投在三四线城市托底拿地也不可持续。

      因此,综合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困境来看,业内乐观判断,6月LPR下调是向楼市释放的积极信号,或将拉开楼市宽松政策的序幕。

      比如,适度放松一二线核心城市的限购、限价等,激活改善性需求,包括降低房贷利率,优化“认房不认贷”,进而降低比例等。

      在上海易居研究院6月19日发布的《5月份二手房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年二手房源挂牌量激增,虽有恐慌性抛售或急于套现情况,但较多的属于置换需求。

      这也说明,后续为改善型置业需求优化好政策环境,是非常关键的。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在6月16日国常会提出研究“一批政策措施”后,预计后续会迎来一揽子政策协同发力,包括财政宽松、稳地产、央行基础货币扩张,以及政策性金融工具加码等。

      但判断是判断,呼吁是呼吁。政策组合拳会不会来?会有哪些政策落地?还不好说,我们只能等。

      如何看待6月LPR报价的变化?获取相关研报,关注本公众号后,发消息“LPR”,自动获取。

      扫码加红姐微信,备注公司,私聊入群

      ✓

      红姐的地产金融星球VIP群(付费)

      ✓

      地产锐观察投融资群(免费)

      ✓

      地产锐观察传播营销群(免费)

      ✓

      地产锐观察研习群(免费)

      ✓

      地产锐观察买房交流群(免费)

      亲,点个“在看”吧,谢谢

  •       降息是政策发力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