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乌拉圭总统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的国家元首
乌拉圭总统(英语:President of Uruguay,西班牙语:Presidente de Uruguay)是乌拉圭东岸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军队总司令,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可连选连任,但可隔届再次参选。
中文名
乌拉圭总统
外文名
英语:President of Uruguay,西班牙语:Presidente de Uruguay
政治地位
乌拉圭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任    期
5年
官    邸
行政楼
现任总统
路易斯·拉卡列·波乌

国体政体

播报
编辑
乌拉圭国徽、国旗和地图
乌拉圭的国体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总统和部长委员会行使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1830年颁布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正式名称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此后,乌拉圭虽然多次修改宪法,但民主共和体制从来没有改变过。[1]
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民主共和制。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是其领土内所有居民的政治联盟;是自由的,不依靠于任何外国势力的国家;不为任何人或任何家庭所世袭。国家的主权由选民通过选举、创制、复决而直接行使,由宪法所确定的代议制权利机构间接行使。[1]
乌拉圭1830年第一部宪法规定政体为总统制。此后颁布的几部宪法主要是围绕政体改革进行,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实行总统制还是集体行政制。1918年宪法由总统制改为集体行政制,1934年宪法又改为总统制,1952年宪法恢复为集体行政制,1967年宪法又恢复为总统制。1997年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乌拉圭实行总统制。[1]

竞选资格

播报
编辑
乌拉圭国会大厦
乌拉圭总统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1997年宪法,每个政党只能提出一个总统候选人,在总统选举前6个月通过内部初选产生,总统候选人必须是乌拉圭本国出生的公民,年龄需在35岁以上。总统候选人在选举中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才能当选,如果每位总统候选人在第一轮选举中均未超过半数,则在下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由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角逐。在第二轮选举中,候选人只要获得简单多数票,即可当选总统。当选总统于次年3月1日在国会两院前宣誓就职,任期5年。总统不能连选连任,但可隔届再次参选。[1]

总统职权

播报
编辑
乌拉圭总统府——行政楼
根据乌拉圭宪法第168条规定,乌拉圭总统的职责为:颁布和实施所有法律,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发布特别规定以补充解释法律。向国会呈送国情咨文,对国会通过的议案提出反对或保留意见,向议会两院提交议案或法律修正案,任命文官和军官。总统任命的文职人员主要是内阁部长。任命之后须经国会两院以简单多数通过。[1]
总统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负责领导全国军队,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总统任命。总统还负责维护国内秩序和外部安全。国家在遭到外部入侵或内部混乱等严重和不可预见的威胁时,总统可以采取紧急安全措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但在这种情况下,总统需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做出解释,如果国会处在休会期,总统需在24小时内向国会常务委员会做出解释。[1]
乌拉圭总统专机
总统还具有准备国家预算、免除不作为或者滥用权力的官员、领导外交事务,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断绝外交关系,在立法机关批准的情况下签订条约,在国民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对外宣布战争的权力。大使和其他外交人员由总统任命。没有参议院的批准,总统离境的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总统享有豁免权,但如果总统违反宪法条款或犯下其他严重罪行,众议院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弹劾总统。[1]

总统官邸

播报
编辑
当前,乌拉圭总统府是位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行政楼。[1]

现任总统

播报
编辑
现任总统路易斯·拉卡列·波乌
路易斯·阿尔韦托·拉卡列·波乌:总统。1973年8月11日出生于蒙得维的亚。毕业于乌拉圭天主教大学法律系。1999年当选众议员,并于2004和2009年两次连任,于2011年担任众议长。2014年作为民族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在第二轮投票中败选。2019年再度参选并于11月当选总统,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就职,任期5年。已婚,有2子1女。[2][8]

