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潘岳

西晋文学家
展开1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潘安(魏晋文学家)一般指潘岳(西晋文学家)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河南郑州中牟县)人,[10]安平太守潘瑾的孙子,[11]琅琊内史潘芘的儿子。[12]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13]
潘岳年少有才,乡里称为奇童。约在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潘岳被荀顗辟为司空掾。潘岳能入荀顗门下,自然是少年得志。泰始四年(268年),潘岳以司空掾身份作《籍田赋》,是颂文的规范之作。咸宁二年(276年),贾充转太尉,辟潘岳为太尉掾,又兼虎贲中郎将,后出为河阳令,仍不得志。太康四年(283年)前后,潘岳又转为怀县,其后调补尚书度支郎,又因公事被免职。杨骏辅政,引潘岳为太傅主簿。元康元年(291年)杨骏被杀,潘岳因是杨骏主簿,依法当受株连,后以潘岳为假吏为由,因而被赦免,免官了事。元康二年(292年)潘岳被起为长安令。元康六年(296年),潘岳由长安令召返洛阳,补博士,未拜,以母疾去官。元康九年(299年),贾后、贾谧构陷愍怀太子,潘岳仿愍怀太子语气,起草祷神而欲自立之文,竟废太子。次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贾谧,潘岳下狱,被杀。[14]
潘岳的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悼亡诗》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怀旧赋》等。[13]
别    名
潘安、潘安仁
安仁
所处时代
西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荥阳郡中牟县(今属河南)
出生日期
247年
逝世日期
300年
主要成就
西晋文坛领袖
主要作品
闲居赋寡妇赋秋兴赋
本    名
潘岳
官    职
给事黄门侍郎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少有才名

潘岳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被当章捉定权者左迁河阳县令(治所在今洛夜抹阳吉利区冶戍村订旬付)[16],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为官交友

《潘氏宗谱》中的潘安画像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1]谅民。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受宠,潘岳很憎恨他们,于是在宫殿大门柱子上写下歌谣:“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又被左迁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潘岳做得有声有色柜府肯、政绩斐然,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财政部官员,后来因为犯事被免职,不久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了太傅主簿。
太傅杨骏被害夷三族,潘安作为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当时他公事在外又有当权者、楚王的心腹、他的好友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岳曾在他贫困潦倒时帮助过他),他被调往长安做县令,因为母亲生病辞官奉养,在此期间与好友石崇附会贾充外孙贾谧,之后升迁做了黄门侍郎,贾谧开阁延宾,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陆机奔誉墓地、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盖世被称为“二十四友”。贾谧“晋书断限”的功劳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附不已,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

诛连三族

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遂抓捕潘安,并灭了他的三族。一个好端端,文才俱佳的美男子,由于“性轻躁,趋世利”而卷入一场夺权阴谋中;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三族被诛[1]狼试乘。
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他的亲信孙秀当上了宰相。原来当初孙秀不过是个下人小吏,潘岳的父亲曾经做过他的上司,当时潘岳因为看不惯孙秀为人狡黠经常鞭挞他,如今孙秀得势遂罗织罪名说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于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当初孙秀当上宰相,潘岳在朝堂上遇见他,问道:“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令还记得当初吗)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自知不免。当初被收押,石崇和他都不浆充知道对方也在其中,石崇已经送往刑场,潘岳后至,石崇对他说:“安仁,怎么你也来了。”潘岳回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意是说两人关系很铁,老了还在一起玩,谁知到竟然成了他们死亡的预言。潘岳的母亲及兄侍御史潘释、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据、潘诜,兄弟之子,已经出门的闺女,无长幼一时被害,唯潘释的儿子潘伯武逃难得免。而潘豹的闺女与其母相抱号呼不可解,于是被赦免。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相貌俊美

潘安作为男性美符号,他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在小说中常以“貌若潘安”来形容一个人文采风流并且容貌出众。特指男性。
《世说新语·容止篇》三十九则中两则描绘潘安的相貌: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九则》: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虽然说现有的正史并没有详细地去记载潘安的五官长相如何、身高具体几尺,但是他容貌秀丽却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成了焦点人物,“粉丝”众多。“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刘孝标注引的《语林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才华如江

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是魏晋的文学家。潘安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潘安亦是西晋著名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闲居赋》《秋兴赋》也很知名。
在汉魏晋那个时代,赋写得好是文人最高的成就,潘安的《秋兴赋》《闲居赋》《藉田赋》文字优美,富有感情,是那个时代顶峰。潘安、陆机是西晋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文学家,可见后世对他们的推崇。潘岳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情,读者句句能体味到他内心所想,潘岳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这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一般男性文学家的作品这样的风格不多。其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哀辞》《沧海赋》《登虎牢山赋》《狭室赋》《怀旧赋》。

