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关山月

[guān shān yuè]
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大师、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展开4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15],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中共党[9],中国当代国画艺术[2]、书法家、美术教[11]。其主要绘画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春到南粤》《绿色长城[4]《俏也不争春》《碧浪涌南天》《长河颂》《轻舟已过万重山[6]《新开发的公路》《榕荫下》《俏不争春》《祁连牧居》《秋溪放筏》[9];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作品选集》《乡土情》《山河颂》《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集》等专集著作。[2][27]
关山月于1930年—1933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35年,在“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4];1941年,在桂林举办第二次画展,另创作作品《漓江百里图》;后赴成都、重庆和贵阳举办“抗战画展;1946年,任教于广州南中美术学院,另在广东文献馆举行“西南西北纪游画展”,作品《祁连放牧》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在巴黎举行的教育展览;1950年,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美术部副部长、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另创作作品《新开发的公路》《山村跃进图》《进攻海南岛》;1955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58年,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画系主任、教授[15];1959年5月,与傅抱石在人民大会堂合作创作作品《江山如此多娇》[11];1978年,任广东画院院长[14],作品《井冈山罗浮水库》《红土育新苗》《革命摇篮井冈山》《雨后山更青》参加“广东画院习作展览”;1996年1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委员;2000年7月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2][28-29]
中文名
关山月
别    名
关泽霈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2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2000年07月03日
职    业
国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品
《江山如此多娇》《绿色长城》《俏也不争春》
籍    贯
广东阳江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12年10月25日,关山月出生于广东阳江。
1918年,在乡间私塾读书。
1920年,在设牛雅阳江溪头小学读初小。
1923年,转到阳江织篢奋兴小学读初小。
1925年,在阳江平岗小学读高小,假期随兄长及堂叔学画炭像。
1928年,在阳江县立师范学校读初中。
1930年,毕业于阳江县立师范学校初师班。
1930年—1933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广州九三小学任教,并坚持业余学画。
1935年,在“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4]
1938年,和高剑父在广东四会写生,创作作品《南瓜》联屏。
1939年,分别在澳门、香港和湛江举办个人画展,后开始“行万里路”,从广东出发,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沿途深入生活,收集素材[6],创作了《从城市撤退》《三灶岛外所见》《渔民之劫》等抗战画作;《渔民之劫》等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6月,参加“春睡画院留澳同人画展”;7月,参加由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办的“春睡画院十人展”。
1940年,在曲江、桂林举办“抗战画展”;另创作作品《漓江百里图》;在澳门濠江中学举办个人画展—“抗战画展”,其后转到香港展出;2月,创作作品《中山难民》,另作品《渔民之劫》《三灶岛外所见》《南瓜》《渔娃》参加苏联主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从澳门回广东韶关,举办“抗战画展”。
1941年,在桂林举办第二次画展,另创作作品《漓江百里图》;后赴成都、重庆和贵阳举办“抗战画展”。
1942年,在昆明及四川乐山、成都举办画展。
1943年,在重庆举办“西北风景写生画展”;另在敦煌临摹壁画80余幅,创作作品《塞外驼铃》。
1944年,创作作品《黄河冰桥》《鞭马图》《今日之教授生活》《蒙民迁徙图》《祁连放牧》《铁蹄下的孤寡》等;并在重庆举办“西北纪游画展”。
1945年,将西南、西北写生画和部分敦煌临画在成都、重庆展出。
1946年,任教于广州南中美术学院;另在广东文献馆举行“西南西北纪游画展”;作品《祁连放牧》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在巴黎举行的教育展览。
1947年,编著出版《关山月纪游画集(2辑)》;另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黎葛民、杨善深在广东省民众教育馆举行六人画展;后在南洋写生,创作作品《椰林集市》《印度姑娘》《浴罢》《泰国佛塔》等,以及写生稿300余幅。
1948年1月,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画科主任;与高剑父、陈树人、黎葛民、赵少昂、杨善深在广东省民众教育馆和香港举办联合画展,并当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在香港、上海举办西南、西北和南洋写生画展;8月,编著出版《西南、西北纪游画集》《南洋纪游写生画集》。
1949年5月,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在香港创作连环画《虾球传》;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代会代表,作品《春耕》参加了大会举办的“艺术作品展览会”;10月,创作作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0年,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美术部副部长、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另创作作品《新开发的公路》《山村跃进图》《进攻海南岛》。
1951,带领学生赴广东宝安参加土改运动,另创作连环画《欧秀妹义擒匪夫》。
1953年,任武整估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副校长、附中校长。
1954年,创作作品《新开发的公路》;另发表“论国画的现实主义”论文。
1955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4月,赴广东南湾水库工地深入生活;5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6月,在山东青岛写生。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另创作作品《一天的战果》,并获得湖北省美术作品一等奖;7月,作品《问路》《又一个桥墩修出水面》《和平保卫者》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8月,赴波兰访问,创作作品《肖邦故居》《陶瓷艺人》等60余幅写生,并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内举办观摩展。