历任总统

播报
编辑
乌拉圭独立时期(1811年—1830年)
19世纪初,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独立战争,但乌拉圭人民的独立之路要比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曲折得多。1811年,东岸(乌拉圭)几乎所有的地区都掀起了反抗西班牙的革命,2月28日,乌拉圭爱国者在索里亚诺的阿森西奥河岸边发出了“独立之声”,之后乌拉圭人民经过长时间的斗争,才获得最终的独立,1828年12月13日,乌拉圭宣布完全独立,1830年7月18日,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正式成立。[1]
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José Gervasio Artigas)1811年5月18日—1820年9月30日(独立战争领袖)
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Juan Antonio Lavalleja)1825年9月19日—1826年7月5日
华金·苏亚雷斯(Joaquín Suárez)1826年7月5日—1827年10月12日
路易斯·爱德华多·佩雷斯(Luis Eduardo Pérez)1827年10月12日—1828年12月1日
华金·苏亚雷斯(Joaquín Suárez)1828年12月1日—1828年12月22日
何塞·卡西米罗·隆德奥(José Casimiro Rondeau[4])1828年12月22日—1830年4月17日
路易斯·爱德华多·佩雷斯(Luis Eduardo Pérez)1830年4月17日—1830年11月24日
考迪罗政治时期(1830年—1875年)
乌拉圭独立初期,并没有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当时军事考迪罗所控制的地方武装要远比正规军队强大,国家陷入内战状态,在长期的争斗当中,考迪罗内部形成了两大政治势力红党和白党,考迪罗之间的权力之争与外国势力的干涉,使乌拉圭整个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混乱之中。[1]
弗鲁克图奥索·里韦拉(Fructuoso Rivera)1830年11月24日—1834年10月24日
代总统 卡洛斯·阿纳亚(Carlos Anaya)1834年10月24日—1835年5月1日
曼努埃尔·奥里韦 (Manuel Oribe)1835年5月1日—1838年10月24日
加夫列尔·安东尼奥·佩雷拉 (Gabriel Antonio5 Pereira)1838年10月24日—1839年3月1日
弗鲁克图奥索·里韦拉(Fructuoso Rivera)1839年3月1日—1843年3月1日
华金·苏亚雷斯(Joaquín Suárez)1843年3月1日—1852年2月15日
曼努埃尔·奥里韦 (Manuel Oribe)1843年2月16日—1851年10月8日
贝尔纳多·贝罗 (Bernardo Berró)1852年2月15日—1852年3月1日
胡安·弗朗西斯科·希罗(Juan Francisco Giró)1852年3月1日—1853年9月25日
贝南西奥·弗洛雷斯(Venancio Flores)1853年9月25日—1854年3月12日
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Juan Antonio Lavalleja)1853年9月25日—1853年10月22日
弗鲁克图奥索·里韦拉(Fructuoso Rivera)1853年9月25日—1854年1月13日
贝南西奥·弗洛雷斯(Venancio Flores)1854年3月12日—1855年9月10日
路易斯·拉马斯(Luis Lamas)1855年8月29日—1855年9月10日
曼努埃尔·巴西利奥·布斯塔曼特 (Manuel Basilio Bustamante)1855年9月10日—1856年2月15日
何塞·马里亚·普拉(José María Plá)1856年2月15日—1856年3月1日
加夫列尔·安东尼奥·佩雷拉 (Gabriel Antonio Pereira)1856年3月1日—1860年3月1日
贝尔纳多·贝罗 (Bernardo Berró)1860年3月1日—1864年3月1日
阿塔纳西奥·克鲁斯·阿吉雷 (Atanasio Cruz Aguirre)1864年3月1日—1865年2月15日
托马斯·比利亚尔瓦(Tomás Villalba)1865年2月15日—1865年2月20日
贝南西奥·弗洛雷斯(Venancio Flores)1865年2月20日—1868年2月15日
佩德罗·巴雷拉(Pedro Varela)1868年2月15日—1868年3月1日
洛伦索·巴特列·伊·格劳 (Lorenzo Batlle y Grau)1868年3月1日—1872年3月1日
托马斯·戈蒙索罗·阿尔宾(Tomás Gomensoro Albín)1872年3月1日—1873年3月1日
何塞·欧亨尼奥·埃劳里 (José Eugenio Ellauri)1873年3月1日—1875年1月22日
现代国家诞生(1875年—1903年)