至情至孝

至情:潘安的《怀旧赋》中这样写道:“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许以婚姻。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讲“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魏晋时期文风是铺垫、堆砌成风的诗体还属于古体诗
至孝: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岳辞官奉母的故事:“郑州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二十四孝》是唐宋在民间流传的文本记录了二十四个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的弃官奉母,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因为潘安在政治上的趋附不已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的高龄也未能幸免被杀,正因为此虽然潘安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钟嵘: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诗品》)[9]
刘勰: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文心雕龙·体性》)[9]
房玄龄:岳实含章,藻思抑扬。趋权冒势,终亦罹殃。[4]
姚铉:至于魏、晋,文风下衰,宋、齐以降,益以浇薄。然其间皷曹、刘之气焰,耸潘、陆之风格,舒颜、谢之清丽,揭何、刘之婉雅,虽风兴或缺,而篇翰可观。[5]
王夫之:①然其(晋武帝)所用者,贾充、任恺冯紞荀勖、何曾、石苞、王恺、石崇、潘岳之流,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6]王衍、陆机、潘岳之死,自贼者也。[7]
钱基博:①两晋文章......其一派奇丽藻逸,撷两汉之葩,潘岳、陆氏机云、左思其尤,以开太康之盛。[8]②太康之中,文彦云会;而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汉,风流未沬,亦文章之中兴也。......二陆则弟逊于兄,两潘则尼不如岳。而冠冕群英,实推潘陆。史称之曰:“机文喻海,岳藻如江。”一世之雄也。然潘之机利而笔不遒,陆之体重而势不骏。潘岳才思清绮,秀爽有余,承建安之风流。[8]③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及长,才藻妍丽,与陆机骈称曰潘陆。岳富于情,机骁于气;而岳特工哀诔之文,巧于序悲,易入新切。[8]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掷果盈车

掷果盈车
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左太冲(左思)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3]

白发悲秋

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明·无名氏《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

花县令

潘安做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令满县栽桃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遗爱。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令[16]等代称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而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桃花扇》“家近洛阳之县,不愿栽花”,该典故常用来形容为人潇洒、风流(注意不是男女的风流)。

浇花息讼

相传,潘安任河阳令期间,筑园养花,每日徜徉园圃,甚至受理民事纠纷也不设公堂,而在花园中进行。百姓告状打官司,原告和被告都要先到花园中合伙抬水浇花,水桶是尖底,不能平放,故两人打水、抬水、浇花都必须通力合作。通常一番辛苦之后,双方的对立情绪减弱,这时,潘安才把双方叫到一起,管顿饭,而后商谈解决问题,判定是非曲直。由于和县令同坐共餐,双方大都乐意听凭潘安判定,河阳一时政通人和。[19]

栽树立誓

潘安在河阳治理有方,河阳老百姓对潘安十分拥戴,称他为“花县令”,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受众乡亲之托,献翠柏一株,并附诗一首:“根深枝叶翠,河阳百姓心,岁岁盼峥嵘,代代留芳馨。”潘安很高兴,亲手将翠柏植于官衙前面,并立誓做清官。
潘安“栽树立誓”的事很快传遍全县,百姓拍手称赞,挑水路过这里,常停下来给小柏树浇水,数年后,小树苗居然长成了参天大树,惹人喜爱。
几年后,潘安调离河阳县,百姓们夹道欢送,依依不舍。后来,每遇潘安调任,柏树都自动转向,即原来绿枝渐渐枯秃,唯有朝向潘安做官之地的那一枝重新长出绿叶。
潘安去世后,此柏四大枝仍只有一枝翠绿,且每60年轮换一枝,故而被人称为“转枝柏”,也叫“古柏爷”。百姓们都说,“转枝柏”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礼赞纪念潘安。[20]2007年11月,该“转枝柏”被洛阳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并成为国家一级古树。[21]

金谷俊游

当时西晋开国第一开国功臣贾充的外孙贾谧权势滔天,贾谧喜好文学,开阁延宾。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齐国左思、中山刘舆刘琨等皆附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他人不得参与。这二十四个人占了当时文坛的十分之七。他们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饮宴作诗,故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亦称“鲁公二十四友”)。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洛阳之河阳县金谷别墅设宴相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后人称之为“金谷宴集”,这次聚会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后人王羲之效仿于是有了“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金谷宴集”中“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是酒宴上罚酒的鼻祖。