1957年,创作长卷作品《山村跃进图》,另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
1958年,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画系主任、教授。[15]
1959年5月,与傅抱石在人民大会堂合作创作作品《江山如此多娇》[11];6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艺术的堕落—游欧杂谈”;8月,编著出版《关山月画集》,另创作作品《万古长青》;在《美术》发表“巴黎书简”。[27]
1960年,带领学生到湛江堵海工地劳动3个月,后与师生合作创作大型国画联屏作品《向海洋宣战》;6月,作品《万古长青》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7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61年,当选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创作作品《煤都》《林海》等;11月,在《人民日报》发表“有关中国画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
1962年,在井冈山、瑞金等写生,创作作品《疾风知劲草》《瑞鹤图》《山雨欲来》等;出版画册《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选》;作品《新开发的公路》《榕荫渡口》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
1963年,被中央文化部批准为二级教授;在《羊城晚报》《光明日报》发表“谈国画的‘继承’问题”;创作作品《渔歌》《纺线图》《快马加鞭未下鞍》《听毛主席的话》,编著出版《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画选》;12月,作品《听毛主席的话》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办的“社会主义好美术展览会”。
1964年,与黄新波、方人定、余本应邀到山西写生,创作作品《春到雁门》;12月,编著出版《关山月作品选集》。
1964年12月—1975年1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在广东阳春参加“四清”运动。
1966年,下放“干校”参加劳动。
1971年,任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另赴广东茂名、博贺港、海南岛等地写生。
1972年,创作作品《朱砂冲哨口》;另作品《林区晨曲》《南方油城》参加“广东美术摄影展览会”。
1973年,在阳江、博贺、湛江林带访问、写生,创作作品《绿色长城》;10月,作品《绿色长城》参加国务院文化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另创作作品《俏不争春》《星火燎原》等。
1974年1月,创作作品《长城内外尽朝晖》;2月,作品《长城内外尽朝晖》《朱砂冲哨口》参加“广东省国画、版画、连环画展览”;另为乌鲁木齐机场创作《天山牧歌》,其后参加国务院文化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为联合国中国厅创作作品《报春图》;作品《俏不争春》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山村任点装》参加“广东美术作品展览”。
1975年,在江苏苏州、浙江杭州、湖南韶山等地写生,创作作品《韶山青松》《油龙出海》等。
1975年1月—1978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6年,赴日本参加“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25周年活动;另创作作品《松梅颂》。
1977年5月,创作巨幅国画作品《革命摇篮井冈山》《井冈山颂》;8月,到黄山写生,创作作品《雨后黄山》。
1978年,任广东画院院长[14];作品《井冈山罗浮水库》《红土育新苗》《革命摇篮井冈山》《雨后山更青》参加“广东画院习作展览”;另创作作品《江峡图卷》《山高水长》;作品《井冈山》获得广东省美术作品二等奖。
1978年3月—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桨剃台定。
1979年,创作作品《戈壁绿洲》;作品《龙羊峡》参加建国3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并获三等奖;9月,编著出版《关山月画集》;10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80年,当选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另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作品《风怒松声卷翠涛》;6月,创作作品《江峡图卷》;8月,在鼎湖山写生,创作作品《雨后云山》《鼎湖飞瀑》等组画,并在北京、长沙举办“关山月画展”。[9]
1981年,分别在广州、成都举办“关山月画展”,并获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学位考试委员会校外委员;在广东南湖完成《漠阳诗笺》,创作作品《风雨千秋泰岳松》;10月,创作作品《长河颂》,并获得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二等奖;11月,任北京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并为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创作作品《江南塞北天边雁》;另创作作品《碧浪涌南天》。
19立战尝82年10月,赴日本东京、大阪举办“中国画坛的巨匠关山月画展”并出版《关山月》画册。;另为深圳美术馆创作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
1983年3月,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举办“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合作画展”;12月,赴海南岛写生,创作《碧浪涌南天》《秋溪放筏》;作品《鼎湖组画》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一等奖。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3月,为深圳市博物馆创作作品《一笑千家暖》;10月,赴美国贝勒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哈佛大学和柏克莱大学讲学,创作作品《太平洋彼岸》;另编著出版作品集《井冈山》。
1985年,作品《碧浪涌蓝天》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5月,与黎雄才访问澳大利亚,并举办“关山月、黎雄才画展”;另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副主席。
1986年,在新加坡举办“关山月教授画展”;另出版《关山月画选》;创作作品《万壑争流》。
1987年,府协达在广东画院举办“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四人合作画展”,并获得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特别奖;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颁证授予“荣誉艺术大师”称号;担试殃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作品《国香赞》。
1988年4月—1993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屑乌。
1988年5月,在南昆山写生,创作作品《在山泉水清》;10月,在广东画院举办“关山月近作展”,展出80年代以来创作的新作80余幅,其中包括瓷碟画作品;另出版《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四人合作画选》。
