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通史》古代卷首发式新闻发布会

南宁政务信息网 2023年12月19日 10:00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12月19日举行《南宁通史》古代卷首发式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黄汉锋,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覃庆梅,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教授廖国一,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历史系教授王柏中,中华书局文化遗产编辑部主任许旭虹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通史》古代卷首发式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10:00

      发布人:

      黄汉锋  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覃庆梅  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廖国一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教授

      王柏中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历史系教授

      许旭虹  中华书局文化遗产编辑部主任

      主持人:

      李 敏  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主要介绍《南宁通史》编纂出版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黄汉锋先生,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覃庆梅女士,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教授廖国一先生,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历史系教授王柏中先生,中华书局文化遗产编辑部主任许旭虹女士。

      首先,有请黄汉锋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黄汉锋: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南宁通史》古代卷首发式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南宁通史》编纂出版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并借此机会向所有关注和支持本书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金融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资源丰富、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南疆名城,也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和前沿。素有“中国绿城”“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等美誉,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盛世修史,功在当代,惠泽千秋。因受限于历史文献资料匮乏、编纂力量薄弱等因素,南宁市历史上从未编纂出版过一部通史,实为一件憾事。编纂出版第一部贯通古今的《南宁通史》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重大的文化事业。通过对南宁市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系统研究,展示南宁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以提升南宁市文化内涵,增强南宁市各族儿女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首府文化软实力,促进南宁市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2012年,南宁市政协委员分别在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尽快编纂出版《南宁通史》。为建设文化强市,同时为南宁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丰富的史实材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编纂《南宁通史》定位为南宁市文化建设重大工程之一,采取创新方式,交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与广西地方史研究权威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编纂《南宁通史》。

      自2012年启动至今,《南宁通史》的编纂得到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凝聚了国家及自治区相关知名专家的智慧与力量。在资料收集阶段,为了克服历史文献资料匮乏的困难,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主动提供了编纂所需的各类资料,并全力配合做好调研,为《南宁通史》的编纂奠定了坚实且充实的资料基础。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及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教授、博士组成编写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思考和升华,经过4年的努力,于2016年完成《南宁通史》初稿(240万字)。为提高编纂质量,同年,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高华先生、中央民族大学梁庭望先生等9位通史及多学科研究方面的国家级知名学者对初稿进行评审,专家一致肯定《南宁通史》资料详实、初具规模,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力著。2018年,《南宁通史》完成评审后修改稿,邀请了2名研究广西历史权威专家对全书进行再次审阅。两位专家对修改稿的质量予以充分肯定。为确保《南宁通史》达到思想观点正确、学术权威、内容全面真实、形式精美,同年,交由国内史志类书籍权威的出版机构中华书局进入出版流程。

      《南宁通史》全书三卷四册,分为古代卷、近现代卷、当代上卷、当代下卷,编纂范围包括南宁市所辖的12个县(市、区),时间从几万年前的远古到2015年,内容涵盖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再现了南宁地域演进的客观历史过程,阐明南宁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可以说在客观、全面地述写南宁历史方面是前所未有的。这样一部通史,对全市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南宁,建设南宁具有重要意义。编写这部史书,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时代赋予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3年,《南宁通史》编修历时十余载,古代卷终于付梓出版。这是《南宁通史》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是延续邕城历史文脉的关键一步,是南宁市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件盛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南宁通史》近现代卷、当代上卷、当代下卷出版进程,秉承一贯坚持的“内容客观真实、成果学术性强、文笔精练可读、编排精巧美观、设计印刷精湛”目标,把《南宁通史》打造成“广西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文化精品工程,使之成为展示南宁形象与实力的文化名片。

      南宁经过悠久的沧桑岁月,我们的先人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一步一个脚印把平凡写成辉煌。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时,我们唯有不忘初心,在前人创造的历史智慧中汲取养分,砥砺前行。借此,倡导全市人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为支撑,在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实践中,谱写绚丽篇章!

      我就通报到这,谢谢!

      李敏:

      感谢黄汉锋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光明日报记者:《南宁通史》在编纂过程中遵循的指导思想和秉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谢谢!