望尘而拜

晋书·潘岳传》中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翻译过来就是,潘岳性格浮躁,趋于势力,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总是等到贾谧出门,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

潘杨之好

潘岳在政治和为官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长辈

祖父:潘瑾,安平太守
父亲:潘芘,琅邪内史
母亲:邢氏,曹魏太常邢颙孙女
岳丈:西晋扬州刺史杨肇

兄弟

兄长:潘释
弟弟:潘豹、潘据、潘诜

妻子

杨容姬,扬州刺史荥阳杨肇之女。[2]

子侄

儿子:未取名,襁褓夭折
女儿:潘金鹿,十二岁病死
从子:潘尼,西晋中书令
侄子:潘伯武,诛三族时逃跑幸免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五》[4]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潘安墓

中牟县志》记载,在县城西北3里处有潘安墓,那里原是贾鲁河故道河堤南侧,因年深日久,历经多次黄河泛滥冲刷,墓室沉入河底,被冲成了两丈多深的大水潭。墓室是用青砖砌成,清末,郑州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里有个叫潘龙蛟的武秀才,为寻墓中宝物,曾潜入水底,没找到什么宝物,只捞出一块一尺多长的石碑,碑上刻有“潘岳之墓”的字样。现墓碑已无存。据考证此为潘氏子孙给这位家族名人修建的衣冠冢
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巩县志》卷十六、十七中记载:“晋潘茈(潘茈,潘安其父)墓”在巩义境内。郑州巩义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该市西南芝田镇北石村村委南2公里处发现潘岳墓,地处坞罗河北岸台地上,北距310国道200余米。墓冢坐落在大片农田中,无地面建筑,现保留下来只有一座土冢,土冢没有打开过。因为没了碑记,不知是潘岳的还是他父亲的。
水经注》载:罗水又西北经袁公坞北,又西北迳潘岳父子墓,有碑。岳父茈,琅琊太守,碑石破落,文字缺败。”

潘侯祠

河阳县衙遗址所在地洛阳市吉利区冶戍村,曾有一座为祭祀潘安而建的潘侯祠,明朝正德年间,孟县知县刘澄把明朝成化年间已移到孟县城南门外的祠堂移到了孟县城南门内大街西侧,大儒何瑭为此写了一篇《孟县潘侯祠记》。在这篇文章中,何瑭感叹:“古今令河阳者多矣,安仁何以独祠?”在考察了潘安的事迹后,何瑭得出结论,潘安所行的是仁政,故能与民相安无事,河阳民众感念不已并立祠,历千余年而不废。[16]

营花寨

营花寨遗址位于洛阳吉利区冶戍村南端,据史料记载,营花寨是西晋文学家潘岳任河阳令时所建,在宋、明、清都有重建或扩建。离营花寨不远处有口井,据说原为潘安私邸花园的浇花井,是历史典故“浇花息讼”的所在地。该井不太深,井水充盈,井口呈椭圆形,长1.5米,宽1米,据《孟县志》载,清乾隆年间知县曾在井前立碑,碑上竖刻“浇花井”三个隶书大字。[19]

转枝柏

在洛阳营花寨南侧另有一块石碑,上书“西晋潘安植柏”,碑后是青砖砌成的花坛,坛中有一株古柏。树高约7米,径粗需两人合抱,树干向南倾斜,树根裸露粗壮,枝杈多枯干,只有东面一枝绿叶茂盛。该古柏被当地人称为“转枝柏”。[19]
此古柏由河阳百姓赠送,并由潘岳亲手植于县衙前面。潘安去世后,此柏四大枝仍只有一枝翠绿,且每60年轮换一枝,故而被人称为“转枝柏”,也叫“古柏爷”。百姓们都说,“转枝柏”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礼赞纪念潘安。[20]2007年11月,该“转枝柏”被洛阳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并成为国家一级古树。[21]

潘安公园

为纪念潘岳,洛阳市在孟津区河阳路与紫金路交会处修建了一座“潘安公园”,[17]在其中建设了“九大景”,即浇花息讼、掷果盈车、风桥花径、清雅闲居、荷池香远、金谷俊游、至情至孝、潘杨之好、飞瀑流泉,每个景点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潘安的历史典故,九个故事相互串联,展示出潘安形象。公园内部的构筑物,也都根据汉晋时代的建造特点模仿建造而成。[18]

影视形象

播报
编辑
1990年电视歌仔戏绿珠楼》:沈瑞焜饰演潘岳(潘安);
2020年电视剧《桃花落尽与君还》:刘钊宏饰演潘安(剧中名为潘琅)。
2024年电视剧《花间令》:刘学义饰演潘岳(剧中名为潘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