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东山嘴遗址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嘴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兴隆庄镇章京营子村东山嘴,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是一处以石砌建筑群为主体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东山嘴遗址长180米,宽约60米,海拔约353米,高出河床53米,[5]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发现与女性崇拜有关的祭祀遗址。[1][3]
在东山嘴遗址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而陶器和玉器多与祭祀活动有关。东山嘴遗址是一处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群址,其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对探索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5]
2001年6月25日,东山嘴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
中文名
东山嘴遗址
地理位置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兴隆庄镇章京营子村东山嘴
所处时代
新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
约 15000 m²
别    名
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3]
历史意义
最早的古代祭坛之一
编    号
5-25-1-25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1979年5月,辽宁省文物普查试点时发纸几樱现此遗址,当年秋季被选为辽宁省文物干部培训堡燥循灶班喀左洒战习队实习地点。
1982年兵狱洪春,辽宁省博物记葛馆店只垫文物队继续发掘,两次发掘面凶己积2250平方米。[6]
2017年,东山嘴遗址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全面竣工,修建参观道路耻体捉、600平方米的展示厅、停车场和防护栏等工程,同年10月1日,喀左东山嘴遗址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1]

遗址特点

播报
编辑
东山嘴遗址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红山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性遗址。作为东山嘴遗址主要遗迹部分的石砌建筑基址几乎占据整个遗址,其总体布局可分为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等部分[6],包括北部的一座大型方形基址,南部的一座小型圆形台址和另两座较早的圆形台址。基址四边均砌石墙基,圆形台基也是用石片镶砌。[2]遗址由这几部分构成了南北轴线分布,南圆北方,左右对称的一组完整建筑群址。[5]

中心部分

中心部分为一座大型方形基址,东西长11.8米、南北宽9.5米,基址内上部堆积有黑灰土夹碎石片层,厚50厘米左右,下部为黄土堆积,厚30厘米左右,底部为平整的黄硬土面,中间有大片的红烧土面。采用错缝砌法,外墙折角平整为正90°。用料以砂岩石为主,间杂少量灰岩石板。[6]在这个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多为陶器,主要为泥质红陶,其中彩陶器占有较大的数量,种类有罐、盆、钵、筒形器等。还出土了两件精美的玉器为“双龙首玉璜”和“绿松石鸮鸟”。方形基址南约15米处,为小型的圆形祭坛,祭坛周围出土了两件小型裸体陶塑孕妇像,一件残高为7.9厘米,另一件残高为5.8厘米,她们的出现,说明当时正处在一个高度发展的母系氏族,人们渴望人丁兴旺、祈求部落兴旺。[3]

两翼部分

两翼部分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两冀分别为两道南北走向、相互对称的石墙基。墙墓皆用加工整齐的砂岩长条石砌成单行单层,石墙基上都迭压黑灰土夹石片层,内含泥质红陶片。东翼石墙基残存部分在方形基址东北侧,共有并排的二十三块长条石。条石的砌筑很注意外侧面的齐对,近于一条直线。与东翼墙基的砌迭现象相同。西翼墙基下压一座房址。
以上两冀石墙基外都堆有大面积的石块,其范围直至遗址东、西边缘,并顺边缘的斜坡向下延伸。石块皆选择白色灰岩,较小,一般长宽在15—20厘米之间。[6]

前端部分

前端部分可分石圈形台址与多圆形石砌基址。石圈型台址为正圆形,直径2.5米,距地表深仅20—40厘米是在黄土堆积的上部铺砌而成,周围以石片镶边,石片皆近长方形,多为白灰岩石片,向外一边平齐,使整个圆台址的边缘显得十分整齐。多圆形石基址在石圈形台址以南约4米,已残缺,可分辨出三个相连的圆形基址,其中两个尚有轮廓,近椭圆形。这两个基址都为单层石块砌成,边缘都以大块河卵石砌出两圈,石圈内铺较小石块形成台面,基址下即原生黄土。[6]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房址

石建筑基址下发现红烧土面多处,明确定为房址的一座,位于遗址西侧北部,房址约为长方形,南北长7.4米,东西揭露部分宽2.5米,半地穴式。地下部分墙壁存高25厘米,有两层草拌泥涂墙壁,经火烧。房内地面为黄硬土,平坦,经火烧成黑间红色。[6]

人骨架

人骨架仅发现一具,已石化。位于遗址南部石圈形台址东北侧。人骨以下即生土,未见明确墓框,只在人骨头部和脚端两侧各置有两块不规则形石板,腹部覆盖有大块泥质红陶和黑陶片,尚可复原一件泥质黑陶钵。[6]

陶器

陶器约占全部遗物的90%左右,但完整器较少。陶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约占80%左右,多为壁较厚的粗泥陶,细泥陶少,次为夹砂灰褐陶和夹砂红陶,磨光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也有一定数量。纹饰以压印之字形纹和压印平行条纹为多见。器类以钵盆类、瓮罐类等为主,还有杯、瓶形器、圈足盘、豆、器盖等。[6]

陶塑人像

陶塑人像共发现残块二十余件,多为人的肢体部分,未见头部,皆泥质红陶胎,可拼认形体的有小型孕妇塑像和大型人物坐像两类。[6]
小型孕妇塑
小型孕妇塑像有两件,为裸体立像,头及右臂均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曲,左手贴于上腹,有表现阴部的记号。出土于石圈形台址东侧黄土层中,通体打磨甚光滑,似涂有红衣,体肥硕,腹部尤为圆鼓,下肢稍弯曲,下端残缺。
大型人物坐像发现上、下身各一块,同出于石圈形台址东南侧黄土层中,当为同一个体。上身残块为手臂和胸腹部分,高18厘米、宽22厘米,塑造得逼真自然,很有动感,且符合人体比例,大小约当真人的二分之一。[6]

石饰

石饰皆小件。其中以一件双龙首磺形玉饰和一件鸮形绿松石饰为精致。
双龙首磺形玉饰,出土于方形基址南墙基内侧,淡绿色,长4厘米。璜形,一面雕纹,另面无纹饰,雕纹为两端各作一龙首,较长,吻向前伸,上唇翘起,口微张,目作菱形框,身饰瓦沟纹样。[6]
双龙首磺形玉饰
鸮形松石饰件,出土于方形基址东外侧黑土层中,绿松石质,片状,分两层,作展翅鸮形。[6]
鸮形松石饰件

价值意义

播报
编辑
东山嘴遗址这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群址,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还是首次发现,[6]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发现妇女陶塑像和与之相关遗迹的遗址。[7]由于它们的出土是同具有某种祭祀活动的大型遗迹联系在一起,其所处时代又正是原始氏族公社一个大变动时期,这就突破了把这种女像直接理解为母系氏族社会证据的传统概念,从而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探索它们所包含的社会意义,[6]对探索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5]

文物保护

播报
编辑
2001年6月25日,东山嘴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2011年,东山嘴遗址被中国国家发改委列为“十二五”文物保护项目。[3]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东山嘴遗址展示馆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兴隆庄镇章京营子村东山嘴。
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

交通路线

北京——京承高速——大广高速——长深高速——兴凌线——湖北路——湖南路——东山嘴遗址
天津——昆仑路——津宁高速——滨保高速——长深高速——绕城高速——京哈高速——京秦高速——230国道——兴凌线——东山嘴遗址