1875年~1890年相继上台的军人政府通过实行铁血政策,极大地削弱了内陆地区考迪罗的力量,巩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1890年后,文人上台执政,这段时期,乌拉圭恢复了秩序,生产也获得发展,现代民族国家正式形成。[1]
佩德罗·巴雷拉(Pedro Varela)1875年1月22日—1876年3月10日
洛伦索·拉托雷 (Lorenzo Latorre)1876年3月10日—1879年2月14日
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比达尔 (Francisco Antonio Vidal)1879年2月14日—1879年3月1日
洛伦索·拉托雷 (Lorenzo Latorre)1879年3月1日—1880年3月15日
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比达尔 (Francisco Antonio Vidal)1880年3月15日—1882年3月1日
马克西莫·桑托斯 (Máximo Santos)1882年3月1日—1886年3月1日
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比达尔 (Francisco Antonio Vidal)1886年3月1日—1886年5月24日
马克西莫·桑托斯 (Máximo Santos)1886年5月24日—1886年11月18日
马克西莫·塔赫斯 (Máximo Tajes)1886年11月18日—1890年3月1日
胡利奥·埃雷拉·伊·奥贝斯(Julio Herrera y Obes)1890年3月1日—1894年3月1日
邓肯·斯图尔特(Duncan Stéwart)1894年3月1日—1894年3月21日
胡安·伊迪亚尔特·博尔达(Juan Idiarte Borda)1894年3月21日—1897年8月25日
胡安·林多尔弗·奎斯塔斯(Juan Lindolfo Cuestas)1897年8月25日—1899年2月15日
何塞·巴特列·奥多涅斯(José Batlle y Ordóñez)1899年2月15日—1899年3月1日
胡安·林多尔弗·奎斯塔斯(Juan Lindolfo Cuestas)1899年3月1日—1903年3月1日
稳定发展时期(1903年—1955年)
20世纪初,何塞·巴特列·奥多涅斯总统对乌拉圭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变革,国家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乌拉圭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国家社会福利和社会平等取得了很大发展,成为南美洲第一个福利国家,到1929年巴特列逝世时,乌拉圭已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1]
何塞·巴特列·奥多涅斯(José Batlle y Ordóñez)1903年3月1日—1907年3月1日
克劳迪奥·威廉(Claudio Williman)1907年3月1日—1911年3月1日
何塞·巴特列·奥多涅斯(José Batlle y Ordóñez)1911年3月1日—1915年3月1日
费利西亚诺·维埃拉 (Feliciano Viera)1915年3月1日—1919年3月1日
巴尔塔萨尔·布鲁姆(Baltasar Brum)1919年3月1日—1923年3月1日
何塞·塞拉托 (José Serrato)1923年3月1日—1927年3月1日
胡安·坎皮斯特吉(Juan Campisteguy)1927年3月1日—1931年3月1日
加夫列尔·特拉(Gabriel Terra)1931年3月1日—1938年6月19日
阿尔弗雷多·巴尔多米尔 (Alfredo Baldomir)1938年6月19日—1943年3月1日
胡安·何塞·德·阿梅萨加 (Juan José de Amézaga)1943年3月1日—1947年3月1日
托马斯·贝雷塔 (Tomás Berreta)1947年3月1日—1947年8月2日
路易斯·巴特列·贝雷斯(Luis Batlle Berres)1947年8月2日—1951年3月1日
安德烈斯·马丁内斯·特鲁埃瓦(Andrés Martínez Trueba)1951年3月1日—1955年3月1日
经济政治危机时期(1955年—1973年)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经济规模的限制,加上外部需求的减少及美国实行的限制性贸易政策,乌拉圭的羊毛和肉类等主要产品的出口量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依赖政府保护及进口能源和原料建立起的进口替代工业也遇到了困难,制造业发展缓慢,工业生产出现停滞,通货膨胀上升,公共部门的赤字不断扩大,乌拉圭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经济危机使乌拉圭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变得动荡,最终导致军人政府的上台。[1]