1989年6月,创作作品《乡土情》《榕荫曲》《巨榕红棉赞》等长卷;9月,为北京天安门城楼创作作品《大地回春》。
1990年5月,参加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著名画家访日团访问日本;10月,赴美国三藩市参加南海艺术中心开幕式,又至加州风景区和尼亚加拉大瀑布写生。
1991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办“关山月旅美写生画展”,并出版《关山月旅美写生画集》;6月,在台湾省立美术馆举办为“关山月八十回顾展”;7月,重游漓江,完成长卷作品《漓江百里春》;10月,参加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关山月从艺六十周年研讨会”;12月,与黎雄才等赴新加坡举办“中国岭南画派六人画展”。
1992年3月,在海南、西沙深入生活,牛体宙创作作品《云龙卧海疆》《绿源赞》《南海荫绿洲》等;10月,在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关山月近作展”;11月,在香港沙田大会堂举办“关山月近作展”,同时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关山月临摹敦煌壁画展”。
1993年3月—1998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
1993年5月,与广东画院画家在福建举办“广东画院作品展”,后创作作品《漂流伴水声》;10月,赴北京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百名书画家笔会”;11月,被广州美术学院授予终身教授职衔。
1994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关山月近作展”;在黄河壶口、秦岭写生,创作作品《壶品观瀑》《黄陵古柏》;另为国务院紫光阁创作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
1995年5月,赴印度尼西亚写生;6月,为全国政协礼堂创作国画作品《黄河魂》;分别在广州、深圳举办“关山月前瞻与回顾作品展”。
1996年1月,创作作品《绿荫庇山泉》;4月,在澳门举办“关山月前瞻与回顾作品展览”;11月,在北京参加六届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委员。
1997年1月,编著出版《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关山月》,另创作作品《香港回归梅报春》;6月,举办“关山月捐赠作品展”;9月,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代表作品5幅;11月,向岭南画派纪念馆捐赠作品145幅,并举办捐赠画展;另赴加拿大主持“中国20世纪名家国画展”。
1998年4月,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国画作品《源流颂》;5月,赴湖南张家界采风,后创作作品《张家界风光》长卷两幅;6月,在香港举办“关山月书画作品展”并出版画集;9月,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向广州市人民政府捐赠书画作品105幅,并举办了捐赠画展。
1999年2月,赴马来西亚观光写生。后创作作品《绿洲林海荫人间》;6月,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美术馆举办《关山月近作展(1996—1999)》,并出版《关山月新作选集》;8月,赴云南采风,经丽江、中甸深入藏区写生。
2000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关山月梅花艺术展”;5月,登上泰山写生;6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关山月梅花艺术展”;7月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2][28-29]
关山月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 家世背景
关山月出生于广东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自幼热爱绘画,只因家境贫寒,而郁郁不得志。少年时代虽又遭家变,仍不改其志。凭借其过人的毅力暗自以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为师,苦苦临摹。终于,偶得高剑父赏识,被收为入室弟子,得以迈进中国画创作领域。[9]
  • 婚姻家庭
关山月的妻子的名字是李小平[12],两人育有一个女儿关怡[1]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 绘画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作品规格
1939年
《三灶岛所见》[20]
国画
45cm×83cm
1942年
《都江堰》[20]
国画
34.4cm×48.8cm
1945年
《长廊积雪》[20]
国画
32.2cm×43.2cm
1948年
《被压榨的饥民》[30]
纸本水墨
74cm×44.8cm
1948年
《平价饭堂》[30]
纸本设色
33cm×28cm
1949年
《香港写生—挑担》[30]
纸本水墨
28.3cm×23.6cm
1949年
《香港写生—修船》[30]
纸本水墨
28cm×32.8cm
1949年
《一封家书》[30]
纸本设色
95cm×57cm
1954年
《新开发的公路》[23]
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117cm×94cm
1954年
《穿针》[30]
纸本设色
39cm×31.8cm
1954年
《人民代表》[30]
纸本水墨
32.6cm×43.5cm
1954年
《农村的早晨》[30]
纸本设色
145cm×82cm
1954年
《海防前线》[30]
纸本设色
163cm×75.4cm
1954年
《新开发的公路》[30]
纸本设色
177.9cm×94.1cm
1954年
《汉水桥》[30]
纸本设色
44.6cm×179cm
1955年
《你瞧!又添了一个桥墩》[30]
纸本设色
97cm×168cm
1962年
《长征第一山》[21]
纸本水墨设色
50.8cm×72cm
1962年
《北国牧歌》[19]
中国画
48cm×57cm
1974年
绿色长城[17]
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144.5cm×251cm
1978年
《罗浮电站工地》[20]
国画
116cm×58cm
1979年
《龙羊峡》[22]
纸本水墨中国画
155cm×130cm
1992年
《三友图》[20]
国画
151.5cm×332cm
1995年
《三友迎春图》[20]
国画
140cm×245cm
1997年
《黄河颂》[16]
设色纸本立轴
223.5cm×143.5cm
《虎虎生威》[8]
127cm×48.5cm
《乡风》[8]
68.5cm×45.5cm
  • 专著文集
出版时间
专著名称
出版社
1959年
《关山月画集》[29]
1963年
《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画选》[29]
1964年
《关山月作品选集》[29]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79年
《关山月画集》[29]
1984年
《井冈山》[29]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
《关山月作品集》[29]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7年
《关山月研究》[29]
1997年
《关山月诗选—情意篇》[29]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7年
《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关山月》[29]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1998年
《关山月写生集·西南山水写生》[29]
1998年
《关山月作品》[29]
关山月美术馆
1999年
《关山月、黄知秋、刘炳森诗画集》[29]
1999年
《关山月新作选集》[29]
2000年
《天香赞—关山月梅花选集》[29]
海南出版社

