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李铁梅

《红灯记》中的角色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李铁梅是《红灯记》中的角色,原名李瑶林,字凤巢。早期中共党员、烈士,山东省寿光市北洛乡范家庄人。
中文名
李铁梅
别    名
李瑶林
性    别
登场作品
红灯记

简介

播报
编辑
李铁梅 戏曲人物
李铁梅
出自现代京剧《红灯记》事迹:继承父志,为抗日部队送情报

背景介绍

播报
编辑
京剧《红灯记》的内容简介享屑:
时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中国北方(长殃拜辨欠辛店以北)的一个三等小火车站的工人生活区
人物茅煮章:李玉和-中共誉端誉党员、铁路信号工人。
李奶奶-李驼仔照玉和盼婆试的师娘
李铁梅-李玉和师兄遥晚的女儿
王连举-中共地下党员、伪保安连长,叛徒
鸠山-日本侵略军指挥夜达官

故事介绍

播报
编辑
根据《自有后来人》话剧改编
经典的李铁梅
抗战时期,在山区坚持战斗的抗日武装游击队为了与中共党组织联络,急需要一份秘密电报的电码。故事围绕这份“密电码”展开。
交通员送“密电码”给李玉和王连举掩护朝自己开了一枪负伤;李玉和第二天到“粥棚”(早餐店)与游击队的人(磨刀人)接头时碰日本鬼子来搜查,磨刀人吸引鬼子,李玉和将“密电码”放进饭盒里,再倒上了粥保护了“密电码”,接头不成。
李回家后将“密电码”收藏好,待机再说。
鬼子指挥官鸠山队长在侵华前是一个医生,识穿王连举的作为,王不堪酷刑招供叛变。鬼子猛追查“密电码”不舍,派特务前来骗取“密电码”被识破,未能得手。李玉和被鸠山以请去喝酒为名被捕;李奶奶见状向李铁梅痛说革命家史,告之红灯是联络信物。随后李奶奶和李铁梅都被抓到鬼子宪兵队了,鬼子在李家搜查未果。李玉和、李奶奶宁死不屈,连同李铁梅一道被押赴刑场,枪响了,李玉和和李奶奶被鬼子杀害了,却把李铁梅放了。目的是想追踪获取“密电码”。
李铁梅在邻居的帮助下,逃脱了鬼子特务的监视,找到了柏山游击队,完成了送交“密电码”的任务。
这是一个悲壮的革命历史故事。
京剧《红灯记》铁梅的饰演者刘长瑜
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刘长瑜,当年只有二十岁出头,是《红灯记》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刘长瑜1942年出生,9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58年,她有幸拜“四大名旦”荀慧生先生为师,首先学演了荀派名剧《红楼二尤》。功底扎实、聪明机智的刘长瑜,将荀先生的唱念做打学得一丝一毫都不走样,活脱脱一个“小荀慧生”,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好评。1959年刘长瑜毕业,1962年调入中国京剧院四团。
在京剧院四团,刘长瑜在传统戏《宇宙锋》中扮演赵艳容,在《玉堂春》里饰苏三,在《红娘》中扮演红娘,挂的都是头牌。不久她就成 了首都京剧界的小明星。
1964年,中国京剧院投入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排练,开始李铁梅一角由“梅派”传人、著名旦角杜近芳扮演。因杜近芳年龄偏大,扮相不像17岁的少女,于是剧院领导决定由刘长瑜扮演这一角色。
年仅二十岁出头的刘长瑜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她深刻体会李铁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内涵,反复琢磨李铁梅这一人物的个性特征。她还深入到郊区农村一户老大娘家里体验生活。她每天提水做饭、拾柴,品尝生活的艰辛。《红灯记》一搬上舞台,她扮演的李铁梅就受 到领导和专家们的肯定。随着《红灯记》的不断上演,“李铁梅”就是刘长瑜的代名词了。
《红灯记》固然让刘长瑜饮誉神州大地。但在那黑白颠倒、人性沦丧的时代,当她看到一些老艺人、艺术家无故被批斗的情景时,开始她不理解,慢慢她变得“成熟”起来。不久,她“激流勇退”成了一个无任何派别,言谈举止谨小慎微的“运动”局外人。当别人都在天天“造反”时,她却悄悄地结婚了。
1970年江青决定搞第二拨“样板戏”,让中国京剧院排演《平原作战》,并点名让刘长瑜在剧中饰演小英。当江青得知刘长瑜已结婚 并怀孕不能饰演小英时,非常生气。
粉碎“四人帮”后、刘长瑜又出现在京剧舞台上。她接连排演许多传统戏,如《红楼二尤》、《红灯照》、《春草闯堂》等。1983年在全国首届戏剧“梅花奖”的评选中,她获此殊荣。
1990年为纪念徽班进京100周年,中国京剧院承担了繁重的任务。刘长瑜所在的团赶排新编历史剧《玉树后庭花》。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在刘长瑜的主持下,她和剧组人员一起拧成一股绳,不论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投入紧张的排练,直到演出获得成功。
1994年刘长瑜又参与中国京剧院筹建青年团的工作,并出任名誉团长。她将自己的舞台经验传给了青年演员们。刘长瑜出任中国京剧院第一副院长,主管全院的业务工作。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她有生之年,为了振兴中国京剧事业,她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各版人物
1963年故事片《 自有后来人》李铁梅 饰演者 齐桂荣
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李铁梅 饰演者 刘长瑜
2006年电视剧《红灯记》李铁梅 饰演者 王力可
附注:张倾城母亲李素芹当年在东北吉林西北部是有名的戏曲演员,
当年成功塑造了李铁梅而深入人心。

革命烈士

播报
编辑
李铁梅(1898~1942),原名李瑶林,字凤巢,早期中共党员、烈士,山东省寿光市北洛乡范家庄人。8岁入本村私塾,17岁入县立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他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进步。一次,替父接待县官,见面立而不跪,并以“现在是中华民国,不是满清政府”为据,侃侃陈词,一时名闻四乡。曾在罗庄、王古城、后乘马疃教学。后去东北寻舅父,途中被火车轧掉右臂,返回寿光。为了谋生,他发愤攻读医书,成为乡间名医。因常为张玉山(寿光第一任县委书记)治疗肺病而互相结识,彼此了解颇深。1924年8月经张玉山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中共寿光支部建立,他被选为支部委员。以后他曾到王高、崔家庄,以坐堂先生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李铁梅行医,对贫富不同的人家爱憎分明,穷人请他,不受礼物,无须招待,且精心诊治;越是对名气大社会地位高的富贵人家,他的架子也越大,车马迎送,聘礼招待,毫不迁就。
1926年8月,中共寿光县委成立,他被选为县委委员。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1925年9月他与一部分党团骨干跨党参加了国民党,并被推选为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的领导成员。在此期间,他开展统战工作,发展壮大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请他当坐堂先生的药铺掌柜刘代武,原来家境相当富裕,在他的影响教育下,逐渐趋向进步,变卖了大部土地和家产,资助贫苦百姓,甘心自食其力。后来参加我人民政府工作,成了医学界的代表。
李铁梅不仅能诊治疾病,且言谈诙谐,会唱京戏,兼善书法,结交广泛,在群众中威望很高。附近百姓为了表示对他的医术和医德的敬佩,集体赠送他一块横匾,上写“济世活人”四个大字。1937年,李铁梅积极参与“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组建,并在后勤部卫生处从事军医工作。后在山东纵队一旅任军医。1942年他在鲁中南与日军作战时被捕,敌人将他毒打后投入井内。虽经群众营救幸得活命,但被折磨得患了精神分裂症,后来牺牲在莱芜县响水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