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社会术语
收藏
0
0
同义词人均寿命(人均寿命)一般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英文: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
2020年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也就是说4年提高了1岁。[1]
2021年3月5日消息,“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1岁。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8]
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显示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8.3岁。[12]
中文名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外文名
Life expectancy

定义

播报
编辑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示意图
平均预期寿命是在一定的年龄别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确切年龄X岁以后,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道厦只堡年数,它是衡量一个立体燥国家、民族和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探旋。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人类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2]
这个指标与性别、耻射试年龄、种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常常需要分别计算。平乎碑誉均预期寿命是我们最常用的预期寿命指标,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是度量乃墓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胶甩寻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寿店骗嘱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因此,虽然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这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意义

播报
编辑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公元前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仅20岁左右,以后持续缓慢地延长,1850年左右达到40岁,即在漫长的近2000年的历史中终于延长了一倍。按此计算,平均每百年不过增寿一岁而已。这种极其缓慢的增长速度,显然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有关。19世纪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工业化革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大约增加了三十多岁,按1977年联合国人口年鉴所示,已达到平均72岁的水平,这同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卫生环境的改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免疫接种术的应用,扑灭了曾使古代人口大批死亡的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如霍乱天花鼠疫等),使得欧洲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本世纪内以平均每十年的增长达到2.3岁左右的速度,与古代形成鲜明的对照。[2-5]

计算方法

播报
编辑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要用到一连串的数学公式。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则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就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由于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因此,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

中国情况

播报
编辑
200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2.95岁,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70.83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75.25岁。
201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4.83岁,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72.38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77.37岁。
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34岁,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73.64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79.43岁。[16]
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6年的76.5岁提高到76.7岁,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6]
2020年10月1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统计公报,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2015年提高0.96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见证了“十三五”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提升。[7]
2020年10月28日,国新办举行“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也就是说4年提高了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1]
2021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继2000年中国进入长寿国家行列之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其中,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7.37岁提高到2015年的79.43岁,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80.88岁。2020年,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6779.4万人,比2010年增加1917.9万人,增长39.5%。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5%,实现《纲要》“保持在40%以上”的目标。[11]
2020年江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32岁
江苏省统计局2月9日发布最新的统计数据,根据2020年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32岁,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76.63岁提高了2.69岁。[13]
2022年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中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城市做法和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14]
2023年4月12日消息,五年来,青海省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1.7岁增至73.97岁。[17]

各国情况

播报
编辑

美国

2021年7月21日(当地时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报告显示,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下降1.5岁至77.3岁,该降幅是自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报告显示:
2020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比2019年下降1.5岁。其中,男性预期寿命为74.5岁,比2019年下降1.8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0.2岁,比2019年下降1.2岁。
2020年,美国拉丁裔预期寿命为78.8岁,跟2019年相比降幅达3岁;美国非裔预期寿命为71.8岁,降幅为2.9岁;美国白人预期寿命为77.6岁,降幅为1.2岁。[9]
据统计,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呈增长趋势,在2015年后,人均预期寿命开始保持水平、维持在78.7岁左右。[9]

韩国

2021年12月13日,韩联社消息,韩国统计厅近日发布一份报告显示,2070年韩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至91.2岁,男女分别为89.5岁和92.8岁。
这比2020年的83.5岁增加7.7年。韩统计厅预测,2065年至2070年韩国人平均预期寿命为90.9岁,在经合组织(OECD)38个成员国中最高。
据报道,假设出生率、预期寿命、国际流动均为中位值,2070年韩国人口将为3766万人,比2020年减少1418万人。但从财政方面来看,经济活动人口逐渐减少,而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会增加,这将给经济带来不少压力。2070年韩国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将占46.1%,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唯一跌至50%以下。
韩统计厅预测,2024年韩国平均总和生育率降至0.7之后,2070年将反弹至1.21。若生育率维持2020年(0.84)水平,2070年韩国人口将减少到3478万人,2120年再减少到1431万人。[10]

欧盟

2022年4月27日,欧盟统计局发布公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欧盟人均预期寿命为80.4岁,较2019年下降0.9岁。公告显示,2020年欧盟男性人均预期寿命为77.5岁,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为83.2岁;与2019年相比,男性人均预期寿命下降1岁,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下降0.8岁。就欧盟27个成员国而言,法国科西嘉岛“拔得头筹”,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84岁,其次是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希腊伊庇鲁斯地区,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83.9岁和83.8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