创作特点

播报
编辑
  • 艺术蕴意
关山月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崇尚画道革新、“笔墨当随时代”,关注社会民生,深入生活,弘扬主流意识,以昂扬向上、深沉雄健的艺术风格为祖国江山造像。他始终依时代之需不断转换主题,与时代同行、与民众共呼吸、与国家同命运[9]
关山月无不经由画笔,随时代旋律与需求之变,来表达一名画家追随时代、见证时代、表现时代热情。早期,他受国难与时局影响被迫流浪,以笔代戈,多创作呼吁保家卫国的内容,多呈现阴暗之色调,沉郁之气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深得写生之妙,于游历中领略造化神功,自然玄妙。他的足迹遍布大西南、大西北乃至南洋、欧洲,提出了鲜明的“不动便没有画”和“画是动因”的艺术主张。而他的创作题材也从南海渔民、岭南春梅、漓江山水渐次扩展到漠北驼队、敦煌壁画、祁连牧民等等,画境开阔,情趣盎然。[9]
  • 表现手法
关山月在寻求中国画表现的手法中,尤其注重浓墨重彩的表现力,笔下凝重热烈、立意新颖、笔酣墨饱,画中纵横恣肆的笔墨运动和浓烈斑谰的色彩铺陈,令人感受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大地、热爱大自然的澎湃激情,正如其画语所云:“人间何处有此境,笔底随心化大千”,信笔而为,气象万千,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更为奔放纵逸的风貌,墨彩相辉—是其中国画艺术的特征之一。[13]
关山月提出了“笔墨之‘恒’”的概念。他的创作笔法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起就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向老道、苍茫、厚重。关山月通过写生表现山水、现实的精神。又将写生和传统的笔墨结合在一起。既迎合了时代之变,又坚守了传统的笔墨。在传统的笔墨和现实之间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18]