路易斯·巴特列·贝雷斯(Luis Batlle Berres)1955年3月1日—1956年3月1日
阿尔韦托·费尔明·苏维里亚 (Alberto Fermín Zubiría)1956年3月1日—1957年3月1日
阿图罗·莱萨马(Arturo Lezama)1957年3月1日—1958年3月1日
卡洛斯·费舍尔 (Carlos Fischer)1958年3月1日—1959年3月1日
马丁·埃切戈延 (Martín Echegoyen)1959年3月1日—1960年3月1日
贝尼托·纳尔多内 (Benito Nardone)1960年3月1日—1961年3月1日
爱德华多·维克托·阿埃多(Eduardo Víctor Haedo)1961年3月1日—1962年3月1日
福斯蒂诺·哈里森 (Faustino Harrison)1962年3月1日—1963年3月1日
丹尼尔·费尔南德斯·克雷斯波(Daniel Fernández Crespo)1963年3月1日—1964年3月1日
路易斯·詹纳塔西奥(Luis Giannattasio)1964年3月1日—1965年2月7日
华盛顿·贝尔特兰(Washington Beltrán)1965年2月7日—1966年3月1日
阿尔韦托·埃贝尔·乌舍尔(Alberto Héber Usher)1966年3月1日—1967年2月28日
奥斯卡·迭戈·格斯蒂多(Oscar Diego Gestido)1967年3月1日—1967年12月6日
豪尔赫·帕切科·阿雷科(Jorge Pacheco Areco)1967年12月6日—1972年3月1日
胡安·马里亚·博达贝里(Juan María Bordaberry)1972年3月1日—1973年6月27日
军人专政时期(1973年—1985年)
1973年6月27日,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军队成立了由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一名高级军官、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和外交部长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国家实行军事统治,进行新闻管制,镇压工会,随后军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扩大军人作用的法令,削弱了总统对军队的控制权,这期间国家真正的实权掌握在军队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军队拥有对政府决策的否决权,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总统,没有实权;直到1984年8月国家安全委员会才由总统领导,总统才算恢复了实权,同年11月乌拉圭举行全国大选,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
胡安·马里亚·博达贝里(Juan María Bordaberry)1973年6月27日—1976年6月12日
阿尔韦托·德米切利(Alberto Demicheli)1976年6月12日—1976年9月1日
阿帕里西奥·门德斯·曼弗雷迪尼(Aparicio Méndez Manfredini[5])1976年9月1日—1981年9月1日
格雷戈里奥·康拉多·阿尔瓦雷斯(GregorioConrado Alvarez[6])1981年9月1日—1985年2月12日
拉斐尔·阿迭戈·布鲁诺(Rafael Addiego Bruno)1985年2月12日—1985年3月1日
当代乌拉圭(1985年—今)
塔瓦雷·巴斯克斯
1985年3月1日,乌拉圭恢复了民主体制,实现了政治上的民主化。民主化之后的乌拉圭,人民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各种政党在政坛上日益活跃,国家经济实力上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
胡利奥·马里亚·桑吉内蒂(Julio María Sanguinetti)1985年3月1日—1990年3月1日
路易斯·阿尔韦托·拉卡列(Luis Alberto Lacalle)1990年3月1日—1995年3月1日
胡利奥·马里亚·桑吉内蒂(Julio María Sanguinetti)1995年3月1日—2000年3月1日
豪尔赫·巴特列·伊瓦涅斯(Jorge Batlle Ibánez)2000年3月1日—2005年3月1日
塔瓦雷·拉蒙·巴斯克斯·罗萨斯(Tabaré Ramón Vázquez Rosas)2005年3月1日—2010年3月1日
“最穷总统”——何塞·穆希卡
何塞·穆希卡(José Mujica)2010年3月1日—2015年3月1日
塔瓦雷·拉蒙·巴斯克斯·罗萨斯(Tabaré Ramón Vázquez Rosas)2015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7]
路易斯·拉卡列·波乌(Luis Alberto Alejandro Aparicio Lacalle Pou)2020年3月1日—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