      《南宁通史》编纂围绕“充分发掘和研究南宁市的区域历史文化资料,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教训,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把《南宁通史》打造成“广西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文化精品工程,使之成为展示南宁形象与实力的文化名片。

      《南宁通史》编纂的原则:一是思想观点正确。既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民族观去观察、解释历史,又在全面反映南宁历史全貌、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突出南宁历史的特点和最有特色的内容,阐述南宁古今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为现实服务。二是有深厚的学术性。《南宁通史》通过论述南宁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外交往、文化教育等,阐明南宁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为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动力和支撑。三是内容全面真实,特色鲜明。《南宁通史》既把南宁放在广西、全国,乃至东南亚整体中来把握,也注重地域和民族特色。着重反映南宁在历史上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典章制度,着重反映壮族与聚居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并共同开发大南宁地区的历史等。四是形式精美。《南宁通史》图文并茂,融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南宁通史》的出版,是南宁市文化建设上的一件盛事,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服务社会、惠及百姓的一大文化成果。

      广西日报记者:从出版角度谈谈本书的出版情况?谢谢。

      许旭虹:

      《南宁通史》受到我社高度重视。经过几轮专家审稿之后,编辑室按照专家意见,就书稿的目标要求与作者深入交流,制定工作计划,紧盯工作进程,互相磨合互相认识,力求在能力范围内把项目做到最好。

      一、保证引用资料的真实可靠。中华书局有着严格的编辑出版流程和编校质量检查及出版物审读制度,对本书利用的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审读和校对,与作者一起保证引用资料的准确性。

      二、提出较高的学术要求。地方史借助地方志编修过程中积累的大量资料,重新进行分析、综合,阐明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与地方志不同的学术特征,出版社在这一方面对本书着重要求。首先,要求使用更多能够凸显本地属性的参考资料,突出南宁社会大众生活的历史变迁,避免写成单一的政治史、王朝更替史。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注意甄别选裁和利用。使用整体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努力提炼出重点线索和特征,形成观点和见解。坚持按照史类文献编纂的原则,注重逻辑性学术性科学性。

      三、积极与作者方沟通,共同促成优质出版物。通史的编纂是大工程,人员事务多,耗时长。出版社与编纂者以可贵的耐力、耐心,不断沟通,在框架体例、内容、版式设计方面几易其稿,花费了较大功夫。最终我们实现了既符合出版要求,又体现地方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出版物。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请谈谈《南宁通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王柏中:

      《南宁通史》与一般著作不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是前瞻性。《南宁通史》古代卷通过历史足迹的追述,探索了南宁市各区县历史进程的特点,对历史上的是与非,进行了比较实事求是的判断,总结了南宁地区前进的规律,意在让后人通过这些规律,总结前人的得失,探索前进的路径,因而具有前瞻性的效果。

      二是标杆性。由于南宁具有中心城市的区位,因而《南宁通史》古代卷对广西历史上发生的比较有影响的事件和在这些事件当中地位比较重要的人物的评价,在广西就具有标志性作用。

      《南宁通史》古代卷编纂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通过对南宁市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系统研究,展示南宁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提升南宁市的文化内涵,增强南宁市各族儿女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首府文化软实力,促进南宁市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南宁晚报记者:作为具体组织单位,请南宁市方志办谈一下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促进《南宁通史》的利用与开发?

      覃庆梅:

      《南宁通史》是南宁第一部融贯古今、覆盖全域的城市通史著作,也是广西首部由地方志机构组织编纂的城市通史。作为《南宁通史》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所在地,南宁市方志办始终把编纂《南宁通史》放在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地位,以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策划、整合资源,具体承担了《南宁通史》编纂的组织实施、协调、评审、出版、经费管理等编务工作,为书稿的最后出版奠定坚实基础。

      为提升《南宁通史》开发利用水平,助推文化强市建设,下一步,市方志办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深化资源利用,提升方志服务水平。《南宁通史》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视角,详细记载了南宁经济发展、政治演变、文化形态等方面信息,洋溢着深厚绵长而又激越奋进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一方面,市方志办将以南宁历史资源为基础,将《南宁通史》作为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开展业务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的重要参证;另一方面,我们将立足于《南宁通史》的文本记载,加强对南宁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以通史资源赋能南宁市文旅产业发展,为大中专院校乡土文化研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史料支撑,提升通史研究成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新时代、服务地方发展的水平。

      二、提升工作效能,建强方志文化品牌。《南宁通史》的问世,为全面深入了解南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建设成就提供了优秀文本,将大大拓宽方志文化宣传的选题范围,助力方志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从而更好发挥方志队伍的智慧和力量,展示南宁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还将挖掘通史中的有益素材,助力市方志办“邕有乡情”“志说南宁”栏目和“方志南宁小故事”系列视频等方志文化品牌做精、做强,推动方志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方志文化影响力。一方面,南宁市方志办将持续以方志文化“六进”活动、“方志驿站”为载体,同时利用好与市图书馆搭建的“馆馆服务”联盟,为群众提供查阅、浏览、学习《南宁通史》的便利平台,真正使地方志资源深入基层、融入基层;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大对《南宁通史》的媒体推广,积极推动通史宣传提质增效,提升广大群众对南宁历史和南宁地情的认知度,激发群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李敏: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