获奖记录

播报
编辑
  • 作品获奖
时间
作品名称
奖励名称
1956年
《一天的战果》[27]
湖北省美术作品一等奖
1978年
《井冈山》[29]
广东省美术作品二等奖
1979年
《龙羊峡》[29]
建国3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三等奖
1981年
《长河颂》[26]
广东省美展二等奖
1983年
《鼎湖组画》[14]
广东省鲁迅文艺一等奖
1984年
碧浪涌蓝天》[29]
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7年
荣誉艺术大师[28]
1987年
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特别奖[25]

人物影响

播报
编辑
  • 引领变革
20世纪50年代初,传统的中国画面临革新,关山月采用中西融合的方法,运用笔、墨等中国画材料进行速写性的写生训练。关山月在山水画上的贡献是将西洋绘画中的透视因素与中国画中的笔墨线条结合,同时将人物画用于山水画的点景,放弃了人物为主题的创作模式,这在山水画家里是很难得的。关山月为中国画建立新的体系,对20世纪初的中国画变革起到了引导作用。[18]
  • 教学体系
关山月在中国画教育上提出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教学体系。关山月在课堂上直接用毛笔画写生,这种直接用毛笔去画的过程避免了模式化,更多地锻炼了个人的造型基础和对于画面的整体把控。关山月和他的教学团队总结出“四写(临摹、写生、速写、默写)”“三并用(手、眼、脑并用)”“两要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构成了关山月中国画教学的基础体系。由此,写生走进现代中国画教学的核心。中国画以线条表现对象结构、质感和神采的基础教学体系,得以确立,尤其对岭南中国画影响深远。[25]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关山月是广州美术学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画家,是中国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巨大影响的艺术家,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关山月的成就,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时任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谢昌晶评)[7]
“关山月在简朴的生活、创作环境中,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不断开拓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并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时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张彦评)[7]
“关山月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画家,是个全才。”(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评)[9]
“关山月既睿智,顾全大局,又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有很高的智慧。”(时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湘波评)[9]
“关山月作为一个大师,身体力行来教学,跟学生一起来共同创作,在教育上,他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典范。”(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黎明评)[9]
“关山月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为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阳江新闻网评)[10]
“关山月是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与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关山月美术馆评)[13]
“关山月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也是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美术教育家。”(时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评)[24]
“关山月是将西方写生概念付诸中国画实践的先行者之一。”(《中国艺术报》评)[24]
“关山月为人师表,德艺双馨,淡泊名利,始终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他把毕生的1100余件代表作捐给了政府,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画家,为20世纪中国画坛做出了杰出贡献。”(《广州日报》评)[25]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 建筑命名
关山月美术馆于1995年元月奠基,1997年6月25日落成开馆。美术馆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北依风景秀丽的莲花山,南临市政广场。美术馆共有藏品5600余件,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首批九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31]
2022年6月11日,阳江市政府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地校合作共建“关山月艺术教育基地”签约暨揭牌活动在江城区埠场镇那蓬村关村小学举行。[5]
  • 设立基金
2013年,以关山月名字命名的艺术基金会在广东成立。关山月艺术基金会总部设在广州,秘书处设在深圳。[32]
  • 纪念故居
关山月故居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埠场镇那蓬村委会果园村。故居分为生活馆和展览馆,2012年被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政府认定为阳江市江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两个展馆的占地面积均为120平方米。生活馆内保持房子原有的设计结构和生活铺设。[33]

作品保护

播报
编辑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其作品一律不准出境。[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